謝友建
摘 要:“四點鐘學?!笔羌彝ソ逃?、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一座重要的橋梁,通過“四點鐘學校”必要性的認識,掌握建設原則,按照建設途徑,通過其活動形式,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平臺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fā)展,提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四點鐘學校;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一、“四點鐘學校”涵義及建設的必要性
“四點鐘學?!笔羌彝ソ逃W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一座重要的橋梁,下午四點不到,小學生就放了學,如果學生獨自回家,令人擔心;父母還在上班,沒法接送。針對這個令城區(qū)家長煩惱的問題,不再“一放了之”,奉化市在總結(jié)寧波市近十多年來“四點鐘學?!眲?chuàng)新實踐的基礎上,結(jié)合奉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實際,2012年進行“四點鐘學校”試行,依托學校場地,聯(lián)合社區(qū)力量,辦起了奉化特色的內(nèi)容豐富、收費低廉的“四點鐘學校”,供學生選擇?!八狞c鐘學?!笔且渣h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省委提出“務實、守信、祟學、向善”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要求,深化“三思三創(chuàng)”和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平臺作用,著力破解學校放學后、家長下班前小學生無人看管的難題,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fā)展,提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四點鐘學校”建設的原則
要建設好“四點鐘學?!保仨氁莆障铝性瓌t: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則。以學校為依托,充分利用校內(nèi)的教育資源,依靠社會教育資源,在課余時間,主要為本校學生提供公益性的活動場所。二是自愿參加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需求和意愿,自愿參加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三是特色發(fā)展的原則。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以德育、文體活動、科技制作、社會實踐等為主要項目,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快樂成長。
三、“四點鐘學校”建設的途徑
一是組織領導。市級層面,由文明辦牽頭,建立由教育局、發(fā)改(物價)局、財政局、各街道、團委、婦聯(lián)、關工委等單位組成的“四點鐘學?!苯ㄔO聯(lián)席會議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和工作規(guī)范,定期對“四點鐘學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建立課程設置規(guī)范,制定日常開放制度、培訓管理制度等各類規(guī)章制度。轄區(qū)學校,要積極配合,確?!八狞c鐘學?!苯】蛋l(fā)展。要充分發(fā)揮學?,F(xiàn)有教師的作用,根據(jù)他們的特長,安排到不同的活動項目擔任輔導員。積極招募思想政治素質(zhì)高、責任心強、有能力承擔課外輔導工作的專家學者、高校學生和當?shù)亍拔謇稀比藛T、先進人物等擔任志愿者輔導員,充分發(fā)揮對口支持單位的作用,讓一些專業(yè)人材也擔任兼職輔導員,形成一支專兼結(jié)合、素質(zhì)較高的輔導員隊伍,為中小學生開展各項技能培訓。青少年宮要派出業(yè)務骨干,指導“四點鐘學?!遍_展活動,做好相關師資的專業(yè)技能培訓。街道層面,要成立“四點鐘學?!鳖I導小組,認真規(guī)劃落實,落實對“四點鐘學?!比粘_\行的資金投入,強化日常檢查督促,明確各“四點鐘學?!必撠熑耍Α八狞c鐘學?!笔谂啤I鐓^(qū)層面,“四點鐘學?!彼谏鐓^(qū),應設立由街道負責人、教育局職能科室負責人、學校負責人、學生家長代表、輔導員等人員組成的校務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分析工作的成效與不足,及時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發(fā)揮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教育功能。二是健全工作隊伍。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四點鐘學?!钡年P鍵,各街道和教育部門要按照德才兼?zhèn)涞脑瓌t,嚴格把好用人關,加強業(yè)務培訓,不斷提高專業(yè)。各社區(qū)也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充分挖掘社區(qū)和共建單位的人才資源,合力為“四點鐘學校”建設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注重工作實效。符合學生需求、切合當?shù)貙嶋H、受到群眾歡迎是“四點鐘學校”建設成功與否的標志,要著眼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加強安全管理,努力從多方面尋求最佳教育效果。
四、“四點鐘學?!被顒有问?/p>
一是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依托“四點鐘學?!苯M織學生開展文明禮貌、敬老愛親、灑掃應對、便民利民等活動,倡導社會新風,開展志愿服務,讓未成年人在實踐中陶冶情操、提升素養(yǎng)。二是開展才藝培訓活動。根據(jù)學生特長和興趣愛好,組織音樂、書法、美術(shù)、曲藝、科技、體育等才藝培訓,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風民俗,傳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弘揚奉化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手工藝,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挖掘個性潛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三是開展能力提升活動。發(fā)揮社區(qū)、街道各相關單位優(yōu)勢功能,廣泛開展法律知識、安全知識、災害自救、緊急救護等教育和實踐,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團隊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提高生活自理、自我保護、緊急避險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四是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根據(jù)未成年人的特點愛好,建設各類文化社團,組織開展傳統(tǒng)游戲、手工制作、體育運動、文藝演出、經(jīng)典誦讀等活動,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養(yǎng)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
總之,“四點鐘學?!苯ㄔO要既讓家長放心,又讓孩子開心。在校等待時間里,孩子就地獲得個性特長的“加餐”培養(yǎng),家長不用再費時接送孩子去培訓機構(gòu),安全省心,真正起到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