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強 羅利飛
[摘要] 目的 探討強化降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6、8和10水平的影響及療效觀察。 方法 將88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強化組(n=44)和普通組(n=44)。兩組均予以降顱內壓、控制血壓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及營養(yǎng)腦細胞等治療。普通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服,20 mg/次,1次/d;強化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服,40 mg/次,1次/d,兩組連用4周。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和治療2周和4周后血清IL-6、8和10水平變化,并比較其療效及不良反應。 結果 治療2周和4周后,兩組血清IL-6、8水平較前明顯下降,IL-10水平較前明顯上升(P<0.05或P<0.01),且強化組下降或上升值明顯大于普通組(P<0.05);同時治療4周后強化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普通組(χ2=5.09,P<0.05),兩組治療中未發(fā)生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結論 阿托伐他汀強化降脂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療效確切,安全性較好,與其能降低血清IL-6、8水平和上調血清IL-10水平及糾正血清炎癥因子網絡紊亂密切相關。
[關鍵詞] 缺血性腦卒中;強化降脂;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2-0076-03
缺血性腦卒中是急診科常見病,好發(fā)于老年人,具有致殘率和復發(fā)率高的特點[1]。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不穩(wěn)定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是其發(fā)病的基本病理特征,其中白介素(IL)-6、8和10參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整個過程,在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和發(fā)展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2,3]。阿托伐他汀是常用他汀類調脂藥,近年來發(fā)現(xiàn)其強化降脂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具有一定療效,但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4,5]。本研究觀察了阿托伐他汀強化降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IL-6、8和10水平的影響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88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版)》中診斷標準[6];②發(fā)病時間<24 h。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出血性腦卒中及其他神經精神疾病史;②伴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惡性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伴明顯的心、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采用數(shù)字表將88例患者隨機分為強化組(n=44例)和普通組(n=44例)。兩組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和發(fā)病時間等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前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5]
兩組入院后立即予以降顱內壓、控制血壓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及營養(yǎng)腦細胞等治療。普通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7片)口服,20 mg/次,1次/d;強化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服,40 mg/次,1次/d;兩組均連用4周。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和治療2周和4周后血清IL-6、8和10水平變化,并比較其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清IL-6、8和10水平測定 采集空腹靜脈血3~5 mL,常規(guī)條件下(2500 r/min,4°C)離心15 min后取出血清,置于-70℃冰存。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測定血清IL-6、8和10水平。
1.3.2 療效評估標準[7] 按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下降率進行療效評估,其中91%~100%為痊愈,46%~90%為顯著進步,18%~45%為進步,≤17%為無效。除無效外均為總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F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IL-6、8和10水平變化
兩組治療前血清IL-6、8和10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和4周后,兩組血清IL-6、8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IL-10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上升(F=6.11、5.49、5.67,P<0.05或t=4.12、3.61、3.89、3.45、3.49、3.74,P<0.01),且強化組下降或上升值明顯大于普通組(t=2.39、2.27、2.13、2.32、2.24、2.15,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IL-6、8和10水平的變化(x±s,n=44)
注:與同組內比較,*P<0.05,**P<0.01;與普通組治療后同時點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
治療4周后,強化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普通組(95.45% vs 79.55%)(χ2=5.09,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n(%)]
注:與普通組比較,*P<0.05
2.3兩組治療中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治療中未發(fā)生明顯藥物不良反應,治療前后進行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復查無明顯異常改變。
3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單核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分泌的炎癥因子IL-6、8和10等參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過程[8]。IL-6是在炎癥反應中起協(xié)同增效作用的促炎癥因子,可引起炎癥細胞在病灶部位的聚集和活化,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參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炎癥反應過程[9]。IL-8也是一種促炎癥因子,可促使炎癥細胞向病灶部位遷移、聚集及活化,并脫顆粒效應釋放炎癥因子參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炎癥反應過程[10]。IL-10是一種抗炎癥因子,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抑制炎癥因子的分泌或釋放在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中起抑制炎癥反應作用[11]。因此,IL-6、8和10等炎癥因子參與缺血性腦卒中促炎和抗炎反應過程,調節(jié)其水平可能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新途徑。
近年來研究已明確抑制不穩(wěn)定型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破裂、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是治療和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其中他汀類藥在缺血性腦卒中的一級和二級預防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開創(chuàng)了缺血性腦卒中調脂治療的他汀類時代[12-14]。李強[15]研究發(fā)現(xiàn)強化降脂用于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能明顯降低血清hs-CRP、IL-8、IL-6及MMP-9等炎癥因子水平,降低病灶局部的炎癥反應過程,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降低患者的致殘率。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2周和4周后,強化組血清IL-6、8水平下降幅度及IL-10水平上升幅度明顯大于普通組,強化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普通組,兩組治療中未發(fā)生明顯藥物不良反應。阿托伐他汀強化降脂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療效確切,安全性較好,能降低血清IL-6、8水平,上調IL-10水平。我們推測阿托伐他汀強化降脂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可能通過降低血清促炎癥因子IL-6、8水平,上調抗炎癥因子IL-10水平,使血清抗炎癥因子的水平高于促炎癥因子水平,從而糾正血清炎癥因子網絡紊亂,調節(jié)缺血性腦卒中促炎和抗炎反應過程,產生明顯的抗炎效應。從而抑制腦內局部炎癥反應,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降低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總之,阿托伐他汀強化降脂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療效確切,安全性較好,與其能降低血清IL-6、8水平和上調IL-10水平及糾正血清炎癥因子網絡紊亂密切相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全仁子,黃雁翔. 101例急性進展性腦梗死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0):62-63.
[2] 李宗信,黃小波,陳文強,等. 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關系[J].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8,5(8):337-340.
[3] 元小冬,侯秋霞,吳壽嶺,等. 炎癥細胞因子改變與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04,11(3):185-186.
[4] 孫姍,吳尚勤. 阿托伐他汀非調脂作用的最新進展[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6,11(2): 141-144.
[5] 江云東,鮮玉軍,楊思進,等. 強化降脂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 10(6):897-898.
[6]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J]. 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46-153.
[7] 尤麗玲. 瑞舒伐他汀強化降脂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5):56-57.
[8] Seenan P,Long M,Langhorne P. Stroke unit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Stroke,2007,38(6):1886-1892.
[9] 劉彥,劉愛勤. 腫瘤壞死因子-α和IL-6、IL -8、IL-18水平的變化與急性腦梗死的關系[J]. 檢驗醫(yī)學,2009, 24(10):731-733.
[10] 劉清閣,邊連防,陳曉紅. 腦梗死急性期血清IL-6、IL-8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腦梗死病情、預后的相關研究[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6,29(9):28-30,54.
[11] 肖玲,馮濤,祝鴻雁,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 IL-6與IL-10的關系及意義[J]. 黑龍江醫(yī)學,2011,35(3):170-171,174.
[12] 肖家平. 強化降脂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及MMP-3的影響[J]. 河北醫(yī)藥,2010,32(10):1197-1199.
[13] Adams RJ,Albers G,Alberts MJ,et al. Update to the AHA/ASA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 Stroke,2008,39(5): 1647-1652.
[14] 錢爭. 他汀類藥物的抗炎作用研究進展[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7):1074-1075.
[15] 李強. 強化降脂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癥因子hs-CRP、IL-8、IL-6及MMP-9水平的影響[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1,28(5):445-448.
(收稿日期: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