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忠 楊艷
新課標為老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同時使老師對新課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我們的語文教學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其中也不免存在一些問題,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流于形式,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時間,使課堂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談幾點體會。
語文教學本色新課改一、扎扎實實地朗讀,提高學生的語感
新課標提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不但要教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還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首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只有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學生才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在此基礎上發(fā)揮他們的個性,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感。
比如,在學習《西湖》這篇美文的時候,有位老師為了體現(xiàn)教學中的民主性,整堂課都是這樣提示學生:“可以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你喜歡哪一部分,就讀哪一部分”,雖然這樣的語言和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下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學生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讀書,他們的閱讀能力真正地提高了嗎?他們對文章中的語言和寫法理解了嗎?我們提倡的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和探究,老師的作用是隱性的,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但是,在這堂課中,老師的作用發(fā)揮了嗎?老師為學生服務了嗎?真正起到引導的作用了嗎?我覺得,老師首先要在教學開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使學生明確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如果學習的重點是朗讀訓練,那么就告訴學生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所需要達到的朗讀目標是什么。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理的朗讀目標,否則學生會感到很茫然,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就陷入一種避難就易的誤區(qū)。學生就會不去讀不喜歡的段落或者逃避不喜歡的讀書方式,也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語感。
二、輕輕松松地教書,教會學生自我學習
我們可以體會到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是很辛苦的,他們面對的都是孩子,教學任務比較大,還要親自批閱大量的作業(yè),感覺壓力越來越大,但是,老師如此的敬業(yè),為什么語文教學質量還是不如人意呢?我想其中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因為老師。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谡n堂上,我們不是單純地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實踐中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老師除了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還要通過實踐探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具體做法,簡單概括為:
首先,老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把學習的權利教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自己退居幕后,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運用一切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能自主參與教學活動,開拓思維,積極思考,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老師要從課堂的主宰者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轉變。
其次,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質疑,勤于思考、自主學習。老師要做好學生探究的引導者,在指導的時候要多啟發(fā)、多鼓勵,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講解,不能限制他們思維的發(fā)展,要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
最后,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取長補短。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疑難問題,如果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認真思考還是無法解決的時候,老師要鼓勵學生合作解決,通過學生智慧的碰撞,心靈的溝通,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豐富多彩的活動,發(fā)展學生個性
素質教育提倡,著重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老師要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作為出發(fā)點,通過因材施教,拓寬學生視野,彌補課堂教學中不足,施展學生的才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老師要有一定的目標性和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開展一些形象生動活潑的實踐活動。比如,通過游戲、表演、講故事等形式,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而對于中年級學生,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進行演講或者辯論來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動手搜集資料,活動的時候讓他們展示出來進行評比活動,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對于高年級學生的要求要更上一個層次,通過開展活動,不僅要讓他們喜歡上語文課,還要從中受到教育,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其次,開展語文活動,內(nèi)容要豐富,形式要活潑。
開展的語文活動的形式要新穎、活潑、有趣,這樣學生才能感興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從中獲取知識。比如,我在作文講評課中,針對作文中出現(xiàn)的錯字我組織了這樣一個小活動:把有錯字的小卡片展示在課堂上,然后學生準備好“錯字監(jiān)獄”的小本子,我還制作了幾頂“優(yōu)秀警察”的帽子。在上課的時候,我先給學生講了游戲的規(guī)則,發(fā)現(xiàn)錯字就寫在你“錯字監(jiān)獄”的小本子上,看誰抓住的“壞蛋”比較多,那么這些優(yōu)秀警察的帽子就獎勵給誰。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爭先恐后,積極踴躍。最后,通過評比,我給表現(xiàn)好的學生頒發(fā)了優(yōu)秀警察的帽子。這樣的課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自主參與教學的自覺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后作業(yè)批改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字明顯減少。
最后,學生活動與教師輔導相結合。
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老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活動、開展活動、評比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老師要做好引導者的作用,不能袖手旁觀,要及時地指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當好活動的參與者和領路人。
總之,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在新課改下,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教學的實效性,只流于形式,急功近利的課堂教學和新課改的思想是大相徑庭的,語文老師應該讓語文教學回歸本色,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韋志成.語文教學情境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佟士凡.語文學習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