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曉浩
(首都航天機械公司 北京)
BK3型數控立式銑床C軸(旋轉工作臺)在加工時,出現抖動情況。空運轉測試C軸,發(fā)現在來回切換進給倍率(10%~100%),尤其是倍率由高到低的時候,C軸會出現明顯抖動情況。數控機床進給軸抖動故障,通常有幾種原因:機械傳動部件(絲杠絲母或者蝸輪蝸桿)磨損或松動,出現間隙,導致進給不均勻產生抖動。導軌面磨損導致進給時負載過大,出現爬行(類似抖動)現象。位置反饋元件(全閉環(huán)控制的數控設備),例如光柵尺,編碼器等出現故障,造成位置檢測信號出現誤差造成抖動。電氣驅動元件故障或者驅動參數不合理導致。
(1)機床C軸采用蝸輪蝸桿傳動方式,全閉環(huán)控制。伺服電機通過齒形帶傳動帶動蝸桿。檢查齒形帶預緊力,正常。電機和蝸桿兩端的皮帶輪預緊也正常。檢查蝸輪端頭軸承及鎖緊螺母預緊力,未發(fā)現松動及間隙。拆下電機,發(fā)現蝸輪蝸桿之間的傳動間隙過大,用手轉動有較大空轉量,正常情況下只能有輕微活動量。查圖紙可知蝸輪蝸桿間隙可以通過調整墊調節(jié)。將調整墊多次配磨,消除蝸輪蝸桿之間的間隙后測試C軸,抖動現象有一定好轉,但工作臺裝上工件(重0.5 t)后測試時,又出現抖動現象。
(2)檢查位于工作臺中心下部的C軸位置編碼器,外觀有輕微銹蝕,使用PMW9光柵尺檢測儀器對編碼器進行檢測,各種輸出參數均處于正常狀態(tài)。
(3)分別更換了C軸的伺服驅動模塊、控制板進行測試,沒有明顯效果。系統(tǒng)參數方面,恢復了出廠時的正常NC及PLC備份,比較同型號機床C軸位置環(huán)、速度環(huán)增益的參數,進行修改測試,故障現象沒有本質變化。
(4)設備導軌的潤滑采用全自動潤滑加油裝置,操作者反映,導軌油均按時加注并且消耗正常。通過檢查蝸輪蝸桿部分,也得到驗證。
仔細研究工作臺機械圖紙后,對工作臺中心部分進行檢查。將百分表針壓在工作臺中心基準孔處,在工作臺旋轉過程中觀察表針發(fā)現,工作臺旋轉中心有明顯的偏移(>0.2 mm)。工作臺中心精度靠軸承保障,正常情況下的誤差≤0.02 mm。懷疑是工作臺軸承有磨損,編碼器位置反饋出現誤差而抖動。拆下工作臺,檢查C軸軸承,軸承已經完全銹蝕且磨損嚴重。
由于廠家將機床冷卻液的回流槽設計為暗槽,通過工作臺T形槽的兩個排水孔及內部排水槽與底座下方的回流槽連通。但下方回流槽深度過低(最深處<15 mm),且該機床未配備切削液過濾系統(tǒng),切削液使用超過一定時間后會逐漸變得粘稠,導致回流不暢。此時工作臺軸承會一直處在較為潮濕的狀態(tài)中,逐漸銹蝕磨損。該設備所加工的絕大部分零件都需要C軸參與聯(lián)動加工,一旦軸承銹蝕,磨損會急劇加速,最終導致上述故障發(fā)生。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更換工作臺組合軸承。該軸承為INA公司制作的雙列軸向滾子和一列徑向滾子組成的組合轉臺軸承(型號YRT 325C)。通過精細裝配,將新軸承安裝完畢,并多次配磨軸承調整墊,保證軸承的預緊力。工作完成后,測試機床工作臺,空載情況下運轉平穩(wěn)。為保證加工效果,找一個重約1 t的試件放在工作臺上,進行反復運轉測試,并不斷切換C軸進給倍率,工作臺運轉平穩(wěn),達到預期維修效果。為了保證工作精度,在維修工作結束后又利用激光干涉儀,對C軸的位置精度進行檢測及補償,最終定位精度8.4″,重復定位2″,反向間隙1.4″,完全符合出廠標準。
由于在加工時經常用到機床的C軸,為保證維修后工作臺使用的穩(wěn)定性,防止發(fā)生類似故障,必須保證冷卻液回流暢通。為此,在冷卻液箱體上安裝一套過濾除油系統(tǒng),將冷卻液中的油泥及雜質除去,保證冷卻液在工作臺下方的回流暢通。避免再次出現因冷卻液回流不及時,造成軸承銹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