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群
(河南省洛陽市中醫(yī)藥學校中醫(yī)臨床教研室,河南 洛陽 471400)
偏頭痛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以反復發(fā)作一側或雙側頭痛為特征的神經、血管功能障礙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學習和生活?,F代醫(yī)學多采取對癥治療,但有效率低,易出現耐藥,副作用較大,而中醫(yī)以其安全、高效的特點逐漸得到臨床越來越多的認可[1-2]。2010-06—2013-06,筆者采用菊花茶調散聯合針刺治療偏頭痛90例,并與采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9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80例均為河南省洛陽市中醫(yī)藥學校附屬醫(yī)院內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90例,男43例,女47例;年齡19~65歲,平均(36.93±8.42)歲;病程1~17年,平均(8.3±5.7)年。對照組90例,男41例,女49例;年齡22~67歲,平均(34.50±9.17)歲;病程1~16年,平均(9.1±6.1)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西醫(yī)診斷參照2004年國際頭痛學會制訂的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二版(ICHD-Ⅱ)中偏頭痛的診斷標準[3];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排除由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腦腫瘤、頸椎病、感染性疾病等所引起的頭痛者;孕婦及凝血功能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天津藥業(yè)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316)5 mg,每日1次口服。
1.3.2 治療組 予菊花茶調散聯合針刺治療。菊花茶調散藥物組成:川芎20 g,薄荷15 g,荊芥15 g,羌活 10 g,防風 15 g,細辛 6 g,白芷 10 g,炙甘草10 g,菊花10 g,僵蠶10 g。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溫服。針刺取穴:取雙側至陰、液門、中渚、風池、合谷、太溪、血海、太沖及百會。操作方法:左手指壓穴位,以75%乙醇穴位常規(guī)消毒,右手持針快速刺入皮膚,留針30 min,每隔5 min捻轉1次,平補平瀉,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日1次。
1.3.3 療程 2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后統(tǒng)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觀察2組頭痛發(fā)作情況,并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對患者治療前后頭痛程度進行評分。
1.5 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顯效:疼痛強度及伴隨癥狀明顯減輕,發(fā)作次數減少,持續(xù)時間減少2/3以上;有效:頭痛有所減輕,發(fā)作間隔時間延長,持續(xù)時間減少1/3以上;無效:疼痛無顯明變化或加重,發(fā)作次數增加,持續(xù)時間延長[4]。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頭痛VAS評分比較 治療組90例,治療前VAS評分(7.52±1.03)分,治療后(3.56±0.97)分;對照組90例,治療前VAS評分(7.61±1.15)分,治療后(5.77±1.42)分。2組治療后VAS評分與本組治療前均明顯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降低更明顯(P<0.05)。
偏頭痛是由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以頭部發(fā)作性疼痛為主要表現的頑固性疾病。偏頭痛病因病機尚不明確,很多因素可誘發(fā)或加重偏頭痛的發(fā)作,如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天氣變化、睡眠與飲食不規(guī)律、劇烈的情緒波動等。偏頭痛對癥治療的目的在于消除、抑制或減輕疼痛及伴隨癥狀。鹽酸氟桂利嗪為選擇性鈣拮抗劑,可阻滯過量的鈣離子跨膜進入細胞內,改善腦微循環(huán)及神經元代謝,抑制腦血管痙攣、血小板凝聚及血液黏滯度增高等,對偏頭痛的治療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6]。
偏頭痛屬中醫(yī)頭風、腦風范疇。中醫(y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神明之府,腦為髓海,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會于頭,氣血暢通,腦海清靈,則神清氣爽;氣血凝滯,脾虛痰濁,邪阻脈絡,清竅不利,則發(fā)為頭痛。故偏頭痛的發(fā)生與臟腑、氣血、痰濁、瘀血密切相關[7]。菊花茶調散出自明·《銀海精微》,是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川芎茶調散加味而成。方中川芎活血化瘀,開郁止痛,下行血海,上行頭目,能引清輕之氣上行于腦,為治頭痛的要藥;薄荷、菊花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荊芥、防風、羌活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細辛、白芷祛風散寒,通竅止痛;僵蠶熄風解痙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利頭目、祛風通絡止痛之功?,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針刺能調整交感神經,使腦部血管舒縮功能恢復正常,使局部組織微循環(huán)改善,解除血管的痙攣狀態(tài)[8-9]。我們所取穴位中至陰上清頭目,下調胞產;液門清頭目,利三焦,通絡止痛;中渚清熱通絡,開竅益聰;風池醒腦開竅,疏風清熱;合谷通經活絡,舒筋利節(jié);太溪滋陰益腎,清熱安神;血海調經統(tǒng)血,健脾化濕,祛風除濕;百會熄風醒腦;太沖鎮(zhèn)肝熄風,清利頭目。菊花茶調散聯合針刺治療偏頭痛是通過中藥和經穴雙重途徑來發(fā)揮作用,消除經脈瘀阻,從而起到疏通經絡、祛風止痛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菊花茶調散聯合針刺治療偏頭痛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可以更好的緩解患者頭痛,改善臨床癥狀,促進病情恢復,值得臨床借鑒參考。
[1] 黃小星,陳寶田,陳敏,等.237例成人偏頭痛中西醫(yī)完全病史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7):828-831.
[2] 楊雄慶.針刺對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7(5):617-619.
[3] Olesen J,Steiner TJ.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n(ICDH- II)[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6):808-811.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5] Van Roo JD,Lazio MP,Pesce C,et al.Visual Analog Scale(VAS)for Assessment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on Aconcagua[J].Wilderness Environ Med,2011,22(1):7-14 ﹒
[6] 于生元,董釗,李焰生,等.鹽酸氟桂利嗪預防性治療偏頭痛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7,13(4):199-201.
[7] 陳沖,楊思進.偏頭痛中醫(yī)藥臨床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13(6):260-262.
[8] 方海亮,沈燕,揚沙,等.談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臨床設計[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28(4):883-886.
[9] 陳勤,梁繁榮,鄭暉,等.針灸治療偏頭痛的腧穴分類應用研究[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48(6):44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