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翠明
摘要:從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在閱讀中鞏固自主識字的效果三方面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識字教學 做法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學實驗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形象思維添樂趣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未知欲強烈、想象力豐富。開始教生字時我有意識地把一些生字編成謎語、故事講給他們聽。學生聽了之后很感興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記住了。之后,我便鼓勵他們自己來給生字編編謎語,講講故事。小學生的情緒更高漲,有的學生編的謎語相當出色。如學習“春”字時,由學生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但在教學時應適時點撥、引導,避免學生為了編謎語、講故事硬拆漢字部件,影響學生識記規(guī)范漢字。
2.對比復習記憶深
在識字過程中,小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在教學實踐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jù)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就能較快掌握新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如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學生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qū)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在我的啟發(fā)下,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與水有關;“情”字是豎心旁,與心情有關;“晴”字日字旁,與太陽有關;“睛”字是目字旁,與眼睛有關。通過比較觀察,引導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qū)分出字與字的區(qū)別,并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
3.課外活動興致高
低年級學生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采取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識字的方法,增添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展了他們自主識字的空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小學生對兒童食品情有獨鐘,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對食品包裝紙上的字進行識記,這種識記過程充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
1.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
傳統(tǒng)教學往往采取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識字教學也同樣如此,教師先出示某個字,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字哪里容易出錯,應該注意些什么。這樣,學生就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即使當時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因為他沒有能動地去自主識記。授之以魚,只供他餐;授之以漁,終生受益。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獨特,學生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也會尋找符合自己個性的識字方法,而這些學習方式一旦被鼓勵和激發(fā),就會變成學生可貴的學習動力,成為方法性的資源,這些方式方法不僅不會遺忘,反而會隨著時間增加而不斷得到熟練和提高。因此,我在教學中,逐步教給學生正確的學法,先扶后放,嘗試讓學生做小老師,讓他們自覺思考、自己說話、自主地學。
2.鼓勵學生自創(chuàng)識字方法
學生的稟賦不同,一堂課下來對于生字詞有的讀過或抄過一遍便能很好地記住了,而有的則需反復地練習以加深記憶。因此,對于學生自創(chuàng)的獨特的識字方法,教師要多加鼓勵,有時即使學生編得和想得不夠好,不夠完整或者不夠正確,教師也要鼓勵他們獨特的思維。同時,及時對他們的方法給予指導和幫助。比如,鞏固記憶。我就時常提醒學生在抄寫生字時,第一遍可以讀著抄,第二遍則可以默寫,然后檢查一下正誤再默寫第三遍。實踐證明,許多原來死抄的學生改用這種方法后,在默寫字詞時,準確率提高了許多。
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校舉辦“識字大王比賽”“故事大王比賽”“美文誦讀比賽”等活動,都給學生提供了體驗成功、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受此啟發(fā),我曾嘗試著讓學生一天識一個字,當一回小老師,把自己認識的生字寫在黑板上,教給其他同學,還可以要求他說出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方法。誰做得好,誰就是“一字之師”。在學校時可以當同學的老師,在家里也可以當小弟、小妹、父母、爺爺、奶奶的老師。在交流中人人為師,既多了一份快樂,也多了一份進取,更多了一份責任。
三、在閱讀中鞏固自主識字的效果
1.在閱讀和運用中增加識字量
心理學家認為,6~12歲是人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階段,應該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學會質疑問難,并且尋找解決的方法。學生只有學會了如何學習,才是真正為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教學中,我經(jīng)常給孩子們推薦具有童趣內容的課外讀物,吸引學生樂意去讀,同時,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生字、學會向別人(同學、老師、家長等)主動問生字、學會借助注音識字和文中識字,引導鼓勵學生搞好課外閱讀識字,不斷提高學生獨立識字的自覺性。有時也采用編小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自編自寫,由舊知生出新知,在運用中鞏固,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識字的愉悅、輕松。
2.在共同學習中以讀促識
輕松閱讀識字課的學力培養(yǎng)要注意閱讀識字的拓展性原則。教學中我注重通過學生家長去做好其他家長的工作,指導家長參與到學生課外閱讀識字活動中來。首先請學生自讀嘗試,讓他們自主閱讀材料,標出不認識的字。學生同桌(或小組)進行讀識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互教互學,可作一些簡單標記。接著由我或家長進行范讀,進一步定準生字、難字的字音。這里必須注意范讀課文的語速要慢,當讀到難字時,語氣要重。學生邊看材料邊做標記,然后借助注音,定準字音。最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材料,看自己學會了哪些字,還有哪些字沒學會。最后將學生不認識的字詞帶注音用卡片或投影顯示出來,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學生在與老師或家長的共同學習中增強了讀書識字的效果。
3.在反復閱讀中熟記漢字
在小學低年段教學中,如果加上課外讀物,學生共需要接觸大約1600個生字。這些字雖然學生不理解,但在以后的課本中會陸續(xù)出現(xiàn)。當學生再次見到時,就會像見到老朋友一樣,很快在大腦中浮現(xiàn)出來,達到課本識字的要求。教學中,我注重采取多種形式認讀,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識別和掌握漢字。首先,通過學生自由讀、同桌試讀、分類齊讀、個體檢查讀等多種形式的練讀鞏固字的讀音。其次,難字詞脫離文章識讀,進一步鞏固字音。然后,教師通過圖片或幻燈片將材料中的生字詞展示出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接著,流利而有感情地讀課文,強化識字。最后,去掉文中標記,要求學生把句子讀流暢,把生字詞的音讀準,有效減少了課本識字的時間,降低了自主識字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把識字教學變成一種樂趣,贏得了學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