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晗
(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臨床研究·
安眠湯治療心脾兩虛、痰熱內(nèi)擾型失眠70例
韓 晗
(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目的:觀察自擬安眠湯治療心脾兩虛、痰熱內(nèi)擾型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0例失眠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艾司唑侖片,每晚1 mg,睡前30 min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安眠湯(生黃芪、黨參、炒酸棗仁、煅龍骨、煅牡蠣、首烏藤、合歡皮、茯神、遠志、烏梅、當歸、龍眼肉、黃連、半夏、郁金、石菖蒲),1 d 1劑,1 d 2次,午后及睡前服。兩組均治療14 d后判定療效。結(jié)果:治療組痊愈7例,顯效16例,有效9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1.43%;對照組痊愈3例,顯效10例,有效14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77.14%。兩組對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安眠湯治療心脾兩虛、痰熱內(nèi)擾證失眠療效確切。
安眠湯/治療運用;失眠/中醫(yī)藥療法;心脾兩虛;痰熱內(nèi)擾;臨床觀察
失眠是以入睡和(或)維持困難所致的睡眠質(zhì)量或數(shù)量達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性疾患[1]。在社會節(jié)奏加快和競爭加劇的今天,失眠是十分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失眠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判斷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嚴重者合并焦慮、強迫和抑郁等癥,也是冠心病和癥狀性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013年4月—2014年6月,筆者采用自擬安眠湯治療心脾兩虛、痰熱內(nèi)擾型失眠70例,總結(jié)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腦病科門診就診的心脾兩虛、痰熱內(nèi)擾型失眠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平均(34.85±7.27)歲;病程平均(3.40±1.59) a。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平均(35.23±6.71)歲;病程平均(3.35±1.62) a。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2]中失眠癥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按照《中醫(yī)內(nèi)科學》[3]中失眠的診斷標準,辨證為心脾兩虛、痰熱內(nèi)擾型。
3.1 納入病例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SQI)評分>7分,治療前1周停用催眠類藥物,年齡≥18歲,知情并同意接受治療者,可納入試驗病例。
3.2 排除病例標準
①繼發(fā)于身心疾病而引起的失眠;②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③長期服用抗抑郁藥物者;④對試驗藥物過敏者。
兩組治療期間均加強睡眠衛(wèi)生教育和心理疏導,消除失眠帶來的恐懼不安,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飲酒,午后、睡前不飲茶、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對照組給予艾司唑侖片,每晚1 mg,睡前30 min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安眠湯,藥物組成:生黃芪30 g,黨參20 g,炒酸棗仁20 g,煅龍骨30 g(先煎),煅牡蠣30 g(先煎),首烏藤15 g,合歡皮15 g,茯神15 g,遠志12 g,烏梅30 g,當歸15 g,龍眼肉15 g,黃連12 g,半夏10 g,郁金15 g,石菖蒲15 g。1 d 1劑,1 d 2次,午后和睡前服。
兩組均治療14 d后判定療效。
觀測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睡眠效率[4]、PSQI評分、睡眠狀態(tài)自評量表(SRSS)評分變化情況,以及治療過程中有無不良反應。
按照參考文獻[5]標準。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質(zhì)量明顯好轉(zhuǎn),睡眠時間較前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較治療前增加。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治療前增加不足3 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8.1 兩組療效對比
見表1。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分析,u=2.48,P<0.01,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8.2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效率、PSQI、SRSS評分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效率、PSQI評分、SRSS評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 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 P<0.01。
8.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失眠是以入睡困難或睡而易醒,醒后難以復睡,甚或徹夜不眠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常伴有頭昏、頭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多夢、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的精神障礙性疾病。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失眠的藥物包括苯二氮卓類藥物和非苯二氮卓類藥物,但是其具有容易形成藥物性依賴、停藥后失眠反彈、記憶力下降等副作用。為提高失眠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睡眠質(zhì)量,降低現(xiàn)代藥物療法的副作用,筆者進行了此項研究。
失眠屬中醫(yī)學 “不得臥”“不寐”“目不冥”等范疇,病因復雜,包括暴飲暴食、咖啡、飲酒等飲食不節(jié),喜怒哀樂等情志失常,勞倦、思慮太過,以及病后、年邁體虛等因素,病機總屬陰陽失交,病位在心。本病辨證當首分虛實,虛者為陰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實者為邪熱擾心,心神不寧。臨證之中,病情錯綜復雜,常見虛實錯雜證,尤以心脾兩虛、痰熱擾神型最為常見。遵照“虛者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治療當補益心脾,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根據(jù)臨證經(jīng)驗,結(jié)合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筆者自擬安眠湯并進行靈活化裁辨治,以提高心脾兩虛、痰熱擾神型失眠的臨床療效。方中黃芪甘溫,補益脾氣,具有補而不滯的特點;當歸辛、甘、性溫,長于養(yǎng)血補血,滋補心液,濡養(yǎng)心脈;黨參甘溫補氣;酸棗仁、龍眼肉甘,平養(yǎng)心安神;茯神利濕祛痰,能增強黃芪、當歸益脾養(yǎng)心之力;遠志交通心腎,寧心定志安神;烏梅酸甘化陰,酸性收斂,斂神內(nèi)首而助眠;首烏藤、合歡皮解郁養(yǎng)心安神;黃連清心瀉火安神;郁金、菖蒲相合,解郁祛痰而安心神;半夏化痰;龍骨、牡蠣質(zhì)重沉降,長于重鎮(zhèn)安神?,F(xiàn)代藥理研究[4-6]表明:酸棗仁能夠通過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細胞、遞質(zhì)、電生理和受體等多個靶點,發(fā)揮鎮(zhèn)靜催眠的作用,用藥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但未出現(xiàn)耐受現(xiàn)象;茯神、遠志具有鎮(zhèn)靜安神之效,能延長深度睡眠時間;黃連、石菖蒲、半夏清熱化痰,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催眠作用。全方配伍,共奏補益心脾、清熱化痰、寧心安神之效。
本研究顯示:自擬安眠湯能夠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效率,降低PSQI和SRSS評分,改善睡眠質(zhì)量,提高身心健康程度,且未見不良反應。然而,本研究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的制約,存在單中心、小樣本、單學科、觀察指標少、周期短等局限性,研究結(jié)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當克服研究之不足,深入探討安眠湯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
[1]賈建紅,崔麗英,王偉.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09.
[2]陳彥方.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6:68.
[3]周仲英.中醫(yī)內(nèi)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46-152.
[4]李樂軍,寧倩,李玉梅,等.酸棗仁龍牡煎方治療陰虛氣滯、內(nèi)熱擾心證失眠6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4,55(17):1481-1483.
[5]馬進杰,劉萍,馬百平.酸棗仁化學成分及其鎮(zhèn)靜催眠作用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1,38(3):206-211.
[6]王瓊,王立為,劉新民.常用鎮(zhèn)靜中藥配伍和藥理研究概況[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22):2342-2345.
(編輯 田晨輝)
1001-6910(2015)04-0013-02
R256.2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4.06
2014-10-30;
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