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玲(云南省文山州中醫(yī)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清熱瀉火法治療小兒地圖舌臨床體會
李茂玲
(云南省文山州中醫(yī)院,云南文山663000)
地圖舌是一種發(fā)生在舌黏膜淺層的慢性邊緣剝脫性舌炎。病程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變化大小和形狀,又稱游走性舌炎。筆者常采用清熱瀉火法治療小兒地圖舌,療效滿意,介紹如下。
鄭某,女,3歲,2011年12月24日就診。1周前不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口干喜冷飲,繼之舌面上出現(xiàn)圓形,邊緣有一圈白色隆起,形如地圖,伴小便黃,大便干,脈數(shù)。此乃胃熱熾盛,心火上炎所致。治宜清熱瀉火,化痰止咳。藥用黃芩8g,蒲公英8g,魚腥草8g,連翹8g,野菊花8g,紫花地丁8g,白花蛇舌草5g,金銀花8g,竹葉8g,南沙參8g,杏仁8g,浙貝母8g,大青葉8g,甘草3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連服5劑。二診,地圖舌消失,仍微咳,繼服上方2劑鞏固療效。
此患兒平素喜吃香燥之品及甜食,以致胃熱熾盛,心火上炎,熏蒸于上則出現(xiàn)地圖舌。復感受風熱邪氣,以致風熱犯肺,肺失宣降而至咳嗽。故自擬方中用黃芩、蒲公英、連翹、魚腥草清熱瀉火,紫花地丁、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大青葉清熱解毒,沙參、杏仁、浙貝母化痰止咳,竹葉清心火。諸藥合用,清熱瀉火,化痰止咳,療效滿意。
[收稿日期]2015-06-03
[中圖分類號]R24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5)10-09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