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呂富榮 左 瑞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西安 710001)
從“氣一元論”探討慢性疲勞綜合征*
王曉燕 呂富榮 左 瑞△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西安 710001)
中醫(yī)學認為氣是生命的本原,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作為立命之本,陽氣為其主帥,氣機升降是其氣化之機。筆者在臨床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時,立足于元氣及其升降原理,以“氣一元論”理論為指導,認為元氣不足,腎精虧虛為本病形成的關鍵,肝氣虧虛升發(fā)無力、脾胃樞軸失常是其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指持續(xù)時間至少6個月的一組以慢性疲勞,經休息不能緩解為其主要特征的癥候群,對人類的工作、生活影響很大。而且發(fā)病率高,有逐漸年輕化趨勢。1994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修訂的診斷標準為:①臨床評估的不能解釋的慢性疲勞,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半年或半年以上,經過休息不能明顯緩解,以致在教育、工作、社會及個人活動能力方面有顯著的下降;②同時兼有下述癥狀中的4項或4項以上,且這些癥狀已持續(xù)存在5個月或者反復發(fā)作半年以上;短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咽痛;頸部或腋窩下淋巴結腫大、觸痛;肌肉痛;無紅腫的多關節(jié)疼痛;一種新出現(xiàn)的頭痛;睡眠紊亂(嗜睡或失眠);運動后的疲勞持續(xù)超過24h[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因研究歸納為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異常學說、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失調、社會和心理因素、腦部功能或結構的異常、遺傳等幾個方面[2]。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于本病在古籍文獻中沒有統(tǒng)一病名,但疲勞的癥狀卻經常出現(xiàn)在中醫(yī)臨床癥狀的記錄中,在中醫(yī)文獻中經常有“四肢勞倦”、 “四肢不欲動”、“懈怠”、“懈惰”、“四肢不舉”等描述[3]?,F(xiàn)代中醫(yī)界對慢性疲勞綜合征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的共識是:慢性疲勞綜合癥屬于中醫(yī)“ 虛勞” 的范疇,是一種涉及多臟器、多系統(tǒng)功能失調從而導致該病, 其病機主要為五臟氣化功能失調。對于其發(fā)生機制多從臟腑、陰陽氣血等理論對其進行闡述,各有側重,以肝郁脾虛、脾腎氣虛、脾虛腎虧肝實等立論為目前的主要觀點。但至今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辨證體系。筆者立足氣一元論,從氣機的升降理論探討本病的治療,以期對慢性疲勞綜合征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1 “氣一元論”的主要內容 氣一元論認為, 氣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氣構成的。氣又可以分為陰氣和陽氣兩大類 。“氣本為一,分為陰陽”,氣是陰陽二氣的矛盾統(tǒng)一體?!扒尻枮樘?,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天氣”是自然界的清陽之氣, “地氣”是自然界的濁陰之氣。陰氣濁重,降而凝聚成為有形的物體,構成了五彩繽紛的大地;陽氣清輕,升而化散為無形的太虛,形成了蒼莽的天宇。天地陰陽之氣上升下降,彼此交感而形成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傊?,氣是物質性的實體,是構成自然萬物的最基本元素。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消長的根源是物質世界的氣內部所具有的陰陽二氣對立統(tǒng)一運動的結果。 氣又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升、降、聚、散是氣的基本運動形式。人是天地自然的產物,人體也是由氣構成的,人體是一個不斷發(fā)生著形氣轉化的,不斷進行著升降出入氣化作用的有機體。
2 中醫(yī)學與“氣一元論” 2.1 氣的含義 中醫(yī)學認為氣是生命的本原,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中醫(yī)學從氣是宇宙的本源,是構成天地萬物的要素這一基本觀點出發(fā),認為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是生命的本原。元氣又名“原氣”、“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稟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出生后又賴后天水谷精氣的充養(yǎng),兩者有機混元一體,是謂元氣[4]。元氣根源于腎,由腎中精氣所化生,腎寓元陰元陽,陽氣是元氣處于生發(fā)、生長的狀態(tài),陰氣為元氣的斂藏狀態(tài)。機體如果元氣充沛,各組織器官的活力就旺盛,功能強勁,各臟腑、經絡等就正常運行,從而使得人體強健而少病,所以說元氣又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人之生死,全賴于氣。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死”。鄭欽安從氣一元論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萬病起于一元傷損”。
2.2 元氣的基本運動形式 古人以升、降、出、入 來說明氣的運動規(guī)律和具體表現(xiàn)形式,而元氣靠其升降沉浮運動,流行于全身,有二個作用:一是激發(fā)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二是推動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和溫煦?!端貑枴ち⒅即笳摗吩疲骸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又曰:“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存在于整個生命的活動的始終,若一旦氣機運動停止則生命終止,氣機升降失常則可導致臟腑臟腑功能失常、氣化失常,產生疾病。
腎為先天之本, 腎寓水火,為腎中的元陰、元陽是人體各項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根本保證,故腎為人體陰陽之根。腎精充足,元氣就能通達人體內外上下,總司人體的氣化功能?!瓣幵趦龋栔匾?,陽在外,陰之使也”,陽氣是元氣處于生發(fā)、生長的狀態(tài),是元氣外在的功能狀態(tài),而腎陽是各臟陽氣之根本和始動力,具有促進各臟腑氣化的作用。因此,氣機的升降應指的是陽氣的升降。
2.3 元氣升降規(guī)律 人體臟腑、經絡、腠理都是氣機升降的場所,故曰:“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氣機的升降規(guī)律主要體現(xiàn)于臟腑的各種機能運動和各種物質的代謝運動?!端貑枴ご探摗吩?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腎治于里,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是《內經》對五臟氣機運行的認識。黃元御《四圣心源》的“一氣周流”理論[5]、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6]等,認為機體氣機升降法于自然,而古人認為,氣機運動是圓的運動,一團元氣在人體進行著升、降、浮、沉的變化,通過氣化作用生成五臟之氣,浮上之氣是為心氣,沉下之氣是為腎氣,左升之氣是為肝氣,右降之氣是為肺氣,脾胃之氣位居于中焦而寄旺四維,是心、肝、肺、腎升降之樞紐。也可以說氣機的升降出入規(guī)律是,肝木從左而升,肺金從右而降; 心火宜降,腎水宜升,脾胃位居中焦,為升降之樞紐,脾主升胃主降。同時,臟腑氣機的升降運動,亦受其所處的位置及功能特性的影響,脾胃位居中州,對各臟之間氣機的運轉和協(xié)調,起著重要的中軸轉樞作用,肝腎居下焦腹中,其氣以升為和。心肺居上焦胸中,其氣以降為順,心火下溫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肝氣疏達上散,以助肺氣宣發(fā)肅降;肺氣清肅下行,以治肝氣升發(fā)太過。
綜上,腎藏先天之精,內寓元陰元陽。其中,腎陽是各臟陽氣之根本,具有促進、推動各臟腑氣化的作用。肝木生于水,肝木生發(fā),則陽氣上升,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作用;肺金斂降,陽氣內收,氣機下降,則水津下布,濁氣下達。脾胃為升降之中樞,脾主運化升清,胃主通順降濁。肝木生于水,肝氣升發(fā),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作用。肝氣升,則氣機暢達,血行暢通;肺氣降,則水津下布,濁氣下達。只有當人體各臟腑之間的氣機升降出入處于一個協(xié)調的對立統(tǒng)一體中,才能使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一旦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出現(xiàn)異常,則病由此而生。
3 元氣升降失常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多為先天稟賦不足、體力和腦力過度勞累、長期情志刺激或應激、或病后久虛不復、飲食失節(jié)等,這些因素在直接影響相關臟腑功能,日久亦會導致腎精不足、腎元虧虛。元氣虧虛,則元陽不足,其作為人體氣機升降的總始動力的作用被削弱,導致氣機的升降失常。表現(xiàn)在肝氣的升發(fā)無力,氣陷于下、氣郁于內及脾胃的樞轉失常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因此我們形成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關鍵是真元不足,肝氣虧虛升發(fā)無力、脾胃樞轉失常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分析慢性疲勞綜合癥的主要癥狀為極度的疲乏無力感,表現(xiàn)在肢體無力,易疲勞和精神疲憊、精神不振,且休息后不能緩解。中醫(yī)古代文獻中常將此類癥狀描述為“懈怠”、“懈惰”、“四肢勞倦”等,在中醫(yī)古籍中常被描述為“四肢勞倦”、 “四肢不欲動”、“懈怠”、“懈惰”、“四肢不舉”等。從氣的層面看屬于氣虛甚或陽虛及氣郁,導致氣的推動無力產生肌肉收縮無力。人體的運動以及動作的發(fā)出與“肝主筋”、“脾主肌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相關。因此從臟腑層面看,與肝、腎、脾的功能失調有關?!端貑枴な緩娜菡撈罚焊翁撃I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
3.1 腎為先天之本 腎為先天之本, 腎中水火為人體陰陽之根,腎中的元陰元陽是人體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根本。《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詳細描述了隨著人體腎精的不斷旺盛, 人體開始生長發(fā)育、精力、體力充沛,而隨著腎精的不斷衰竭, 人體氣血、臟腑功能隨之衰退, 出現(xiàn)“五臟皆衰, 筋骨懈墮”?!夺t(yī)方集解》認為 “人之精與志, 皆藏于腎, 腎精不足則志氣衰, 不能上通于心, 故迷惑善忘也”,說明腎精虧虛將導致人的記憶減退、善忘、注意力難以集中等腦力疲勞的表現(xiàn)?!鹅`樞·經脈》描述的足少陰腎經“循喉嚨、夾舌本…”因此,“咽腫”、“嗌干及痛”、“嗜臥”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常見癥狀為腎經病變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腎陽是各臟陽氣之根本,具有促進各臟腑氣化的作用。當先天稟賦不足或病后失調損傷正氣、勞役過度、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等因素導致腎中元氣不足,出現(xiàn)腎陽虧虛,其作為人體氣機升降的總始動力的作用被削弱,就會出現(xiàn)各臟腑的氣化功能紊亂。
3.2 肝主升主動 肝氣主升,若肝氣充足,則肝氣升發(fā)有力。肝木與春氣相通應,人體肝氣充足升發(fā)有力,就生機盎然。肝木生于水,腎水孕蘊成木,肝臟藏而始發(fā)升。若元氣虧虛,腎中陽氣不足、腎精虛損,將會導致肝陽不得相助而升發(fā)無力,出現(xiàn)氣虛下陷或陽虛下陷之證,左路陽氣不升,則中上二焦氣虛,以肝氣虛為主,推動無力則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于濡養(yǎng)則現(xiàn)疲乏無力,同時可見氣短、心慌心悸、失眠等癥,因此有“肝為疲極之本”之說。另外肝氣虛,肝木的疏泄功能減弱,容易導致肝氣郁結,而見情志郁結、憂郁;加之許多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發(fā)病前多有應激事件的發(fā)生,情志不暢,所欲不得,心理壓力過大則會造成或加重肝氣郁滯的程度,氣機不暢,郁而不伸,亦可見郁悶不舒、精神不振、情緒低落及疲乏困倦;肝氣郁結亦會導致精血津液的運行,形成痰凝、瘀血等病理產物,痰瘀邪阻滯肢體經絡,不通則痛,則會導致關節(jié)、肌肉疼痛。
3.3 脾胃為樞軸 脾胃轉樞失常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癥基礎。脾胃位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五臟之源。若元氣虧虛,腎陽推動無力,加之后天飲食勞倦傷脾,最終導致脾胃虛弱。脾胃虛弱一方面表現(xiàn)為脾氣不升,清陽不舉,胃氣不降,則濁陰不降產生中氣下陷和中焦氣機阻滯之證而出現(xiàn)氣虛氣短、疲乏無力、四肢沉重、臟器下垂等癥;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脾虛水濕代謝障礙,則會產生脾為濕困,則進一步導致四肢酸困、沉重等癥。如黃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所說:“脾為已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所以無病。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熾,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逼⒛I為先后天之本,二者相互為用,脾氣虛則使脾之運化升清功能受到影響,中軸失靈,輪則停轉,無法生成和運化輸布水谷精微物質到達營養(yǎng)全身;脾胃虛弱后天水谷之氣化生不足,不能充養(yǎng)元氣,則元氣更加虧虛, 即李東垣《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說:“若脾胃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4 總 結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在多因素,持久影響下導致的一種多臟器、多系統(tǒng)功能失調的疾病。真元不足時慢性疲勞綜合征形成的關鍵,肝氣虧虛升發(fā)無力、脾胃樞轉失常是其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對于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治療除了培補腎元、健脾養(yǎng)肝以外,從氣機升降的角度尚需加入益氣升提、升陽舉陷、疏肝解郁、升清降濁的藥物以助一氣周流,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 劉士揚.臺北與北京地區(qū)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癥狀證候調查分析[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5(1): 6.
[2] 王 斌,洪永峰,吳建賢,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4,35(8):8078,8081.
[3] 閻平慧,于遠望.淺談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研究思路[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5(9): 883.
[4] 馬淑俠,韓婷婷.試論氣與氣化[J].陜西中醫(yī),2007,28(9):1201.
[5] 清·黃元御. 四圣心源[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236.
[6] 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362.
(收稿2014-07-11;修回2014-08-12)
*陜西省科學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0K-17-01-09)
疲勞綜合征,慢性/中醫(yī)藥療法 氣一元論
R59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1.033
△陜西中醫(yī)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咸陽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