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娟
中國.中國礦業(yè)大學銀川學院(寧夏銀川)750011E-mail:hjuan015@163.com
生活滿意度是個人依照自己選擇的標準對自己大部分時間或持續(xù)一定時期生活狀況的總體性認知評估。Diener等認為,主觀幸福感包括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屬認知范疇,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屬情感范疇[1],相比而言,認知范疇更穩(wěn)定,所以生活滿意度一般被認為是主觀幸福感的核心指標。生活滿意度分為特殊生活滿意度和一般生活滿意度。特殊生活滿意度是對不同生活領(lǐng)域的具體評價,如家庭、學校、社區(qū)等;一般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在特殊領(lǐng)域判斷之上對其生活質(zhì)量所做出的總體評價[2-3]。苗元江[4]認為,生活滿意度是指個體對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滿足時所產(chǎn)生的主觀合意程度的知覺,對生活滿意度的評價取決于個體用來判斷的標準,個體某一特殊生活內(nèi)容的滿意度取決于其對多種心理期望的整合。生活滿意度是維護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般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最早在其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的自我感受[5-7]。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認為是領(lǐng)域特殊性的,即個體在不同領(lǐng)域或特定功能情境中有著或強或弱的自我信念,但以Schwarzer為代表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個體應對廣泛任務要求或新情境的一般能力信心,并制定了相應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描述的是個體有效地應對各種緊張情境的廣義而穩(wěn)定的個人能力感,它與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生活滿意度有效的預測指標之一。
感戴,是指個體能夠識別他人在其積極體驗過程中所給予的恩惠或提供的幫助,并且能夠帶著感激之情對此作出反應的一種普遍化傾向[8]。心理學家主要從認知和情緒兩個角度看待感戴:認知觀點認為,從根本上來說,感戴來自于對個人積極結(jié)果的認知,也是對收到恩惠的積極認知,這種結(jié)果對受惠者來說本是不應得的,而得到是因他人的幫助行為所造成的;情緒觀點認為,感戴是一種情緒,核心是受惠者在收到恩惠后所產(chǎn)生的愉快情緒[9-10]。具有感戴傾向的個體在生活中具有滿足感,易于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贊賞和感激,善于享受簡單的快樂。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感戴與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的關(guān)系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感戴與生活滿意度有不同程度的相關(guān)[11-12],高感戴個體對生活更滿意,產(chǎn)生更多積極的情緒體驗,如主觀幸福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等。有研究認為,感戴是一種積極情緒,與其它的積極情緒如自豪呈正相關(guān),與焦慮等消極情緒呈負相關(guān)[13]。
縱觀前人研究,缺乏獨立學院大學生感戴和生活滿意度的實證研究,更沒有將一般自我效能感納入二者關(guān)系研究的變量體系。故本研究以感戴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為出發(fā)點,建立以下假設模型,旨在探討感戴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感戴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作用。
寧夏兩所獨立學院。隨機取樣398份,有效問卷382份。男生229份,女生153份;大一139份,大二120份,大三123份,未選擇大四學生,是由獨立學院的特點所限制。測試時,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對被試進行團體測驗。
1.2.1 感戴問卷采用趙國祥等編的感戴問卷。共18個項目,3個維度,人物取向感戴、事物取向感戴和道德取向感戴,本次研究的信度為0.87。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Schwarzer等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翻譯修訂并對其信效度進行分析,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α=0.87,共10個項目,單維度,本次研究的信度為0.88。
1.2.3 生活滿意度問卷采用張興貴等編制的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問卷[14]。由37個項目組成,6個分量表:友誼滿意度、家庭滿意度、學校滿意度、學業(yè)滿意度、自由滿意度和環(huán)境滿意度,本次研究的信度為0.88。
采用SPSS 16.0進行描述統(tǒng)計與相關(guān)分析,采用LISREL 8.70進行模型擬合及中介效應檢驗。
見表1。男生感戴和生活滿意度均顯著低于女生,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級學生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滿意度均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比較表明,大二、大三學生感戴、生活滿意度均顯著低于大一學生,大二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顯著低于大三學生。
見表2。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與生活滿意度及其6個因子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感戴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guān)。
本研究按照感戴直接影響一般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生活滿意度、感戴不直接影響生活滿意度建立完全中介模型,在此基礎上,再增加由感戴直接影響生活滿意度的路徑,建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模型,主要擬合指標見表3。
據(jù)表3,完全中介模型中,χ2/df=12.83,GFI=0.89,RMSEA=0.17,未達到良好模型的基本要求;部分中介模型中,χ2/df=3.03<5,GFI、NFI、CFI、IFI等擬合指數(shù)均大于0.9,RMSEA=0.07<0.08,達到良好模型的基本要求,因此,本研究接受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模型,模型路徑系數(shù)見圖2。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表明,感戴不僅可以直接預測生活滿意度,還通過自我效能感間接影響生活滿意度,直接效應0.71,間接效應0.066,總效應0.776。
表1 生活滿意度、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別、年級差異(±s)
表1 生活滿意度、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別、年級差異(±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項目男女t大一大二大三F感戴3.99±0.744.20±0.54-2.98**4.22±0.504.01±0.533.99±0.904.92**自我效能感2.53±0.572.40±0.552.32*2.49±0.542.36±0.552.58±0.574.78**生活滿意度4.51±0.974.77±0.96-2.57*4.89±0.904.50±0.774.40±1.159.54***
表2 生活滿意度、感恩、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關(guān)(r)
表3 完全中介模型和部分中介模型的擬合指標比較
圖2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模型
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學生的感戴存在顯著差異,男生顯著低于女生。造成這一差異可能與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及文化傳統(tǒng)有關(guān)。社會文化要求男孩要比女孩堅強,有更多的行動力和成就,要少說話多做事,所以造成了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性別角色和社會角色。男孩把感戴的經(jīng)歷和表達看做軟弱的象征,會影響其男子氣概和社會地位,往往采取回避策略,隱藏感戴的表達,這樣可能會形成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以免受到消極情緒影響,但這種回避可能對幸福感造成更大破壞;與男孩相比,女孩以人際關(guān)系為導向,她們注重建立和維持親密關(guān)系,因此更善于表達,更易于情感流露。這可能是造成感戴性別差異的原因。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學生的感戴也存在顯著差異,大三顯著低于大一大二。這主要與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生活狀況有關(guān)??赡苁菍τ趧偵氪髮W的大一新生來講,他們有一種成功的體驗,總是受到學校、老師和學長的關(guān)注和指導,他們有更多的受助經(jīng)歷,因此更懂感恩??赡苁请S著年級增高,學業(yè)負擔加重,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增多,大部分同學沒有學習興趣,對未來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此時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很低,從而降低了感戴等積極情緒的體驗。
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差異,男生顯著高于女生。男生對自己能力更自信,與國內(nèi)外研究基本一致[15],原因可能是傳統(tǒng)文化中,男性被賦予是理性的、有能力的,往往被要求有更高的自信心、自我肯定,所以在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男性被賦予了更多的重任和要求,因此男大學生都在努力達到社會對男性的期待,這也潛在地影響了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而女性被賦予是有同情心的、依賴的,而且我國女性社會地位一直較男性低,在某些方面存在性別歧視,使女性沒什么優(yōu)越感,故一般自我效能感偏低。還發(fā)現(xiàn),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年級上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大二低于大一和大三的,這與一些研究不盡一致。造成該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在于大一經(jīng)歷過高考后,對學習能力有信心,故自我效能感較高;隨著年級升高,學習壓力加大,面對生活中許多不如意之事顯得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降低;大三要面對擇業(yè)就業(yè),雖然壓力更大,但在老師的指導及鼓勵下,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規(guī)劃,對未來充滿信心,覺得自己有能力進入職場,所以自我效能感較高。
研究發(fā)現(xiàn),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男生低于女生。原因是傳統(tǒng)文化觀念要求男性承擔更多責任,生活壓力較女性大;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男性有更高要求,這使得男性身心壓力增大,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增大,從而影響生活滿意度。另外,女生與男生的生活學習心理狀況不同,大學女生之間學習競爭激烈,學習動機明顯強于男生,大學里每年獎學金獲得者絕大多數(shù)是女生,這些都無意間強化了女生對學習的投入,因此女生更容易在學習中獲得樂趣,而且女生們彼此之間溝通交流的氛圍比較濃厚,在友誼、家庭等方面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多于男生,因而生活滿意度高。而男生更容易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在網(wǎng)絡里迷失,找不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的動力。因此,生活滿意度相對偏低。就年級而言,生活滿意度隨著年級升高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級升高,學習任務發(fā)生轉(zhuǎn)移,學習壓力逐漸增加,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導致生活滿意度下降。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課業(yè)壓力相對較小,周圍人物關(guān)系相對單純,對大學有著很多的憧憬,對社團等充滿了好奇,積極情緒體驗強烈而深刻,因而生活滿意度較高。
從本研究看,感戴既可直接影響生活滿意度,又可通過自我效能感間接影響。該結(jié)果可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解釋,該理論認為,壓力、焦慮、抑郁都會對個體決策產(chǎn)生影響,暫時的心境也會影響人們的成就水平,故可通過減少消極情緒的方式來提高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感戴可以抵消如抑郁、焦慮等消極情感[12],由此提升個體的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班杜拉認為,認知過程會調(diào)節(jié)個人效能感的變化,所以,從理論上講感戴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生理和情緒狀態(tài)進而調(diào)節(jié)自我效能感,即感戴可以產(chǎn)生一種積極情緒,這種積極情緒又能夠?qū)е赂咚降淖晕倚芨小R虼?,個體的感戴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也會越高,從而維持更高水平的生活滿意度。
[1] Diener E D.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4,31:103-105
[2] 金盛華,田麗麗.中學生價值觀、自我概念和生活滿意度的關(guān)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11(2):57-63
[3] 馬靜,王有智.社會支持在大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滿意度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137-138
[4] 吳洪輝.大學生生活應激、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滿意度的相關(guān)研究[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34(2):138-139
[5] 王曉一,李薇,張紅.唐山大學生自我和諧與一般效能感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4):630-631
[6] 胡琳麗,鄭航.師范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諧與學習適應性的關(guān)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0):1269-1271
[7] 何露,朱翠英.大學生希望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滿意度的關(guān)系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3):77-78
[8] 葉青青,劉潔,王新柳.大學生的感戴與歸因方式、領(lǐng)悟社會支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4):315-317
[9] 董霞,張寧,姜婷娜.感戴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8):953-954
[10] 魯鐵漢.大學生感戴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關(guān)系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11] 孫配貞,鄭雪,余祖?zhèn)ィ踔猩写鳡顩r與學校生活滿意度的關(guān)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17(1):67-72
[12] 王華云.大學生人格、主觀幸福感與感戴的關(guān)系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2
[13] Kashdan,T B,Breen W E.Materialism and diminished well-being:Experiential avoidance as a mediating mechanism[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7,26:521-539
[14] 張興貴,何立國,鄭雪.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的結(jié)構(gòu)和量表編制[J].心理科學,2004,27(5):1257-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