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軍
葉圣陶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就閱讀教學的功能提出“智瞻”“理暢”“德新”“術純”的思想,涵蓋了閱讀教學所應具有的謀求學生思維發(fā)展、語言提升、道德完善、方法掌握等方面的功能。時至今日,很多閱讀教學還沒有實現(xiàn)以功能化為導向的過程構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常停留在“有一說一”的局面。怎樣打破閱讀教學中的“窄視”,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地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亟待回答的一個問題。
2014年10月,北京市教委頒布了《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積極拓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能力”,“不斷豐富閱讀資源,加強方法指導”,無疑也提出了“廣視”閱讀的重要性。在這方面,一師附小教師的思考與行動是可圈可點的。
1.多篇閱讀的一體化
可以看到,一師附小在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實踐中,非常關注“整合”。所謂“整合”,便是將或文體、或內容、或語言、或方法相關聯(lián)的文章形成重組對接,實現(xiàn)對規(guī)律的觸摸與印證。這樣,較之簡單的相加式閱讀,其功能作用便得以彰顯。所以,單元整合教學主打方向不在于引導學生“海量”閱讀,而在于規(guī)律的提煉和方法的推廣。
2.多篇閱讀的層次性
無論何種形式的教學,都在以謀求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發(fā)展,首先需要一個過程。一師附小在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實踐中,關注了還原學生的認知與習得過程,并把這個過程大致劃分為四個模塊:把握單元目標,整體識字、整體感知模塊;以一帶多,精讀感悟、關注表達模塊;回歸整體,拓展比較、讀寫結合模塊;拓展閱讀,開闊視野模塊。這樣的構建方式,十分有利于學生先把一本書讀“薄”,因為學生有了多篇文章整體感知和關聯(lián)性的學習視野,相較于單篇推進式閱讀,更省時,更利于規(guī)律的把握;再把一本書讀“厚”,是因為學生有了語言的豐富和閱讀內容的豐富。更為重要的是,文章間的這種互助閱讀,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開闊。所以,先讀“薄”是認知規(guī)律,后讀“厚”是踐行規(guī)律,這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層次。
3.多篇閱讀的有效取舍
單元整合教學對教學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師附小的教師在開展單元整合教學實踐中,對于用教材內容做什么、用教材以外的閱讀材料做什么有著非常清晰的把握。如有些文章的重組是用其表達規(guī)律,有些文章的重組是用其視角的關聯(lián)。這樣扭轉閱讀教學面面俱到的局面,在今天顯得很有意義。教學中的抓“大”放“小”,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教師品出教學內容的內涵與價值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學生才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廣泛閱讀,實踐語言。
■ ? 欄目編輯 ?王雪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