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 東莞523000)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
陳志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 東莞523000)
目的:探究吞咽功能訓練中采用不同配方冰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選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在吞咽功能訓練中冰刺激治療所用配方不同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除冰刺激治療所用配方不同,均進行同樣的吞咽功能訓練和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10 d、20 d、30 d后的吞咽功能。結果:治療前和治療10 d后,兩組吞咽功能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20 d、30 d后,兩組吞咽功能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辨證地給予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冰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縮短治療時間,臨床療效更佳。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冰刺激;臨床療效
腦卒中又稱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兩類。其病發(fā)率、致死率、致殘率和復發(fā)率均相當高,吞咽障礙是腦卒中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病率高且治療難度大[1]。吞咽功能訓練是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在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的基礎上,辨證地予以配方冰片或蘇合香冰刺激,臨床療效良好。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在吞咽功能訓練中采用冰刺激治療所用配方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腦卒中中醫(yī)診斷標準和《語言治療學》吞咽障礙診斷標準,無器質性病變引起吞咽障礙者。患者多表現(xiàn)為偏癱、神志昏蒙、言語謇澀或不語、口舌歪斜,部分患者出現(xiàn)頭痛、眩暈、飲水發(fā)嗆、目偏不瞬等癥狀。觀察組年齡18~78歲,平均(45±2.4)歲,其中洼田氏飲水試驗3、4、5級的患者分別為4例、8例、8例;對照組年齡20~80歲,平均(46±1.8)歲,其中洼田氏飲水試驗3、4、5級的患者分別為3例、10例、7例。兩組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吞咽功能訓練、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和冰刺激。對照組冰刺激采用普通冰塊,觀察組冰刺激采用辨證配方冰塊。兩組冰刺激均與吞咽功能訓練同時進行。另外,兩組的神經肌肉電刺激所采用的設備均為VitalStim治療儀(美國Chattanooga公司),均由專業(yè)言語治療師操作,電流強度以患者的耐受度為準,1 d/次,30 min/次。兩組患者均治療30 d。
1.2.1 觀察組 組中素體陽盛者采用冰片冰塊進行冰刺激,冰片冰塊的制備方法為:取5 g天然冰片研末,倒入100 ml純凈水中制成混懸液備用;用50根長度為15 cm的消毒棉簽放入50個試管中,再往各個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混懸液,放入冰箱中冷凍備用。素體陰盛者采用蘇合香冰塊進行冰刺激,蘇合香冰塊的制備與冰片冰塊的制備方法相似,但用蘇合香研末,質量為5 g。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不進行中醫(yī)辨證,采用普通冰塊進行冰刺激。
1.3 療效觀察 采用才藤吞咽障礙7級評價法和吞咽障礙程度評分(VGF)來評價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10 d、20 d、30 d后的吞咽功能。才藤7級評價法中,1級表示唾液誤咽,需持續(xù)給予靜脈營養(yǎng);2級表示食物誤咽,改變食物形態(tài)無效果,水分和營養(yǎng)基本通過靜脈供給,但呼吸平穩(wěn);3分表示水誤咽,有改變食物形態(tài)可改善誤咽情況;4分表示機會誤咽,有時誤咽,通過調整姿勢或吞咽量、咽下代償可改善誤咽情況;5分表示口腔期中度或重度障礙,無誤咽;6分表示攝食咽下有輕度問題,口腔殘留少,不一定要進行咽下訓練;7分表示正常,攝食咽下無困難[2]。吞咽障礙的程度評分分為口腔期、咽喉期、誤咽程度三個部分,分值在0~10分之間,10分表示正常,評分越低障礙越大,0分表示重癥。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
析處理,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才藤7級評價等級、吞咽障礙的程度評分均無顯著差異;治療10 d后,觀察組才藤7級評價等級、吞咽障礙的程度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20 d、30 d后,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
察組吞咽功能改善時間早于對照組。見表1~表2。
腦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文獻指出,57%~73%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發(fā)生脫水、營養(yǎng)不良、吸入性肺炎或出現(xiàn)心理障礙的概率是腦卒中后無吞咽障礙患者的3倍[3]。
吞咽障礙是由于下頜、雙唇、舌、軟腭、咽喉、食管口括約肌或食管功能受損,導致食物從口腔運送到胃的過程中出現(xiàn)障礙的病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都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目前,吞咽功能訓練是公認的治療吞咽障礙的最有效方法,臨床研究上也多局限于研究該治療方法的療效。中醫(yī)是我國國粹,在許多現(xiàn)代疾病的治療上也取得了矚目的成效。辨證施治是中醫(y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辨證,即通過望、聞、問、切來觀察患者的癥狀、體征,分析、辨清疾病病因、性質、位置以及陰陽、正邪之間的關系,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施治,即根據辨證結果確定治療方法。本次研究將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應用于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治療,將患者分成陽類證、陰類證,采用不同配方的冰塊進行冰刺激。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辨證地給予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冰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時間提前,縮短了治療時間,臨床療效更佳。
[1]杜鵑,董超.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進展[J].西南軍醫(yī),2012,14 (3):516-518
[2]佟劍平,趙春艷,李翔,等.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評定及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5):915-917
[3]鄧景元,吳瓊,彭宇,等.綜合療法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4(6):835-837(收稿日期:2015-01-05)
R74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