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妹 謝建祥
(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 深圳518172;2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江西南昌330006)
麻杏銀翹敗毒湯治療兒童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臨床療效觀察
舒小妹1謝建祥2
(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 深圳518172;2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觀察麻杏銀翹敗毒湯治療兒童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頭孢克洛顆粒口服,療程5 d;治療組采用麻杏銀翹敗毒湯煎湯口服治療。觀察兩組患兒退熱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及總有效率之間的差異。結(jié)果:治療組退熱時間及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兩組總有效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麻杏銀翹敗毒湯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可顯著縮短患兒發(fā)熱時間,并加快膿性分泌物的吸收,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麻杏銀翹敗毒湯;臨床療效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易反復發(fā)作,臨床發(fā)病以高熱、咽痛、扁桃體化膿為主要癥狀,嚴重者可伴有全身癥狀,如畏寒發(fā)熱、頭身痛、疲乏無力、周身不適,或引起高熱驚厥、全身炎癥反應等,易誘發(fā)急性腎炎及風濕熱等病,嚴重威脅兒童身心健康。筆者在2012年7月~2013 年7月采用麻杏銀翹敗毒湯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30例,取得顯著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門診就診的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60例,診斷均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所有患兒均無藥物過敏史,未出現(xiàn)急性風濕熱、急性腎炎等并發(fā)癥,未合并心、腦、肝、腎系統(tǒng)疾病,未使用其它藥物治療?;純弘S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3~12歲,病程1~2 d,體重13~38 kg,WBC:1.4×109/L~2.2×109/L;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歲7個月~14歲,病程 0.5~1 d,體重 12~40 kg,WBC:1.4× 109/L~2.3×109/L。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體重及白細胞計數(shù)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使用生理鹽水漱口,3~4次/d。體溫低于38.5℃者,全部使用物理降溫退熱,38.5℃以上者適當給予布洛芬混懸液,每4~6小時一次,24 h內(nèi)不超過4次。清淡飲食,多飲溫水,注意休息,禁食肥甘厚味。對照組使用頭孢克洛顆粒(國藥準字號:H20093383),按30 mg/(kg·d)計算服用量,三餐前空腹溫水沖服,口服,連用5 d。治療組采用麻杏銀翹敗毒湯煎湯口服,組方:麻黃10 g、生石膏(先煎)60 g、甘草10 g、連翹15 g、金銀花20 g、梔子10 g、柴胡15 g、黃芩20 g、大黃(后下)10 g、苦地丁15 g、蟬蛻10 g、薄荷(后下)10 g、白茅根30 g、牛蒡子10 g、馬勃10 g、赤芍15 g、板藍根15 g、荊芥穗12 g(后下)。水煎2次,濃縮至300 ml。5歲以下患兒服用100 ml,6~10歲患兒服用200 ml,11歲以上患兒服用300 ml,每日分3次服,服藥后蓋被令其微汗出,熱退24 h后停用,但不超過5 d。
1.3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治愈:熱退,無咽干、咽痛,扁桃體膿點或膿苔消失,扁桃體恢復正常大小,白細胞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發(fā)熱、咽干、咽痛等癥狀有所減輕,扁桃體膿點或膿苔減少,扁桃體尚未完全恢復正常大小,白細胞仍高于正常水平;無效:仍有發(fā)熱、咽干、咽痛等癥狀,扁桃體膿點或膿苔無減少,扁桃體腫大如初,白細胞居高不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t檢驗及χ2檢驗,兩組用藥后退熱時間、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屬中醫(yī)“急乳蛾、喉蛾”范疇,多由于過食辛辣炙煿之品,脾胃蘊熱、熱毒上攻喉核,或復感外邪,邪熱壅肺、上搏咽喉,最終出現(xiàn)紅腫熱痛、血敗肉腐而成膿。正如《太平圣惠方》所說:“肺脾壅滯,風邪熱氣,搏于經(jīng)絡(luò),蘊蓄不散,上攻于
咽喉?!奔毙园l(fā)作期可采用清熱解毒、涼血化瘀、利咽消腫、宣肺散邪之法?!动兛菩牡眉穼⑵湟暈槌跗鹬冏C來治療。西醫(yī)治療該病多采用青霉素類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為主,對于高熱則配合解熱鎮(zhèn)痛藥對癥治療。然而長期反復使用抗生素及解熱鎮(zhèn)痛藥,不但會產(chǎn)生耐藥性,抗生素的使用不斷升級,對兒童的脾胃系統(tǒng)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害,且熱退后,體質(zhì)恢復慢,反復發(fā)作后病程也會逐漸延長。筆者所使用的麻杏銀翹敗毒湯思路來源于《傷寒論》中的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中的連翹敗毒丸,兩方具有清熱解毒、辛涼宣泄、散邪消腫之效,可治療瘡瘍初起引起的紅腫疼痛、憎寒發(fā)熱,還可治療多種以高熱為主癥的呼吸道疾病。藥理實驗證明,麻杏石甘湯具有確切的解熱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治療溫熱流感療效確切[2]。麻黃與眾多苦寒藥配伍同用,去其性而取其宣肺解表之用,使熱從肌表而退,且生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對實驗性發(fā)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實驗性脫水異常的“口渴”也有顯著改善作用,還能增強肺泡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并促進其成熟[3];白茅根性味甘寒,可清熱養(yǎng)陰、涼血利尿,尚能引陽氣達于四肢;連翹、金銀花、牛蒡子清熱解毒,又可疏散風熱,且連翹為瘡家圣藥,兼能消癰散結(jié),牛蒡子利咽散結(jié)消腫,兼能滑腸通便;黃芩、大黃、梔子味苦性寒,清熱燥濕、解毒瀉火,黃芩兼能涼血,大黃兼有活血祛瘀、瀉下通便之功;薄荷、甘草宣肺利咽、化痰散結(jié);柴胡、蟬蛻、荊芥穗解表散邪,且蟬蛻具止痙鎮(zhèn)靜之效,可預防患兒高熱驚厥;馬勃功能清肺解毒利咽,《齊氏醫(yī)案·咽痛喉痹痄腮聲啞》中記載:馬勃俗名馬屁包菌,主治諸瘡,治咽痛喉痹神效;板藍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赤芍涼血活血;苦地丁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現(xiàn)代藥理研究亦證實其抑菌譜廣,并對部分病毒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療溫病高熱煩躁、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全方共奏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消癰散結(jié)、辛涼宣泄之功。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組加用中藥湯劑不但大大縮短了疾病的整個療程,且能平穩(wěn)地將患兒體溫逐漸降至正常,減少解熱鎮(zhèn)痛藥的攝入,從而保護患兒的脾胃系統(tǒng),取得見效快、療效顯著、療程短的理想療效。而對照組患兒服用退熱藥,體溫短暫下降后易反彈,須多次反復使用,因此,該中藥湯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美中不足的是該湯劑口味過苦,部分患兒不能接受,若能在今后的使用中加以調(diào)整口味,將更易于臨床推廣。麻杏銀翹敗毒湯從通利二便、開通玄府入手,使邪熱、腐肉從肌表、下焦得解。正如《咽喉經(jīng)驗秘傳》中所說:“凡患喉癥……憎寒壯熱,其勢必重,須為其大小便通利否……若二便不通,乃內(nèi)有實火,非用降火解毒重劑與通二便之藥,斷難取效?!北静∫追磸桶l(fā)作,愈后應以益氣養(yǎng)陰之法調(diào)理,以防復發(fā),同時在飲食上應禁食膏粱厚味及辛辣炙煿之品,以冀正本清源。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6,126-127
[2]曾慶祥,胡德珍.銀麻合劑治療溫熱流行性感冒的退熱效果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急救雜志,2004,11(3):176-178
[3]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87-188,298-299(收稿日期:2015-03-23)
R766.1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