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詩
據(jù)美國媒體報道,近日,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發(fā)出一份調查報告,指控四大零售商——健安喜(GNC)、塔吉特(Target)、沃爾格林(Walgreens)和沃爾瑪(Walmart)的保健食品出售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報告稱,其中部分草本成分寫于標簽上,但許多潛在易過敏的草本成分并未標明于標簽。
近年來,飽含西方“先進科技”的“洋保健品”備受追捧。然而,這則新聞給崇尚保健品消費的海淘族一個當頭棒喝:在藥品監(jiān)管嚴格的美國,為什么也出現(xiàn)如保健品欺詐現(xiàn)象?保健品市場之亂,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教訓?實際上,美國保健行業(yè)監(jiān)管有漏洞,保健品不像藥品一樣受嚴格監(jiān)督。
消費群體龐大
美國的保健品消費可謂深入人心。據(jù)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有43%的美國人服用多種維生素,而服用其他保健品的人也多達21%。該組織稱,美國人吃得最多的保健品是維生素C(17%)、維生素E(15.7%)和大蒜素(8.7%)。
美國人飯后大把吃維生素的現(xiàn)象,也是司空見慣。年輕的斯考特經(jīng)營長島一家著名的連鎖專賣店“維生素世界”,他自己每天飯后將一大把紅紅綠綠的保健品丟進嘴里,種類多達9種,除了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還有一種有利于精神系統(tǒng)的產品。而在他的專賣店里,經(jīng)常會看到年輕的姑娘過來買“女性維生素”的產品。
在美國,保健品有一種較為中性的說法——“膳食補充劑”,或者“營養(yǎng)補充劑”。顧名思義,它只是對常規(guī)飲食中可能缺乏的營養(yǎng)進行“補充”。 《營養(yǎng)保健期刊》(NBJ)對代表全美90%的消費行為的5000多名消費者做了一項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有5種消費群體最有購買天然保健產品的可能性:心存永葆青春期望的年輕男女、對孩子負責的媽媽、依賴專業(yè)醫(yī)師建議的消費者、對自己生活方式感到內疚者,以及不愿放棄美味體驗的“美味至上”消費者。
因為消費群體龐大,美國的保健品行業(yè)發(fā)展迅猛,市場不斷擴容。NBJ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保健品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從2007年的968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500億美元。其中膳食補充劑的年均增長率達到7%,在2013年市場份額已經(jīng)達到350億美元,并有望在2018年達到490億美元。出現(xiàn)這一增長的原因除了明星效應及大眾媒體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之外,也與大眾對藥品的信任度下降有關系。
20%存在虛假宣傳
隨著保健觀念的流行,特別是近年來人們對“天然”概念的推崇,美國的保健品紛紛打出“自然”招牌,各種各樣的產品大行其道,特別是那些抗衰老和減肥產品。為了把產品賣出去,一些亂象也因此產生。
此前有新聞披露,一些美國保健品廠家,根本沒有研發(fā)做后盾;還有一些保健品通過網(wǎng)絡直銷,存在不少虛假宣傳現(xiàn)象。2012年,紐約檢察長調查報告寫道,發(fā)現(xiàn)20%的減肥及免疫系統(tǒng)膳食補充劑存在非法宣傳療效的現(xiàn)象。2013年,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2004~2012年間,有237次膳食補充劑被召回事件,比例占FDA第一類藥物召回率的一半以上。這也意味著保健品所含物質可能導致死亡,或產生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
效用與安全無保障
為什么一直被中國消費者認為質量過關的“美國保健品”也出現(xiàn)問題?這是因為,根據(jù)1994年美國頒布的《美國飲食補充劑保健與教育法》(DSHEA),在美國,保健品并不像藥品一樣受到FDA(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嚴格監(jiān)督;保健品上市并不需要向FDA提交產品安全性的證明。
也就說,保健品是不是安全,是不是有效,都是廠家自己說的。這就要求各公司嚴格自律。只要不吃出明顯問題,或者涉嫌加入違禁成分,F(xiàn)DA并不過問。
FDA對保健品的要求只是不允許做任何“療效宣傳”,強制要求在包裝上注明“本產品不用于治療、預防、處理、診斷任何疾病”。如果違反,F(xiàn)DA就可以發(fā)出警告,拒不改正的會被起訴。但宣稱產品對身體某一機能有所幫助卻是被允許的,叫做“功能宣稱”。
比如說,“治療骨質疏松”是“療效”,不被允許;但是如果說“有助于骨骼健康”,就是“功能宣稱”,廠家認為有證據(jù)支持就可以使用。很多時候,這二者之間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存在著灰色地帶。許多保健品產銷者和FDA,也就經(jīng)常在這些字句上做文字游戲。
正因為嚴格的宣傳限制,美國人對保健品的概念很明確,認為它們起的是補充營養(yǎng)成分、調理機體、保持健康的作用,沒有人把它們當作治病的藥來使用。
相關法律正在完善
獨特的管理方式造就了美國保健品市場的特色。盡管不用經(jīng)過官方批準就上市,保健品在美國也沒有多少“忽悠”的空間。
首先,美國人消費最多的保健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產品賣得不貴,不需要大量的虛假廣告來支撐。相對于美國人的收入水平而言,消費一些常規(guī)的維生素可謂微不足道。比如一瓶魚油或者一瓶維生素,其價格通常也就跟中餐館里一道菜差不多。
第二,各個權威專業(yè)機構也會對各種保健品提供客觀全面的意見。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還有一個“膳食補充劑辦公室(ODS)”,會對各種保健品進行詳細的介紹,包括哪些功能具有什么樣的科學證據(jù)、有多可靠等等。這樣一來,如果廠家胡亂吹噓,也很容易被消費者揭穿。
第三,美國對保健品的副作用盯得很緊。一種產品哪怕賣得再火、知名度再高,只要有問題,就得“下課”。
比如2005年4月,F(xiàn)DA給“大美國產品有限公司”發(fā)了一封警告信,一一列舉了該公司的所有21種產品,然后指出這些產品的廣告宣傳中所陳述的“蜜蜂花粉有自然的抗生作用”、“蜂皇漿有降低血脂,提高低濃度血脂/高濃度血脂比例的作用”等說法毫無科學依據(jù),下令該公司必須在15天內提交整改措施。
再比如曾經(jīng)在上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的麻黃堿減肥產品。2003年2月,美國職業(yè)棒球投手史蒂夫·貝齊勒在服用含麻黃堿的減肥產品后死亡,引發(fā)人們的關注。同年12月30日,F(xiàn)DA宣告計劃取締含有麻黃堿的減肥產品,并于2004年2月6日發(fā)出取締通告。
第四,隨著保健品問題的增多,相關法律也在不斷完善。2007年以后,F(xiàn)DA建立了消費者隨時舉報保健品的制度。保健品制造商要求在15天內向FDA隨時報告消費者使用后出現(xiàn)的嚴重醫(yī)學反應(無論是住院或是死亡)。隨著保健品行業(yè)“不良事件”增多,2008~2011年,F(xiàn)DA收到了超過6000份報告。
2012年,法案得以修正,保健品生產商被要求向FDA注冊保健產品,標注產品詳細成分。今年2月四大公司的問題保健品遭曝光后,檢察長報告就建議,F(xiàn)DA通過立法獲得監(jiān)督權,以擴大有限的產品監(jiān)督范圍。
美國是保健品消費大國,藥店里的保健品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
因此,美國的保健品生產商輕易不敢盲目夸大自己的產品效果,相反,它們在措詞上顯得過于“膽小”,例如經(jīng)常使用“該產品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什么問題”,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請咨詢醫(yī)生意見”等。這是因為,一旦出現(xiàn)夸大其詞的情況,讓消費者抓住小辮子,那么在美國這個愛打官司出了名的國家,絕對會讓商家“吃不了兜著走”。
“保健品代替不了健康飲食”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步加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成為營養(yǎng)保健品的??汀L貏e是對于那些因工作需要而熬夜、在惡劣環(huán)境中工作、因口味好惡而無法均衡營養(yǎng)的亞健康人群、發(fā)育期學習緊張的學生、消化吸收和器官功能降低的老人、因疾病原因而難以滿足營養(yǎng)需求的病人、處于特殊生理狀態(tài)期的孕婦,保健品成為他們快速滿足身體健康需要的便捷選擇。
對于消費保健品如正常食品的多數(shù)美國人而言,他們很清楚一點,就是保健品并不是藥品,并不能治病,只是對食品之外的一種膳食補充。如果相信吃保健品就能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的惡果“一筆勾銷”,那肯定是大錯特錯的。
在保健品行業(yè)發(fā)展迅速、監(jiān)管缺失的情況下,消費者應該抱著怎樣的心態(tài)來選擇?美國人的心態(tài)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一方面,美國人相信,保健品并非都是“騙子”。像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抗氧化劑等等類型的“膳食補充劑”,的確是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它們的意義在于:如果你不能做到飲食全面均衡,以至于缺乏某些微量營養(yǎng)成分,那么“補充”這些東西確實有助健康。
另一方面,消費者要注意“對癥下藥”。保健品分為很多種,膳食補充劑、鈣類等等,都是針對不同的需求提取的。所以在不依賴廣告宣傳的前提下,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之前應該通過可靠的渠道先了解一下自身的需求,再有選擇地購買保健產品,配合膳食和運動,才能收獲效果。
實際上, 近年來,美國人也在反思對保健品的態(tài)度。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營養(yǎng)教育主任波爾克認為:健康而均衡的飲食,比吃任何保健品都來得有效。保健品營養(yǎng)成分再豐富,也比不過天然食品中所含的數(shù)千種營養(yǎng)元素。
美媒2月7日披露,這次涉嫌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的保健品有:
沃爾瑪:6個Spring Valley品牌的產品,包括銀杏(Gingko Biloba)、金絲桃草(St.John’s Wort)、人參(Ginseng)、大蒜素(Garlic)、 紫錐菊(Echinacea)和鋸棕櫚(Saw Palmetto)。僅一瓶大蒜素和一瓶鋸棕櫚含有少量的大蒜素DNA和鋸棕櫚DNA,銀杏里面只有蘿卜粉和小麥粉。
沃爾格林:人參片,里面只有大蒜粉和米粉。
GNC(著名的維生素商店):保健片劑中含有對過敏病人有危險的豆粉和花生粉。(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