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qū)實驗中學 高 宇
課程改革是教育事業(yè)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手段。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明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作為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信息搜集、整理與記憶都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滲透正確的閱讀題解答方法與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素質,更好地應對閱讀學習任務。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是十分豐富的,大部分初中語文課文都選自名家作品。這些作品在語言與內(nèi)容上都有經(jīng)典性,教師可以從課文出發(fā)引導初中學生進行閱讀學習,促進學生建立科學的閱讀觀;教師可以從初中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出發(fā),將課文當成閱讀題進行講解,在課堂中多向學生提問,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引導學生逐句逐段地進行有效閱讀,利于學生成為課文的剖析者,成為文字的領悟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閱讀理解方法,提高教材的教學效率。
例如,講解《背影》時,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內(nèi)容向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思維運動。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以就課文的題目進行提問:“作者為什么選擇‘背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他在文章中要講些什么故事呢?”當講解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問“作者對著父親的背影想了些什么?表達了什樣的情感呢?”通過提問,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理解方法,豐富了閱讀題的解題方法。
段落是文章的主要構成要素,每一個閱讀文章都是由不同的段落組成的。初中學生年齡較小,閱讀整體感不強。如果學生無法對閱讀文章進行整體控制,很難全面理解文章中的內(nèi)容與情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試著以段落為單位進行學習,將文章科學地分成幾個部分,使學生掌握段落大意之后對文章進行整體理解。
講解《挖薺菜》時,教師可以嘗試以段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對段落進行整體閱讀,從整體角度對段落所講內(nèi)容進行了解與分析,總結段落的主題,分析段落寫作的主要寫作方法。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初中學生的閱讀學習會更有層次感,有利于提升閱讀能力。
內(nèi)容與結構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內(nèi)容的意義不必多說,文章結構的理解對于閱讀題答題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促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更能使學生理解文章的意義,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完成這樣的學習步驟: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文章的寫作線索。對于記敘文來講,時空轉移線索較為常見,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某人、某事與某物,順著文章線索分析文章的層次與結構。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手法是順敘、倒敘還是插敘,從而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例如,講解《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從記敘事物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出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順敘的寫作順序,順著時間順序對文章進行分層。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明晰文章的結構與內(nèi)容,明確文章主題,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學習有著一定規(guī)律,不同的閱讀作品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同樣,閱讀文章的考查點也有可以遵循的規(guī)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文章題材、類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講解記敘文時,教師需要從文章六要素出發(f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講解說明文時,教師需要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與結構四要素出發(fā)分析文章;講解小說時則要側重文章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與環(huán)境三個要點。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教學規(guī)律,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規(guī)律和豐富的閱讀方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多積累、掌握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提高學生的答題準確率。
以上方法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掌握正確的方法對于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向學生傳遞正確的答題方法,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考能力,促使學生提升文化涵養(yǎng)。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方法能力與語文素質。
[1]丁維剛.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赤子,2014.20
[2]姜晶妍.淺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外語文,2014.24
[3]肖麗華.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與評價,2014.12
[4]張彩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文教資料,2014.35
[5]王洪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課外語文,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