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 姜遠志 馬驍壯
無論是在社會還是在學校,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往往要比其專業(yè)素養(yǎng)更加重要。而學校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起到一個過渡緩沖的作用,現在教育學理論不再認為學校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方,現在意義上的學校兼?zhèn)錁淙恕⒂说哪繕撕妥谥?。然而,學校的發(fā)展卻遠遠滯后于社會需求,本文結合實踐經驗,對現在的素質教育進行如下思考。
學生綜合又全面的發(fā)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是教育的本質任務。然而在高中階段,大多數學生正處于一種心理劇烈震蕩的時期,自我意識逐漸形成,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家霍爾認為:“這個時候的青少年處在一個不穩(wěn)定、易沖動偏激的時期,但是他們思維敏捷、頭腦靈活、富有激情和夢想,然而卻沒有辦法和家長進行良性溝通,出于最危險的‘三角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容易結群而居,疏遠自己的老師和長輩,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針對學生的特點,教師自身也要學著理解學生的心態(tài),不能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扮演“權威者”的角色而對學生的需求不理不問。
教師之所以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因為教師對學生在成長中一點一滴的影響。只有品行端正、寬容無私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給學生正面引導;只有懷著一種包容和支持的態(tài)度,才能在師生關系出現摩擦的時候更加理性地應對和處理。處理師生之間的摩擦是素質教育的基石,只有當老師更多地體現關懷和溫暖時,學生才會聽從而不是服從。只有教師利用自己人格感召力建立起來的權威,才有長久而又深刻的影響力,這是用任何行政手段都無法代替的力量,也是人性中最偉大的人的力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經典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這也就要求教師具備精良的專業(yè)知識和寬闊的思維視野,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系統地掌握教學知識脈絡和構架。重點高中的學生基礎知識牢固,執(zhí)教老師應具備知識裕量,即準備的知識容量要遠遠超過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量。素質教育的根基在于讓我們的教育從書本知識轉移到社會生活中,切實認識到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當然,素質教育的課堂不是拋棄經典理論,而是從經典理論出發(fā)聯系社會熱點現象或者科技前沿,引發(fā)學生對學科前沿的關注和熱愛,最后在聯系經典理論解釋技術瓶頸和遇到的困難,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從書本中來在回到書本中去。教師應在課堂中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層次解釋學生遇到的問題,要能做到自己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發(fā)現。教師只有不斷拓寬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執(zhí)教水平,才能做到在三尺舞臺上沉穩(wěn)如水、熱情如火。
教學工作與其他工作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它是一項可以影響人、改變人的工作。教師的受眾群體——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年輕有活力的群體,他們思維敏捷,接受理解能力要強于其他人,很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解決不了或者沒有思考過的情況。人非圣賢,誰也不是全能手,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教師要勇于承認,不能因為擔心自己的權威受損而忽略問題甚至抹殺事實。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學生提出有見解的問題,教師就應該給予充分鼓勵。教師授課時要多運用提問、暗示等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和探討,爭取使全部同學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美國的教育學家科里森·凱爾說:“素質教育,我們不在把成績作為單一的考核標準,應該引導個人建立一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承認每一人獨立個體存在的價值,而不再去給每一個學生設定一個既定的學習目標。生活是一次漫長的旅程,每一個人遇到的風景都不一樣,一個人的經歷應該是開放的,你可以沒有炫耀的功績,但是你不能不成功的活著?!彼刭|教育就是承認每一個所追求的價值,而不再武斷否定,抹殺任何人的成長。
教育應該是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權利和途徑,而不是框定每一個學生的信念和目標,教學效果不能以教學的動機來評判。教育是告訴學生要擁有更高遠的夢想和信念,人不能為了活著而活著,應該為了生存而活著,為了信念和夢想而活著,而這樣的夢想和信念往往是在我們逐漸獲得更多的知識時確立的。所以,教育者應該銘記: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教育價值多元,使學生思想迸發(fā),使夢想不在因為陰暗而被埋沒被嘲笑。這個社會,沒有失敗的學生,只有失敗的教育者。
[1]劉曉偉.情感教育——塑造更完美的人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2
[2]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
[3]朱寧波.課堂師生交往中情感問題的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9.08
[4]佐 斌.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余麗雙.芻議現代教育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J].新課程(教師),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