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文學院 劉舒寧
詩歌的產生源于勞動,最初只是勞動人民為了提高士氣,鼓勵彼此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原始詩歌體。隨著時間的遷移,文化的進步,詩歌不能完全滿足簡單的語氣詞,人們在原始的古詩詞中逐漸添加了自己的風格以及自己的思想內容,通過自身環(huán)境以唱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詩詞。但隨著文化變遷,有些傳唱的詩歌以類似現在的抒情散文的形式變?yōu)殪o態(tài)內容,以文學形式呈現我們眼前。從《詩經》之后到兩晉結束都沒有太嚴格的格律約束,南北朝已經形成了近體詩最早的雛形。依照時代的要求,人們已經不能滿足于沒有格律規(guī)范的詩句,唐代貞觀年間經濟繁榮昌盛,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對外開放,于是詩歌與唱歌、繪畫、舞蹈有著密切聯系,許多詩作被譜寫為類似現在的歌曲,然后讓樂師和歌姬彈出來或者舞出來,這樣就促使格律對于古詩詞創(chuàng)作有著規(guī)范作用,影響了格律在古詩詞的地位。唐代國富民強,民間娛樂逐漸昌盛起來,詞最早的雛形就是從民間流行起來,格律詩逐漸達到了成熟的地步。
教師必須引導中小學生掌握《漢語拼音方案》,使學生熟悉并掌握聲母、韻母、聲調,了解漢語的基本語法、詞性,能夠熟練地鑒別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量詞、副詞、介詞、助詞。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p>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兩首古典詩歌《鋤禾》和《憫農》就符合最簡單的古典詩歌押韻規(guī)律?!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痹娭械谝弧⒍?、四句尾字“午”“土”“苦”韻母相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笔拙洳⑽囱喉?,二、四句尾字“子”“死”韻母相同,為押韻,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
再如,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第三冊里杜甫律詩的代表作《登高》是典型的七律平仄格式。音步在七言詩中主要分為四種形式,如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第三冊選取的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2-2-2-1),“一弦一柱思華年”(2-2-1-2);八年級語文上冊文天祥《過零丁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3-1-1-2))。
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慢慢引導學生進入正確的軌道中,鼓勵、夸贊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呵護他們的自尊心。
例如,教學杜甫《望岳》時,筆者先引導學生自行朗讀、討論。然后筆者提問:“通過學習首詩,詩人大致傳達給我們什么思想?”學生回答后,筆者先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且贊揚了學生,對學生的未來給予了更深刻的期望與鼓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從怯懦不敢回答問題到敢于搶答問題,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以及學習要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地尋找一些對課內古詩詞學習有幫助的資料,教師從中引導取長補短,和學生一起學習。
例如,學習《望岳》古詩中,詩人在古詩里提到了很多贊美國家大好河山的詩句,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且模仿詩人的詩句,結合課外其他描寫贊美大好河山的詩詞創(chuàng)作符合學生自己思想、環(huán)境、處境的詩詞。
有著規(guī)范的格律的古詩詞通??梢允谷烁惺艿较駜?yōu)美的、音樂般的、輕柔樂感和節(jié)奏感,使學生不僅學習了古詩詞,還聽到了很多陶冶情操的“歌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結束一天的學習,從強硬學習到主動欣賞學習。
[1]劉雪華.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詞教學方略探索[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A),2014
[2]李海林.“語文內容”研究的進展、問題及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2010
[3]王榮生.教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學[J].語文學習,2010
[4]王榮生.該如何面對“語文教學內容”問題[J].中學語文教學,2010
[5]許令周.淺談高中古典詩歌教學內容的確定[J].武漢:文學教育(上),2012
[6]陳際深.新課標對中學古詩詞教學的新要求[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3
[7]Nonent M,Ben Salem D.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iddle school ancient poetry teaching[J].Read Write and Count,2014
[8]趙珊珊.小學古詩詞誦讀教學研究[J].廣西師范大,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