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民族教育學院 馮建新 張紅梅
學習動機是二語習得有效進行的持久動力,是二語習得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二語教學與研究領域的重點由老師“教”轉(zhuǎn)移到了學生“學”,學習者因素變得愈加重要,而學習動機則逐漸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在以往的發(fā)展時間里,二語動機在二語學習情境中已經(jīng)變成實證研究的熱點,對二語動機的研究也因此體現(xiàn)出了更多的特點??蓪⒍Z習得這一范疇劃分成“社會文化”與“心理”這兩個學派,“社會文化”學派主要倡導的是社會環(huán)境通過語言這一橋梁對個體學習者產(chǎn)生的作用或者在進行語言行為的時候和社會環(huán)境的溝通;而“心理”學派則對學習者的個體心理更加地重視。在對二語動機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心理學派的學者通過對有關心理學理論的研究,并以Gardner 等的經(jīng)典動機模式為基礎進一步研究出新的“拓展方式”,這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D?rnyei 的研究。他通過對心理學主流動機理論成分的深入研究和探討,并以社會文化學派的研究成果作為基礎,研究出了“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隨后,大量研究者在這一理論背景下展開了對二語學習動機的研究?,F(xiàn)從心理學派立場出發(fā),綜述其發(fā)展過程,著重綜述二語學習動機的概念和內(nèi)涵、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的內(nèi)涵及在二語習得研究中的驗證分析、二語學習動機與其他因素的關系研究以及對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的思考與展望。
西方心理學中,動機(motivation)這個概念的前身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內(nèi)驅(qū)力。心理學家將動機定義為激發(fā)、引導和維持行為的內(nèi)部過程。動機總是和一定的行為或說實踐活動相聯(lián)系的,實踐活動性質(zhì)、內(nèi)容等方面如果不同,動機也不盡相同。
而學習動機則指的是促進人們積極去參加和學習行為的動力,科學來講,所謂的學習動機,實際上指的是以自我調(diào)節(jié)為基礎,并讓個體的內(nèi)在需求和學習動機的外在因素彼此協(xié)調(diào),從而實現(xiàn)促進、保持學習動機的動力因素。迄今為止,能夠獲得研究者共同認知的一個定義為:學習動機指的是促進、保持學生朝某一個方向努力學習的動機和傾向。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之所以能夠?qū)⒅T多的二語習得理論和心理學中自我認可的理論融合到一起,究其因素主要是:它是一門外語不單單是交際工具也是課程中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還是個體人格與自我認可的主要形成部分,除此之外,其和所有的心理行為都息息相關?;谛睦韺W家Higgins 的“個體不一致”與“個體導向”理論,D?rnyei 提出了“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個體導向指的是自我要實現(xiàn)的一個目標,其源自于以往的社會學習經(jīng)驗,可將人的個體概念劃分成現(xiàn)實個體、理想個體以及應該個體,理想個體與應該個體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不同的兩個個體導向,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都被慫恿著降低實際個體、理想個體和應該個體之前的差距。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主要有語言、學習者與學習情境這幾個層面。第一,理想二語個體指的是和二語有關的理想個體部分。假如理想個體是掌握某一二語,理想二語個體則會起到促進學習動力的作用,以此來降低現(xiàn)實個體和理想個體之間產(chǎn)生的差距。第二,應該二語個體,指的是人們在自己領域的社會文化影響下相信自己存在特點,而且可以通過自己的這些特點規(guī)避負面結果的出現(xiàn)。第三,二語學習經(jīng)驗,指的是和具體的學習環(huán)境有關的動機,例如老師、班級氣氛及其課程設置等。站在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對其提出了:社會環(huán)境對自我學習者建立理想二語個體有著促進的效果,理想二語個體的建立可以讓學習者對其情感因素實施自我調(diào)節(jié),從而實現(xiàn)自我在進行二語學習的時候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D?rnyei 的“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構想在學術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響。在這一理論框架下研究者紛紛對匈牙利、日本、伊朗、沙特、中國等國的二語學習群體進行了一系列實證研究,驗證了這一理論的有效度和可操作性。
Kormos 和Csizér 兩位學者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匈牙利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展開調(diào)查,結果顯示,二語理想自我對學習過程產(chǎn)生的影響比傳統(tǒng)的“融合型”動機更大。Csizér 和Kormos通過另一項相關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中學生的二語學習體驗與二語動機行為的相關度要高,而大學生理想自我跟二語學習體驗在這方面幾乎發(fā)揮著同樣的作用,應該二語自我在大學生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其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變化,二語學習者的自我意象可能也會隨之變化。
Ryan 通過對日本的一項大規(guī)模實證研究得出,這一研究成果和其在匈牙利的研究幾乎相同。研究表明二語理想個體和傳統(tǒng)的“融合型”動機基本一樣,D?rnyei 的理想二語個體和Gardner 的“融合型”相比,在對兩者動機行為進行解釋的時候D?rnyei 的更加有效。Al-Shehri 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沙特的英語學習者的理想二語個體、想象與視覺風格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探究和分析,研究表明理想二語自我是能夠取代“融合型”動機的。結構方程模型證實了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三個組成部分的效度,并在三個亞洲國家進一步驗證了“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的可靠性。Papi 以伊朗大量二語學習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進行了驗證,數(shù)據(jù)顯示:該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對二語動機行為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驗證了該理論模型的效度。
中國學者也對該理論進行了驗證分析,結果顯示:①動機自我系統(tǒng)三個方面都對二語動機行為起著重要作用;②“二語理想自我”與“融合性動機”相比較,前者與二語學習動機具有更強的相關性;③隨著年齡的變化,自我系統(tǒng)的三個層面對學習者動機行為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這一研究結果與Kormos、Csizér、Ryan 等研究者的驗證結果一致,也進一步推動了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下動機與其他因素關系研究。
隨著實證研究對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的反復驗證,自我系統(tǒng)理論視角下的學習動機與其他因素的關系研究也取得很大進展。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動機與學習情感、學習策略、努力程度、學習行為及自主學習等因素的關系研究。
從學習者角度來研究學習過程,情感在自我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下關于學習動機與學習心理的研究多集中在消極心理方面。研究者發(fā)現(xiàn)二語學習者的動機學習行為受理想自我和應該自我激勵程度越大,學習焦慮感就越強,這當中,應該個體對焦慮感的產(chǎn)生的影響比較大,而積極的二語學習實踐可以有效地減少焦慮感??蓜訖C和焦慮的研究并不能解釋二語學習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全部情感現(xiàn)象,所以有研究者對學習倦怠這一情感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對于一個學習者而言,其學習動機的強度極易會隨著外語學習乏味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消極變化。
學習策略是近二三十年開辟的一個新的領域,指的是學習者為了提升學習的效率與成效,有方向有目標地制定出和學習相關的方案。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案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能夠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因而,教會學生應該怎樣去學習,幫助學生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并且有效的學習方案,已經(jīng)被當前教育界當做是提升學習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時也變成了降低學生負擔、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
學習動機與策略研究有很高的相關度,學生的二語學習動機是比較繁雜的,所運用的學習方案也是各種各樣,每個學生都會在不同的動機促進下使用不一樣的學習方案開展二語學習,同時學習策略運用水平的高低反過來影響學生的二語學習信心和學習動機。以往研究早已注意到動機與學習策略之間的關系。研究者指出學習者的元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會對學習動機產(chǎn)生影響。學習者層面正是學習策略對動機產(chǎn)生作用的主要范疇。同時,與情感相關的策略也同動機有直接關系。學習策略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的培訓也可以幫助二語學習者克服動機削弱的問題。
動機作為一種心理傾向,并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帶來直接的影響,而是需要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來帶動外語學習成績,此外可將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的幾個層面一起運用到學生的努力程度中,理想個體、應該個體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學習時所投入的時間、精力及其努力程度,但是內(nèi)在理想個體要比應該個體更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動機行為,積極的學習實踐可以帶動學生更加努力全身心地去學習二語。與此同時,二語個體形象會通過影響學習實踐對學生的努力行為起到間接的影響作用,然而理想個體對學習實踐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應該個體,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提升學生的二語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為實現(xiàn)自我形象努力學習二語。理想二語自我與學習投入程度呈正相關;應該二語自我貢獻越大,學習投入程度反而越低。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大多隨著現(xiàn)實二語自我與理想二語自我差距的縮小,其學習投入程度逐漸增加。動機自我系統(tǒng)的三個方面都對動機學習行為具有顯著影響;影響因子表明隨著二語水平的提高,二語自我對動機學習行為的貢獻越來越大,學習經(jīng)歷的貢獻則越來越小。
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習者無需他人的幫助進行自我管理學習,主要表現(xiàn)在自己制定學習方向、選擇學習內(nèi)容與進程、選擇學習方案、監(jiān)控學習過程和考評學習成效。在進行二語學習的時候,自主學習能力及行為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在于積極主動地控制并調(diào)節(jié)自己的二語學習,學習者只有在動機被調(diào)動起來的情況下,才可能自覺主動地完成整個二語學習的過程。
對于自主學習行為而言,學習動機可以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通過對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和自主學習的研究表明,理想二語個體與二語學習實踐對自主學習行為起到非常大的影響作用,而應該二語個體基本不會對自主學習行為帶來什么影響。學習者擁有了清晰的理想二語自我形象,便愿意在二語學習上花較多時間和精力主動學習。這些研究皆啟示我們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營造良好的二語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構建理想二語自我,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二語學習觀念,從而提高學生二語學習的自主性。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雖然得到了理論的支持,但是和Gardner 的“社會教育模式”比較而言,“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這一理論還欠缺一定的實證研究體系。從量化的角度來看,“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還未構建出具有嚴格有效的問卷方式;從質(zhì)化研究看,不同情境中獲得的“自我”概念也不完全相同,如何定義和命名也成為研究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從研究對象來說,“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也適用于美國大學階段的漢語初學者,那該理論是否同樣適用于中國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通用語(漢語)學習中,還需研究者進一步思考與驗證。
未來的研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①“理想二語個體”和“應該二語個體”在我國情境下的關系與效果;②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構建“理想二語自我”;③“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學習動機研究上的適用性如何;④網(wǎng)絡學習對學生構建“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的影響;⑤盡可能地不去運用單一的研究方法,在測量工具上做到科學、有效,制定出可以有效體現(xiàn)我國學生“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的測量表。
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強調(diào)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其提出為二語習得研究提供了先進的理論基礎。自2005年該理論的提出到現(xiàn)在已近十年,期間的研究有理論研究、驗證性研究及動機與其他因素的關系研究。理論研究主要是對其概念、內(nèi)涵進行論述,驗證性研究則通過具體調(diào)查分析有力支撐了該理論的有效性與可操作性,而動機與其他因素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學習情感、學習策略、努力程度及自主學習行為等方面,這些研究可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及學習者的學習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盡管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的有效性已得以驗證,但完整、一致的實證研究體系還需研究者的進一步完善與建立。
[1]D?rnyei Z.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awrence Erlbau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2005
[2]張愛卿.動機論: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動機心理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
[3]Higgins E T.Self-discrepancy: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J].Psychological Review,1987
[4]劉鳳閣.“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理論在中國英語學習者中的驗證分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2.03
[5]劉 珍,姚孝軍.大學生二語自我、焦慮和動機學習行為的結構分析[J].外語界,2012.06
[6]楊 濤.外語學習倦怠與動機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0
[7]陳 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8]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1990
[9]Macaro,E.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A Guide to Recent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M].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3
[10]呂中舌,楊元辰.大學生英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及其與學習投入程度的相關性——針對清華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大一學生的實證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03
[11]徐智鑫,張黎黎.大學生二語動機自我體系和動機學習行為的內(nèi)在結構分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04
[12]HolecH.A ul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13]韋曉保.大學生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與自主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