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進賢縣第一中學 龔 悅
高中英語教學須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江西省進賢縣第一中學 龔 悅
盡管英語不是我們母語,但英語在中學教學中十分重要。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本文從交際教學的必要性、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人手,提出英語交際教學中的對策。
英語教學 交際教學 必要性 問題 對策
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我國很多學生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英語學習之后雖然掌握了不少語法知識,但大多數(shù)學生遇到真正的交際場合就張口結(jié)舌,即使能開口,語言也往往不流暢,不得體,不知道在什么場合使用什么語言真正達到交際的目的。這一現(xiàn)象暴露了傳統(tǒng)教學法的弊端。交際語言教學思想的核心是把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供教學使用,使學生能用所學語言與人交流,獲取信息,告別“啞巴”英語。交際語言教學是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體現(xiàn)語言本質(zhì)的教學途徑,它能幫助實現(xiàn)由純語言教學轉(zhuǎn)化為語言與語用教學,使學生學到真正能與人交際的語言。新英語教材也從語言的實際意義出發(fā)安排語言教學活動和教學形式,體現(xiàn)了交際教學的特點,課堂活動要求教學過程交際化。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中采用交際教學法是提高學生交際水平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
交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開口講英語有一種心理障礙:怕講錯,怕教師批評,怕同學笑話,不愿參加交流活動,即便參加,也表現(xiàn)得不活躍,不自然。還有一些學生滿足維持現(xiàn)狀,不預習新課,很少復習舊課,流于形式,不求甚解,過分依賴教師,缺少創(chuàng)新精神。其次,使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時地受到母語的干擾,說出不符合英語思維習慣的語言。再次,我國大多數(shù)地方的學生幾乎沒有機會用英語與英語本族人交談,而且中國群體中講英語一般是學習的需要,而不是交際需要。所以,學講英語對學生來說既缺乏語言環(huán)境,又沒有緊迫感。最后,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教育觀念落后,對交際教學認識不夠,知識面狹窄、結(jié)構(gòu)單一,綜合能力不強等素質(zhì)問題,這些都導致交際教學難以順利開展。
1.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組織教學時,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促進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中心,讓學生擁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要打破“師道尊嚴”“一言堂”等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響,營造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合作關系;善于總結(jié)學生特點,區(qū)別對待每個學生。例如,教師可經(jīng)常開展課堂討論,尤其是“小組活動任務化”活動,努力創(chuàng)造寬松無慮的英語交流氛圍,鼓勵學生學了就要說,不要怕說錯。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應少糾正或不糾正他們的失誤,學生的表達應得到所有人,包括教師在內(nèi)的尊重和鼓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語言基礎不扎實的要在知識上多加強;語言反應遲鈍的,指導他們進行造詞造句的訓練;性格內(nèi)向的,要求他們多與人交往,創(chuàng)造條件多表現(xiàn)自己,增強自信心。
2.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所學語言材料。語言像人類其他行為一樣,是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獲取的。教師應盡可能使學生置身于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在練習中求得知識,在運用中獲得能力,這是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交際活動是學生在模擬或現(xiàn)實情景中用英語交流思想的最好形式,教師可加強直觀教學。開展熱身活動(warm-up activities)、“獻計獻策”活動(brainstorm activities)、解決問題活動(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猜測和綜合(guessing and synthesizing)、各種智力測驗和競賽(various IQ quizes and competitions)及角色表演(role-up)等交際訓練形式,從聽、說、讀、寫等方面綜合訓練學生。
3.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英語思維能力訓練。英語思維是指排除本族語或本族語的干擾,用英語直接理解、判斷和表達的能力。例如,讓別人先進門或上車時,—些英語學習者根據(jù)漢語表達習慣常說成:You go 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語表達是:After you.語言是思維存在的形式,而思維則是通過語言反映客觀世界的。學習語言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熟悉和掌握各種思維方式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以習得為主要形式的英語思維能力訓練。筆者在交際教學中經(jīng)常培養(yǎng)他們邊聽邊直接用英語把聽到而且理解的東西儲存在記憶的習慣;提倡學生使用英英詞典、用英語解釋英語,培養(yǎng)他們克服母語干擾,直接用英語表達的良好習慣。
4.充實社會文化知識,增強語言得體性意識,提高交際能力。語言交流涉及的不僅是一系列的語法規(guī)則及詞條,而且還涉及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筆者在交際教學中注意社會文化知識的導入,采用“原文閱讀”法和收視英文原版影視片,使學生確實感受和了解:英語和漢語不僅只是兩種語言,兩種文字,而且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了文化差異意識,了解了西方的人際關系及交往的深層次模式,從而學會得體進行交際。
5.轉(zhuǎn)變角色,注意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筆者認為:處于教學交往中的師生應該是教學過程中的共同主體,他們之間已不再是施教與受教、改造與被改造的單一主客體關系,而是一種“人與人”“我與你”的意義存在關系。這種關系中,師與生人格上獨立,關系上平等,活動上自主,教學上民主。換言之,教師不再是“應試教育”下的“伯樂”,而是真正的“園丁”,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因此,英語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zhì),加強學習,拓寬知識領域,充實英語內(nèi)容;更新觀念,致力于教學改革,摒棄“重知識輕能力,重語言形式輕語言功能”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樹立現(xiàn)代教育觀念;加強科研能力,由經(jīng)驗型轉(zhuǎn)為科研型;真正落實交際語言教學,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
ISSN2095-6711/Z01-2015-1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