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qū)兩家子鄉(xiāng)中心校 潘桂榮
淺談小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qū)兩家子鄉(xiāng)中心校 潘桂榮
自信心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小學生心靈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自信心的建立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信心進行探討。
自信心 小學生 成敗
海倫·凱勒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的確,自信是一種源自心靈的動力,它可以主宰命運,升華自我?!爸唤探o人知識,而沒有教給人自信的教育稱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識有老化的時候,自信卻能讓心靈永不老化?!睆倪@句闡述來看,教育不應只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傳承,教育應鑄就學生自信的人生。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是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
人的需要、愿望是不斷發(fā)展的,但新的目標總是以已有目標為基礎,心理學實驗證明,一個人成功的經驗越多他的抱負就越大,期望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強。反之,一個人幾次努力都不成功,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降低自信。學習活動中,教師應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尖子生起點高,要求達到的目標也高,學生定的目標也應達到跳跳才能“摘到蘋果”的尺度。對于稍差的學生要求稍低些,只要他們認真、仔細就能達到目標,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和機遇讓學生展示自我,培養(yǎng)自信。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賞識。對于有天賦的學生,筆者開展了“談心”活動,每天早晨5分鐘談讀書心得,不但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學生都愛讀書,自然形成了自我肯定的體驗。
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教師應多一些鼓勵和贊美,少一些諷刺話語,尤其對于性格內向,膽子小容易自卑的學生。西塞羅早就指出:“自信是一種感覺,有了這種感覺,人們才能懷著堅定的信心和希望,開始光榮而偉大的事業(yè)。”教師是給學生自信的人,交談能夠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教師應告訴其他同學主動找自卑的同學玩,并且教師要多提問這類學生。這樣利于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積極學習。
班上來了一位新學生,學生的母親向筆者介紹了孩子的情況:該生在原來學校動手打架,脾氣暴躁,學習成績較差。母親的態(tài)度特別誠懇:“老師,你替我費費心吧!這孩子再這樣下去就完了?!边^了兩天,這名學生果然就出現(xiàn)和別人打架,給同學喝倒彩的情況。許多學生對他敬而遠之。筆者對他進行了細致了解后,班會上請他給同學們唱了首歌,他的歌聲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筆者鼓勵他:“你不僅唱歌好,其他方面要像學歌一樣充滿熱情也會很不錯的,同學們對他有信心嗎?”在筆者的引導下,同學們說:“有?!比缓蠊P者和其他同學每人寫出自己最想對他說的話,班干部把寫好的紙單交到他的手里。他沒有想到,在同學們眼中他也有優(yōu)點,也是個好學生。這一做法再次證明了一句話:好學生是夸出來的。這種夸獎應觸碰心靈,不能敷衍。課余時間,筆者用欣賞和發(fā)現(xiàn)的語言與他溝通,慢慢發(fā)現(xiàn)他不羈的性格有所收斂,也知道靜下心學習了,漸漸地與同學友好相處。由此可見,自信是開發(fā)人的心智潛能,使人愉快生活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師應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長評價環(huán)境。評價要做的最重要工作是把自信還給學生。教育應站在學生發(fā)展的角度評價學生,把評價定位在激勵學生進步上。不苛求學生間的互相比較,不嚴格劃分學生的好壞,應從每位學生自身發(fā)展肯定學生的進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效促進他們的成長。教育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也證實這一點:只要教師充滿愛心、期望和熱愛,多鼓勵 、肯定、激勵,少挑剔 、埋怨、 責備,任何學生都會發(fā)生“羅森塔爾效應”。
其次,創(chuàng)設民主的家庭評價環(huán)境。子女是父母的希望,中國父母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的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高標準、 嚴要求,吝嗇對子女取得的成績進行表揚,子女的一點錯誤就拿來與別家子女比較。這不僅傷害了子女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也會使子女在否定的評價環(huán)境中失去自信。所以,創(chuàng)設溫馨、民主的家庭評價環(huán)境對建立學生自信尤為重要。
生活不可能每天都陽光明媚,有鮮花和掌聲相伴,也會有陰雨雷電、挫折和失敗。有些學生面對失敗和挫折時,對自己的錯誤耿耿于懷,為過去的疏忽過失不斷自責,變得畏首畏尾。此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坦然面對失敗,積極地與他們探索失敗的原因。只要能夠吸取失敗的教訓,堅定信心,鼓足重新開始的勇氣,那么就已經成功一半。所以,身為教育者的我們要常常鼓勵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教師營造的氛圍中形成永不言敗的堅強個性。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配合。教師應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多樣活動,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自信中學習,在自信中成長。
ISSN2095-6711/Z01-2015-1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