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華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影視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
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建設與運用
劉愛華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影視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與運用,能有效地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縱深發(fā)展。這一工作要從加強隊伍建設、履行基礎職責、廣泛開展朋輩輔導三個方面著手,努力塑造與構建大學生自我教育環(huán)境,引導高校大學生學會自助與互助,以點帶面,有效地識別與預防心理疾病,這是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建設與運用的核心。
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是由心理專職教師培訓和指導的,具備一定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有愛心,責任感強,能在生活和學習中身體力行,以實踐行動影響、激發(fā)大學生群體正向情感,形成積極生活態(tài)度的群體。[1]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日益受到重視,但專業(yè)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相對不足,心理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導致心理危機干預及時性不強,大學生自殺事件仍時有發(fā)生;心理發(fā)展教育有效性不高,發(fā)展型心理健康模式有待探索。
開展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建設為心理教育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切入點,能有效緩解心理師資不足的問題。在實踐中,如何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建設,尚需進一步研究。部分研究者提出了相應的建議。[2,3]譚亮認為,朋輩輔導員作為一種新型幫學手段,應對朋輩輔導員的選拔、培訓、配備和考評工作進行深入探討。[4]章紅兵也提出了類似觀點。[5]李忠艷則提出要關注朋輩輔導員本身的不成熟性,在實踐中嘗試推行導師制。[6]王凱旋指出,引入朋輩心理輔導,可以挖掘大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但要完善監(jiān)督與考核機制。[7]綜合以上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研究均強調要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教育作用,這是建設與運用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關鍵。針對當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環(huán)境,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應從加強隊伍建設、履行基礎職責、廣泛開展朋輩輔導三方面入手。
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以下簡稱朋輩)隊伍建設必須以充分尊重大學生發(fā)展為前提,以關注大學生成長為核心,以心理專業(yè)技巧介入教育與培訓為方式,結合大學生心理特點與需求,有的放矢,以建立團隊機制與文化為起點,不斷完善培訓內容,培養(yǎng)富于愛心、心態(tài)良好、具備心理危機識別能力與溝通技能的新型優(yōu)秀大學生群體。
(一)重視朋輩隊伍建設與培養(yǎng)機制。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朋輩隊伍建設工作。在朋輩隊伍組建、選拔、培養(yǎng),管理、獎懲等方面形成規(guī)范的機制,在制度上保持隊伍建設的可延續(xù)性與發(fā)展性;其次,保證大學生朋輩輔導員隊伍建立的專業(yè)性,朋輩培訓與活動指導必須由心理教育專門部門負責,既在培訓上保證隊伍素質的專業(yè)性,又在工作開展上確保心理專業(yè)技能的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最后,朋輩隊伍必須建立嚴格的激勵機制。其工作必須納入相關部門管理條例,嚴格管理與考核。在必要的情況下,可將朋輩身份寫入大學生檔案,并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參考依據(jù)。
(二)注重建設朋輩團隊文化。要發(fā)揮朋輩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主體性作用,必須理念先行,形成合力,由內而外,建設朋輩團隊文化,擴大朋輩在全體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從而讓全院學生了解朋輩,主動走近朋輩。團隊文化既關注朋輩個人的成長方向,又以關愛他人成長為目標,給予朋輩隊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力,讓朋輩成員在收獲成長的喜悅之后,也愿意把自己的成長體會分享給身邊更多的同學,從而對工作投入更大的工作熱情。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提供固活動場所,定期集體交流,配帶統(tǒng)一標識,設計隊標、隊旗等形式,輔助形成特色的朋輩團隊文化。
(三)實施多樣化培訓。在朋輩隊伍選拔與培訓上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理分布,嚴格選拔。在招募來源要呈正態(tài)分布的基礎上,選取成績優(yōu)異、樂于奉獻、親和力強的同學擔任,這既保證隊伍建設的專業(yè)性,也確?;鶎有睦砀深A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專業(yè)培訓內容設計要以提升朋輩成員心理危機干預意識、識別能力以及心理扶助技能為主,其中要廣泛涉及心理學基礎知識、團體心理輔導基本原理與方法、人際交往與溝通技巧、學習心理、戀愛心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自我認同、應激處理、危機干預處理策略等內容,并成立朋輩成長小組。第三,要在充分運用教育學與心理學原理的基礎上,實施提升自信心,強化語言能力,提高自我認識能力等為主的核心素質主題培訓方案,快速提升朋輩個人綜合素質。
(一)有效做好基層心理信息工作。作為專業(yè)心理咨詢師資的有力補充,朋輩成員必須切實履行個人基礎性職責,實施基層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成為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的中堅力量。這要求朋輩成員具備強烈的危機意識,并具備一定識別能力與專業(yè)技巧,與上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門保持溝通,及時收集、上報與反饋基層心理信息。朋輩還要在平時宣傳尋求心理幫助的積極意義,鼓勵有心理困惑的同學破除對心理咨詢的誤解,主動尋求心理幫助,從而將心理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朋輩心理互助的作用能逐步擴大心理工作的影響,從而推動心理健康工作縱深發(fā)展。
(二)傳播快樂,志愿關懷。這是實現(xiàn)“互助式”、“自主式”心理教育環(huán)境的關鍵。要加強朋輩隊伍管理和思想引導,讓每個朋輩意識到,他們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者,又是積極心態(tài)的踐行者,要能在生活中身體力行,有效影響帶動身邊的同學主動關注與維護自身心理健康。與此同時,要廣泛宣傳心理健康對個人成長的積極意義,帶動身邊同學誘發(fā)正性情感,形成積極健康的成才觀與就業(yè)觀。另外,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同學,主管部門可以給予特定的技術指導,讓朋輩成員以陪同談心、帶動參與戶外活動或心理沙龍等方式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成為心理危機干預成功的有效輔助力量。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項專業(yè)的助人技能,有其專業(yè)的理論基礎、特定的實施過程和常用的干預策略,在幫助個體成長及發(fā)展中具有顯著的效果,[8]而朋輩輔導是在朋輩的帶領下,圍繞某一共同關心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fā)、誘導,形成團體的共識與目標,進而改變參與者個體的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的過程,即由朋輩組織與負責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一)結合實際,主題突出。高校團體心理輔導涉及的主題主要包括人際交往、戀愛與性、情緒管理、自我意識、生涯發(fā)展、新生適應等等。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應遵循不同的心理學原理,并與大學生實際問題緊密結合,通過各類活動,巧妙轉化為相應的設計與過程,從而實現(xiàn)教育目的。開展朋輩輔導活動一方面要注重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不同年級大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各類適應性困難為目的,一方面朋輩輔導方案必須由專業(yè)老師指導設計,保證主題性朋輩輔導活動的專業(yè)效果,避免流于形式。與此同時,朋輩成員帶隊開展朋輩輔導活動前,必須認真組織演練,并進行考評,確保發(fā)揮團體輔導的功效??傊?,在整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只有寓教于樂,主題鮮明,以心理成長為終極目標,以體驗式活動為載體,以人際互動為受益模式,才能使朋輩輔導成為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獲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另外,為保證更多的學生能從中受益,必須要注重擴大活動參與度。
(二)探索新途徑,提升教育實效性。充分發(fā)揮朋輩輔導活動潛移默化式的教育優(yōu)勢作用,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的必要探索。在具體的操作中,朋輩管理部門可與相關學生管理部門密切合作,以開展新生見面會、帶班輔導的形式參與新生教育。朋輩還可以開展創(chuàng)新主題班會,充分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優(yōu)勢,走進團課與黨課,讓學生在快樂輕松中得到思想引領,提高精神境界。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不可缺失的要求下,融入新型的教育形式,能有效提升思想教育的實效性。另外,相關朋輩輔導活動方案可以納入學生干部培訓內容,這對于提升學生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力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落實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基礎性工作,竭力避免發(fā)生自傷、傷人事件,還要將其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體系內,讓心理教育為素質教育發(fā)力。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與運用,滿足了大學生多層次心理需求,提高了基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并能為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路??傊?,在具體工作中,塑造與構建高校大學生的自我教育環(huán)境,引導高校大學生學會自助與互助,以點帶面,從而有效識別與預防心理疾病,在具體的教育事件中和諧發(fā)展身心,這是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建設與運用的核心。
(責任編輯 遠 揚)
[1] 許素萍. 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
[2] 鐘向陽,胡浩民,蔡秀娟. 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體系的實效研究[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8): 25-28.
[3] 張敏,李海洋,郭娜. 淺談高?!芭筝呡o導員”的心理咨詢[J]. 世紀橋,2009(9): 85-86.
[4] 譚亮,陳偉發(fā). 大學新生配備朋輩輔導員探索[J]. 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9(3): 44-47.
[5] 章紅兵. “朋輩輔導員”在新生工作中的作用[J]. 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11): 34-36.
[6] 李忠艷. 劉宏山,高等學校朋輩輔導員制度的構建[J]. 高教論壇,2009(6): 81-82.
[7] 王凱旋. 朋輩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4): 22-26.
[8] 劉愛華. 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體運用[J].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6): 76-77.
2014-12-07
劉愛華(1978-),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影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傳媒心理與青年心理健康。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思政建設特色項目“‘一體兩翼’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構建與探索”(項目編號:11T47)的研究成果。
G715
A
1671-5454(2015)02-0091-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