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莉
與德同行 以美育人
——小學美術課中德育的滲透
艾 莉
筆者發(fā)現(xiàn)德育在美術課堂實施中常以兩種形式存在,一是預設性的德育目標,二是生成性的德育細節(jié)。如何把握預設和生成,筆者有以下兩點不成熟的看法:
三維目標是實際教學的行動指南,目標明確集中,達成度就高,這就要求我們在每一課的教學預案中,都能針對此目標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出相應的美術活動,實現(xiàn)美育和德育并行。記得筆者在教學一年級下冊《下雨了》這課時,教學預案中就有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教學活動設計,主要是創(chuàng)設兩個情境:
情境一:在營造下雨情境時,筆者用視頻展示出大自然中的雨景,只見大樹、小草在雨水的沖刷下綠得那么清爽,荷塘里的青蛙蹲在荷葉上快樂地叫著,魚兒在水里歡快地游來游去,大自然在雨水的滋養(yǎng)下更加美麗清新。此時教師啟發(fā)學生:說說雨中的大自然給你怎樣的感受?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大自然中的生命?孩子們通過剛才身臨其境的體驗和觀察感受,能說出“小青蛙真可愛,我想和它做朋友?!薄按髽湔婷?!我們要讓它長得更高更大!”“雨水能幫助我們除去灰塵,我們要感謝它!”“我覺得雨聲聽起來像好聽的音樂,讓我很開心!”……從而教育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
情境二:在視頻展示雨景的同時,筆者給學生準備了雨傘,請幾個學生手撐雨傘,演示在雨中打傘、走路的動作和表情,就在這幾個學生在“雨中”行走時,筆者走到他們中間,表演出忘帶雨傘,在雨中雙手抱頭遮雨,慌亂行走的狼狽模樣,一個和筆者預先約好的學生連忙走過來,舉著她的小傘為筆者遮擋風雨。此時,筆者問全班學生:“她的行為告訴我們什么?”并引導孩子們說出“要盡自己的力量熱心幫助有困難的人”,將“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鼓勵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操滲入教學。
美術課堂中,因為學習氣氛相對輕松愉悅,孩子們往往會說出、做出一些讓教師意外的話語和舉動,教師要靈活處理,將之合理運用到教學中,完成道德教育。
筆者在四年級美術興趣班教學《團團圓圓年夜飯》一課時,本想著通過這課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沒想到在教學實施中別有收獲和發(fā)現(xiàn)。一個叫王一如的女生,自稱是美食家,小小年紀對吃還特別有研究,當筆者問學生年夜飯的飯桌上會有哪些菜肴時,她搶著回答,如數(shù)家珍:“紅燒鯉魚、雞子火鍋、清蒸甲魚、粉蒸排骨、麻辣牛肉……”我想給她出出難題,就接著問她:“小王美食家,那你知道這么多菜肴中有我們家鄉(xiāng)公安的特色菜嗎?”她抿著嘴巴,鼓著腮幫,眼睛朝天花板望著,手指揪著耳朵好像苦苦搜索著,筆者正得意難住了她,準備說出答案時,她忽然小嘴一張,大聲說出:“我知道!我知道清蒸魚糕,珍珠丸子、豆豉扣肉,還有最出名的東南醇牛肉!”聽她說完,同學們都隨聲附和起來:“是的,我在家里也吃過?!薄拔颐看蔚接H戚家吃酒席,都會吃到這些菜,真好吃!”我靈機一動:這不正是對孩子們進行熱愛家鄉(xiāng)教育的好時機嗎?筆者首先表揚王一如同學真不愧是小小美食家,能說出這么多好吃的菜肴,更可貴的是對家鄉(xiāng)的飲食文化也了解不少,可見她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也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善于觀察和積累的有心人。然后面向全班學生,提出讓大家向王一如學習,熱愛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和家鄉(xiāng)豐富悠久的文化,鼓勵大家以后到生活中去找找家鄉(xiāng)的各種特色文化,由此引發(fā)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情感,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熱情,畫出一幅幅歡樂祥和、溫馨甜蜜的《年夜飯》作品。
每當看到孩子們精美的畫作時,筆者都由衷地感覺到“美”與“德”的并存。教學中,處理“美”與“德”的關系,我們既不能局限于死板的教學流程,用僵化的教學程式禁錮學生的思維,也不能粗暴地掐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或放任學生的生成。就讓課堂教學因預設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讓預設和生成水乳交融!
(作者單位:公安縣斗湖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