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琴
用教材要突出“三性”
張雪琴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jù),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益處,還得靠教師的善于運用。”“善于運用”就是教師要具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突出“三性”。
學生在學習某個新知識前,一般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與此相關的認知基礎。教師關注這一現(xiàn)實,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充實,能讓教學行為發(fā)生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新版《Join in》三年級上冊把26個字母分散在整本教材中。這種編排是不切合學生實情的,因為學生提前已通過多種途徑對這些字母有了感性認識,分散教學反而會增加教學困難。
實際教學中,筆者大膽打破了教材編排體系,一開始就學習26個字母。具體操作上,采取了四個步驟:(1)說一說: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字母,是從哪里學會的?(2)看一看,讀一讀。教師從網(wǎng)上下載了26個字母的讀音、書寫視頻文件,發(fā)到班級QQ群里,通過家長幫助、班級QQ群讀字母比賽等方式促使學生練習。(3)比一比。從讀音、字形方面比較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字母的異同,讓學生認識到,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以此消除他們的畏學心理。(4)找一找。教師出示CCTV、FBI、HK、DIY、IQ、EQ、RMB等縮寫形式,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類似的形式。此外,教師鼓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找英語字母,他們從KFC、電影院,甚至媽媽的化妝品上發(fā)現(xiàn)了英語字母的影子,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
教材中編排的內(nèi)容,有的過于單調,有的與學生實際結合不緊密。教師適當?shù)匮a充或者更換部分內(nèi)容,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電視節(jié)目這個主題,學生非常感興趣,但整個單元中,教材只列舉了學生不太喜歡的7個電視節(jié)目,且相應的形容詞數(shù)量明顯不足。筆者對本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了大膽擴充:一是增加了學生最喜歡的《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動物世界》《中國好聲音》等學生喜歡看的節(jié)目;二是增加了 exciting,boring,great,fun,terrible等形容詞;三是通過精心創(chuàng)編的小短文,巧妙地融進以前學過的句型There isare......I can see.......They are......I like......
教學中,學生饒有興味地聽、說、讀,不僅掌握了本單元應掌握的單詞和句型,而且鞏固了以前的知識。
新版《Join in》教材特別注重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教師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Animals are in danger》重點介紹了世界各地的瀕危動物,以及它們目前面臨的處境。教學中,教師沒有囿于教材,讓教學止步于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及粗線條的瀕危原因,而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上網(wǎng)查找動物瀕危的原因以及我們能為它們做些什么,并根據(jù)查找的資料制作英語手抄報。學生通過手抄報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和對傷害動物行為的憤怒,他們還通過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表達了對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
這樣的教學,點燃了學生心中善良的火花,讓英語課堂閃耀出人文的光輝。
(作者單位: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吳家山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