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新鴻眾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的任超當初并不是學的營銷專業(yè),而是學美術專業(yè)。在影棚拍照時,他很內行地就指出攝影師采用的布光方式。任超說當初自己在學校還專門學習了商業(yè)攝影,甚至認識很多這一行的前輩,但最終沒有走上這條路,而是選擇了汽車銷售。
糖”和“藥”
當初的教育背景和后來職業(yè)經歷有這么大的反差,令人有幾分好奇。入行超過10年的任超說這也不奇怪,其實80%的人都沒有從事當初自己所學的專業(yè),喜歡熱愛現在的工作就好。自己從學校畢業(yè)就入行汽車,最初是從市場部崗位做起,慢慢接觸到銷售崗位。雖然銷售不是自己份內的工作,但是因為喜歡,所以經常幫助其他銷售人員做銷售,從中鍛煉銷售業(yè)務,目的就是踏踏實實學習本事。
在任超看來,工作是一個團體不同分工的兩面,都是圍繞達成最終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目標。認真、負責的去分析、去實施、去達成交易。
任超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他說這好比客戶說自己嗓子發(fā)“苦”想吃“糖”,一般的人給客戶一顆“糖”,讓他吃下去就不苦了,這仿佛從表面上解決了問題,但其實并沒有發(fā)現真實的情況是客戶生病了,所以嗓子發(fā)苦。這時候如果給客戶一顆“藥”,才能真正解決他的問題。任超認為好的工作就是要發(fā)現客戶最本源的需求,并加以引導最終滿足他。實現達成交易的目的。任超說現在很多4S店銷售人員按一套書面化、流程化的銷售流程走下來,仿佛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不仔細聆聽消費者,揣摩到表述背后的訴求,并沒有真正幫助到別人,而是一味的附和,也沒有真的解決實際問題。
隱形的戰(zhàn)略
任超曾經任新雙立集團成都西雅特4S店總經理。西雅特這個小眾品牌在中國并沒有向大眾、保時捷等品牌一樣火起來。但任超很坦率地說,他并不認為這是廠商的一次失敗。關鍵是如何去看待。從企業(yè)層面看,有些品牌的推出可能是在試探性的,本意就是先試水找方向然后再發(fā)展。因而在布局上、資源分配上就是有所保留的,包括后來西雅特進口車整體退出中國市場也是有它自己的戰(zhàn)略考慮,都是為了更好的全面國產。這都是戰(zhàn)略層面、品牌層面。但是不得不說。成都西雅特的銷量:最多的時候占到全國銷量的60%,最低的時候也有40%。其實這樣的銷量是讓所有人“驚恐”的。對于“成都”這個城市也讓更多的西班牙人看到了中國。
在歷練中成熟
就在擔任成都西雅特4S店總經理的同時,任超還兼任新雙立集團貴陽賓利店的總經理,一個是中端小眾品牌,一個是高端豪車品牌。兩地相隔很遠,品牌差異也很比較大,如何做到管理上的兼顧?
任超說最主要還是靠團隊,靠信任授權,把人放在合適的地方,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能力。任超說自己最欣賞的企業(yè)家是史玉柱。因為最難得的就是史玉柱能在失敗中爬起來、東山再起。而且在史玉柱困難的時候,還有很多團隊的核心成員愿意跟著他二次奮斗,這一點更了不起。
經過在不同區(qū)域,不同品牌經營的歷練,今年回到成都出任新鴻眾總經理,任超更加成熟,對于車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在貴陽,曾經經歷過汽車限購市場變化的他,對于成都限購幾乎沒有太大擔心,他認為以往是車市賣方市場,在很多年以前可能存在高額利潤,限購對企業(yè)利潤有一定影響,但現在車市早已回歸到正常狀態(tài),銷售新車的利潤本來就不高,限購對企業(yè)盈利的沖擊也就小了。
對于近期熱議的平行進口車話題,任超細算了一筆經濟賬,他說如果加上消費者可能在售前售后出現的各種隱性成本和不確定因素,平行進口車只能是現有進口體系的補充,在某些極度個性化的車型上有一定優(yōu)勢,在絕大數進口車型上幾乎沒有優(yōu)勢,目前的銷售渠道依然會是消費者選擇的主流。
對于當下進口大眾的幾款車型,任超并不以豪華或非豪華去定義產品,他認為每一款產品都是“個性化的產品”,甲殼蟲——外觀靚麗、時尚;尚酷——青春運動;途銳——霸氣、越野;輝騰——低調、 舒服;每一款都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對應的消費人群,只要真心的去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自然就能獲得好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