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寧
(烏蘭浩特市第十五中學,內蒙古烏蘭浩特137400)
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考
周士寧
(烏蘭浩特市第十五中學,內蒙古烏蘭浩特137400)
目前,閱讀理解在高考英語試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得閱讀者得天下”,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提倡學生廣泛閱讀的同時,引導學生精細研讀,真正享受讀書的快樂。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細讀;品讀
多年來,閱讀理解一直在高考英語試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暗瞄喿x者得天下”,也成為教師常掛在嘴邊的至理名言。長期的題海戰(zhàn)術,教師一直在訓練學生如何抓住主題句,如何通過掃讀、略讀等方法獲悉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仿佛學生只要擁有一雙探照燈似的眼睛,就能準確把握全文,做到無懈可擊。整篇大意的理解,尋找問題的正確選項固然重要,然而,閱讀過程既是對原文的解讀,又是對譯文的潤色,如果讓學生一直簡單的字對字直譯,不去品讀,長此以往,學生不注重遣詞用句,詞不達意,使文章失去了錘煉美感,學生也失去了提升語言的機會。因此,一種“粗中有細”的閱讀理念,便在教師的教學中逐漸形成。培養(yǎng)學生精讀細讀,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課本是教學過程的重要載體,是高考試卷的出題中心,更是我們所有教學活動的根本。詞匯句型,語法篇章,無論在試卷上怎么變化,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從課本入手,即是從根本入手。
在初學課文時,教師要和學生合作。學生負責查字典,找出該詞的習慣用法,教師負責查找該詞在高考試卷中出現(xiàn)的句子,這是個漫長且費功夫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積累。學生要不厭其煩地查找每個新詞的用法,并做記錄;教師要不斷總結,推陳出新。而且,在學生厭倦查找時還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图?。?jīng)過長期堅持,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使學生對新詞的記憶遠遠好于死記硬背。而且教師的參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覺得教師和學生是在共同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了學習的內動力。這個看似費力的過程其實讓語言學習更加細致深入。英語學習,單詞是基礎,如果沒有對詞匯的深層理解和識記,就不可能有句子、段落、篇章的高級整合。所以,從最基礎的詞匯開始,我們就放慢步伐,不急不躁,扎扎實實地學好每個詞。詞不離句,一直讓學生犯難的除了記憶單詞,還有長難句子的理解。有很多句子,似乎每個詞單獨拿出來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就是看不明白作者到底在說什么。這就需要扎實的語法功底,對長難句進行切割,對從句和復合句進行分析。例如,必修一第三單元課文中有一句:It was my sister who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entire Mekong River from where it begins to where it ends.該句子既應用了強調句,又套用了從句,是個比較復雜的句子。對于高一學生而言,初讀這個句子,根本摸不著頭腦。通常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把句子完整的寫在黑板上,再用斜線將句子按照意群進行分割,讓學生將每個意群譯出,再把它完整的組織起來,進行疏通整理。分析理解后,再讓學生對該句子進行背誦。這種化整為零的方法,很容易被理解,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應用在他們的閱讀當中。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期待素質教育,但高考指揮棒依然有其權威的分量,研究考綱,多做考題,對于應試教育永遠都是捷徑。如果我們把近三五年各省的高考真題反復做幾遍,就能夠明確復習方向,不偏離重點。
多年前,高考完形填空題趨向于記敘文,通常是用一則小故事,讓人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主題也均偏向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但近些年,應用文和科普文章在閱讀中頻頻出現(xiàn),而且其難度也在加深。學習英語的實用性,能夠讀懂稍有些專業(yè)知識性的文章,是高考向我們發(fā)出的又一種挑戰(zhàn)。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因為有很多文章,在理解其文化背景下是很好讀懂的。如果沒有平時積累,期望在考場上弄清楚,是難上加難。2013年,全國I卷的15分單選題,變成了語法填空題,題型轉變,但考察的知識點和難易程度并沒有太多變化。因此,我們在練習中便傾向語法填空這種題型的訓練。在近三年的真題中摘取單句,認真研讀。從單句到篇章,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讓學生逐漸掌握該題的答題技巧。并且要求學生在做真題時,堅持記錯題積累筆記,從錯誤中學習自身的不足,在真題研習中明確考點重點。
高中階段是學生文化積淀、文學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時期,比起初中時代,他們情感更加豐富,遣詞造句更趨于深刻。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根據(jù)這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理論,我們相信,只有優(yōu)美的文字輸入,才能有精彩的篇章輸出,只有熟讀經(jīng)典,才能口吐珠璣。大量識記好的英文段落篇章,既能提高英語水平,又能陶冶情操。當今社會,各種媒體帶來的信息讓人目不暇接,饑不擇食的快餐文化和淺層次閱讀并沒有帶給我們精神享受。品讀經(jīng)典,讓學生在匆忙的學習過程中,放慢步子,放慢心情,感受文字之美。無論時間怎么改變,能被我們銘記于心的永遠都是那些優(yōu)美的句子: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每當這些句子回蕩在腦海時,我們依然心潮澎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英語學習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閱讀技巧和能力都是扎實磨煉的升華。囫圇吞棗式的訓練最終會導致學生貪多嚼不爛,疲于題海戰(zhàn)術。因此,在提倡學生廣泛閱讀的同時,我們更愿意引導學生精細研讀。只有靜下心來,細細琢磨,才能真正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
[1]王麗新.英語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8):136.
[2]張仙女.高中大班型英語有效教學的策略[J].教師,2009,(04):145-146.
[3]顧慧芹.輕松與收獲--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03):72-73.
[4]郭云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探討[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05):110-111.
G633
A
1674-8646(2015)11-0104-02
201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