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 繆文進
隨著自體脂肪移植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被廣泛應用于面部填充、面部年輕化等治療,面部的脂肪移植量相對較少,同時面部血運豐富,可為脂肪細胞存活提供較好的受床,有利于移植后脂肪的血管化以及成活,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Kuran[2]等研究了2種主流脂肪顆粒提純方法(過濾清洗法與離心法),臨床效果無明顯差異,自體脂肪顆粒取材容易、操作簡單、作為軟組織填充物手感自然、外形好,術后無排異反應,受到越來越多的推崇。選取32例顏面部外觀缺陷患者采用自體脂肪顆粒游離移植進行矯正,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張家港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對32例顏面部外觀缺陷患者采用自體脂肪顆粒游離移植進行矯正,患者年齡22~61歲,平均(41.6±12.8)歲。全部是女性患者,患者的注射部位:額紋11處、鼻唇溝31處、顳部凹陷6處、瞼頰溝10處、凹陷性瘢痕7處?;颊叩淖⑸鋭┝浚侯~紋0.5~1.3mL,平均(0.9 ± 0.3)mL;瞼頰溝(單側)0.5~1.2mL,平均(1.1±0.4)mL;顳部凹陷(單側)0.9~2.4mL,平均(1.5±0.3)mL;鼻唇溝(單側)0.7~1.9mL,平均(1.4±0.4)mL;凹陷性瘢痕 0.6~1.5mL,平均(0.9 土 0.4)mL。
1.2 手術方法
1.2.1 適應證選擇 術前認真做好患者組織缺損的評估,詳細了解患者面部外觀缺陷的原因、缺損的范圍以及程度(精確測量出缺損的長度、深度以及寬度);尤其需要注意由于手術以及外傷引起的組織缺損一般面積較大,與周圍組織關系密切、粘連程度較深。同時精確確定需要移植脂肪顆粒的數(shù)量。選擇患者需要注意:患者需心理健康,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屬自體脂肪顆粒注射移植手術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簽訂手術知情同意書及手術協(xié)議書等相關文件;排除眉間紋、魚尾紋等動力性皺紋患者。
1.2.2 脂肪顆粒的抽取及制備 由于修復面部美容缺損所需脂肪量較少,因此選擇抽吸腹部的脂肪。首先配制局麻藥溶液(1000mL生理鹽水+40mL 2%鹽酸利多卡因+0.3mL 0.1%腎上腺素),將配制好的局麻藥溶液均勻注入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層,直至皮膚發(fā)白發(fā)硬。局部麻醉成功后,在臍周做1個約3 mm的切口,采用20mL注射器連接鈍頭吸脂長針插入患者皮下脂肪內,采取均勻扇形隧道式抽吸的方式連續(xù)抽吸脂肪,注意保護真皮下血管網(wǎng)、避免出血。抽吸出的脂肪組織注入倒置的50mL注射器內,應用0.9%的氯化鈉溶液反復洗滌、去除條索狀纖維結締組織后靜置、沉淀,選取中下層飽滿完整、健康的鮮黃色脂肪顆粒備用。
1.2.3 注射方法 患者取坐位,常規(guī)給患者拍攝照片,標記注射的位置及范圍,常規(guī)消毒、鋪巾。面部神經(jīng)阻滯麻醉成功后,采用lmL注射器配合牙科細長針頭,緊繃患者面部皮膚,依據(jù)患者凹陷的程度及皺紋的部位,在2~4點相對隱蔽處分別進針,針頭與皮膚呈5°角進針至皮下,用針頭進行反復穿刺,同時利用針尖運動進行剝離松解以形成隧道,然后采用6號淚道探針注射制備好的脂肪顆粒。采用邊退針邊緩慢均勻注射的方法,對于凹陷性瘢痕、額紋以及顴頹部凹陷在皮下層進行扇形以及交叉注射。瞼頰溝及鼻唇溝采用皮下層和肌下層線形注射,最終達到皺紋或凹陷平復及皮膚由紅變白的效果,注意勿注射過度,注射后輕輕按摩注射區(qū)域達到外觀的平整,同時需要注意避免從注射針眼溢出脂肪顆粒。部分患者在第1次注射3~6個月后,需要進行第2次注射,第2次注射的脂肪顆粒量少于第1次。注射治療后穿刺針眼處常規(guī)進行消毒,手術區(qū)域24 h內可給予間斷冷敷,無須包扎,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止血藥物3 d,可配合應用活血化瘀藥物,每天局部適當按摩2~3次,1周內移植受區(qū)需要局部制動,定期隨訪,不適隨診,必要時可再次注射治療。
本組32例面部外觀缺陷患者,有l(wèi) 2例患者注射1次,13例患者注射2次,7例患者注射3次,面部凹陷及皺紋較前明顯改善,注射部位均有輕度的疼痛、腫脹及皮膚發(fā)紅等反應,持續(xù)l~3 d。所有患者未出現(xiàn)皮膚感染、血腫、膿腫、脂肪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術后隨訪3~6個月,充填部位質地柔軟、外觀自然、手感良好,均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面部凹陷可使人的外觀顯得蒼老。隨著女性對美的追求的不斷提升,臨床上對面部凹陷的修復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臨床對面部凹陷的充填材料有很多種,膠原蛋白材料取材于異種生物,有發(fā)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費用較高并且而且持續(xù)時間短;Medpen材料、硅膠等植入后,材料費用較高、假體輪廓明顯、外觀效果較差;取患者自體筋膜組織移植創(chuàng)傷大、手術過程復雜,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長、疤痕較大,對患者供區(qū)有明顯的影響。而液態(tài)硅、聚丙烯酰胺水凝膠等材料可引發(fā)諸多的手術并發(fā)癥如:局部手術部位的炎性反應、肉芽腫甚至組織壞死,材料向周圍組織的擴散等。而選取患者自體脂肪顆粒移植手術操作簡便,移植組織來源廣泛,移植的自體脂肪顆粒在血供豐富的條件下是可以保證存活,手術安全性較高,不存在排斥反應,因此自體脂肪顆粒移植是目前美容外科領域的熱點[3-5]。
自身脂肪顆粒移植手術在臨床上己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軟組織缺損的修復,優(yōu)勢如下:(1)采用患者自體組織填充缺損,局部的形態(tài)質感與周圍組織一致;(2)符合Miliard的“Robin Hood”原則;(3)手術移植材料的獲取比較容易,局部組織損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手術整體費用低,并發(fā)癥少,手術安全性高,本研究移植的32例患者均未出現(xiàn)皮膚感染、血腫、膿腫、脂肪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4)移植的脂肪顆粒存活率高,同時還可以重復注射,本組13例患者注射2次,7例患者注射3次;(5)將脂肪抽吸丟棄的正常組織再利用,符合節(jié)約的原則。
應用自體脂肪顆粒注射移植進行面部外觀缺陷的修復,手術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一般選擇選大腿上外側的脂肪顆粒進行抽取及制備,由于此部位的脂肪顆粒含纖維組織較少,脂肪顆粒純度較高,術后成活率高[6];應用手工注射腫脹液,同時采用手工負壓抽吸取脂肪混懸液,只有少量的脂肪細胞被破壞,以保證獲取的脂肪細胞絕大多數(shù)形態(tài)上的完整。研究表明[7-8],靜置后獲得的脂肪細胞比離心獲得的脂肪細胞的存活率要高,因此我們采用自然靜置法制備前脂肪細胞顆粒。(2)在注入脂肪顆粒時,采用2 mm鈍頭吸脂針,在手術區(qū)域內作皮下脂肪層的多隧道穿刺,保障受區(qū)的中央位置仍有組織的上下相連,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注入的顆粒脂肪與受區(qū)的接觸面積,保證注入的脂肪顆粒周圍良好的血供。注射的時機選擇在退針時,由遠及近的緩慢注入,同時避免將脂肪顆粒注入表情肌肉,肌肉收縮不利于脂肪顆粒存活。Thomas等認為[9]一條隧道的長度和在其中注射的脂肪量與注射后脂肪的成活率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規(guī)在在2~3cm的隧道內注射0.3~lmL的脂肪,以保證注入脂肪顆粒具有較高的成活率;同時術中目測注射脂肪顆粒部位的皮膚高出周圍皮面2~5mm,達到適宜的注射量。注射后局部適度的按摩,使脂肪顆粒均勻分布,避免硬結的發(fā)生,以利于新的血供的形成。(3)作扇形的穿刺及多隧道多層次注射可以有效增加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以減少脂肪顆粒的壞死及吸收[10]。術中應用用鈍性吸脂針在皮下穿刺預置間隙,可以有效降低注射時壓力,減少對脂肪顆粒細胞機械性損傷。同時還大大降低了由于血管損傷導致的出血造成的脂肪顆粒纖維化的發(fā)生率[11]。(4)面部受區(qū)腫脹而形成壓力過高會損傷脂肪細胞,術后口服地奧司明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以利于水腫吸收、促進靜脈回流。術后早期盡量減少移植區(qū)域表情肌的活動,盡量避免移植脂肪中新生血管的損傷。
綜上所述,自體脂肪顆粒移植手術創(chuàng)傷小、無排斥反應、手術安全性高、費用低廉,有良好的持久性,已逐步成為面部輪廓重塑及面部年輕化的理想的手術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唐夢遙,張余光.面部自體脂肪移植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2,21(4):562-564.
[2] Kuran I,Tumerdem B.A new simple method used to prepare fat for injection[J].Aesthet Plast Surg,2011,29(1):18-22.
[3] 袁繼龍,單磊,姚佳棟.自體脂肪顆粒移植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0,21(9):520-564.
[4] 李科成,魯峰.自體脂肪顆粒移植的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的進展[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2,23(2):115-117.
[5] 李青峰.自體脂肪移植臨床原則與問題[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0,21(9):512-514.
[6] 潘衛(wèi)峰.雙平面多隧道自體顆粒脂肪移植在額顳部凹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0,19(4):484-485.
[7] Rose JG,Lucarelli MJ,Lemke BN,et a1.Histologic comparisonof autologous fat processing methods[J].Ophthal Plast Recons~Surg,2006,22(3):195-200.
[8] 金奇龍,李光洙,金尚訓.自體顆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療老年性上瞼凹陷36例體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0,19(2):l84-185.
[9] Thomas L,Robes III,Luiz S,et a1.Augumentation of thebuRocks by micro fat grafting[J].Aesth Surg,2001,21:3l1-319.
[10] Fulton JE,Parastouk N,Fat grafting[J].Dermatol Clin,2001,19:524-530.
[11] 譚軍,李高峰,鐘茜.根據(jù)腫脹液估計填充量在面部自體脂肪顆粒注射填充術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8,4: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