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東輝
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始建于1908年,由著名愛國女杰劉青霞捐資興辦,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是目前開封市辦學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小學之一。近年來,我們堅持“科研助教、科研育師、科研興?!钡霓k學方針,以科研促發(fā)展,向科研要質量,走出了一條科研強校之路。
一、科研興教助成長
進入新世紀后,我們這所百年老校遇到了發(fā)展瓶頸:青年教師成長緩慢,骨干教師出現(xiàn)斷層;教師科研意識淡薄,教學效率較低。如何在這些問題上實現(xiàn)有效突破呢?經過認真思考,我們開始實施“科研先導、科研助教、科研育師”策略,希望以教育科研為切入點,通過課題引領,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發(fā)展,讓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建設一支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團隊。學校首先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成立了教育科研三級團隊:學校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教育科研專家團隊——課題研究小組??蒲蓄I導小組負責學校教育科研的整體規(guī)劃和管理,教育科研專家團隊負責教育科研的選題、指導和督察,相關學科教師組成課題研究組。學校將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的業(yè)績列入績效考核指標,對教育科研先進學科組和先進個人進行獎勵。
為促進全體教師積極反思教育教學,經科研專家團隊充分論證,學校開展了“教師教學反思案例研究”,把反思教育教學過程作為教師每天的必修課。課題研究工作展開后,教師們反思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語言,反思對學生的教育方法、教育行為,反思與優(yōu)秀教師在各方面的差距。在方式方法上,有每節(jié)課后及時反思、集體教研時討論反思、結合視頻案例專項反思等。同時,學校廣泛開展“同課異構”活動,讓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設計案例進行對比反思,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還邀請省、市教科所專家到校開設教育科研專題講座,不斷提升教師的課題研究能力,確保教育科研工作規(guī)范、扎實地開展。
通過一系列課題研究活動,學校形成了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教師們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一批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長為學校教書育人的骨干力量。先后有17名教師成為省、市名師,52名教師成為省、市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7名教師被評為省特級教師和學術技術帶頭人,數(shù)十人次獲得全國、省、市優(yōu)質課、示范課一等獎,有3人出版了教育教學專著和校本教材。
二、科研興校創(chuàng)品牌
我校的科技教育雖然在省內小有名氣,但如何把科技教育打造成特色教育品牌,則是我們深感困惑的問題。經過討論,學校決定組建教育科研核心團隊,開發(fā)具有特色的品牌校本課程。借助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教育部課題“校本科研引領和促進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研究”子課題“學校校本課程資源與教材開發(fā)研究”,以及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依托少年科學院打造學校教育品牌研究”,學校按學科成立了課題組和科技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組,由特級教師李洪濤總體負責,相關學科骨干教師廣泛參與。他們從科技教育校本課程標準和綱要、整體框架、知識技能、評價體系等,收集資料,參閱文獻,開展了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在短短1年時間內,就研發(fā)出《機器人快樂學》《輕松學發(fā)明》《趣味數(shù)學》《魔力閱讀》等校本課程和相關教材,其中機器人校本課程還得到教育部領導的高度評價。
我校把教育科研作為學校發(fā)展的驅動力和平臺,不僅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形成了教育品牌和特色,使學校發(fā)展進入了快車道。實踐讓我們認識到,一所學校,無論辦學歷史長短、規(guī)模大小、名氣如何,要想得到全面、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就必須借助教育科研的力量。只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和優(yōu)勢,揚長避短,才能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作者系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