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丘仿松 謝遠鴻 洪勁超
頦下島狀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鄭軍 丘仿松 謝遠鴻 洪勁超
目的 探討頦下島狀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通過對進行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的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為皮瓣遠端處壞死,經(jīng)過及時的清理和治療出現(xiàn)新生長的肉芽組織,4例患者術后放療。術后患者均經(jīng)隨訪,隨訪時間為6個月~2年,4例患者腫瘤原發(fā)灶復發(fā),其余患者為無瘤生存。術后半年左右患者皮瓣逐漸縮小,皮膚黏膜光滑,患者語言及進食功能良好,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頸部功能未受影響?;颊呔_到美學修復,供區(qū)皮瓣為一期愈合。結論 針對口腔面部腫瘤患者給予頦下島狀皮瓣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頦下島狀皮瓣具有厚度適宜、手術簡便、供區(qū)隱蔽、成活率高、創(chuàng)傷小等特點,對于口腔鱗癌患者應用需謹慎。
口腔頜面部腫瘤;頦下島狀皮瓣;臨床療效
口腔頜面部腫瘤切除術后多伴有軟組織缺損,軟組織缺損可影響患者的語言功能和進食功能,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存質(zhì)量,針對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采取軟組織修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傳統(tǒng)的軟組織缺損修復主要包括附近肌皮瓣修復和血管化游離組織瓣修復,其中附近皮瓣修復術適用于較小的組織缺損,且經(jīng)常易造成修復后外形欠佳,血管化游離組織瓣修復對手術技術要求較高,且遠處皮膚同患者面部皮膚差異較大,影響患者正常面容[1-4]。頦下島狀皮瓣修復術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修復方式,其具有操作簡便、同面部皮膚接近、創(chuàng)傷小等特點,目前在臨床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5-6]。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進行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的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頦下島狀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yī)院進行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的20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21~83歲,平均(59±3)歲;面部基底細胞癌2例,面部血管瘤1例,橫紋肌瘤2例,橫紋肌肉瘤1例,下頜骨造釉細胞瘤4例,下頜骨肉瘤2例,舌異位甲狀腺瘤1例,舌淋巴管畸形2例,口底鱗癌2例,舌鱗癌3例,其中口底鱗癌為T1患者,舌鱗癌為T2患者,且均無頸部淋巴結轉(zhuǎn)移。
1.2 方法 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適當面動脈為蒂,將蒂部游離,產(chǎn)生順行或逆行的皮瓣,按照術后患者面部缺損大小及距離設計適宜的皮瓣,皮瓣的上緣應從頜骨下緣至對側(cè)頜下部位,皮瓣下緣應根據(jù)皮下的松弛度判斷取皮大小,應以上下緣拉攏縫合為準。上下切口為梭形,上切口還應參照手術切口?;颊呷⊙雠P位,根據(jù)面動脈下頜骨搏動點進行標記,距下頜骨下緣1~1.5cm處作上切口,切開皮膚及頸闊肌同時進行解剖,手術過程中應注意保護面神經(jīng),沿著頸深筋膜將頦下島狀皮瓣的頜舌骨肌淺面同二腹肌前面充分分離,皮瓣包含二腹肌,對頜下腺導管進行結扎,皮瓣、頜下腺置于面靜脈和動脈處,解剖動脈,同時沿動脈尋找下頜動脈,在手術保護靜脈,結扎通向頜下腺的血管,摘除淋巴組織,保留動靜脈,將面靜脈及動脈結扎。若出現(xiàn)逆行皮瓣,應游離皮瓣蒂部至下頜動脈,在頦下淺靜脈處結扎。
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成活率為95%,1例患者為皮瓣遠端處壞死,經(jīng)過及時的清理和治療出現(xiàn)新生長的肉芽組織,其中4例患者術后接受放療。術后患者均經(jīng)隨訪,隨訪時間為6個月~2年,4例患者腫瘤原發(fā)灶復發(fā),其余患者為無瘤生存,舌癌及口底癌患者均未發(fā)生頜下或皮瓣區(qū)淋巴結轉(zhuǎn)移。術后半年左右患者皮瓣逐漸縮小,皮膚黏膜光滑,患者語言及禁食功能良好,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頸部功能未受影響?;颊呔_到美學修復,供區(qū)皮瓣為一期愈合。
頦下島狀皮瓣是以頦下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為蒂的皮瓣。研究顯示[7],頦下動脈沿下頜舌骨肌前行止于二腹肌前腹。口腔頜面腫瘤軟組織修復治療多具有創(chuàng)傷大、影響外觀、非手術要求高、形成多處創(chuàng)傷等缺點[8]。頦下島狀皮瓣修復受具有顯著優(yōu)勢,其優(yōu)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9-10]:(1)供瓣區(qū)同病灶區(qū)在同一術野中,手術不需更改體位,操作簡便;(2)手術時間短,易于恢復,對患者創(chuàng)傷??;(3)供瓣區(qū)較為隱蔽,術后供區(qū)不會受到明顯影響,尤其對皮膚松弛老年患者更為明顯;(4)術后皮瓣逐漸縮小,變?yōu)槿彳浌饣M瑫r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大型缺損不可用,容易合并頸部淋巴轉(zhuǎn)移的癌腫,使用需謹慎,因為容易造成頜下、頦下淋巴殘留,造成復發(fā)。
在手術過程中,皮瓣動脈較為固定,但靜脈常發(fā)生變化,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注意保護靜脈,以免影響靜脈回流。皮瓣的制作過程中應保護血管蒂,避免損傷血管或造成血管痙攣,從而影響皮瓣的存活[11]。手術患者應嚴格控制適應證,其適應癥主要包括口腔、頜面部腫瘤切除術后引發(fā)的組織缺損,且不伴有淋巴結轉(zhuǎn)移。術前評估以頸淋巴結徹底清掃為前提,術中若發(fā)現(xiàn)淋巴結影響血運應停止該皮瓣的制備手術,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12]。
綜上所述,頦下島狀皮瓣具有制備簡易、創(chuàng)傷小的特點,能較好地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切除后缺損,但對于口腔鱗癌患者,由于存在頸淋巴轉(zhuǎn)移可能,應用需謹慎。
[1] 張興安,譚小堯,張?zhí)m芳,等.3種肌皮瓣在口腔頜面部大型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西部醫(yī)學,2011,23(2):336-337.
[2] 張素欣,陳彥平,劉哲敏,等.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2012,39(23):1943-1945.
[3] 孫鵬,楊華,程翔,等.額瓣、頦下島狀瓣在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西南軍醫(yī),2014,16(1):16-19.
[4] 楊丹,楊凱,陳睿,等.股前外側(cè)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9(1):125-126.
[5] 周飛軍,許建輝,張昊.頦下島狀瓣轉(zhuǎn)移修復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28(1):1-2.
[6] 劉漢前,俞輝明,劉家武,等.頦下島狀肌皮瓣修復口腔鱗癌術后頰黏膜缺損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34):32-34.
[7] 姜炳華,曹香林,李善昌.頦下島狀皮瓣在口腔癌術后組織缺損的應用[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4,37(1):65.
[8] 鄭順友,丁熙,朱形好,等.頦下島狀皮瓣在老年患者口腔癌術后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1,23(2):144-148.
[9] 彭沖.頦下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17):135-136.
[10] 王曉軍,郝志紅,郭俊梅,等.頦下皮瓣在修復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22(5):361-363.
[11] 李慧,馮建國,趙曉英,等.面動脈-頦下動脈肌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廣東牙病防治,2014,22(3):147-149.
[12] 潘孟雄,馬祥偉,覃小榮,等.原發(fā)灶對側(cè)頦下島狀皮瓣整復口腔頜面部缺損的臨床應用[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38(1):22-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2.016
廣東 529000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yī)院口腔科 (鄭軍 丘仿松 謝遠鴻 洪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