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杰
省管縣體制改革中地方審計機關職能調整和加強之我見
江志杰
近年來,我國進行省管縣體制改革,其核心問題是人事權和財政權。審計機關要順應時代,深化改革,走在時代前列,特別是地方審計機關,應著力于審計體制變革、審計組織方式調整、審計關注重點調整、審計系統(tǒng)內部聯系調整,加強審計職能,更好地發(fā)揮審計的“免疫功能”,當好重大政策落實的“督查員”、當好人民利益的“守護神”。
省管縣;地方;審計職能;調整;加強
(一)審計職能概述
審計職能是指審計能夠完成任務、發(fā)揮作用的內在功能。研究審計職能的目的,是為了更準確地把握審計這一客觀事物,以便于確定審計任務,有效地發(fā)揮審計作用,更好指導審計實踐。我國對審計職能的觀點,主要有單一職能論和多職能論。前者認為,無論是國家審計、社會審計,還是內部審計,它們都只有經濟監(jiān)督職能;后者則認為,審計除經濟監(jiān)督職能外,還具有評價、鑒證職能。經濟監(jiān)督是基礎,經濟評價和經濟鑒證是經濟監(jiān)督的演進和發(fā)展。
(二)省管縣體制改革概述
“省管縣”體制,是指省、市、縣行政管理關系由目前的省管市、市管縣的體制通過改革轉變?yōu)槭≈苯庸芾硎?、縣的體制,省對縣的管理跨越了“中間環(huán)節(jié)”——市,由省替代市直接管理縣,其改革內容主要包括人事、財政、項目審批等原來由市管理的諸多方面。
省管縣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人事權和財政權,而財政權改革又是重點和核心。我國的行政體制在上個世紀曾一度是省管縣,后來伴隨著改革,管理體制逐漸從省管縣轉化為市管縣。
市管縣的體制對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以及財政收入的穩(wěn)定增長都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改革的日漸深化,其弊端也越來越顯露,主要表現在縣級財政收支在整個政府的財政收支中所占比重過低、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較差、預決算編制復雜以及縣域間差距日益拉大等方面。為解決上述種種有礙經濟發(fā)展的矛盾,探索發(fā)展新路,國家相關部門、專家經過反復調研和探討,出臺了《關于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的意見》,主要從政府間收支劃分、轉移支付、預決算等方面加強省財政與市、縣財政的直接聯系。
從目前形勢看來,經過幾年探索,我國試點“省管縣”改革正在穩(wěn)步推進中。我們可以預見,一旦“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順利完成,“省管縣”行政體制改革也就很快具備了順利推進的堅實基礎。
按照現行審計法,審計機關需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者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所以,省直管縣體制改革中,由于市財政與縣財政的關系從原來的領導與服從的關系轉變?yōu)橥墝Φ汝P系,審計監(jiān)督體系也必然受到影響,隨財政管理體系發(fā)生相應變化。地方審計機關要順應時代,迅速調整和加強職能,不可停滯不前。
1.審計體制變革探討。一是試行垂直管理??上仍囆惺〖壱韵碌胤綄徲嫏C關垂直管理。二是試行機構級別提升。由于牽扯到很多利益糾葛,審計體制改革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道路可能比較曲折,可以先考慮取消縣級審計機構,由省級審計機關在縣級設立派出機構,這樣對提高縣級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大有裨益。
2.審計組織方式的調整探討。合理調配審計力量,抽調下級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加入上級審計機關審計組開展審計,實行“上審下”與“交叉審”相結合的審計組織方式。我國現運行審計機關隸屬于同級政府,作為國家行政機構的組成部分對政府及所屬各部門、單位實施審計監(jiān)督。加大“上審下”與“交叉審”相結合的工作力度,采取派人參加、巡回調查、重點抽查、交叉復核等方式,及時了解和解決現場審計中出現的問題,督促各審計組嚴格按照審計方案實施審計,確保項目審深、審透。徹底拋開了所謂的關系網、社會圈,審計的范圍將更廣,規(guī)模將更大,內容將更多,監(jiān)督力度將更大。
3.審計關注重點的調整探討。創(chuàng)新預算執(zhí)行審計理念,主動適應財政體制改革的要求,審計內容要進一步深化,重點關注財政管理能力和上下級財政之間的結算情況,實行省與市、縣聯動。
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層次和水平,綜合分析領導干部按照法定職責和程序行使經濟決策權、經濟管理權、經濟政策執(zhí)行權和遵守廉政規(guī)定的情況,重點關注領導干部任期內重點建設項目、重大經濟事項決策的合法性、科學性和效益性情況。深入開展專項資金、行業(yè)審計,全省統(tǒng)一組織、統(tǒng)一行動,資金運用到哪里,審計就追蹤到哪里,確保審深審透,從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層面上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合理化建議和意見。
4.審計系統(tǒng)內部聯系的調整探討。在審計業(yè)務管理上,應加大統(tǒng)一調配力度。隨著財政省直管縣體制的運行,省審計機關應積極應對財政省直管縣,組織調配縣審計機關開展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省級審計項目?;鶎訉徲嫏C關也應整合人力資源,積極投入,切實提高質量。省級審計機關發(fā)給市級審計機關的文件,有必要發(fā)給縣級審計機關,召集市級審計機關參加的有關會議,有必要一并安排縣級審計機關參加,這樣才能有效應對財政省直管縣體制,充分發(fā)揮審計機關的職能作用。在審計經費保障上,應加大對基層審計機關的補助力度。財政省直管縣,雖然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但縣一級審計機關缺少了市一級財政的經費支持,而基層審計機關目前經費本來就缺乏,省審計機關應把基層審計機關的經費保障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爭取省財政支持,更多地給予基層審計機關經費補助,確保工作的實際需要。在審計事業(yè)發(fā)展上,應加大對基層審計機關的培訓力度。財政省直管縣體制推行后,應加大對基層審計機關的培訓力度,提升培訓層次,多由省級審計機關牽頭,市、縣級審計機關緊密配合,加強財政審計、投資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計算機輔助審計等核心內容的學習培訓,全面提高隊伍綜合素質,以迅速適應瞬息萬變的新形勢,開創(chuàng)審計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時代在變,經濟形勢在變,作為國家的“經濟衛(wèi)士”,審計機關特別是地方審計機關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謹記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審計人囑以的重托,當好重大政策落實的“督查員”、當好人民利益的“守護神”,起到審計反腐“尖兵”作用,為經濟的科學發(fā)展及實現自身的良性發(fā)展進行改革和完善,積極調整和加強審計機關職能,更好地發(fā)揮審計的“免疫功能”。
[1]李金霞,何軍.關于省管縣財政體制的五點思考[J].經濟與管理,2009.
[2]張占斌.加強省直管縣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guī)劃[J].行政管理改革,2011.
(作者單位:常德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