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高爾基的《日記片斷·回憶錄》"/>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俄羅斯人靈魂的生動剪影
        ——重讀高爾基的《日記片斷·回憶錄》

        2015-03-24 07:16:46江蘇汪介之
        名作欣賞 2015年16期

        江蘇 汪介之

        俄羅斯人靈魂的生動剪影
        ——重讀高爾基的《日記片斷·回憶錄》

        江蘇 汪介之

        《日記片斷·回憶錄》是20世紀俄羅斯作家高爾基的一部重要而沒有得到充分關注的作品。其所含三十篇長短不一的作品,看似獨立成篇,實則彼此連綴,互相呼應,構成了對民族生活和文化心態(tài)的直接研究和如實寫生,是一長幅俄羅斯民族靈魂的生動剪影,具有可據(jù)以認識俄羅斯民族靈魂、俄羅斯人精神心理面貌的價值,在藝術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可以說至今仍沒有失去其藝術生命力。

        高爾基 俄羅斯 民族靈魂 剪影

        雖然高爾基是我國讀者熟悉的作家,但是對于他的作品《日記片斷·回憶錄》(1924),人們卻較少關注。然而正是這部寫于作家創(chuàng)作道路的中期,即“民族文化批判時期”(1908—1924)的作品,具有可據(jù)以認識俄羅斯民族靈魂、俄羅斯人精神心理面貌的價值,在藝術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可以說至今仍沒有失去其藝術生命力,值得我們重新閱讀并反復品味。

        《日記片斷·回憶錄》一書,是1922年至1923年間高爾基陸續(xù)創(chuàng)作的三十篇隨筆、特寫、短文和回憶錄的結集,1924年出版于柏林。這本書是作家以自己的日記或筆錄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各篇作品彼此之間并無明顯的邏輯聯(lián)系。不過他曾強調:這部作品并不是系列隨筆,也不是一組札記,而是講述關于俄羅斯人的嚴酷真實的書。書中所涉及的人物、場景與事件出現(xiàn)的時間,是從19世紀八九十年代到20世紀初葉的不同階段,但主要是在1917年前后;地點則有阿爾扎馬斯小城、作家的故鄉(xiāng)下諾夫哥羅德以及雅爾塔、喀山、莫斯科和彼得堡等諸多俄羅斯城市。在這本書中,高爾基無論是重現(xiàn)記憶深層的過往歲月,還是觸及歷史劇烈變動年代的現(xiàn)實,都顯示出對于形形色色的俄羅斯人及其個性心理的潛心關注。全書貫穿著高爾基透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沉思俄羅斯民族性格和民族命運的主線。各篇作品,看似獨立成篇,實則彼此連綴,互相呼應,構成了對民族生活與文化心態(tài)的直接研究和如實寫生,是一長幅俄羅斯民族靈魂的生動剪影。

        《日記片斷·回憶錄》中的全部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大都取材于作家本人的記憶,或與他在過去時代的所見所聞相聯(lián)系,以清醒的寫實筆法,刻畫出令人目不暇接的俄羅斯人群像,凸顯出俄羅斯民族性格的某些重要特征;在第二類作品中,作家聚焦于戰(zhàn)爭和革命年代的現(xiàn)實,為在歷史發(fā)生急劇變動的背景下俄羅斯人的種種行為、言談、意念與動態(tài),提供了一幅幅逼真的藝術錄影;第三類則是關于同時代人的回憶錄,但也緊扣人物的精神心理特點,關注著他們隨著時代氛圍的變化而出現(xiàn)的思想動向。

        第一類作品在全書中占有最大的比重。作為全書開篇的《小城》,似乎是由一幅幅速寫拼貼而成,傳達出作家對于小城阿爾扎馬斯的印象與感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這樣一幅陰郁的畫面:城外是一個勉強有些草皮覆蓋的裸露山丘,一片遭到牲畜反復踐踏的墳地,在一處遠看像小教堂、近看像狗窩的房子的鐵門后面,存放著埋葬在附近的那些陰魂都曾遭受其折磨的鎖鏈、皮鞭和繩索等行刑器具,它們仿佛在提醒這座小城記住:“不準造反!”這幅畫面不僅烘托出小城居民生活令人窒息的氛圍,而且暗示了他們的生存方式、習慣和心理得以形成的原因。城里住著各式各樣的人:制氈廠老板四年來一直在讀卡拉姆辛的《俄羅斯國家史》,同時又用望遠鏡觀看對面房子里的醫(yī)生和貴夫人如何調情;自稱能夠看病的理發(fā)匠巴里亞辛給人割雞眼,導致那人因血中毒而死亡,而他卻大談經(jīng)受地震、洪水、霍亂等恐懼性事件有益于人的健康;浴場承租人兇狠無情,是個出名的訴訟棍子,地方法院里堆滿了他的訴狀和呈文,他還在一個小本子上記下了本城居民的種種“罪過”;鐘表匠柯爾佐夫置身于荒涼貧瘠、雜草叢生、污水橫流的城郊和臟亂不堪、慘不忍睹的家園,卻不時發(fā)出對于這種“美景”的贊嘆,更以鞭打兒童為樂事……面對這一切,作家思潮滾滾,浮想聯(lián)翩:

        我坐著,吞咽著炎熱的空氣,回想著這些人的言談、姿態(tài)和面孔,望著被乳白色的塵?;\罩著的小城。為什么要有這座城市和居住在其中的人們呢?

        列夫·托爾斯泰就曾在這里第一次感到生的恐懼——“阿爾扎馬斯的”、莫爾多瓦的恐懼,但是,難道僅僅為了這一點,這個小城才從伊凡雷帝時代起一直存在至今嗎?

        我想,恐怕沒有哪一個國家的人,如同俄羅斯人,特別是縣城里的人這樣健談,這樣不連貫地、無理智地思考。①

        《小城》的結構、意蘊和風格,都似乎為隨后的作品定下了某種基調。在作品《火災》中,記載著一組19世紀90年代發(fā)生在下諾夫哥羅德的關于火的故事。守夜的老人盧基奇發(fā)現(xiàn)失火了,卻并不急于呼喚人們救火,而是以一種陶醉、狂喜的目光盯著吞噬一切的火焰。類似的情形也發(fā)生在一艘大客輪上,一位旅客發(fā)現(xiàn)附近一只小船著火時,一個儀表堂堂的紳士在發(fā)生火災時,居然揮舞手杖玩弄火球,表演著自己的無畏和敏捷。伏爾加河對岸森林大火時,更多的人似乎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都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如此壯觀的火的節(jié)日”。儲存于高爾基記憶深處、如今被復現(xiàn)于世人面前的這些褪色的畫面,讓人感到 “誰也不滿意生活現(xiàn)狀”,大家都需要關愛、溫暖與同情,然而人們自身又是那樣冷酷自私、愚昧猥瑣,而閉塞的環(huán)境和空虛的靈魂則使他們的念頭和行為往往顯得荒唐而怪誕。

        與《小城》《火災》相類似,《日記片斷》中的其他作品也寫到了形態(tài)各異的怪人、惡人、無所事事的人和脫離生活常軌的人。這些人總是不能夠像自己所預想的那樣生活,無法去做他本來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于是便只能在空虛、無聊或自我杜撰中耗散精力、打發(fā)時光。不過,他們也往往顯示出難以排除的心理矛盾,因為他們同時擁有某些令人感嘆的才能或豐富的想象力。經(jīng)由這些形象,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愚昧造就了人們的反文化眼光,而后者則不斷加深和強化著前者。在《異樣的人們》中,流浪的醫(yī)生柳明斯基并不隱瞞自己對醫(yī)學的厭煩,他說從醫(yī)是一種“骯臟的行業(yè)”。對于理性、哲學和人生幸福,他都予以否定。文學藝術在他看來簡直就是一個令人厭惡的老看護婦,其惡習便是以甜言蜜語來安慰垂死的病人。他曾對作家說:“文學,特別是俄羅斯文學,是一種腐敗物,無論對于一般人,還是對于你們這些作家、寫手和杜撰者,都是一種有毒的事業(yè)?!雹谒€認為一切責任、義務都是可笑的。他所抱定的生活信條僅僅是:“如果我注定要死亡,那么我就有權利隨心所欲地生活;既然我必定要服從死亡的一般自然法則,那么人類的法律對于我來說就毫無必要了。”③

        在《牧人》中,高爾基描畫了牧人季莫菲·博爾佐夫這個反文化主義者的形象。季莫菲認為,人們之所以“搞不到一起去”,是因為有了文化的緣故。他嘲笑地球會轉、蚊子傳播瘧疾這類科學常識,肯定“對人們來說,主要的害處就是因為斷文識字”。有一位鄉(xiāng)村教師曾對年輕人說“沙皇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鄉(xiāng)長隨即把此事報告了警察局,結果他得到七個半金盧布的賞錢,而這位教師當天夜里就被憲兵抓走了。季莫菲認為這恰恰說明了學問的害處。在他看來,昆蟲學者米特里·帕弗雷奇之所以從事研究,不過因為那是個“舒服活兒”。米特里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季莫菲卻說:“你們讀書人能有善心,全都是因為你們的錢不值錢,來得容易?!雹芩€鼓動無知的孩子們用惡作劇的方式作弄米特里,但卻愿意花錢供兩個侄子上學,因為他“想看到自己的親人當上老爺”——這一自白清楚地表明了文化和知識在這位牧人心目中僅有的意義。

        閉塞停滯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空虛,往往孕育出許多怪誕、瘋狂、不可理喻的心理和行為?!对囼炚摺分械哪俏辉∈沂陶呖瓷先ナ莻€和善的人,本來一直很幸運,即便是做出某些不義行為也總是能獲得“成功”,后來只是為了要“試驗”一下自己的順利有多么牢靠,純粹是出于這種好奇心,他才變成了一個盜竊犯乃至殺人犯。在《蜘蛛》中高爾基寫到一位古董商由于某種罪孽而產(chǎn)生幻覺,二十多年來一直感到有一只蜘蛛時時伴隨在他左右,因而認定這只蜘蛛是上帝為了讓他恐懼、不要隨心所欲、不要戕害別人的靈魂而派來的。無獨有偶,《劊子手》中的那位受警察雇用而成為劊子手的捕鳥人,也因罪孽和內(nèi)心恐懼而覺得自己胸中有一個氣泡,不斷地把他往上推動。顯然,這都是由于罪孽感而產(chǎn)生的怪異心理。

        較為常見的情形是:人們自身生活暗淡無光,令人憐憫,卻又習慣性地以折磨周圍的弱者為快事,無情地刁難那些善良但缺少保護的年輕生命。高爾基在《一個不走運的作家》這篇作品中寫到一個有志于創(chuàng)作的年輕人,遭遇到電報員、教堂執(zhí)事等許多人的陷害、刁難與折磨,連他的親人和戀人也不能理解。在一次圣誕節(jié)假面晚會上,有人甚至在他的面具里面涂上了刺激性藥膏,弄傷了他的臉和眼睛。于是他只好出走,十幾年漂泊在外,到處流浪。這位年輕人曾對故事講述者訴說了自己當初的感受:“我時常在夜里坐在河邊,想著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河邊有一處僻靜的地方,一塊突出河岸的尖角,那上邊有一小片赤楊樹林,我便爬到那里,注視著河水,仿佛覺得這污黑的水流,從城市濾出來,流過我的靈魂,在其中留下渾濁和痛苦的沉渣?!雹菟荒苊鎸ψ匀?,向命運、向作弄他的惡勢力發(fā)出無聲的抗議。

        當然,在停滯和愚昧中生活的人們的心靈深處,也保留著某些善良的因子,有時甚至以特殊的方式表達出對現(xiàn)存生活秩序的懷疑與否定。在《掘墓人》中我們看到:掘墓人波德里亞金窮困潦倒,卻發(fā)瘋似的愛著音樂,并聲稱自己“喜歡安慰那些最得不到安慰的人們”⑥?!段揍t(yī)》的女主人公伊凡尼哈是摩爾達維亞人,早年是個獵熊能手,快七十歲時還能做重體力活,與村民們關系良好。她不僅熱心地為村民治療傷病,還盡力維護他們的權益,因此深受人們尊敬。高爾基青年時代和她結識時,她曾把摩爾達維亞人的上帝克列梅季和“你們的上帝”做了一個對比,認為前者比后者更關心人,更有人性。晚間祈禱時,伊凡尼哈又直接質問上帝:

        基督啊,你是一個不好的上帝,你貪婪、兇惡,你不是人類的上帝,不是的!人們和你相處是困難的。你都做了些什么呢?……你不憐憫自己的子民嗎,?。科鋵嵞闶遣粦z憫別人的,就是不!啊,這不好!你為誰服務呢,基督?為什么樣的人服務,啊?……你的神甫說,你是為大家的,而你連自己的子民都不愛,絕不。你真丟人,哎呀,可不應當這樣。我對你說實話,唉,你是可恥的?、?/p>

        高爾基感到,這是他的記憶里“人同上帝的最出色的交談”。的確,伊凡尼哈向上帝發(fā)出的這一番責問,似乎是集中表達了許多本來是虔誠信奉宗教的人們對上帝及其公正性的懷疑,可以視為尼采“上帝死了”之說的民間版本。

        上述作品中出現(xiàn)的眾多各具特色的形象和畫面,構成的一長列光怪陸離的藝術畫廊,令人聯(lián)想到十月革命前高爾基在《羅斯記游》(1912—1917)的二十九篇作品中所描寫的那些人與事。從考察俄羅斯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角度來看,《日記片斷·回憶錄》無疑是《羅斯記游》的邏輯延伸。然而,十月革命的發(fā)生及革命年代出現(xiàn)的形形色色的人與事,卻引發(fā)了作家的許多新的思考,從而把新的主題帶入《日記片斷》中。

        在置身于國外寫作《日記片斷》之際,高爾基已不能排除關于十月革命的沉思。這場革命是在怎樣的民族文化心理條件之下發(fā)生的?這些條件怎樣制約著革命年代社會生活的內(nèi)容和形式?這些在《不合時宜的思想》(1917—1918)、《論俄國農(nóng)民》(1922)中曾被作家反復追問的問題,同樣成為《日記片斷》的潛在主題。在這本記錄“嚴酷真實”的作品集的第二類作品中,高爾基直接復現(xiàn)了關于戰(zhàn)爭與革命時代的幾幅小型寫生畫。

        關于革命爆發(fā)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普通俄羅斯人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莫斯科的一個馬車車夫確認戰(zhàn)爭只是沙皇的事情;街頭的農(nóng)民和市民議論道:戰(zhàn)爭是另有用意的,那就是占領外國的土地,縮減人口,以便活得更寬松;而有的工人則為俄國人參戰(zhàn)而感到羞恥和惋惜(《關于戰(zhàn)爭與革命》)。有些人深知戰(zhàn)爭的殘酷性,但是也有些參戰(zhàn)士兵麻木不仁,反而津津樂道地談論自己在戰(zhàn)時的“功勛”(《可笑的事情》《英雄》)。1917年二月革命勝利后,沙皇專制統(tǒng)治被推翻,然而留戀君主制的卻大有人在,作家的同鄉(xiāng)、小市民出身的勃列耶夫就是其中之一。追名逐利的人生目標加上不顧廉恥、不擇手段的生存方式,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死心塌地的君主主義者。他先是參加了保守派的“俄羅斯人民聯(lián)合會”,后來又成為極端?;逝伞昂谏偃藞F”的成員,還受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接見。但正是這次接見使他開始感到失望,因為在他看來,沙皇應當是“可怕而殘忍的”,就像畫家瓦斯涅佐夫所刻畫的伊凡雷帝的形象那樣。他還堅信在俄國民間流傳一時的關于隱士費奧多爾·庫茲米奇和拉斯普丁的荒誕傳說,千方百計地要保持所謂“皇統(tǒng)”(《君主主義者》)。這一人物不僅反映了?;逝蔂I壘思想的混亂,也折射出那個時代動蕩不安的局勢和人心惶惶的氛圍。

        十月革命無疑在俄羅斯人中喚起了空前的激情,但絕不僅僅是理想主義、除舊布新的熱情和勝利的喜悅。高爾基冷靜地注意到,俄羅斯曾一度彌漫著無政府主義、虛無主義和復仇的情緒;“應當掃除一切”的口號在群眾中蔓延;領袖已不再受到信賴,一個年輕的司機利用“領袖”(вождь)和“韁繩”(вожжь)這兩個詞在俄語中相近的發(fā)音說了一段俏皮話,引來眾人的一陣哄笑(《關于戰(zhàn)爭與革命》)。復仇的情緒心理,由于對民主、自由的內(nèi)涵和本質的片面理解,在劇烈動蕩的歷史年代,很容易轉化為帶有怪誕色彩和破壞性影響的思潮和行為。高爾基對這種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做了漫畫式的勾勒。在《法學家》中作家寫下的是:1917年3月,一位中年的“自由公民”來找高爾基,錯把作家當成彼得格勒地區(qū)的“委員”佩舍霍諾夫,他隨身帶來自己起草和簽署的一份包括五條內(nèi)容的“行政命令”,要求立即逮捕一家娛樂館老板的妻子,其罪行主要是對佩舍霍諾夫不恭敬?!懊睢敝型瑫r規(guī)定:凡是以懷疑態(tài)度討論當前事件和自由者,凡像“老爺”那樣按舊有習慣生活者,均應予以逮捕?!侗说帽け娚唷穭t提供了革命后彼得堡街頭的一組特寫鏡頭:一個春天,一些稀奇古怪、令人厭惡的人似乎是從遠離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中來到彼得堡的大街上,驚恐地互相打量著,有的試圖了解正在變得陌生的現(xiàn)狀,有的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發(fā)出哀嘆。一個似乎有些思維混亂的人在人民宮附近的廣場上發(fā)表演說,當晚又在一座橋上演講,結果差一點兒被水兵們帶到彼得保羅要塞;一個自稱是“算命先生”“預言家”的人,認為必須鏟除所有的官吏和知識分子。街頭巷尾,也還有不少人在煽動著對知識分子的仇恨。這一切現(xiàn)象使作家感到,曾經(jīng)被損毀的人們,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獲得了某種復仇的權利和可能時,往往就會變得令人恐懼。

        不過,上述畫面顯然還不足以表征出革命事件所帶來的社會生活的全部變化。作家還將同一時期主要是出現(xiàn)于彼得堡的許多現(xiàn)象、人物、場面和細節(jié)攝入自己的視野。在《日常生活》中讀者可以看到:正午的陽光下,一個剛剛對三個“老實巴交的人”行刑的人,用假嗓子哼著輕快的情歌,從大街上悠然而過;晚間,在一個由水兵和工人參加的熱鬧的舞會上,一個健壯的水兵正在對一名少女談論是否一定要在教堂里舉行婚禮的問題,宣講無神論的優(yōu)越性,竭力勸她放棄宗教信仰。《廢汽》寫的是一個在監(jiān)獄里待了多年、在夢中也看到人民歡慶勝利的人,在勝利真的到來時,卻產(chǎn)生了一種陌生感:他在周圍看到的既不是歡樂,也不是對于勝利的信心,而只是兇蠻與復仇?!秷@丁》則再現(xiàn)了亞歷山大花園的園丁在1917年動蕩不安的歲月里始終保持平靜的一組畫面:1917年2月,這位園丁絲毫不注意周圍的一切喧囂、呼喊和槍聲,而是一直在安詳、專心而固執(zhí)地忙于修剪和清掃;3月間,在人民宮對面,踐踏花園的一群士兵,在園丁的怒斥下恭順地離開了;7月6日,剛從前線回來、圍在彼得保羅要塞周圍的士兵們,因為踐踏花草而再次受到園丁的責罵;到了秋天,已明顯變瘦了的園丁仍然安靜地走在花園的小徑上,仿佛地震和洪水都不會阻止他繼續(xù)進行自己的工作。園丁的神態(tài)和行為與摧枯拉朽、瞬息萬變的現(xiàn)實之間形成鮮明的反差,同時表達出普通勞動者對于保持和平與穩(wěn)定的樸素愿望。

        十月革命勝利初年,人們的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新穎的思想層出不窮,不過未必都是科學、合理而有益的。這期間,高爾基曾收到鄉(xiāng)村教師Ф.波波夫的一封信,這位公民在肯定達爾文生存競爭理論的基礎上,“建議以帶有較為憐憫性質的措施來消滅無用的人們。比方說,喂以過量的、隨便什么好吃的東西以撐死之,等等。這些措施也許能使普遍的生存斗爭,也就是它的方式變得溫和起來”⑧(《摘自一封信》)。值得注意的是,在《論俄國農(nóng)民》中,高爾基也曾引用過這封信⑨,并指出它很能說明那些對于農(nóng)村來說是新的思想,有時是如何被接受下來的。同一時期,“無產(chǎn)階級文化派”思潮也在俄國流行一時,其特點是全面否定文化遺產(chǎn)。高爾基在《關于戰(zhàn)爭與革命》中引用一位工人的話,對上述思潮進行了駁斥。這位工人說:“說文化是資產(chǎn)階級的,對我們有害的,這種說法很愚蠢。文化是我們的,是我們理所當然的事業(yè)和遺產(chǎn)?!备郀柣J為,這位工人“充分理解文化的意義”⑩。

        在所有這些復現(xiàn)十月革命勝利初年俄羅斯社會生活和人們精神心理現(xiàn)狀的作品中,高爾基本人似乎成功地“隱退”了。他不再對所記載的人與事做出自己的評價,似乎只是展示,只是希望給讀者提供種種事實真相。正因為如此,《日記片斷》才顯示出一種歷史文獻般的真實。

        在《日記片斷·回憶錄》最后的“代跋”中,高爾基引用了阿爾扎馬斯的神甫費奧多爾·弗拉季米爾斯基在1901年與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威廉·詹姆斯在1906年所說的兩段話。前者認為,俄國人擁有一種特殊的“精神視覺”,這使其注定要特別為“為什么生活”這一問題而苦惱;后者則感到俄國人的智慧主要是用在緊張的分析、探求和反抗上,似乎是在努力發(fā)現(xiàn)“一切原因的原因”。不難看出,兩者都注意到俄國人一向缺乏務實精神,同時把過多的精力投放到了抽象的思辨中。對于上述觀點,高爾基并未表示贊同與否,只是緊接著寫道:

        我希望,這本書足以確定地說明,當我愿意寫真實時,是不羞于寫它的。但是在我看來,真實并非就是一切,也并非如有的人所想象的那樣為人們所需要。每當我感到某種真實僅僅殘酷地鞭打心靈而不提出任何告誡,僅僅貶低人而不予以說明,那么自然,我認為這種真實最好還是不寫。

        要知道,有許多真實是應當忘掉的,這些真實是在虛偽中誕生的,具有扭曲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把生活變成污穢而無理性的地獄的那種惡毒謊言的一切特點。重提本應消逝的事情有何意義呢?僅僅記載和錄下生活丑惡的人,是在從事一種很壞的職業(yè)。?

        在這里,高爾基表達了自己對于《日記片斷·回憶錄》所觸及的種種“真實”的態(tài)度。寫作這本書時,作家已在他所描寫的俄羅斯人中間生活了半個多世紀,所以曾打算把這本書命名為“俄羅斯人之書——他們是些什么樣的人”,但是后來他又覺得,這個題目聽起來好像過于夸張了,而且他也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希望這些人是另一種樣子。他認為自己并沒有任何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但仍然認為俄羅斯人民是具有特殊而奇異的天賦的、獨具一格的人民。他堅信:“當這令人驚異的人民不再受到從內(nèi)面使他們苦惱和混亂的一切的折磨,當他們充分意識到那將整個世界連成一體的勞動之文化的、也即所謂宗教的意義而開始工作時,他們將過上一種童話般的英雄主義的生活,將使這個疲憊不堪、因罪惡而失去理智的世界學會很多東西?!?

        《日記片斷·回憶錄》問世后,曾得到批評家們的廣泛好評。流亡倫敦的俄國批評家德·斯維亞托波爾克-米爾斯基曾經(jīng)寫道:“《回憶錄》和《日記片斷》甚至比自傳體作品更多地顯示出作家高爾基的偉大。”“《日記片斷》是一本關于怪人的書……這是人物肖像畫、鮮明的形象和獨出心裁的人們的速寫畫的匯集。全書的關鍵性音調是奇特古怪的性格和行為……除了關于托爾斯泰的回憶之外,《日記片斷》是高爾基創(chuàng)作的最優(yōu)秀的作品?!?評論家艾·米羅娃-弗洛林認為,高爾基的這部作品可以叫作“關于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命運之書”;一位伊朗作家則指出:高爾基的這部作品猶如喬依斯的《都柏林人》,繪制出了俄羅斯人的肖像和他們的精神史。?

        從藝術形式上看,《日記片斷·回憶錄》在高爾基的全部創(chuàng)作中也是獨樹一幟。書中的作品文體形式各異,結構布局不拘一格,大都缺乏完整的情節(jié)和清晰的線索,剪輯、拼貼、互文的特點明顯。有不少作品只是由一些僅僅具有對比、對位或復調關系,甚至毫無聯(lián)系的“片斷”組成。報刊上的消息和報道,文獻中的某一片斷,現(xiàn)實中存在的某一著名人士或普通人的言論、筆記和書信等,都進入了這本書的文本之中。不僅各篇作品的排列并非按時間的先后次序,而且每一作品本身對事件的敘述也往往打破正常的時間順序,在當前和過去的交叉中展開,時而還穿插著夢境和幻覺。這一切就造成了作品結構上的某種無序性,情節(jié)上的奇異性、未完成性和開放性。高爾基本人當然知道這本書的形式不同于自己以往的任何作品,1923年10月7日,他在致瑪·費·安德列耶娃的信中曾指出:“作為我讓自己做的一種‘練習’課,《日記片斷》具有的意義要大得多。我希望學會寫得沒有贅言廢話,并準備開始鄭重的創(chuàng)作?!?此言不虛,書中的一篇《人們在獨處時》就是明證。它通篇運用蒙太奇手法,通過一組幾乎無任何關聯(lián)的鏡頭,記錄下了作家親眼所見的諸多人物在獨自一人時的奇特言語和動作,其中既有列夫·托爾斯泰、列斯科夫、契訶夫和勃洛克等作家和詩人,也有化學家齊赫文斯基、費·弗拉季米爾斯基神甫等著名人士,更有包括貴夫人、馬戲班丑角、文學家、教授、醫(yī)學院女學生、地主在內(nèi)的各色人等——整個是由“片斷”拼接而成的。閱讀這篇作品,可以感覺到高爾基好像真的是在進行 “練習”。至少,就探索表現(xiàn)人物心理復雜性的藝術手段而言,《日記片斷·回憶錄》可以說是高爾基晚期巨著《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的前階。

        2014年12月于南京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Горький М .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30 томах, Т. 15. Москв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951:с. 132,179, 183, 271, 264, 207, 202, 326, 289, 335—336, 336.

        ⑨Горький М. О русском крестьянстве. Берлин: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И. П. Ладыжникова, 1922:с.26—27.

        ?Святополк-Мирский Д.П.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Новосибирск: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Свиньин и сыновья?, 2007:с. 587—588.

        ??Овчаренко А.И. М. Горький и литературные искания ХХ столетия.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1982:с. 58、61,70.作 者:汪介之,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 輯:趙斌 mzxszb@126.com

        午夜福利理论片在线观看播放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日韩av他人妻中文字幕| 免费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日韩第四页| 亚洲一区久久久狠婷婷|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网址|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大陆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一本久道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91最新免费观看在线|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亚洲AⅤ樱花无码| 女优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青爽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熟妇|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久久中文字幕av第二页| 亚洲夫妻性生活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免费| 天堂网av在线免费看|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青青热|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网|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