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咸陽 712000)
孫 燕 王 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患者并發(fā)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
陜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咸陽 712000)
孫 燕 王 群
深靜脈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所致的急性肺栓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嚴重并發(fā)癥之一[1]。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近年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發(fā)作住院患者臨床資料,以明確COPD并發(fā)DVT的臨床特征,探討DVT的危險因素。
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肺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間連續(xù)收治COPD急性發(fā)作患者210例。入選標準及病情嚴重程度分級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并除外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氣胸、胸腔積液等;其中男158例,女52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 63.12±10.64歲,平均病程13.11±2.52年;I級33例,Ⅱ級45例,Ⅲ級85例,Ⅳ級47例。DVT診斷及治療參照內(nèi)科學教材,治療措施:抬高患肢30°并制動,患肢使用彈力襪;腫脹局部25%硫酸鎂液熱敷;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次/d,靜脈滴注用血栓通或丹參注射液等7~14d;使用r-tPA靜脈溶栓15例, 首劑100萬IU, 維持量10萬IU, 連續(xù)3d。
2 研究方法 按照住院期間是否發(fā)生DVT,將患者分為DVT組和非DVT組。分別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吸煙史、住院(臥床)天數(shù)、COPD分級等一般資料,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史、既往DVT病史,以及D-二聚體、h-CRP、血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PaO2、PaCO2等生化指標間的差異。
4 結(jié) 果
4.1 DVT發(fā)生情況:210例患者發(fā)現(xiàn)DVT18例(8.6%),共28個部位。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左下肢DVT15例, 右下肢DVT8例,其中出現(xiàn)雙下肢DVT5例;Ⅱ級1例,Ⅲ級7例,Ⅳ級10例;發(fā)生于住院7d內(nèi)4例,7~14d內(nèi)12例,14d后2例。
4.2 危險因素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DVT組和非DVT組年齡、性別、住院天數(shù)、深靜脈置管時間>2w、COPD分級(Ⅲ級+Ⅳ級所占比例)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病史比較,DVT組和非DVT組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既往DVT病史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有關(guān)生化指標比較,DVT組和非DVT組D-二聚體、h-CRP、血尿素氮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按照“是=1,否=0”、“異常升高=1,正常=0”的標準對自變量進行賦值,行多元Logistics回歸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年齡>60歲、臥床天數(shù)>14d、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既往DVT病史、D-二聚體異常升高、h-CRP異常升高、血尿素氮異常升高均為DVT的危險因素。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有關(guān)實驗室指標及既往史比較分別見表1~3。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有關(guān)實驗室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既往史比較
深靜脈血栓形成屬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 可并發(fā)肺動脈栓塞和血栓形成后綜合征(PTS), 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甚至導(dǎo)致患者死亡[3]。近年來,人們認識到手術(shù)、創(chuàng)傷之外以及多種內(nèi)科疾病急性期住院患者并發(fā)DVT的危險顯著高于一般人群,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COPD急性發(fā)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惡性腫瘤、腫瘤化療、糖尿病、高血壓等,有DVT或肺栓塞病史者具有較高的再發(fā)危險[3,4]。
COPD是呼吸科常見疾病,文獻報道COPD急性發(fā)作住院患者DVT發(fā)生率高達15.2%[1]。本組病例DVT18例(8.6%),低于文獻報道,Ⅲ級、Ⅳ級患者DVT發(fā)生率為12.9%,與之接近。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COPD急性發(fā)作Ⅲ級、Ⅳ級患者病情較重,活動、進食受限,深靜脈置管幾率高,隨著臥床時間延長,發(fā)生DVT風險增加。D-二聚體的定量檢測可用于診斷篩選新形成的血栓,低、中風險組患者,D-二聚體檢測值<500μg/L時,可排除DVT和肺栓塞,D-二聚體升高的患者需要密切注意,尤其是40歲以上具有一個或以上DVT危險因素的患者,本組DVT患者平均年齡64.22±4.14歲。h-CRP、血尿素氮增高進入回歸方程考慮與本組Ⅲ級、Ⅳ級患者細菌感染所致炎癥反應(yīng)、發(fā)熱、高分解代謝,以及液體負平衡有關(guān)。
綜上所述,年齡>60歲、臥床天數(shù)>14d、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既往DVT病史、D-二聚體異常升高是COPD急性發(fā)作患者并發(fā)DVT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合并細菌感染的Ⅲ級、Ⅳ級患者。積極縮短臥床時間,合理的抗感染和液體治療是預(yù)防DVT的關(guān)鍵。
[1] 胡碧江,陳建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住院患者發(fā)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236-2238.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COPD診治指南 (2007 年修訂版)[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7,21(2):31-41
[3] 陳 悅,李 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與預(yù)防護理[J].全科護理,2010(8):2169-2170.
[4] 戴 毅, 白驪群, 王彩琴.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52例病因探討及預(yù)防[J].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00,29(5):265-267.
(收稿:2015-03-20)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并發(fā)癥 靜脈血栓形成 危險因素
R563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