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日本書道博物館藏吐魯番文獻目錄(上篇)

        2015-03-22 04:11:36包曉悅
        吐魯番學(xué)研究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殘卷綴合中村

        包曉悅

        日本書道博物館藏吐魯番文獻目錄(上篇)

        包曉悅

        日本書道博物館是由書畫家中村不折建立的一所私人博物館,其中收藏著他自1912年前后到1943年三十余年間所收集的一批敦煌吐魯番文獻。1945至1955年間,中村不折長子中村丙午郎以其父著錄的寫經(jīng)目錄為基礎(chǔ),編成《經(jīng)卷文書類目錄(中國及本國)附解說》(以下簡稱“《舊目》”),油印發(fā)行*鍋島稻子:《不折舊藏寫經(jīng)類收集品》,磯部彰編《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下卷,2005年,第357頁。。這份目錄在每一件文書之下著錄名稱、字體、尺寸、行數(shù)、年代、出土地、題記,以及對其書法的評論,長期以來都是研究者了解書道博物館敦煌吐魯番文獻整體收藏狀況的重要資料。陳國燦、劉安志主編《吐魯番文書總目(日本收藏卷)》(以下簡稱“《總目》”)書道博物館藏部分就是以這份目錄為基礎(chǔ)編撰的*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487~551頁。。

        然而在中村不折收藏中,有二十余件得自王樹枏(字晉卿)和梁玉書(字素文)的寫經(jīng)殘卷冊,每件之中都貼裱數(shù)件到數(shù)百件不等的殘斷寫經(jīng)或文書。《舊目》對于這部分的著錄相對簡略,尤其是現(xiàn)編號SH.174《北涼寫經(jīng)殘字冊》(一至五冊)、SH.175《唐寫經(jīng)殘片冊》(一至三冊)、SH.176《流沙碎金冊》這九部殘卷冊,實際包含了八百余件殘片,但由于數(shù)量大又多為小殘片,《舊目》只著錄每冊殘片總數(shù),并對某些寫經(jīng)略作提示,其中每件寫本殘片的具體信息我們都不得而知。

        2000年,書道博物館作為歸屬東京市臺東區(qū)的公立博物館重新開館,由磯部彰先生主持,整理出版了圖錄《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以下簡稱“《集成》”)*參梶普晉書評,載季羨林、饒宗頤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14~417頁。,基本依照《舊目》順序?qū)啦┪镳^所藏全部敦煌吐魯番文獻影印出來。自圖錄出版以來,學(xué)界善加利用,業(yè)已產(chǎn)生了一系列成果。為進一步清理這部分文獻,以及更便捷地利用這一學(xué)術(shù)資源,我們在《舊目》和《總目》基礎(chǔ)之上,依照《集成》收錄的吐魯番文獻圖版,重新編訂了書道博物館藏吐魯番文獻目錄。新的目錄主要完成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依據(jù)《集成》中所收錄的吐魯番文獻,對已經(jīng)有標(biāo)目的予以核對。對部分《舊目》和《總目》著錄為“殘經(jīng)”的寫經(jīng)殘卷,利用數(shù)字化的大藏經(jīng)重新比定。

        第二,對于《舊目》和《總目》沒有標(biāo)目的殘片,利用數(shù)字化的大藏經(jīng)和其他方法,予以編目。包括SH.174、SH.175、SH.176等9部殘片冊,以及《舊目》、《總目》均未著錄的SH.147《唐人寫經(jīng)殘卷·六》與SH.151《至元通行寶鈔冊》。

        第三,更正了一些《舊目》著錄錯誤的信息。如現(xiàn)編號SH.162《北魏寫經(jīng)殘卷(十六)》和SH. 166《六朝以來寫經(jīng)殘卷(廿)》兩卷,封面均有“素文珍藏”或“素文先生珍藏”題簽*《集成》沒有收錄寫經(jīng)殘卷與殘片冊封面圖片,題簽見鍋島稻子《中村不折舊藏寫經(jīng)類收集品》一文附錄。,但可能由于卷首有王樹枏跋,《舊目》誤為王樹枏舊藏,現(xiàn)一并更正。

        凡 例

        1.目錄收錄的是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吐魯番文獻,對于出土地點無法確定的文獻,本目錄也予以著錄,并在條目下說明。

        2.本目錄編號依照《集成》一書圖版編號,并依照學(xué)界慣例在序號前冠以“SH.”作為書道博物館藏文書代號。其中SH.174—SH.176為已裝裱好的殘片冊,《集成》只有殘片冊編號,現(xiàn)在殘片冊一、二級編號(如SH.174-1~ )之下給予每一件殘片三級編號(如SH.174-1-1~ ),編號順序為每冊自從第一頁至末頁,每一頁中按殘片貼裱位置,從右至左,從上至下(具體參見后附殘片編號示意圖)。《集成》無圖版的注明“編號缺”。

        3.佛教典籍定名均依照《大正藏》標(biāo)準(zhǔn)經(jīng)名和卷數(shù),標(biāo)題中不出現(xiàn)抄經(jīng)年代、寫經(jīng)人等信息。如有寫經(jīng)題記,在條目下錄文。世俗文書的定名依照《總目》,基本不再改動。

        4.每個條目下著錄尺寸、字體、年代、出土地、可綴合文獻、題跋、遞藏情況以及相關(guān)研究文獻。寫經(jīng)殘片冊部分將題簽、年代、出土地與遞藏情況在每一冊下予以說明。

        5.文書雙面書寫,若正背面內(nèi)容不同,則以小寫“r”和“v”區(qū)分。正背面確定以《集成》為準(zhǔn)。

        6.參考文獻僅著錄重要圖錄、文書綴合、錄文、比定以及直接研究的相關(guān)成果,并落實到具體頁碼。

        縮略語表

        《集成》上=磯部彰編《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卷上,2005。

        《集成》中=磯部彰編《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卷中,2005。

        《集成》下=磯部彰編《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所藏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卷下,2005。

        《舊目》=《書道博物館所藏經(jīng)卷文書錄(附解說)》,西域文化研究會復(fù)制。

        《書苑》6-9,《書苑》第六卷第九號,三省堂,1942。

        《書苑》7-2,《書苑》第七卷第二號,三省堂,1943。

        《總目》=陳國燦、劉安志主編《吐魯番文書總目(日本收藏卷)》,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5。

        T.T.D.II(A). T. Yamamoto & Y. Dohi (eds.),Tun-huangandTurfanDocumentsconcerningSocialandEconomicHistory, II. Census Registers (A), Tokyo: The Toyo Bunko, 1985.

        T.T.D.II(B). T. Yamamoto & Y. Dohi (eds.),Tun-huangandTurfanDocumentsconcerningSocialandEconomicHistory, II. Census Registers (B), Tokyo: The Toyo Bunko, 1985.

        T.T.D.III(A). T. Yamamoto & O. Ikedo (eds.),Tun-huangandTurfandocumentsconcerningsocialandeconomichistoryIII Contracts (A), Tokyo: The Toyo Bunko, 1987.

        T.T.D.III(B). T. Yamamoto & O. Ikedo (eds.),Tun-huangandTurfandocumentsconcerningsocialandeconomichistoryIII Contracts (B), Tokyo: The Toyo Bunko, 1986.

        包曉悅2015. 日本書道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寫經(jīng)殘片冊”的文獻價值,《文獻》2015-5,36~47頁。

        白石將人2013.書道博物館藏吐魯番出土《左傳》服虔注殘卷について,《敦煌寫本研究年報》7,347-360頁。

        柴劍虹、薩仁高娃2008.關(guān)于中村不折舊藏敦煌、吐魯番所出《金光明經(jīng)》古寫本,《敦煌學(xué)》27,101-106頁。

        池田溫1979.《中國古代籍帳研究》,東京大學(xué)出版會。

        池田溫1990.《中國古代寫本識語集錄》,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

        池田溫1998.東京書道博物館所藏唐代西州地畝文書殘片簡介,《出土文獻研究》4,中華書局,66-71頁。

        大川富士夫1978.《古本三國志》をめあぐって,《立正大學(xué)文學(xué)部論叢》62,35-57頁。

        大津透1990.大谷、吐魯番文書復(fù)原二題,《東アジア古文書の史的研究》,刀水書房,90-104頁。

        大庭脩1959/1985.吐魯番出土北館文書——中國驛傳制度史上の一資料,《西域文化研究》2,京都:法藏館,367-380頁;漢譯載《敦煌學(xué)譯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784-817頁。

        金祖同1940.《流沙遺珍》,秀水金氏1940年影印本(再版《敦煌叢刊初集》5,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羅福萇1923.古寫經(jīng)尾題錄存,《永豐鄉(xiāng)人雜著續(xù)編》;收入《羅雪堂先生全集》初編第三冊,文華出版公司,1968,1221-1270頁。

        內(nèi)藤乾吉1960.西域發(fā)見唐代官文書の研究,《西域文化研究》3,京都:法藏館,9-111頁。

        片山章雄1992/2000.吐魯番、敦煌發(fā)見の《三國志》寫本殘卷,《東海史學(xué)》26,33-42頁;漢譯載《文教資料》2000-3,137-157頁。

        仁井田陞1937.《唐宋法律文書の研究》,東方文化學(xué)院東京研究所。

        榮新江1996.日本書道博物館藏吐魯番敦煌文獻紀略,《文獻》1996-2,149-158頁。

        唐長孺1983a.唐西州差兵文書跋,《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439-454頁。

        唐長孺1983b.南北朝期間西域與南朝的陸道交通,《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168-195頁。

        唐長孺1990.吐魯番文書中所見的西州府兵,《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二編》,29-103頁。

        王三慶2012.《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月儀書”研究,《慶賀饒宗頤先生九十五華誕·敦煌學(xué)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660-665頁。

        王三慶2013.再論《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月令》卷之整理校勘及唐本“月儀書”之比較研究,《成大中文學(xué)報》40,33-76頁。

        王樹枏1918/1979.《新疆訪古錄》,二卷(再版《石刻史料新編》2-15,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

        王素1996.吐魯番出土寫經(jīng)題記所見甘露年號補說,《敦煌吐魯番學(xué)研究論集》,書目文獻出版社,244-252頁。

        王素1997.《吐魯番出土高昌文獻編年》,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吳麗娛、陳麗萍2012.中村不折舊藏吐魯番出土《朋友書儀》研究,《西域研究》2012-4,87-104頁。

        吳震1995.敦煌吐魯番寫經(jīng)題記中“甘露”年號考辨,《西域研究》1995-1,17-27頁。

        肖瑜2011.日本書道博物館藏《三國志·吳志·虞翻傳》10行殘卷研究,《敦煌研究》2011-2,114-119頁。

        張新朋2014.大谷文書別本《開蒙要訓(xùn)》殘片考,《敦煌研究》2014-5,81-86頁。

        趙貞2014.中村不折舊藏《唐人日課習(xí)字卷》初探,《文獻》2014-1,38-48頁。

        中村不折1927a.《禹域出土墨寶 書法源流》上,西東書房。

        中村不折1927b.《禹域出土墨寶 書法源流》中,西東書房。

        中村不折1927c.《禹域出土墨寶 書法源流》下,西東書房。

        周西波2008.中村不折舊藏敦煌道經(jīng)考述,《敦煌學(xué)》27,81-100頁。

        周肇祥1928.沮渠安周造經(jīng),《藝林旬刊》6。

        朱玉麒2012a.王樹楠吐魯番文書題跋箋釋,《吐魯番學(xué)研究》2012-2,69-98頁。

        朱玉麒2012b.吐魯番文書中的玄宗詩,《西域文史》7,科學(xué)出版社,63-76頁。

        莊垣內(nèi)正弘1979.中村不折氏舊藏ウイグル語文書斷片の研究,《東洋學(xué)報》61-1、2,1-29頁。

        Shogaito, M. 1981. “Ein uigurisches Fragment eines Beichttextes”,Scholia:Beitr?gezurTurkologieundZentralasienkunde,AnnemarievonGabainzum80.Geburtstagam4.Juli1981, eds. k.R?hrborn & H.W.Brands,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1981,pp.163-169. P. Zieme1983. Editions and Studies of Uigur Texts from Turfan and Dunhuang since 1970,JournalofCentralAsia6.1, Islambad 1983, pp.81-101.

        目 錄

        SH. 001 《佛說老女人經(jīng)》

        斷裂為10片,11行,隸書,有烏絲欄?!杜f目》稱“鄯善吐峪溝出”,并系其年代為漢魏時代。

        參:中村不折1927a,10;《舊目》,1;《書苑》7-2,圖1-2,5;《總目》,496;《集成》上,7-9。

        SH.002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八

        24.2×173.9cm,116行,首部殘損,篆書、隸書、行草雜寫。出土地不明。

        參:中村不折1927a,24;《舊目》,1;《書苑》6-9,5;《集成》上,10-16。

        SH.003 《譬喻經(jīng)》卷三

        24.0×240.2cm,143行,由七紙粘貼,首部斷裂。隸書。存題記6行:“甘露元年(526)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內(nèi)齋叢中寫訖。此月上旬,漢人及雜類被誅向二百人。愿蒙解脫,生々信敬三寶,無有退轉(zhuǎn)。惟大圣之難遭,念至教實叵值。々之不懇惻,來世何所冀,々感覺弘慈,察徹知所忌。一校[ ]定寫訖。因記作數(shù)言,畢思其旨。”出土地不明。

        參:中村不折1927a,22-24;《舊目》,1;《書苑》6-9,4;池田溫1990,76,圖2;吳震1995,17-27;王素1996,224-252;《總目》,493-494;《集成》上,17-25。

        SH.004 《五分戒本》(?)

        26.0×402.2cm,158行,首部斷裂,行書,有烏絲欄。據(jù)內(nèi)容定名為《五分戒本》,但與《大正藏》所收版本文字不全同。《舊目》記為“新疆出土”。存題記1行:“永寧元年(301)七月比丘僧儁戒記智”,池田溫1990認為可疑。卷末今人鈐“木齋審定”、“德化李氏凡將閣珍藏”朱方印。

        參:《書苑》7-2,圖3,5;池田溫1990,75;《集成》上,26-31。

        SH. 005 《道行般若經(jīng)》卷七

        24.5×163.0cm,105行,由四紙粘貼,隸書,有烏絲欄,經(jīng)文后書“永嘉二年(308)二月寫訖”數(shù)字,池田溫1990認為可疑。卷末今人鈐“木齋審定”朱方印。

        參:《舊目》,2;《書苑》6-9,寫經(jīng)6-8,5-6;池田溫1990,75,圖196;《總目》,493;《集成》上,32-33。

        SH. 006r 《羯磨經(jīng)》

        28.3×87.3cm,51行,隸書,有烏絲欄。前后斷裂?!杜f目》稱“東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寫”。出土地不明。

        參:《舊目》,2;《書苑》7-2,圖4-7,5;《集成》上,34-35。

        SH. 006v 《釋迦氏譜》(?)

        49行,行書。據(jù)內(nèi)容定名為《釋迦氏譜》,但與《大正藏》所收版本文字不全同。

        SH. 007 《大智度論》卷一(?)

        25.0×158.8cm,96行,隸書?!杜f目》據(jù)其字體推斷年代為晉代。出土地不明。

        參:《舊目》,2;《集成》上,36-37。

        SH. 00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

        27.5×529.3cm,286行,隸書,有烏絲欄?!杜f目》推斷年代為晉代。出土地不明。

        參:中村不折1927a,45;《舊目》,2;《集成》上,38-43。

        SH. 009 《佛說菩薩藏經(jīng)》卷一

        25.6×116.4cm,60行,隸書,有烏絲欄。內(nèi)容為《大正藏》所收《大寶積經(jīng)》卷七七。存題記7行:“一校竟。大涼王大且渠安周所供養(yǎng)經(jīng)。承平十五年(457),歲在丁酉。書吏臣樊海寫。法師第一校。法師第二校。祠主道(后缺)”?!杜f目》稱“吐魯番三堡出土”。后有王樹枏、趙雅熙跋。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一,22-23;羅福萇1923,14;中村不折1927a,29-30;周肇祥1928,第一版;《舊目》,2;《書苑》6-9,圖14,6;池田溫1990,87,圖12;《總目》,495;《集成》上,44-47;朱玉麒2012a,82-83。

        SH. 010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〇

        18.4×38.3cm,20行,隸書,有烏絲欄。下部斷殘。存題記8行:“釋比丘德愿。妙法蓮華經(jīng)卷第十。永康五年(470)歲在庚戌七月[ ]常住三寶,媚宿緣斯薄[ ]染累纏結(jié),游浪三有。罔囗[ ]形浮幻,命也難保。謹竭產(chǎn)表之[ ]此躬已遍事諸佛與陁羅尼,善[ ]滯飲定水,以去亂想,使慶鐘[(后缺)”。梁玉書舊藏,后有王樹枏跋。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一,23;《舊目》,2;池田溫1990,88-89;《總目》,495;《集成》上,50-51;朱玉麒2012a,88-89。

        SH. 011 《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jīng)》

        26.5×183.1cm,100行,首部斷裂,隸書,有烏絲欄。卷末有題記2行:“宋泰始七年(471)四月建康六部尉弟子席達敬造勝鬘經(jīng)一卷”,池田溫1990認為可疑。出土地不明。

        參:《舊目》,2;池田溫1990,91;《集成》上,52-53。

        SH. 0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

        26.9×519.7cm,244行,隸書,有烏絲欄。卷首破損。存題記6行:“延和八年(609)己巳歲正月九日白衣弟子廣昌公主元臺,稽首歸命常住三寶。蓋聞積財靈府,終獲如意之寶,寄飯神缽,必蒙天廚之味。弟子仰感誠言,誓心彌篤。故簡帋墨,敬寫《八時般若經(jīng)》一部。即請僧轉(zhuǎn)讀、校定已訖,謶誦習(xí)者獲無上之因,轉(zhuǎn)讀者證彼岸之果。冀以斯福,又愿七世先靈,考妣往魄,普及法界,超悟無生,獲深法忍。又愿弟子舍身受身,護持正法,廣利眾生,高棲常樂?!?/p>

        參:《舊目》,2;《總目》,496;《集成》上,54-59。

        SH. 013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三四

        26.7×51.4cm,22行,隸書,有烏絲欄,存題記2行:“涼王大且渠安周所供養(yǎng)經(jīng)。廿帋。”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1-32;《舊目》,3;《書苑》6-9,圖15-16,7;池田溫1990,88,圖14;《總目》,495;《集成》上,60-61;朱玉麒2012a,97。

        SH. 014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一四、一五

        25.2×1179.4cm,由二十八紙粘貼,隸書,有烏絲欄。存題記5行:“天監(jiān)十一年(512)壬辰歲,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鎮(zhèn)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建安王蕭偉敬造眾經(jīng)一千卷流通。愿神徽鑒于六道,清猷[ ]靈聿輔,景福咸臻。深信堅明,大悲增上。照環(huán)中之奧理,得象[ ]情,舍身命財,護持正法,修菩提行,專向一乘。苞舉群生,導(dǎo)達形[ ]□真實相,俱照道場。”后有王樹枏跋,稱“吐魯番三堡出土”。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一,24-25;中村不折1927b,3-4;《書苑》6-9,圖21,8-9;《舊目》,3;池田溫1990,102,圖34;《總目》,495-496;《集成》上,62-79;朱玉麒2012a,93。

        SH. 023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三三

        26.0×1042.9cm,由二十三紙粘貼,隸書,卷首缺損。存題記1行:“梁普通四年(523)太歲卯四月,正法無盡藏寫”?!杜f目》稱“吐魯番出土”。

        參:中村不折1927b,4;《書苑》6-9,圖24,9;《舊目》,4;池田溫1990,113;《總目》,496;《集成》上,130-137。

        SH. 025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19.0×81.8cm,48行,隸書,有烏絲欄。存題記4行,下部殘缺:“大同元年(535)正月一日,散騎常侍淳于[ ]于芮芮,愿造《金剛波若經(jīng)》一百卷。令[ ]屆梁朝,謹卒本誓。以斯功果,普施人[ ]境?!薄杜f目》稱“鄯善出土”。有王樹枏、趙雅熙跋。題簽:“梁大同元年寫經(jīng)殘卷·十四 出鄯善 晉師珍藏”。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一,25;中村不折1927b,5;《書苑》6-9,圖26,9;《舊目》,4;唐長孺1983b,192-193;池田溫1990,119,圖48;《總目》,496;《集成》上,142-143;朱玉麒2012a,87。

        SH. 026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五二

        26.8×965.5cm,隸書

        580行,隸書。末有題記2行“一校竟,用紙廿三張”。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144-151。

        SH. 032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25.1×863.6cm,580行,隸書,有烏絲欄。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174-179。

        SH. 036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二

        25.0×163.8cm,93行,隸書,有烏絲欄。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196-197。

        SH. 037 《摩訶衍經(jīng)》卷二九

        24.4×876.2cm,487行,隸書,有烏絲欄。卷首缺損。卷末有作偽的題記5行。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198-201。

        SH. 03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七

        25.2×120.2cm,69行,隸書,有烏絲欄。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202-203。

        SH. 039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jīng)》卷上

        26.3×423.3cm,243行,隸書,有烏絲欄。后有“清信女荊氏供養(yǎng)”、“陳正機書”題款。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204-205。

        SH. 040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一八

        26.6×452.1cm,242行,隸書,有烏絲欄。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206-209。

        SH. 042 《摩訶衍經(jīng)》卷八七

        26.5×377.8cm,220行,隸書,有烏絲欄。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214-217。

        SH. 043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二二

        23.3×199.3cm,106行,隸書,有烏絲欄。六朝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上,218-219。

        SH. 072 《彌勒上生經(jīng)》

        24.3×266.1cm,135行,隸書,有烏絲欄。存題記3行,有武周新字:“久視元年九月十五日白衣弟子氾德達供養(yǎng)。普照寺僧法浪校定。交河縣龍泉鄉(xiāng)人賈方素抄?!薄杜f目》稱“吐魯番出土”。后有王樹枏跋。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二,16;中村不折1927c,4-5;《舊目》,12;《書苑》7-2,圖32-33,8;池田溫1990,248,圖100;《總目》,493;《集成》中,26-29;朱玉麒2012a,85。

        SH. 073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25.5×131.4cm,60行,隸書,有烏絲欄。存題記2行,有武周新字:“大周長安二年歲次壬寅六月丁酉朔,天山府右果毅男宋知古為亡父敬寫《法華經(jīng)》一部?!焙笥谐杀捐卑稀?/p>

        參:《書苑》7-2,圖34,8。池田溫1990,259,圖101;《總目》,493;《集成》中,30-31。

        SH. 08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

        25.7×39.1cm,23行,隸書,有烏絲欄。唐代寫經(jīng)?!杜f目》稱“鄯善出土”。

        參:《舊目》,14?!都伞分校?00-101。

        SH. 093 禮懺文

        27.5×180.1cm,94行,草書,卷末7行為隸書。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中,130-131。

        SH. 097 《佛說父母恩重經(jīng)》

        25.4×76.5cm,41行,隸書,有烏絲欄。唐代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中,138-139。

        SH. 098 《千眼千手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

        28.0×803.6cm,430行,隸書,有烏絲欄。唐代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中,140-143。

        SH. 103 《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jīng)畫卷》

        28.1×105.5cm,三紙,隸書。卷首繪有白描佛像。唐代寫經(jīng)。出土地不明。

        參:《書苑》7-2,圖51-56,;《集成》中,172-173。

        SH. 106 《傅大士頌金剛經(jīng)并序》

        14.5×10.8cm,黃絹裱裝經(jīng)冊,共六十葉,一葉7行,一行12字。隸書。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中,180-189。

        SH.(編號缺)r 《雜阿含經(jīng)》卷二一

        長十四尺五寸,回鶻文、漢文對譯。吐魯番出土。原卷無法展開,《集成》無圖版。

        參:《舊目》,19;王樹枏1918/1979卷一,12。

        SH.(編號缺)v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嘆等品》

        隸書。吐魯番出土。原卷無法展開,《集成》無圖版。

        SH. 118 回鶻語《父母恩重經(jīng)》

        32.4×53.5cm,36行?!杜f目》稱“吐魯番出土”。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二,24;《舊目》,19;莊垣內(nèi)正弘1979,7-10,圖I;P. Zieme 1983; 《總目》,481;《集成》中,240-241;朱玉麒2012a,。

        SH. 119 畏吾兒經(jīng)卷殘片

        封面題簽“畏吾兒殘字 出吐魯番”。卷首、卷末均有王樹枏題跋。

        SH. 119-1 回鶻語《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jīng)》

        33.8×60.4cm,38行。后有王樹枏跋、馬祿甫俄文譯文,周源中文譯文。

        參:《舊目》,19;莊垣內(nèi)正弘1979,1-29;《總目》,481;《集成》中,242。

        SH. 119-2 回鶻語懺悔類文書

        34.3×53.5cm,5行。

        參:《舊目》,19;莊垣內(nèi)正弘1979,16-18,圖III;《總目》,481;《集成》中,244。

        SH. 119-3 回鶻語《慈悲道場懺法》

        33.3×45.5cm,小字9行,大字23行。

        參:《舊目》,19;Shogaito 1981,163-169,圖I;《總目》,481;《集成》中,245。

        SH. 119-4 回鶻語《白傘蓋陀羅尼經(jīng)》

        27.1×10.7cm,5行??瘫疽蝗~。

        參:《舊目》,19;莊垣內(nèi)正弘1979,1-29,圖Ⅳa;《總目》,481;《集成》中,245。

        SH. 119-5 回鶻語《白傘蓋陀羅尼經(jīng)》

        22.4×9.6cm,5行??瘫疽蝗~。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19;莊垣內(nèi)正弘1979,1-29,圖Ⅳb;《總目》,481;《集成》中,244;朱玉麒2012a,71。

        SH. 119-6 回鶻語文獻

        20.5×3.3cm,3行。

        參:《舊目》,19;《集成》中,244。

        SH. 119-7 殘畫像

        16.6×13.7cm,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19;《集成》中,245;朱玉麒2012a,71。

        SH. 120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五

        17.0×125.5cm,刻本。隸書,有烏絲欄?!杜f目》推斷年代為隋代。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中,246-251。

        SH. 121 千佛像印本

        29.5×174.2cm。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中,252-253。

        SH. 124-1 唐儀鳳二年(677)十月西州北館廚典周建智牒為在坊市得莿柴、醬等請酬價直事

        28.5×78.0cm,20行,行草雜寫。吐魯番三堡出土。

        參:中村不折1927c,22;金祖同1940,6-8,圖4-1、2;大庭脩1959/1985,375/801-802;內(nèi)藤乾吉1960,58-59,圖7,78-79;大津透1990,99;《總目》,487-488;《集成》中,272-273。

        SH. 124-2 唐儀鳳二年十一月西州倉曹司以狀下市司及柳中縣牒

        28.4×42.8cm,11行,草書。吐魯番三堡出土。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二,11-12;中村不折1927c,23;金祖同1940,7,圖4-3、4;大庭脩1959/1985,379/812;內(nèi)藤乾吉1960,64,圖9,84-85;大津透1990;《總目》,488;《集成》中,272。

        SH. 124-3 唐儀鳳二年(677)十二月西州市司上州倉曹牒為報醬估事

        19.9×24.8cm,6行,草書。前部缺損。吐魯番三堡出土。本件可與大谷1032號、SH.177上-10綴合。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c,23;大庭脩1959/1985,378/810-811;內(nèi)藤乾吉1960,65-66;大津透1990,100-101;《總目》,491;《集成》中,273;朱玉麒2012a,93。

        SH. 125 武周大足元年(701)西州某縣男智力等戶殘籍

        本件殘存六片,第一片2行,第二片3行,第三片3行,第四、五片均1行,第六片3行。后有王樹枏、高樹、鄭沅跋。

        參:中村不折1927c,24;仁井田陞1937,682-683;池田溫1979,238-239;T.T.D.II(A),66;T.T.D.II(B),103;《總目》,492;《集成》中,274-275;朱玉麒2012a,94。

        SH. 126-1 唐開元四年(716)西州柳中縣高寧鄉(xiāng)籍(之三)

        28.7×39.4cm,14行,縫背有“柳中縣 高寧鄉(xiāng) 開元四年籍”,可與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另一片綴合。

        參:中村不折1927c,24-25;仁井田陞1937,686-687;池田溫1979,81-82,85,247,插圖18;T.T.D.II(A),74;T.T.D.II(B),115;《總目》,492;《集成》中,276;朱玉麒2012a,。

        SH. 126-2 唐開元年間西州交河縣名山鄉(xiāng)差科簿(之一)

        28.5×52.8cm,14行。本件裂為24片,2片入藏書道博物館,其余入藏東京國立博物館??p背署“思”字。

        參:中村不折1927c,24-25;仁井田陞1937,651-652;池田溫1979,111-112,286-287; T.T.D.II(A),133-134;T.T.D.II(B),207-208;唐長孺1990,89-92;《總目》,492;《集成》中,277。

        SH. 126-3 唐開元年間西州交河縣名山鄉(xiāng)差科簿(之三)

        28.5×42.3cm,4行。參SH.126-2。

        參:中村不折1927c,24-25;仁井田陞1937,651-652;池田溫1979,111-112,286-287; T.T.D.II(A),133-134;T.T.D.II(B),207-208;唐長孺1990,89-92;《集成》中,277。

        SH. 128 唐開元九年(721)六月典鄧承嗣牒為給使馬料事

        28.2×27.5cm,9行。行草書。前、后缺。第8-9行有朱印,文不清。

        參:中村不折1927c,25-26;金祖同1940,5-6,圖6;《總目》,487;《集成》中,279。

        SH. 129 唐人習(xí)字

        28.8×993.7cm,楷書。前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c,27;《舊目》,21;《總目》,496;《集成》中,280-283;朱玉麒2012a,78-79;趙貞2014,38-48。

        SH. 130 (A) 玄宗詩《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3行,楷書。與Or. 8212/599, Kao. 094. B屬于同一文書。吐魯番出土。梁玉書舊藏。

        參:《舊目》,21;《集成》中,284;朱玉麒2012b,63-75。

        SH. 130 (B) 不知名名籍

        4行,行書。部分人名旁有墨筆記號。吐魯番出土。梁玉書舊藏。

        參:《舊目》,21;《集成》中,284;吳麗娛、陳麗萍2012,87-104。

        SH. 130 (C) 《朋友書儀》

        30.0×290.3cm,斷裂為十三片,楷書。吐魯番出土。梁玉書舊藏。

        參:《舊目》,21;《總目》,496;《集成》中,284-287;吳麗娛、陳麗萍2012,87-104;王三慶2012,660-665;王三慶2013,33-76。

        SH. 140 《三國志》卷五七

        24.4×19.6cm,10行,白麻紙,隸書,有烏絲欄,前、后缺。東晉寫本。吐魯番出土。

        參:《舊目》,23;大川富士夫1978,37-39;片山章雄1992/2000,36-37/143;《總目》,493;《集成》中,345;肖瑜2011,114-119。

        SH. 141 《三國志》卷六五

        24.4×38.8cm,25行,白麻紙,有烏絲欄,前、后缺。東晉寫本。鄯善出土。后有王樹枏跋。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一,24;《舊目》,23-24;片山章雄1992/2000,37/143-144;《總目》,493;《集成》中,346-347;朱玉麒2012a,80。

        SH. 142 《佛說大般泥洹經(jīng)》卷五

        24.5×177.8cm,96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吐魯番出土,王樹枏舊藏。題簽:“北涼寫經(jīng)殘卷·十一”。

        參:中村不折1927a,41;《舊目》,39;《集成》中,348-349。

        SH. 143 《大智度論》卷二四

        24.8×139.6cm,77行,隸書,有烏絲欄。六朝寫經(jīng)。鄯善出土。題簽:“六朝經(jīng)卷·十五”。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39;《集成》中,350-351。

        SH. 145 《密嚴經(jīng)》

        26.4×1071.8cm,楷書,有烏絲欄。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中,356-361。

        SH. 146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26.2×158.7cm,90行,隸書,有烏絲欄。出土地不明。

        參:《集成》中,362-363。

        SH. 147 唐人寫經(jīng)殘卷·六

        題簽稱“唐人寫經(jīng)殘卷 出鄯善 晉卿題箋”,為王樹枏(字晉卿)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9件?!杜f目》、《總目》未著錄,今重新標(biāo)目。

        SH. 147-1 《合部金光明經(jīng)》卷三

        24.5×37.6cm,21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0;《集成》中,364。

        SH. 147-2 《雜阿含經(jīng)》卷一二

        24.5×43.0cm,2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6;《集成》中,365。

        SH. 147-3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24.5×32.4cm,1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0;《集成》中,364。

        SH. 147-4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

        24.5×26.8cm,1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6;《集成》中,365。

        SH. 147-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菩提流支譯本)

        24.6×79.7cm,42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0;《集成》中,366-367。

        SH. 147-6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24.5×35.0cm,20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6;《集成》中,366。

        SH. 147-7 《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jīng)》卷一二

        24.5×30.4cm,17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6;《集成》中,367。

        SH. 147-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24.6×31.0cm,1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0;《集成》中,368。

        SH. 147-9 《佛說廣博嚴凈不退轉(zhuǎn)輪經(jīng)》卷一

        24.5×34.2cm,2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10;《集成》中,369。

        SH. 148 吐魯番出土唐人墨跡·十五

        題簽稱“吐魯番出土唐人墨跡 宣統(tǒng)辛亥 素文珍藏”,知為梁玉書(字素文)舊藏。《舊目》未著錄,但4件文書均收入金祖同《流沙遺珍》,相關(guān)研究頗多,故《總目》已著錄。

        SH. 148-1 唐西州某年七月衛(wèi)士陰回運、徐進達等辭為請海峻等入山替番事

        28.7×37.6cm,12行。上部稍缺。

        參:金祖同1940,18,圖17;《總目》,490;《集成》中,370。

        SH. 148-2 唐垂拱二年(686)后西州差兵試判題

        28.7×31.8cm,8行,草書。

        參:金祖同1940,1-2,圖1;唐長孺1983a,439;《總目》,487;《集成》中,371。

        SH. 148-3 唐西州田簿

        28.7×15.9cm,7行。前、后缺。

        參:仁井田陞1937;金祖同1940,20-21,圖19;池田溫1979,383;《總目》,490;《集成》中,370。

        SH. 148-4 唐咸亨二年(671)四月楊隆海收領(lǐng)闞祐洛等六馱馬價練抄

        28.7×15.8cm,4行。

        參:仁井田陞1937,40,圖4;金祖同1940,21-22,圖21;T.T.D.III(A),162;《總目》,490-491;《集成》中,371。

        SH.151 至元通行寶鈔冊

        《舊目》、《總目》未著錄,今重新標(biāo)目。

        SH.151-1 至元通行寶鈔

        33.1×22.4cm。吐魯番出土。

        參:《集成》中,374。

        SH.151-2 至元通行寶鈔

        30.8×22.5cm。吐魯番出土。后有段永恩跋。

        參:《集成》中,375。

        SH. 152 北涼寫經(jīng)殘卷·一

        題簽稱“北涼寫經(jīng)殘卷 出鄯善土峪溝 最精本”。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16件?!杜f目》稱“舊新疆布政使王樹枏所藏”。卷首有王樹枏題跋,參榮新江1996,151;朱玉麒2012a,77。

        SH. 152-1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25.5×68.0cm,33行,隸書。存題記1行:“歲在己巳六月十二日,令狐岌為賢者董畢狗寫訖校定?!焙笥型鯓鋿彴?。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一,9-10;中村不折1927a,29;《舊目》,24;《書苑》6-9,6;池田溫1990,83,圖9;《總目》,494;《集成》下,4;朱玉麒2012a,77。

        SH. 152-2 《大智度論》卷三一

        25×64.6cm,49行,隸書。

        參:中村不折1927a,36;《舊目》,24;《總目》,496;《集成》下,4。

        SH. 152-3 《菩薩本行經(jīng)》卷二

        24.9×26cm,20行,隸書,有烏絲欄,上部斷裂。

        參:中村不折1927a,36;《舊目》,24;《總目》,496-497;《集成》下,4。

        SH. 152-4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二

        26×265cm,15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6;《舊目》,24;《總目》,497;《集成》下,4。

        SH. 152-5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jīng)》

        21×31.9cm,21行,隸書,上部殘缺。

        參:中村不折1927a,36;《舊目》,24;《總目》,497;《集成》下,5。

        SH. 152-6 佛典殘片

        21.5×32.3cm,16行,隸書,有烏絲欄,下部殘缺。

        參:中村不折1927a,36;《舊目》,24;《總目》,497;《集成》下,5。

        SH. 152-7 《大智度論》卷三九

        26.1×37.7cm,20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24;《總目》,497;《集成》下,4。

        SH. 152-8 《摩訶僧祇律》卷二二

        24.4×39cm,29行,諸體混寫,有烏絲欄,上下部斷裂。

        參:中村不折1927a,33;《舊目》,24;《書苑》6-9,8;《總目》,497;《集成》下,4。

        SH. 152-9 《正法華經(jīng)》卷六

        24.5×49.3cm,24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4;《舊目》,24;《書苑》6-9,7;《總目》,497;《集成》下,5。

        SH. 152-10 《大智度論》卷一四

        25.5×27cm,16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4;《舊目》,24;《總目》,497;《集成》下,5。

        SH. 152-11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二六

        25.8×67.5cm,39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25;《總目》,497;《集成》下,4。

        SH. 152-12 《出曜經(jīng)》卷一三

        26×58.3cm,30行,隸書,有烏絲欄,上部斷裂。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25;《總目》,498;《集成》下,5。

        SH. 152-13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24.8×135.3cm,79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4;《舊目》,25;《書苑》6-9,8;《總目》,498;《集成》下,6。

        SH. 152-14 《大智度論》卷八九

        25.8×69.4cm,31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25;《總目》,498;《集成》下,6。

        SH. 152-15 《賢愚經(jīng)》卷二

        25.9×22cm,11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8-39;《舊目》,25;《總目》,498;《集成》下,7。

        SH. 152-16 《十住論》卷七

        26.0×28.6cm,5行,前、下殘缺,有烏絲欄。存題記3行:“涼王大且渠安周所寫[ ]愿一切眾生深解實相,悟無生忍。用帋廿三張?!?/p>

        參:中村不折1927a,30-31;《書苑》6-9,圖17,7;池田溫1990,87-88,圖13;《總目》,494-495;《集成》下,7。

        SH. 153 北涼寫經(jīng)殘卷·四

        題簽稱“北涼寫經(jīng)殘卷 出吐魯番 陶廬之寶”,知為王樹枏(號陶廬老人)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8件。卷首有王樹枏跋,參榮新江1996,151;朱玉麒2012a,74-75。

        SH. 153-1 《賢愚經(jīng)》卷八

        23.8×52cm,2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6;《舊目》,25;《總目》,498;《集成》下,9;朱玉麒2012a,75。

        SH. 153-2 《出曜經(jīng)》卷一〇

        25.5×85.7cm,4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9;《舊目》,25;《總目》,498;《集成》下,8。

        SH. 153-3 《辯意長者子經(jīng)》

        裂為二紙,可綴合。一紙24.5×27.6cm,存16行;另一紙24.5×31.8cm,存18行,俱隸書,有烏絲欄。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2;《舊目》,25;《書苑》6-9,7;《總目》,498;《集成》下,9;朱玉麒2012a,75。

        SH. 153-4 《佛說菩薩本業(yè)經(jīng)》

        24×39.4cm,24行,隸書,有烏絲欄?!杜f目》認為此經(jīng)書法筆力剛健,或為西晉所寫。

        參:中村不折1927a,32;《舊目》,25;《總目》,498;《集成》下,8。

        SH. 153-5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〇

        25.4×61.8cm,35行,隸書。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0;《舊目》,25;《總目》,498;《集成》下,9。

        SH. 153-6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五

        25.4×55.7cm,3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6;《舊目》,25;《總目》,498-499;《集成》下,10。

        SH. 153-7 《佛說大般泥洹經(jīng)》卷二

        25.4×34.5cm,22行,隸書,有烏絲欄。北魏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b,13;《舊目》,26;《總目》,499;《集成》下,11。

        SH. 153-8 《長阿含經(jīng)》卷一二

        19.5×20cm,10行,隸書,上部及左右部俱缺損。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9;《舊目》,26;《總目》,499;《集成》下,11;朱玉麒2012a,75。

        SH. 154 北涼寫經(jīng)殘卷·五

        題簽稱“六朝以來寫經(jīng)殘卷 出吐魯番 陶廬珍藏”,知為王樹枏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2件。卷首有王樹枏跋,參榮新江1996,151;朱玉麒2012a,87。

        SH. 154-1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

        25×301.3cm,183行,隸書。

        參:中村不折1927a,39;《舊目》,26;《總目》,499;《集成》下,12-15。

        SH. 154-2 《十住毗婆沙論》卷四

        25×191.4cm,106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41;《舊目》,26;《總目》,499;《集成》下,16-17。

        SH. 155 北涼寫經(jīng)殘卷·六

        題簽稱“六朝人寫經(jīng)殘卷 出吐魯番 陶廬珍藏”,知為王樹枏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7件。卷首有王樹枏題跋,參榮新江1996,151;朱玉麒2012a,80。

        SH. 155-1 《金光明經(jīng)》卷四

        26.5×178cm,102行,北涼寫經(jīng)。存題記1行:“相華所供養(yǎng)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6-37;《舊目》,26;《書苑》6-9,5;池田溫1990,96;《總目》,499;《集成》下,18-19;柴劍虹、薩仁高娃2008,104。

        SH. 155-2 《道行般若經(jīng)》卷九

        斷裂為二紙,一紙24.5×42.2cm,25行;另一紙下部斷裂,24.5×23.5cm,14行,俱為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7;《舊目》,26;《總目》,499;《集成》下,20-21。

        SH. 155-3(A)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四

        26.4×42.5cm,23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9;《舊目》,26;《總目》,499;《集成》下,20。

        SH. 155-3 (B)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四

        26.4×47.5cm,26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9;《舊目》,26;《集成》下,21。

        SH. 155-3 (C)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四

        26.4×38.0cm,21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9;《舊目》,26;《集成》下,23。

        SH. 155-4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25×41.1cm,23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舊目》,26;《總目》,499;《集成》下,21。

        SH. 155-5 《佛說維摩詰經(jīng)》注疏

        24.8×80.7cm,46行,隸書,有烏絲欄,經(jīng)文下有雙行小字注。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7;《舊目》,27;《書苑》6-9,8;《總目》,499;《集成》下,22。

        SH. 156 六朝人寫經(jīng)殘卷·七

        題簽稱“六朝人寫經(jīng)殘卷 出吐魯番 陶廬珍藏”,知為王樹枏舊藏品。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2件,卷末有王樹枏、鄭沅跋,參榮新江1996,151;朱玉麒2012a,92。

        SH. 156-1 《大智度論》卷一〇

        24.5×99.1cm,59行,隸書,有烏絲欄。經(jīng)文與《大正藏》所收版本文字不全合。北涼寫經(jīng)。后有董云招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9;《舊目》,27;《總目》,499;《集成》下,24-25。

        SH. 156-2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24.4×93.2cm,55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4-35;《舊目》,27;《總目》,499-500;《集成》下,24-25;朱玉麒2012a,。

        SH. 157 六朝以來寫經(jīng)殘卷·八

        題簽“六朝以來寫經(jīng)殘卷 出吐魯番 陶廬珍藏”,為王樹枏舊藏品。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15件,卷首有王樹枏、杜彤跋,參榮新江1996,152;朱玉麒2012a,73-74。

        SH. 157-1 佛典殘卷

        25.8×32.4cm,19行,隸書。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1;《舊目》,27;《總目》,500;《集成》下,26。

        SH. 157-2 佛典殘卷

        25.7×44.8cm,26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舊目》,27;《總目》,500;《集成》下,27。

        SH. 157-3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25.9×53.2cm,27行,隸書,有烏絲欄。北魏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b,13;《舊目》,27;《總目》,500;《集成》下,26。

        SH. 157-4 《大智度論》卷五一

        26.1×58.4cm,32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7,39;《舊目》,27;《總目》,500;《集成》下,27。

        SH. 157-5 《增一阿含經(jīng)》卷一〇

        24.3×41.8cm,24行,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5;《舊目》,27;《總目》,500;《集成》下,28;朱玉麒2012a,74。

        SH. 157-6 《大智度論》卷七〇

        25.8×49cm,27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可與157-15綴合。

        參:中村不折1927a,39-40;《舊目》,27;《總目》,500;《集成》下,29。

        SH. 157-7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七

        25.8×25.6cm,14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7;《舊目》,27;《總目》,500;《集成》下,28。

        SH. 157-8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14.5×55.4cm,24行,楷書,有烏絲欄,下部殘缺。唐代寫經(jīng)。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c,10;《舊目》,27-28;《總目》,500;《集成》下,29;朱玉麒2012a,74。

        SH. 157-9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二

        25.8×22cm,13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7;《舊目》,28;《總目》,500;《集成》下,30。

        SH. 157-10 《大智度論》卷九七

        11.0×27.0cm,14行,隸書。北涼寫經(jīng)。

        參:《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0。

        SH. 157-11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13.5×20.6cm,11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1。

        SH. 157-12 《佛說佛名經(jīng)》卷四

        25.9×11.5cm,6行,隸書,有烏絲欄?;驗椤斗鹫f佛名經(jīng)》卷一九或卷三〇。北涼寫經(jīng)。

        參:《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1。

        SH. 157-13 愿文

        25.4×9.1cm,6行,隸書。北涼(?)寫本。

        參:中村不折1927a,35;《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1。

        SH. 157-14 《大智度論》卷六〇

        8.5×35.0cm,21行,隸書,有烏絲欄。北魏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b,13;《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0。

        SH. 157-15 《大智度論》卷七〇

        18.7×11.7cm,6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膳cSH. 157-6綴合。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9-40;《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0;朱玉麒2012a,74。

        SH. 158 六朝寫經(jīng)殘卷·九

        題簽稱“六朝寫經(jīng)殘卷 出吐魯番 陶廬珍藏”,為王樹枏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8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58-1 《大般涅槃經(jīng)》卷六

        26.5×54.8cm,29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7;《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2;朱玉麒2012a,96。

        SH. 158-2 《大智度論》卷二七

        26.5×35.7cm,19行,隸書,有烏絲欄,上下斷裂。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0;《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2。

        SH. 158-3 《大智度論》卷九四

        26.5×42cm,23行,隸書。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0;《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3。

        SH. 158-4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二二

        26.5×33.6cm,19行,隸書。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28;《總目》,501;《集成》下,34。

        SH. 158-5 《佛藏經(jīng)》卷一

        26.5×42.7cm,23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0;《舊目》,28;《總目》,501-502;《集成》下,35。

        SH. 158-6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三八

        25.6×14.5cm,8行,隸書,有烏絲欄,上下斷裂。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1;《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4。

        SH. 158-7 《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jīng)》

        23.0×23.0cm,11行,上下斷裂,隸書。

        參:中村不折1927a,41;《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5。

        SH. 158-8 《大般涅槃經(jīng)》卷六

        20.3×18.0cm,8行,下部殘缺,隸書,有烏絲欄。北魏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b,13;《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5。

        SH. 159 六朝寫經(jīng)殘卷·十

        題簽“六朝寫經(jīng)殘卷 出吐魯番 陶廬之寶”,為王樹枏舊藏品。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6件。卷首有王樹枏跋,參榮新江1996,152;朱玉麒2012a,78。

        SH. 159-1(A) 《大智度論》卷三九

        24×41.3cm,25行,隸書,有烏絲欄。尾題“卷卅九品第五十二”。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7-38;《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7。

        SH. 159-1(B) 《大智度論》卷三九

        24×43.1cm,26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7-38;《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7。

        SH. 159-1(C) 《大智度論》卷三九

        24×3.6cm,2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7-38;《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7;朱玉麒2012a,78。

        SH. 159-2 《大智度論》卷五五

        24.0×16.7cm,9行,隸書。北涼寫經(jīng)。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7;朱玉麒2012a,78。

        SH. 159-3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二

        23.6×33.7cm,19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1-42;《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6。

        SH. 159-4 佛典殘卷

        24.0×53.1cm,29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后有王樹枏跋。

        參:中村不折1927a,41;《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7;朱玉麒2012a,78。

        SH. 160 北涼寫經(jīng)殘卷·十二

        題簽“北涼寫經(jīng)殘卷 庚戌仲春 陶廬之寶”,為王樹枏舊藏品。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9件、繪畫殘片5件。卷首有王樹枏跋,參榮新江1996,152;朱玉麒2012a,76。

        SH. 160-1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五

        25.5×125.7cm,73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0,41;《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8-39。

        SH. 160-2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

        25.4×50.5cm,29行,行書。北魏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b,13;《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9。

        SH. 160-3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jīng)》

        15.0×62.4cm,31行,隸書,上下缺損。隋代寫經(jīng)。

        參:《舊目》,29;《總目》,502;《集成》下,38。

        SH. 160-4 《佛說佛名經(jīng)》卷四

        12.2×52.0cm,24行,楷書,有烏絲欄,下部殘缺?;驗椤斗鹫f佛名經(jīng)》卷十。北涼寫經(jīng)。

        參:《舊目》,29;《總目》,502-503;《集成》下,39。

        SH. 160-5 佛典殘片

        25.4×36.8cm,20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41;《舊目》,30;《總目》,503;《集成》下,40。

        SH. 160-6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

        25.1×34.8cm,21行,隸書,有烏絲欄。北涼寫經(jīng)??梢耘c160-9綴合。

        參:《舊目》,30;《總目》,503;《集成》下,41。

        SH. 160-7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

        25.0×26.3cm,15行,下部殘缺,行書。

        參:《舊目》,30;《總目》,503;《集成》下,41。

        SH. 160-8 《大智度論》卷二三

        25.3×21.5cm,11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0;《總目》,503;《集成》下,40。

        SH. 160-9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

        25.0×15.3cm,9行,隸書??梢耘c160-6綴合。

        參:《舊目》,30;《總目》,503;《集成》下,40。

        SH. 160-10(A) 紋樣畫

        12.2×13.0cm。

        參:《舊目》,30;《集成》下,41。

        SH. 160-10(B) 著色云形紋樣

        9.5×6.9cm。

        參:《舊目》,30;《集成》下,41。

        SH. 160-10(C) 著色釋尊像

        7.0×10.5cm。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0;《集成》下,41;朱玉麒2012a,76。

        SH. 160-10(D) 著色三眼魔像

        7.0×4.0cm。

        參:《舊目》,30;《集成》下,41。

        SH. 160-11 千佛像印本

        25.4×29.8cm。后有李晉年跋,稱此件出“鄯善土峪溝”。

        參:《舊目》,30;《集成》下,41。

        SH. 161 北涼寫經(jīng)·十三

        《舊目》稱此卷“新疆出土”、“舊王樹枏藏品”。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7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61-1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二六

        25.4×70.4cm,41行,行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40;《舊目》,30;《書苑》6-9,8;《集成》下,42。

        SH. 161-2(A) 《大智度論》卷八九

        25.4×70.0cm,30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30;《集成》下,43。

        SH. 161-2(B) 《大智度論》卷八六

        5.4×61.5cm,31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30;《集成》下,42。

        SH. 161-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二

        25.4×71.4cm,38行,隸書,有烏絲欄。或為《大智度論》卷三九。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30;《集成》下,43。

        SH. 161-4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〇

        25.4×32.5cm,1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30;《集成》下,42。

        SH. 161-5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七

        24.4×19.5cm,1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8;《舊目》,30;《集成》下,42。

        SH. 161-6 《持世經(jīng)》卷一

        24.7×21.9cm,4行,隸書,有烏絲欄。前缺,下部微缺。存題記4行:“持世第一。歲在己丑,涼王大且渠安周所供養(yǎng)經(jīng)。吳客丹揚郡張烋祖寫。用帋廿六枚?!焙笥型鯓鋿?、潘震跋。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一,20-22;《舊目》,31;羅福萇1923,24;中村不折1927a,28圖;《書苑》6-9,圖11,6;唐長孺1983b,189-190;池田溫1990,圖11,86;《總目》,494;《集成》下,43;朱玉麒2012a,96。

        SH. 162 北魏寫經(jīng)殘卷·十六

        題簽稱“北魏寫經(jīng)殘卷 吐魯番三堡出土 素文先生珍藏”,《舊目》誤記為“舊王樹枏藏品”,應(yīng)當(dāng)是梁玉書(字素文)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2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62-1 《光贊經(jīng)》卷一〇

        25.0×82.8cm,54行,隸書,有烏絲欄。北魏寫經(jīng)。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1;《總目》,503;《集成》下,44-45;朱玉麒2012a,89。

        SH. 162-2 《阿毗曇八犍度論》卷八

        25.0×68.6cm,41行,隸書,有烏絲欄。北魏寫經(jīng)。后有王樹枏、梁玉書跋。

        參:《舊目》,31;《總目》,503;《集成》下,44-45;朱玉麒2012a,89。

        SH. 163 北涼寫經(jīng)殘卷·十七

        題簽稱“北涼寫經(jīng)殘卷 出古高昌國”,《舊目》稱出自“舊高昌國遺跡”。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2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63-1 《大智度論》卷六九

        24.3×57.6cm,34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1;《總目》,503;《集成》下,46-47。

        SH. 163-2 《阿毗曇八犍度論》卷三

        24.3×43.4cm,2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1;《總目》,503;《集成》下,47。

        SH. 164 六朝寫經(jīng)·十八

        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3件,題簽稱“六朝寫經(jīng)”,王樹枏筆跡,出土地尚不能確定。參榮新江1996,152。

        SH. 164-1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25.5×90.9cm,50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1;《集成》下,48-49。

        SH. 164-2 《賢愚經(jīng)》卷二

        25.5×95.0cm,51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1;《集成》下,48-49。

        SH. 164-3 《十誦律》卷六

        25.5×90.9cm,54行,行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1;《集成》下,48-49。

        SH. 165 北涼寫經(jīng)殘卷·十九

        題簽稱“北涼寫經(jīng)殘卷 宣統(tǒng)己酉 陶廬珍藏”,知為王樹枏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3件。卷首有王樹枏跋,參榮新江1996,152;朱玉麒2012a,75-76。

        SH. 165-1 《大智度論》卷四四

        25.4×137.3cm,75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1;《集成》下,50-51。

        SH. 165-2 《長阿含經(jīng)》卷六

        24.7×137.1cm,7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1;《集成》下,52-53。

        SH. 165-3 《長阿含經(jīng)》卷二二

        25.4×98.8cm,50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1;《集成》下,52-53。

        SH. 166 六朝以來寫經(jīng)殘卷·二十

        題簽稱“六朝以來寫經(jīng)殘卷 出吐魯番 素文珍藏 七十七”,當(dāng)為梁玉書(字素文)舊藏,《舊目》誤為王樹枏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7件,佛像印畫7片。卷首有王樹枏跋及張培愷題詩,參榮新江1996,152;朱玉麒2012a,91。

        SH. 166-1 佛像印畫殘片

        存7片。

        參:《舊目》,32;《集成》下,54。

        SH. 166-2 《金光明經(jīng)》卷三

        27.9×53.2cm,21行,隸書,有烏絲欄。其中記有“金光明經(jīng)善集品第十二”。有潘震跋。

        參:《舊目》,32;《總目》,503-504;《集成》下,55;柴劍虹、薩仁高娃2008,104-105。

        SH. 166-3 《大智度論》卷一七

        25.0×41.0cm,25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2;《總目》,504;《集成》下,54。

        SH. 166-4 《金光明經(jīng)》卷二

        28.0×25.0cm,14行,隸書,有烏絲欄?;驗椤逗喜拷鸸饷鹘?jīng)》卷五。

        參:《舊目》,32;《總目》,504;《集成》下,54。

        SH. 166-5 《中論》卷一

        27.5×22.0cm,15行,上下左右殘缺,隸書。

        參:《舊目》,32;《總目》,504;《集成》下,55。

        SH. 166-6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一一

        27.9×30.9cm,1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2;《總目》,504;《集成》下,55。

        SH. 166-7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一一

        27.6×35.7cm,20行,隸書,有烏絲欄。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2;《總目》,504;《集成》下,54;朱玉麒2012a,91。

        SH. 166-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

        25.0×73.0cm,45行,隸書。

        參:《舊目》,32;《總目》,504;《集成》下,55。

        SH. 167 晉宋已來寫經(jīng)殘卷·二十一

        題簽稱“晉宋以來寫經(jīng)殘卷 吐魯番出土 素文珍藏 貳十壹號”,為梁玉書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3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67-1 《妙法蓮華經(jīng)》護首

        24.0×19.1cm,1行,隸書,存1行“妙法蓮華經(jīng)第八”。

        參:《舊目》,32;《總目》,504;《集成》下,56。

        SH. 167-2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

        24.7×82.8cm,49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2;《總目》,504;《集成》下,56-57。

        SH. 167-3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24.6×86.6cm,43行,隸書,有烏絲欄,上部殘損。

        參:《舊目》,33;《總目》,504;《集成》下,56-57。

        SH. 168 六朝及唐人墨跡·二十二

        題簽稱“六朝及唐人墨跡 吐魯番三堡出土 素文珍藏”,為梁玉書舊藏。卷內(nèi)貼裱寫本殘片8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68-1 《春秋左氏傳·昭公七年》

        15.6×25.6cm,12行,白麻紙書寫,隸書,有烏絲欄,上部殘缺。

        參:《舊目》,33;《總目》,504-505;《集成》下,58;白石將人2013,357-360。

        SH. 168-2 《法句經(jīng)》卷一

        12.5×17.5cm,11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3;《總目》,505;《集成》下,59。

        SH. 168-3 《金光明經(jīng)》卷二

        8.5×22.5cm,11行,隸書,有烏絲欄?;驗椤逗喜拷鸸饷鹘?jīng)》卷五。

        參:《舊目》,33;《總目》,505;《集成》下,58。

        SH. 168-4 《佛說佛名經(jīng)》卷五

        13.1×23.6cm,11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3;《總目》,505;《集成》下,59。

        SH. 168-5 《開蒙要訓(xùn)》(別本)

        15.2×15.5cm,5行,楷書。

        參:《舊目》,33;《總目》,505;《集成》下,60;張新朋2014,84-85。

        SH. 168-6 銘文殘片

        12.7×12.5cm,5行,楷書??瘫?。

        參:《舊目》,33;《總目》,505;《集成》下,61。

        SH. 168-7 文書殘片

        12.5×5.6cm,1行,隸書,存1行“元年庚辰歲五月十一日傳□”數(shù)字。

        參:《舊目》,33;《總目》,505;《集成》下,60。

        SH. 168-8 佛典殘片

        13.1×18.0cm,8行,隸書,有烏絲欄。存題記2行:“景龍三年酉歲九月十八日[ ]大德靜素師邊於□[(后缺)”。

        參:《舊目》,33;《總目》,505;《集成》下,61。

        SH. 169 吐魯番出土古人墨跡六朝卷·二十三

        《舊目》稱“吐魯番出土”。卷內(nèi)貼裱文書5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69-1 唐調(diào)露二年(680)前后西州柳中縣地畝文書

        26.6×33.8cm,14行,行書,前、后缺,中殘。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4;池田溫1998,封底圖版,66-67;《總目》,492-493;《集成》下,62;朱玉麒2012a,86。

        SH. 169-2 唐詩文殘片

        16.5×43.3cm,21行,隸書,上下斷缺。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4;《總目》,505;《集成》下,63;朱玉麒2012a,86。

        SH. 169-3 周天授三年(692)西州某縣大女史女輩戶殘籍

        26.5×28.7cm,10行,隸書。本件前、后缺。有武周新字。后有王樹枏跋。

        參:仁井田陞1937,677;池田溫1979,81-82,238;T.T.D.II(A),65;T.T.D.II(B),103;《總目》,491;《集成》下,62;朱玉麒2012a,86-87。

        SH. 169-4 典籍殘片

        15.5×25.3cm,16行,隸書,有烏絲欄。六朝寫本。

        參:《舊目》,34;《總目》,505;《集成》下,63。

        SH. 169-5 某婦為亡夫超度文書殘片

        14.8×13.6cm,7行,行書。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3;朱玉麒2012a,87。

        SH. 170 晉唐屑玉雜卷

        題簽稱“晉唐屑玉 吐蕃出土 素文 七十六號”,知為梁玉書舊藏?!杜f目》稱此卷“吐魯番出土”,可知“吐蕃”當(dāng)為“吐魯番”之誤。卷內(nèi)貼裱佛經(jīng)殘卷30件,其中刻本7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70-1 《佛名經(jīng)》

        14.5×7.0cm,3行,隸書。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4。

        SH. 170-2 佛畫殘片

        10.0×7.5cm。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4;《集成》下,64;朱玉麒2012a,96。

        SH. 170-3 《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一

        16.5×14.5cm,9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4。

        SH. 170-4 《大智度論》卷二二

        18.2×17.6cm,11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5。

        SH. 170-5(A) 《瑜伽師地論》疏(?)

        8.5×5.5cm,4行,行書。與《大正藏》所收版本文字不全同。與170-5(B)屬于同一卷寫經(jīng)。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5。

        SH. 170-5(B) 《瑜伽師地論》疏(?)

        9.0×9.5cm,6行,中夾雙行小字注。行書。參見170-5(A)。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5。

        SH. 170-6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一七

        9.8×11.5cm,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4。

        SH. 170-7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九

        14.5×9.2cm,4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4。

        SH. 170-8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七

        14.4×17.3cm,9行,隸書。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4。

        SH. 170-9(A)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一五

        10.4×11.4cm,7行,隸書。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5。

        SH. 170-9 (B)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上

        9.0×6.0cm,6行,楷書。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5。

        SH. 170-10(A)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二三

        6.4×7.4cm,4行,隸書?;驗椤洞笾嵌日摗肪戆似?。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5。

        SH. 170-10(B) 佛典殘片

        11.2×5.5cm,3行,楷書。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5。

        SH. 170-11 《佛所行贊》卷五

        15.4×17.0cm,10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6;《集成》下,65。

        SH. 170-12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一

        10.7×8.5cm,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6-507;《集成》下,65。

        SH. 170-13 《菩薩本緣經(jīng)》卷二

        10.0×31.5cm,1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7;《集成》下,66。

        SH. 170-14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14.9×13.6cm,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7;《集成》下,66。

        SH. 170-15(A)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八

        11.4×19.0cm,10行,楷書,有烏絲欄。A、B、C屬于同一卷寫經(jīng)。

        參:《舊目》,34;《總目》,507;《集成》下,67。

        SH. 170-15 (B)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八

        8.0×5.5cm,3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7;《集成》下,67。

        SH. 170- 15(C)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二八

        8.4×7.9cm,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4;《總目》,507;《集成》下,67。

        SH. 170-16 佛典殘片

        18.5×23.4cm,14行,行體隸書,有烏絲欄。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7;朱玉麒2012a,96-97。

        SH. 170-17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一〇

        15.5×5.1cm,3行,隸書。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6。

        SH. 170-18 《摩訶般若波羅蜜》卷一七

        21.1×14.5cm,8行,楷書,有烏絲欄?;驗椤洞笾嵌日摗肪砥咚摹?/p>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6。

        SH. 170-1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四

        16.7×22.7cm,7行,楷書??瘫?。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6。

        SH. 170-20 《雜阿含經(jīng)》卷七

        11.7×11.7cm,6行,楷書??瘫?。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7。

        SH. 170-21 《中阿含經(jīng)》卷一四

        10.2×8.0cm,4行,隸書。刻本。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7。

        SH. 170-22 《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四

        12.2×10.3cm,5行,楷書。刻本。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7。

        SH. 170-2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四七五

        11.3×21.0cm,11行,楷書??瘫?。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8。

        SH. 170-24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五八九

        16.7×11.6cm,6行,楷書??瘫尽?/p>

        參:《舊目》,35;《總目》,507;《集成》下,68。

        SH. 170-25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二八九

        14.3×9.5,5行,楷書??瘫?。或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二九〇。

        參:《舊目》,35;《總目》,507-508;《集成》下,68。

        SH. 170-26 藏經(jīng)目錄

        17.0×11.0cm,6行,隸書。

        參:《舊目》,35;《總目》,508;《集成》下,68。

        SH. 171 唐武后時寫經(jīng)殘卷

        題簽稱“唐武后時寫經(jīng)殘卷 最精品 晉卿藏”,知為王樹枏舊藏?!杜f目》稱“吐魯番鄯善出土”。卷內(nèi)貼裱寫經(jīng)殘卷2件。參榮新江1996,152。

        SH. 171-1 《增一阿含經(jīng)》卷一八

        23.3×42.3cm,24行,楷書,有烏絲欄。中有武周新字。后有王樹枏、田應(yīng)璜跋。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二,15;《舊目》,35;《集成》下,70;朱玉麒2012a,79。

        SH. 171-2 《增一阿含經(jīng)》卷一八

        23.3×42.9cm,6行,楷書,有烏絲欄。中有武周新字。后有王樹枏跋。

        參:王樹枏1918/1979卷二,15;《舊目》,35;《集成》下,70;朱玉麒2012a,79。

        SH. 172 唐人寫經(jīng)及藏經(jīng)目錄殘卷

        題簽稱“唐人寫經(jīng)及藏經(jīng)目錄殘卷 出吐魯番 素文珍藏”,知為梁玉書舊藏。貼裱寫經(jīng)殘卷2件。

        SH. 172-1 《合部金光明經(jīng)》卷三

        24.9×64.0cm,35行,楷書,有烏絲欄。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5;《總目》,508;《集成》下,72;朱玉麒2012a,90。

        SH. 172-2 《大唐內(nèi)典錄》

        24.9×72.4cm,41行,隸書,有烏絲欄。后有王樹枏跋。

        參:《舊目》,35;《總目》,508;《集成》下,72;朱玉麒2012a,90。

        SH. 174-1 北涼寫經(jīng)殘字冊(一)

        封面有題簽:“北涼寫經(jīng)殘字 出鄯善土峪溝 仲父珍藏”,知為王樹枏(號仲父)舊藏?!杜f目》稱此卷殘片“約百五片”,今重新標(biāo)目,計有95件。卷后有王樹枏和潘震和詩,參朱玉麒2012a,72-73。

        SH. 174-1-1 《佛說郁迦長者經(jīng)》護首

        1行,隸書。

        參:《舊目》,38;《書苑》6-9,7;《集成》下,94。

        SH. 174-1-2 《佛說賢劫經(jīng)》卷三

        1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3 《金光明經(jīng)》卷一

        6行,隸書,有烏絲欄。或為《合部金光明經(jīng)》卷二。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4 佛典殘片

        4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5 文書殘片

        4行,草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6 佛典殘片

        2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7 佛典殘片

        5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8 《增一阿含經(jīng)》卷九

        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9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3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0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二七

        2行,楷書,有烏絲欄。或為《十住經(jīng)》卷四。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1 《大智度論》卷一四

        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2 佛典殘片

        2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3 《辨意長者子經(jīng)》

        2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4 《正法華經(jīng)》卷一〇

        3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15、SH. 174-1-16、SH. 174-1-17綴合,共12行。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5 《正法華經(jīng)》卷一〇

        3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14、SH. 174-1-16、SH. 174-1-1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6 《正法華經(jīng)》卷一〇

        3行,隸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1-14、SH. 174-1-15、SH. 174-1-1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7 《正法華經(jīng)》卷一〇

        5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14、SH. 174-1-15、SH. 174-1-16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18 《成實論》卷一五

        3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19 佛典殘片

        4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20 《摩訶僧祇律》卷二二

        8行,行書。可與SH.174-1-21綴合。

        參:中村不折1927a,33;《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21 《摩訶僧祇律》卷二二

        3行,行書??膳cSH.174-1-20綴合。

        參:中村不折1927a,33;《舊目》,38;《集成》下,第94。

        SH. 174-1-22 《摩訶僧祇律》卷二二

        6行,行書。

        參:中村不折1927a,33;《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23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七

        3行,楷書,有烏絲欄。舊題“鄯善吐峪溝出土”。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24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四八三

        2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25 《大智度論》卷二九

        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26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jīng)》

        3行,楷書??膳cSH.174-1-2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27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jīng)》

        3行,楷書??膳cSH.174-1-26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28 《長阿含經(jīng)》卷六

        1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29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六

        4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30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一五

        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31 《佛藏經(jīng)》卷三

        2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32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四〇

        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33 《優(yōu)婆塞五戒威儀經(jīng)》

        8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174-1-41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34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七

        4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35、SH. 174-1-36、SH. 174-1-3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35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七

        2行,隸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1-34、SH. 174-1-36、SH. 174-1-3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36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七

        2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34、SH. 174-1-35、SH. 174-1-3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37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七

        2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34、SH. 174-1-35、SH. 174-1-36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38 《出曜經(jīng)》卷一二

        3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39 《菩薩善戒經(jīng)》

        9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40 《阿毗曇八犍度論》卷四

        9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4。

        SH. 174-1-41 《優(yōu)婆塞五戒威儀經(jīng)》

        4行,隸書??膳cSH. 174-1-33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42 《菩薩善戒經(jīng)》

        5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43綴合,共18行。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43 《菩薩善戒經(jīng)》

        15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174-1-42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44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四〇

        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45 禮懺文

        5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46 《大方等無想經(jīng)》卷二

        1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47 《漢紀》卷一五《孝武皇帝紀》

        4行,隸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1-48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48 《漢紀》卷一五《孝武皇帝紀》

        3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4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5。

        SH. 174-1-49 佛典殘片

        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50 佛典殘片

        20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51 《大愛道比丘尼經(jīng)》

        1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52 《佛說八陽神咒經(jīng)》

        6行,隸書,有烏絲欄。與《大正藏》所收版本文字不全合。與SH. 174-1-53屬同一卷寫經(jīng)。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53 《佛說八陽神咒經(jīng)》

        7行,隸書,有烏絲欄。與《大正藏》所收版本文字不全合。與SH. 174-1-52屬同一卷寫經(jīng)。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54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

        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55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

        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56 《大智度論》卷六三

        9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57、SH. 174-1-58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57 《大智度論》卷六三

        4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56、SH. 174-1-58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58 《大智度論》卷六三

        11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56、SH. 174-1-5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59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

        4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60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二五

        正文7行,小字夾寫1行,為補抄經(jīng)文。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61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61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二五

        4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60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62 佛典殘片

        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63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jīng)》

        10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a,32;《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64 《大智度論》卷四

        6行,隸書,有烏絲欄。與《大正藏》所收版本文字不全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65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jīng)》

        8行,隸書,有烏絲欄。經(jīng)名題作《佛說郁迦長者問菩薩行經(jīng)》,可與SH. 174-1-66綴合。

        參:中村不折1927a,32;《舊目》,38;《書苑》6-9,7;《集成》下,97。

        SH. 174-1-66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jīng)》

        8行,隸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1-65綴合。

        參:中村不折1927a,32;《舊目》,38;《書苑》6-9,7;《集成》下,97。

        SH. 174-1-67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jīng)》

        4行,隸書,有烏絲欄。與第SH. 174-1-65、SH. 174-1-66屬于同一卷寫經(jīng)。

        參:中村不折1927a,32;《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68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11行,隸書。據(jù)內(nèi)容定名為《太子須大拏經(jīng)》,但文字與《大正藏》所收版本不全合。與SH. 174-1-69、SH. 174-1-70、SH. 174-1-73、SH. 174-1-74、SH. 174-1-76、SH. 174-1-77、SH. 174-1-79、SH. 174-1-81、SH. 174-1-82似為同一卷寫經(jīng)。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69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9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0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11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1 佛典殘片

        5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2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

        4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3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2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4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4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5 佛典殘片

        8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6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9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7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3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8 佛典殘片

        9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6。

        SH. 174-1-79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14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80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

        1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81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13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82 《太子須大拏經(jīng)》(?)

        2行,隸書。參見SH. 174-1-68。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83 《大智度論》卷六八

        5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84、SH. 174-1-87、SH. 174-1-88、SH. 174-1-89、SH. 174-1-90、SH. 174-1-91綴合,共7片53行。

        參:《舊目》,38;《集成》下,97。

        SH. 174-1-84 《大智度論》卷六八

        4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174.-1-83。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85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二五

        2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174-1-86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86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二五

        8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1-85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87 《大智度論》卷六八

        6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174.-1-83。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88 《大智度論》卷六八

        6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174.-1-83。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89 《大智度論》卷六八

        7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174.-1-83。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90 《大智度論》卷六八

        14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174.-1-83。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1-91 《大智度論》卷六八

        13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174.-1-83。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1-92 佛典殘片

        6行,隸書,有烏絲欄。內(nèi)容近《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93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三九

        1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94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護首

        1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1-95 北涼承平年間(443-460)大涼法靜供養(yǎng)某經(jīng)題記

        1行,行書。存“涼都法靜所供養(yǎng)”數(shù)字。無紀年,內(nèi)稱“涼都”,一般指大涼都城高昌,應(yīng)為大涼寫經(jīng)題記。

        參:中村不折1927a32;《舊目》,38;《書苑》6-9,7;池田溫1990,99;王素1997,133;《集成》下,98。

        SH. 174-2 六朝寫經(jīng)殘字冊(二)

        封面題簽:“六朝寫經(jīng)殘字 出鄯善土峪溝 仲父珍藏”,知為王樹枏舊藏?!杜f目》稱此卷殘片“約百七片”。今重新標(biāo)目,計有105件。

        SH. 174-2-1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七

        8行,隸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2-2、SH. 174-2-3、SH. 174-2-4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2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七

        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3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七

        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4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七

        3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5 《佛說灌頂經(jīng)》卷一一

        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6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六

        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7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五七九

        2行,楷書??膳cSH. 174-2-9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七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五七九

        2行,楷書??膳cSH. 174-2-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10 《佛說灌頂經(jīng)》卷一二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1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12 《道行般若經(jīng)》卷一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8。

        SH. 174-2-13 《思益梵天所問經(jīng)》卷三

        7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14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14 《思益梵天所問經(jīng)》卷三

        3行,楷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2-13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15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五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16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八

        7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17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一二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18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四二一

        5行,楷書,有烏絲欄。或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四六九。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19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三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20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二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21 《毗尼摩得勒伽經(jīng)》卷一護首

        1行,楷書。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22 《獅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jīng)》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99。

        SH. 174-2-23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九

        8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174-2-25綴合,共15行。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24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九

        6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25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九

        7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174-2-23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26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五七九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27 《佛說灌頂經(jīng)》卷一二

        7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28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二

        3行,隸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2-51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29 《大智度論》卷二八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30 《大智度論》卷九一

        6行,楷書??膳cSH. 174-2-33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3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卷三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32 《發(fā)菩提心經(jīng)論》卷一

        2行,行書??膳cSH. 174-2-34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33 《大智度論》卷九一

        6行,楷書。可與SH. 174-2-30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34 《發(fā)菩提心經(jīng)論》卷一

        2行,行書??膳cSH. 174-2-32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35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七

        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36 《合部金光明經(jīng)》卷四

        4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38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37 文書殘片

        4行,楷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38 《合部金光明經(jīng)》卷四

        3行,楷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2-36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39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七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0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

        8行,隸書??膳cSH. 174-2-41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1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

        2行,隸書??膳cSH. 174-2-40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2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7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4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一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5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

        2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6 《救疾經(jīng)》

        5行,楷書??膳cSH. 174-2-4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7 《救疾經(jīng)》

        4行,楷書??膳cSH. 174-2-46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8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八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49 《大智度論》卷二三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50 《老子道德經(jīng)序訣》

        4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58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51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二

        4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28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52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五

        7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54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53 《佛說灌頂經(jīng)》卷一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54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五

        5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52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5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56 《四分律比丘戒本》

        正文8行,中有小字1行。行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57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五

        7行,行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58 《老子道德經(jīng)序訣》

        4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50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59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五五

        2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60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

        8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61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三五

        6行,行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62 《四分律》卷三七

        7行,楷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63 《摩訶僧祇律》卷四

        9行,行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64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jīng)》

        3行,隸書。與《大正藏》所收版本文字不全合??膳cSH. 174-2-65、SH. 174-2-78、SH. 174-2-79、SH. 174-2-80綴合,共5行。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65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jīng)》

        3行,隸書。參見SH. 174-2-64。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66 《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九

        23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6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67 《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九

        10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66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68 《成實論》卷一五

        7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69 《小品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三

        5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70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70 《小品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三

        6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69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0。

        SH. 174-2-71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一五

        10行,楷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2-75綴合,共12行。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72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一五

        7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73、SH. 174-2-74綴合,共8行。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73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一五

        3行,楷書,有烏絲欄。參見SH. 174-2-72。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74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一五

        3行,楷書,有烏絲欄。參見SH. 174-2-72。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75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一五

        3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71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76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

        6行,隸書。可與SH. 174-2-77、SH. 174-2-81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77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

        5行,隸書??膳cSH. 174-2-76、SH. 174-2-81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78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jīng)》

        3行,楷書。參見SH. 174-2-64。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79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jīng)》

        3行,楷書。參見SH. 174-2-64。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80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jīng)》

        3行,楷書。參見SH. 174-2-64。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81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

        5行,隸書??膳cSH. 174-2-76、SH. 174-2-7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1。

        SH. 174-2-82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五

        2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83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二五

        6行,隸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2-84綴合,共9行。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84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二五

        6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83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85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五

        3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86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

        2行,楷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87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六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88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六

        2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89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〇

        3行,楷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90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90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〇

        4行,楷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2-89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9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五一七

        8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9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四一四

        8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9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三三八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94 《佛本行經(jīng)》卷二八題款

        1行,楷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95 《大乘二十二問本》

        9行,行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96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6行,隸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2-98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97 文書殘片

        5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9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12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96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99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二

        12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101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100 《大智度論》卷九一

        4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101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二

        3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99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102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四

        5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2-103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5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104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104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5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2-103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2-105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一(?)

        7行,隸書,有烏絲欄。經(jīng)文與《大正藏》本有不合處。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3 六朝經(jīng)殘紙冊(三)

        封面題簽“六朝經(jīng)殘紙 老子”(中村不折筆跡),《舊目》稱此卷為“鄯善土峪溝出土品收集品”,其中殘片“四十二片”,今重新標(biāo)目,計有44件。

        SH. 174-3-1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7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3-2 《老子道德經(jīng)》

        9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中村不折1927c,28;《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3-3 佛典殘片

        5行,楷書,有烏絲欄。與SH. 174-3-4、SH. 174-3-5、SH. 174-3-6屬同一卷寫本。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3-4 佛典殘片

        5行,楷書,有烏絲欄。參見SH. 174-3-3。

        參:《舊目》,38;《集成》下,102。

        SH. 174-3-5 佛典殘片

        6行,楷書,有烏絲欄。參見SH. 174-3-3。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3-6 佛典殘片

        5行,楷書,有烏絲欄。參見SH. 174-3-3。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3-7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三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3-8 《大智度論》卷二八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3-9 《金光明經(jīng)》卷二

        5行,楷書,有烏絲欄?;驗椤逗喜拷鸸饷鹘?jīng)》卷五。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3-10 《妙法蓮華經(jīng)》卷四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3。

        SH. 174-3-11 《光贊經(jīng)》卷六

        7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12 《放光般若經(jīng)》卷一九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13 《咒魅經(jīng)》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14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一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15 《金光明經(jīng)》卷三

        5行,楷書,有烏絲欄?;驗椤逗喜拷鸸饷鹘?jīng)》卷七??膳cSH. 174-3-17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16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二四

        5行,隸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17 《金光明經(jīng)》卷三

        4行,楷書,有烏絲欄。可與SH. 174-3-15綴合。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18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三六

        3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19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jīng)》疏

        正文2行,雙行小字注4行??瑫?膳cSH. 174-3-20綴合,與SH. 174-3-23及SH. 174-3-26、SH. 175-1-35、SH. 175-1-36屬于同一卷寫經(jīng)。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20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jīng)》疏

        正文2行,楷書。參見SH. 174-3-19。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21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二

        4行,楷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22 《大智度論》卷七三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23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jīng)》疏

        正文5行,夾雙行小字注??瑫?。參見SH. 174-3-19。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24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六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25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一九

        8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26 《大智度論》卷二七

        6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3-35綴合,另參見SH. 174-3-19。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27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一一

        5行,楷書,有烏絲欄?;驗椤洞笾嵌日摗肪砹?。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28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二六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29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四〇

        5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30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五

        3行,楷書,有烏絲欄?;驗椤洞笾嵌日摗肪硭牧?。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31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五

        6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3-32綴合,與SH. 174-3-33、SH. 174-3-34屬于同一卷寫經(jīng)。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3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五

        3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 174-3-31。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3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五

        6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 174-3-31。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34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卷五

        7行,隸書,有烏絲欄。參見SH. 174-3-31。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35 《大智度論》卷二七

        8行,隸書,有烏絲欄??膳cSH. 174-3-26綴合,另參見SH. 174-3-19。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36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五

        7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37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八

        4行,隸書。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SH. 174-3-38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卷二

        4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39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

        3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40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三一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41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二〇

        3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4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二四五

        6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43 《大般涅槃經(jīng)》(北本)卷一三護首

        1行,楷書,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4。

        SH. 174-3-44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三〇

        8行,有烏絲欄。

        參:《舊目》,38;《集成》下,105。

        猜你喜歡
        殘卷綴合中村
        北涼以來寫經(jīng)殘卷
        中國書法(2023年11期)2024-01-25 17:41:45
        旅順博物館藏吐魯番蒙書敘錄與綴合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八尺龍 神超遙 蘇軾《三馬圖贊》殘卷相關(guān)問題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08
        櫻花樹下的誓言
        來,做個小偵探疏忽的罪證
        俄藏西夏文《金光明經(jīng)》卷二“分別三身品”殘卷考釋
        西夏學(xué)(2018年1期)2018-04-29 09:08:54
        俄藏西夏文《佛說瞻婆比丘經(jīng)》殘卷考
        西夏研究(2017年4期)2017-08-17 08:53:00
        毛澤東在中村插牌分田
        敦煌本《大方等大集經(jīng)》殘卷綴合研究
        敦煌佛經(jīng)殘卷綴合釋例
        精品奇米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在线萌芽| 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免费| 色偷偷亚洲av男人的天堂| 人妻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五月天| 极品少妇hdxx麻豆hdxx|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高潮喷水无遮挡毛片视频|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蜜桃| 少妇性bbb搡bbb爽爽爽| 66lu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产久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国产色在线 | 亚洲| 久久国产精彩视频| 蜜桃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 欧美 唯美 国产 伦 综合| 日本女同伦理片在线观看| gg55gg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亚洲a∨天堂男人无码|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精品| 中国免费看的片| 欧美性猛交内射兽交老熟妇|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 毛片无码国产| 制服丝袜视频国产一区| 亚洲五码a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绿色|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精品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久免费毛片精品|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V免费| 四季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一级片内射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