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第三中學 王頻頻
少教多學,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福安市第三中學王頻頻
古人云: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一漁,終身受用?!白阅茏x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教育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引導他們去探究、去發(fā)現。通過少教多學的方式,實現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益的模式,是許多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追求。該文從備課“求真”、授課“求實”、小結“求思”三方面淺談這一模式的實施,并提出在實踐中的收獲與困惑。
少教多學 高效 語文課堂
“少教多學”是一種在課堂教學改革進入嶄新階段時出現、形成和構建,體現素質教育精神、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認為,要做到“少教多學”, 應該先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和接受模式,把教學重心從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 轉移,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變教師的主體為主導,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只有這樣,課堂才能真正還給學生,才能真正實現高效。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呢?
認真?zhèn)浜谜n是搞好整個課堂教學的基礎和關鍵,也是能否順利實施該課堂模式的重中之重。少教多學不是說學生多學了,教師可以少教了。相反,教師要在備課階段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準備階段分為四步。
第一步,精確制定學習目標?!墩Z文課程標準》給語文課的定性是“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等語文知識和“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學會在教材內容中向學生滲透人文教育的思想,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教育。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除了讓學生學到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蘇軾的豁達、樂觀;李白的蔑視權貴,淡泊名利;杜甫的憂國憂民,心懷天下;陶淵明的淡然;王維的寄情山水等等,這些將會讓我們的學生受益匪淺。他們的人生經歷、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會激勵學生、鼓舞學生。一堂語課,教師如果能讓學生在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中把能力訓練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那么我們的學生怎么能不喜歡上語文課呢?所以學習目標的制訂至關重要。
第二步,細心編排學習小組。少教多學課堂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問題的解決以學生討論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習小組的重要性。編組時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好中差合理搭配,一般四到六人一組,每組選擇一位學生擔任組長。分組討論時,組長負責收集問題、解決問題,組長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提出來由全班同學討論、解決。 陶行知先生認為:“個人學習不如集體學習?!币粋€人是一根繩,多幾根繩才能織成網。小組學習,立體互動就是幾根繩織成的網,全班連成一片就是一張大的學習互助網。小組互動的形式:同桌互問互答、互為師生、互演角色;小組討論、互助解疑;師生對話、辯論、答疑。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了課堂效果。
第三步,精心設計學習問題。學習問題的科學設計,是該課堂模式成敗的關鍵。教師在課前要充分解讀文本,吃透文本,依據大綱要求,從課文內容入手,注重文章知識能力的遷移,達到使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既掌握了大綱要求的基礎知識,又能培養(yǎng)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第四步,認真編好當堂練習試題。練習題的編排,應該充分體現大綱要求,注意兼顧題目的基礎性、探究性、開放性的特點。把課文中的問題按難易編排好,做成導學案,供學生們學習參考。學生們真正把導學案中的問題解決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只有在備課階段真正地以學生為本,吃透教材,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少教多學才能真正得以實施。
首先,課堂上語文教師要分發(fā)學習問題,學生依此研習,教師據此導學。其次,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自學互研,通過學習小組的集體討論,盡可能由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平等地參與學生的討論活動。教師通過參與學生的討論、提問等方式收集學生在自學互研過程中遺留的問題,進行啟發(fā)點撥。斯騰博格在《思維教學》中明確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教育最令人歡欣的目標?!?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找到他在這一堂課中的位置和存在的價值,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在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激發(fā)自己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意識。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整個課堂就會迸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學生在參與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不管他們的答案對與錯,老師都要盡可能地尋找到答案的可取之處,鼓勵學生,表揚學生。這樣的課堂,學生樂于加入,從而實現高效教學。
最后,預留問題回味綿長。語文課堂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解決,意猶未盡最吸引人,留有懸念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每節(jié)課都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與興趣結束,我認為,這就是一節(jié)成功之課。故此,教師應該讓他的學生每天都帶著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離開課堂,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得以長久保存。如在上完莫泊桑的《項鏈》后,筆者布置了這樣的課后探究題:如果女主人公那時沒有丟失那串項鏈,今天又會是怎樣的命運呢?她又會有怎樣的人生軌跡呢?再如上《孔雀東南飛》這一課時,筆者給學生留了一個問題:你是怎樣看待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悲劇的?你認為他們的悲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帶著這樣有趣的問題,學生們自然就會去尋找答案,解讀文章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節(jié)高效的課需要預設,需要生成,但同時需要總結,需要反思。少教多學在課堂上真正促進了學生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讓學生積極地探索知識并將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課外,教師要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和練,讓學生總結內容,歸納方法,讓學生通過反思有所收獲。
教師要做好課后反思,思考這節(jié)課讓學生收獲了多少,學到了多少,還有多少預設的問題沒有解決,課堂有多少欠缺之處??傊處煈蔀閷W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和促進者,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在上《崔杼弒其君》這一課時,我就布置了一道問題:在崔杼弒其君后,為什么晏子不死,不歸呢?這個問題偏難,學生不能獨立完成,要依靠老師的幫助解決。課后,筆者會反思自己設置的問題因未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高估了學生的能力,以后應注意。
4.1讓傳統(tǒng)課堂煥發(fā)了生機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高效課堂采用新理念,課堂的價值不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fā)言,談感想、談收獲、談啟發(fā)。這就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高效課堂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
4.2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效課堂應該給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空間,提高學生質疑和思考的能力。通過同學間的互問互答,可以發(fā)現彼此存在的問題;通過同學間的討論,可以互相啟發(fā);通過同學間的互學和師生間的互動,可以取長補短,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
4.3課堂活動精彩,但全面掌握難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少講,學生多學,多說。學生要從過去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索取,這就要求學生要動起來??墒钦n堂上總有一些自學能力差的學生,他們只會被動地接受知識,面對這些不主動的學生,教師該怎么辦呢?這樣的課堂到底能讓這部分學生學到多少知識呢?當精彩的課堂活動結束后,學生又能收獲怎樣的精彩呢?這樣的課堂怎樣才能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呢?
4.4課堂參與容易,但始終堅持難
參與是高效課堂的亮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舞臺,在每節(jié)課上都能參與其中,體現自我的價值。但是否每個學生都能堅持到底呢?堅持是否意味著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呢?當學生參與過多時,也許會失去了價值,失去了重點,這也是教師的困惑。
少教多學的高效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天堂”,當我們的學生都能在這個天堂里自由飛翔時,就是我們的教學羽化成蝶的時候。
[1] 劉衛(wèi)平.少教,才能多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3.
[2] 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