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誠信基礎

        2015-03-21 23:40:51叢立先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
        關鍵詞:服務商網絡空間網民

        叢立先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9)

        論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誠信基礎

        叢立先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9)

        法治與誠信,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撐,誠信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誠信的保障。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誠信基礎包含四個方面:網絡管理機構的誠信建設,網絡服務商的誠信建設,網民的誠信建設,網絡社會的誠信風氣建設。網絡管理機構的誠信建設,核心內容是對權力進行有效監(jiān)督,包括自身監(jiān)督和外部監(jiān)督,還包括對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和權力機構的監(jiān)督。網絡服務商的誠信建設,包括誠信經營,維護社會秩序和保護網民權益等方面,關鍵在于實現(xiàn)信息誠信。網民的誠信建設,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加以考慮,其中,加強教育引導是有效的現(xiàn)實途徑。網絡社會的誠信風氣建設,要從“正人心”開始,需要體制機制的促進和保障。

        網絡;法治;誠信

        新時期,我國強調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倡導法治中國建設,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應該說,以法治手段解決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問題具有先天優(yōu)勢,法治與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具有緊密結合的天然屬性。如何在既有成就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法治的

        積極作用,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當代法治中國建設的使命。在充分肯定我國法治建設既有成績的基礎上,我們必須承認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還存在一定問題。接下來,我國法治建設的重點除了繼續(xù)完善立法之外,還要加強執(zhí)法、司法及守法建設。無論是立法、執(zhí)法、司法還是守法,其存在基礎是社會誠信,與社會誠信密切關聯(lián)。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誠信和道德水平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法治中國建設的實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同時,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誠信基礎問題日益凸顯,亟待厘清法治與誠信的關系,分析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誠信基礎的構成和表現(xiàn),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法治與誠信的關系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倫理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也是行為主體所應當具有的基本的德性和品行。在傳統(tǒng)的“熟人社會”(“禮俗社會”)中,誠信是維系人際關系基本的倫理紐帶。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誠信是市場交往的契約性本質在道德上的體現(xiàn)?!罢\實”更多地指在市場交往中真實無妄地提供相關信息;“守信”更多地指對自己承諾的契約承擔責任。建設現(xiàn)代的社會誠信體系應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的誠信倫理[1]。作為民法基本原則之一,誠信原則是指,當事人進行民事活動時,應以誠實、善意的心態(tài)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保證各方當事人都能得到自己應得的利益,不損人利己;當法律無法包容所有難以預料的諸情況時,法官則應依誠實、信用的觀念,公平、正義地解決各類糾紛,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司法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利益的平衡,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的發(fā)展[2]。實際上,早在羅馬法時期,誠信原則就已經進入司法領域,即所謂的“誠信訴訟”。1907年瑞士民法典首次明文規(guī)定了誠信原則。此后,該原則的適用領域不斷擴展。如今的誠信原則不僅被譽為民事實體法中的帝王條款,而且已經滲透到包括審判程序、執(zhí)行程序、破產程序在內的各個民事訴訟程序中[3]。

        在中國古代,就強調“執(zhí)法必信,司法必平”。韓非曾說:“法不信,則君行危矣。”西晉劉頌強調“法軌既定則行之,行之信如四時,執(zhí)之堅如金石”,并且,中國古代以誠信調整民事法律關系,至唐宋,民事法律規(guī)范不斷充實,并在規(guī)定中貫穿誠信的要求[4]。在現(xiàn)代法學家看來,誠信這個概念與生俱來地無法被定義。因此,迄今為止沒有一個被普遍接受或者認同的關于誠信的概念。造成這種結果的大致原因是:①誠信本身是一個有很強的道德性因素的概念,是一個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的概念;②誠信并非是概念法學體系中的抽象性概念,而是來源于社會道德、生活中的一個“活”的變化的概念[5]。誠信作為道德性的概念,是道德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依法治國,是法的下屬概念。因此,法和道德的關系,也同樣適用于法治與誠信的關系。就法與道德之間的關系來看,二者都是社會規(guī)范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都是社會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兩者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由于屬于兩類社會規(guī)范體系,二者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社會主義法和社會主義道德具有共同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具有共同的任務和使命,兩者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形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6]。社會主義法對社會主義道德具有積極的促進和保障作用,社會主義道德為法的制定提供價值導引并促進法的實施[7]。構建誠信社會要正確處理法治與誠信的關系,在現(xiàn)實條件下,“推行法治以誠信為基礎”比“推行誠信以法治為基礎”更重要[8]。具體到法治與誠信的關系上,筆者認為法治和誠信都是社會構建中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和一定區(qū)別的兩種社會規(guī)范體系,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撐,誠信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誠信的保障。

        一般地說,實行法治的社會必須具備某些前提條件,例如,一般居民生活比較安定,社會秩序相對穩(wěn)定,有一定程度的民主,社會成員擁有基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等等[9]448。針對近年來我國日益嚴重的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國家多次提出“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tǒng)”。這里所強調的誠信建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國家機構誠信建設、公民誠信(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此三者亦構成了法治中國建設有效實施的社會誠信基礎。就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誠信建設而言,具體包括網絡管理機構的誠信建設、網絡服務商的誠信建設、網民的誠信建設和網絡空間誠信風氣的建設。我們在這四個具體領域的誠信建設上確實存在著一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網絡空間法治方略的有效實施。

        具體說來,目前影響我國網絡空間法治進程的誠信基礎問題突出表現(xiàn)為“一缺失兩偏低”:一缺失是網絡管理機構的威信樹立和權力監(jiān)督的機制有所缺失;兩偏低是網絡個體誠信水平偏低、網絡空間整體誠信水平偏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從根本上找到解決誠信基礎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才能為網絡空間法治化找到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

        二、網絡管理機構的誠信建設

        法治國家的特征是,所有國家針對公民的行為都受法律的約束[10]5。我國的法治進程如今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整個社會的誠信基礎出了問題。一個法治社會,不但需要民眾誠信,更需要政府誠信。在當代中國,法律條文規(guī)定的事情和事實上發(fā)生事情之間的不一致時有發(fā)生,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嚴重現(xiàn)象,其中包括一些身居高級職位的國家工作人員不依法辦事或根本不重視法制,甚至本人從事違法犯罪行為[9]454-455。從誠信缺失造成的社會危害來看,“官”缺失誠信可能造成的危害遠比“民”要嚴重得多[8]。要實現(xiàn)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誠信基礎建設,首要條件就要實現(xiàn)作為官方和管理者的網絡管理機構誠信,因為網絡管理機構是網絡社會的中樞和權力掌控者,理應起到引領、示范和表率作用。網絡管理機構誠信,核心是加強威信樹立和權力監(jiān)督的機制建設,實現(xiàn)權力透明化和治理結構科學化,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網絡空間法治化的有序推進,關鍵在于各級權力機構及其領導干部的誠信執(zhí)法。將權力機構行使職權納入到有效的監(jiān)督之下,是實現(xiàn)社會治理結構科學化的必要條件,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有力保障。

        法治視野下的網絡管理機構誠信建設,核心內容是對權力進行有效監(jiān)督,包括自身監(jiān)督和外部監(jiān)督,還應該包括對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和對權力機構的監(jiān)督。當前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給予國家權力機構相對較大的權力空間有其合理性,但同時也必須將相對過大的權力納入有效監(jiān)督之下,真正實現(xiàn)國家機構誠信執(zhí)政,以政治體制改革促進社會治理結構的進一步科學化,以科學化的社會治理結構保障法治方略的實現(xiàn)。其中,國家機構的誠信建設,首先要解決政府組織的誠信問題。在新的形勢下,政府組織依然是社會管理的主體,要按照轉變職能、權責一致、強化服務、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yōu)化機構設置,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11]323。法治政府是誠信的體現(xiàn),無序的政府往往源于誠信的缺失。要建設一個法治政府首先要加強誠信建設:政府的政策與規(guī)范應具有穩(wěn)定性和不可溯及性,政府公布的信息應具有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嚴格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及有關政策,嚴格遵守信賴保護原則[12]。網絡空間的法治要求在網絡社會組織結構中,通過合理界定網絡空間國家權力的邊界,以保障在網絡空間中人的自由與發(fā)展[13]。在網絡中形成的政府與民眾的關系不同于傳統(tǒng)社會中的政府與民眾的關系。在網絡空間,公共領域的界定、政黨的運作、政治參與、群社組合、人際關系和犯罪手法都呈現(xiàn)新的樣式,這些都不是遵循既有的政治原理、規(guī)范和認知所能解決的[14]。就網絡管理機構的誠信建設而言,在可能的條件下可考慮在管理工作中實行誠信考評試點,對于誠信度好的網絡政府組織及其領導人員,給予考評優(yōu)秀及獎勵;對于出現(xiàn)誠信問題的政府組織及其責任人員,則給予相應的懲戒和處理,這一過程適應互聯(lián)網的特點予以全程網絡化、規(guī)范化和透明化。

        三、網絡服務商的誠信建設

        網絡民事活動的有關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以誠信為本,講究信譽,恪守諾言。網絡環(huán)境的開放性、虛擬性特征客觀上要求網絡民事活動的當事人更應該以誠相待,恪守誠信原則[15]。在信息時代,技術既不是救星,也不是惡魔。往壞處說,技術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并誤導我們;但往好處講,新系統(tǒng)可以幫助企業(yè)更加有效地應用信息,進行真正的商業(yè)變革[16]。企業(yè)界是新技術的先驅者和直接受益者[17]。在享受技術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作為企業(yè)的網絡服務商必須切實履行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網絡的產生為信息流通的自由化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為社會效率的提高注入了力量。恰當利用網絡服務商責任這一杠桿,充分發(fā)揮網絡行為規(guī)范多元化的作用,是建立有效的網絡秩序的關鍵[18]。對于互聯(lián)網行業(yè),尤其是企業(yè)而言,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極大變化。在法律、法規(guī)還不能及時到位和完善的今天,網絡企業(yè)

        自身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19]。從類型來看,網絡服務商的種類很多,但根據(jù)提供服務行為的特點和承擔的責任大體可以分成三大類:一類是單純提供技術服務的網絡服務商,一類是單純提供內容服務的網絡服務商,一類是綜合提供技術服務和內容服務的網絡服務商。應該說,基于提供服務行為的不同,網絡服務商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也有所不同,但總體上看,網絡服務商的誠信建設內容卻是大同小異的,那就是維持通過誠實守信秉持較高的信譽度和社會認可度。具體說來,網絡服務商誠信建設的內容包括誠信經營、維護社會秩序和保護網民權益等方面。

        當然,網絡服務商的誠信標準或者企業(yè)道德標準并沒有統(tǒng)一的界限,一般性的社會道德標準和法律原則可以作為衡量的依據(jù)。即使在某種程度上為公眾所接受的道德標準可以依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當前的道德標準還是可以信賴,讓他們維持社會的公序良俗,并對指向相關價值觀的攻擊予以識別,因為這些價值觀必須保持[20]。網絡空間法治中的網絡服務商的誠信建設,應該依據(jù)特定國家的具體法律規(guī)則和社會道德體系進行,亦可以遵循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公理和道德準則。其中,要注意發(fā)揮法律的基礎性作用,這方面網絡產業(yè)和網絡社會高度發(fā)達的美國進行了較好的實踐。美國施行了《懲治計算機欺詐與濫用法》《通訊正派法》等法律,嚴厲禁止和懲處欺詐、濫用、淫穢、猥褻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21]。近十幾年來,我國也制定了大量網絡法律規(guī)定,這些是網絡服務商必須遵守的底線,在此基礎上,還應該提高自己的道德標準和服務水平,達到更高的誠信經營水準。

        網絡服務商的誠信建設,關鍵在于實現(xiàn)信息誠信。網絡時代對應的是信息社會,網絡服務商有基于信息控制進行公平競爭的社會誠信義務。在當今社會政治、經濟、社會條件下,信息要素正與物質要素、能量要素一起,在人類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基礎性的作用[22]。信息是一種基本利益[23]。公開進行信息交流是網絡的原則之一[24]。對信息過分地財產化會損害公共利益[25]。網絡服務商對于信息控制的誠信義務既包括自下而上地向網絡管理機構及時、準確、有效報告相關信息的義務,又包括自上而下地面向社會及其消費者發(fā)布信息的義務。作為消費者的網民獲取信息權,是消費者在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服務時獲取有關商品和服務的信息資料,了解商品和服務的有關知識和內容的權利[26]。網絡服務商對于信息控制的誠信義務還包括同行之間的合理合法競爭義務,不得進行仿冒行為、盜取行為、商業(yè)賄賂、侵犯知識產權、限制交易、違規(guī)銷售、虛假宣傳、壟斷協(xié)議、濫用壟斷地位、經營者集中等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于2014年8月公布了《企業(yè)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該條例在為企業(yè)建立信息公開義務的同時,也通過信息公開為其創(chuàng)造了社會誠信度,贏得了市場機會。

        四、網民的誠信建設

        托馬斯·霍布斯在《利維坦》中指出:人的最強的本能不是性欲,而是生存本能和從中產生的對權力的追求。人類行為的標準是實用性和功利主義[10]210。作為調整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民法,將誠信原則作為基本原則之一,其本意正在于以法律原則來約束人們的過度實用性和功利主義行為,還原社會正義。網絡時代中國社會的道德滑坡和誠信缺失,原因是綜合性的,但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在于人們的功利心理和功利行為在現(xiàn)實條件下得以無限制地發(fā)揮。如何讓人們從非理性的功利主義回歸理性的社會倫理現(xiàn)實,值得我們深思。筆者認為,除了制定系列社會政策和法規(guī)政策(如網民誠信獎勵、懲戒機制)之外,對于網民的誠信觀念的樹立,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在于教育和培養(yǎng)。網民素質的高低反映的是國民素質的好壞。正是因為我國國民素質整體偏低,因此實用性的極端功利主義一旦傳播,就立即找到了滋生蔓延的沃土。我國當前的國民教育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特別是教育公平問題還很突出[27]。目前,我國尚有相當數(shù)量的適齡人員沒有接受應有的教育或技能培訓,這已成為我國進一步提高法治水平、轉變經濟社會發(fā)展方式的不利因素。據(jù)統(tǒng)計,我國目前有2.4億流動人口,其中有1.6億農民工,這些農民工的教育水平和自身素質普遍偏低是不爭的事實,而當前法治進程中的網絡惡性犯罪事件、網絡不良群體性事件、網絡誠信道德淪喪事件的頻發(fā),網絡違法犯罪率高企,亦是與我國快速進入移動互聯(lián)網階段的同時仍然大量存在低素質網民有關。針對網絡上捏造事實、編織謊言、傳播謠言、

        惡意攻擊他人等現(xiàn)象的頻發(fā),國家網絡管理機構倡導提出了“七條底線”①七條底線,是在2013年8月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的“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由網絡名人達成共識并提出的網友應遵守的七條原則。具體內容:一是法律法規(guī)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底線。,為網民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

        應該說,整個網絡社會的網民素質問題的解決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加以考慮,其中,加強教育引導是有效的現(xiàn)實途徑。從提高國民素質的角度加強教育引導工作,不但要做好基礎教育,還要做好職業(yè)教育,既要保證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又要促使網民生存技能的提高。除了抓好網民教育的整體工作之外,還要有重點地教育、培訓、引導特定群體,如網民學生群體和民工群體。其中,在大學生網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建設性地教育引導大學生,培養(yǎng)其綜合認知能力;在農民工網民培訓、引導方面,要因勢利導地培養(yǎng)其實用技能和綜合素養(yǎng)。只有切實提高了整個網絡社會的網民素質水平,才能有效促進網絡空間法治方略的實現(xiàn),實現(xiàn)黨和政府所倡導的“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網民素質的提高是網民誠信建設工作的基礎。解決了素質教育的基礎問題后,還要加強網民的社會責任教育、誠信教育和倫理美德教育。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網民誠信建設,除了自然人的網民以外,還包括網絡中以用戶身份呈現(xiàn)的法人和其他組織,這些網絡個體的誠信建設直接關系到市場經濟主體的守法合規(guī)水平,關系到整個網民社會的善良風俗的構建。

        五、網絡社會的誠信風氣建設

        社會風氣,特別是社會誠信風氣,是法治的基礎。任何國家的法治,都是以社會的誠信和良好風氣為基礎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們經濟社會獲得了長足發(fā)展,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濟大發(fā)展的同時,我們在社會管理方面還亟待加強。近年來,因社會道德下降產生的事件較多,老板欠債跑路、瘦肉精猖獗、蘇丹紅濫用、毒奶粉大行其道,不一而足。其中,部分網絡媒體非理性炒作、欺詐等違法、犯罪、缺德事件的出現(xiàn),是社會風氣、倫理道德下降至一定程度的一個明顯例證。應該說,這些網絡事件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納入到法律的調控之下,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網絡社會風氣作為支撐,再好的法律也無法充分發(fā)揮效用,因為法律對于不良社會現(xiàn)象的處理,只能起到補救的作用,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要加強網絡社會誠信道德基礎建設。對此,必須動員網絡空間的全部社會力量,以科學規(guī)劃和可行方案指導網絡社會道德實踐,切實提高網絡社會道德水平。在網絡社會中培養(yǎng)和建設誠信風氣,要先從“正人心”開始。這個“人心”的問題,就是網絡社會風氣問題。如果把制度比做冰山的話,人心和社會風氣則好比汪洋大海,它們深刻地決定、影響著制度的運作。換言之,如果人心不正、風氣敗壞,要想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制度,有時難于登天[28]。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逐漸激化,構筑一個現(xiàn)代化的和諧社會,應面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在理念、制度和實踐中尋求和諧音符,以誠信為邏輯起點,以法治為保障,通過行為和諧、制度和諧、利益和諧,實現(xiàn)和諧利益[29]。從國家建設的角度看,今后應該制定科學的規(guī)劃和實施計劃,以崇尚善良誠信的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改變社會道德水平偏低的現(xiàn)狀,為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良好的網絡社會誠信基礎。網民、網絡服務商、各種社會組織、國家的整體網絡社會誠信風氣的形成,需要體制機制的促進和保障。這里所說的體制,是指國家政治體制為核心的體制,今后的政治體制改革應該將社會建設的有機協(xié)調考慮進去;所說的機制,是指綜合性的社會文明建設機制。社會文明建設機制,包括崇尚情操高尚的精神文明建設和以社會公正為核心的物質文明建設。其中,社會公正包括機會(起點)公正、程序(規(guī)則)公正、結果(分配)公正、權利平等、性別平等、代際公正等[11]295-230。網絡社會誠信建設的體制機制設計,既是網絡空間法治化的基礎,同時,也需要法治作為保障其效果實現(xiàn)的有力工具和科學途徑。法治作為網絡社會誠信建設的工具和途徑,除了要以法律制度來保證上述網絡社會公正的核心目標實現(xiàn)之外,還要通過其他制度安排來

        有機配合網絡社會誠信的建設,例如:網絡社會誠信評價機制的設計,網絡社會征信系統(tǒng)的建立,網絡社會誠信保障機制的推行及網絡社會誠信缺失懲戒機制的完善,等等。

        六、結 語

        法律的基礎是道德,而法律與道德結合的關鍵點,是誠信[30]。社會主義社會的誠信道德建設,已經并將繼續(xù)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深入發(fā)展,并對我國依法治國偉大方略的實現(xiàn)提供著基礎保障。與經濟騰飛、文化繁榮相比較,我們的社會管理顯得有所滯后。由于當代生活情況高度的差異及其不斷的變化,這項工作要借助相應的具體科學進行[31]。網絡空間法治方略的貫徹實施,不僅需要政治、經濟的基礎,同時也需要包括誠信在內的社會文化基礎,以健康、良好的誠信風氣保障法治中國建設的實施。網絡社會的誠信基礎出了問題,整個網絡社會的法律適用成本必然提高,依法治理網絡社會的進程亦會受阻。新時期的網絡誠信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我國依法治國偉大進程的不利因素。無論從長遠考慮,還是從現(xiàn)實出發(fā),都需要我們著手解決影響網絡空間法治化的基礎問題,在形成誠實信用的網絡社會風氣的良好基礎之上,開展有效的網絡法治建設工作:確立網絡法治權威,理順網絡立法機制,推進網絡司法改革,規(guī)范網絡執(zhí)法行為,樹立網絡守法風氣。如果說網絡空間法治化是一項重要國家工程的話,那么這項工程必須建立在牢固的網絡社會基礎之上。誠信是網絡空間法治化的社會基礎條件之一,誠信和法治二者之間相輔相成,構成社會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為保障網絡空間法治化的有序推進,作為其存在基礎的網絡誠信建設應著力做好網絡管理機構的誠信建設工作,同時抓好網絡服務商誠信和網民誠信,構建網絡社會整體誠信風氣,實現(xiàn)管理機構、網民、服務商和社會的四位一體誠信,進而完成整體性的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誠信基礎建設。

        [1]夏征農,陳至立.辭海[M].6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229.

        [2]夏征農.大辭?!し▽W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3:84.

        [3] 劉榮軍.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應用[J].法學研究,1998(4):126-132.

        [4]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tǒng)與近代轉型[M].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3-65.

        [5]江平.民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7:33.

        [6]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49-452. [7]本書編寫組.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78.

        [8] 朱穎俐,利子平.關于誠信社會與法治關系的幾點思考[J].求實,2008(11):56-58.

        [9]沈宗靈.比較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0]霍恩N.法律科學與法哲學導論[M].羅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1]本書編寫組.社會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趙曉華.法治政府與誠信[J].河北法學,2006(1):22 -25.

        [13] 饒傳平.網絡法律制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29.

        [14]齊愛民,劉穎.網絡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0.

        [15]劉德良.網絡時代的民法學問題[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56-57.

        [16]托馬斯·H.達文波特.信息技術的商業(yè)價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5-6.

        [17] 大衛(wèi)·約翰斯頓.在線游戲規(guī)則:網絡時代的11個法律問題[M].張明澎,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7.

        [18]張楚.網絡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7.

        [19]張新寶.互聯(lián)網上的侵權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53.

        [20]薩利·斯皮爾伯利.媒體法[M].周文,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380.

        [21]約納森·羅森諾.網絡法[M].張皋彤,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35-272.

        [22] 陸小華.信息財產權:民法視角中的新財富保護模式[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7.

        [23]彼得·德霍斯.知識財產法哲學[M].周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182.

        [24]格拉德·佛里拉.網絡法[M].張楚,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7.

        [25]高富平.信息財產:數(shù)字內容產業(yè)的法律基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92.

        [26]朱慶華,楊堅爭.信息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65.

        [27]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從怎么看到怎么辦:理論熱點面對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4-85.

        [28]方朝暉.反腐敗從正人心做起[N].中國青年報,2012 12-31(02).

        [29] 李長健,伍文輝.和諧社會建構的現(xiàn)實困境與法治思路研究——以誠信為邏輯起點[J].政法學刊,2006(2):74 -80.

        [30]張麗娟.法治與誠信[J].前線,2004(4):60-61.

        [31]奧特弗利德·赫費.政治的正義性[M].龐學銓,李張林,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339.

        (責任編輯:王 薇)

        On the Credibility Basis of Cyberspace Legalization

        CONG Li-xian
        (School of Law,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Ruling by law and credibility exist side by side and support each other, i.e.,credi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ruling by law,which in turn is the guarantee of credibility.The credibility basis of cyberspace legalization consists of four aspects—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institutions,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s,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users,and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ommunities.The core for the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lies in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power,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and the supervision of leading cadres and authorities.The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ncludes credibility management,social order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of internet users'rights and interests,whose key is to realize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The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users calls for 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sideration,among which strengthening instruction and guidance is an effective way out.The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ommunities needs to start from“the very heart”,which requires the promotion and guarantee of the relevant systems and mechanisms.

        internet;legalization;credibility

        D 923.4

        A

        1008-3758(2015)05-0515-06

        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5.012

        2015-03-20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3XG00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4BFX135)。

        叢立先(1973-),男,遼寧丹東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中國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法、國際私法研究。

        猜你喜歡
        服務商網絡空間網民
        航天衛(wèi)星領域專業(yè)服務商
        論IaaS云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責任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公民與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20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26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遵義(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中國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yǎng)探討
        期刊展示宣傳服務商
        2014中國金服務·十大杰出服務商
        論網絡空間的公共性
        亚洲免费无毛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精品a片久久www慈禧|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好爽~又到高潮了毛片视频|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手机av在线中文字幕|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99在线精品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黄色|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在线| 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 - 百度|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九九| 国产极品嫩模大尺度在线播放| 男人天堂这里只有精品|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天天草夜夜草|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黄| 成 人片 黄 色 大 片| 久久欧美与黑人双交男男|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 女同性恋一区二区三区av|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黄色免费看| 国产精品女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字乱码视频| 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剧情|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吃药|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特区|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一区二区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日日碰狠狠丁香久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