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琳
(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隨著微時代實踐活動日益頻繁,作為其行為主體的科技工作者的價值觀和倫理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的科技實踐不僅影響微時代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也承載著人類未來發(fā)展的責任。因此,培養(yǎng)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倫理意識,使之形成合規(guī)律性的微時代實踐行為習慣,是微時代科技倫理教育極為重要的內(nèi)容,也是確保微時代技術造福人類的重要途徑??萍脊ぷ髡叩目萍紓惱硪庾R主要包括科技活動者對科技活動本身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取向。科技工作者應具有尊重科學知識的基本素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對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念;同時,應清楚地看到微時代技術的“雙刃劍”作用,其滿足了人們在高節(jié)奏生活中以最快速度擁有最大信息量的需求,但卻在無形中改變了思考及生活方式。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在從事科技實踐過程中適當考慮倫理問題,形成科技“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具有科技倫理意識是微時代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做人的根本是道德,如果沒有了根本,即便有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甚至學問越大就越危險。[1]蔡元培先生也指出過,為人根本在于德和才,而且以德更為重要,即德之將失,才由何而來?[2]微時代技術應用是否得當,關系到人類社會能否健康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科技工作者樹立正確的科技倫理觀,才能使微時代技術服務于社會,造福于人類??萍脊ぷ髡邿o私奉獻的信念、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忍不拔的精神是微時代成果不會被濫用的有力保障。[3]探討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的最終目的是使科技工作者成為高度自律的人,自覺履行科技倫理責任,做社會道德楷模。培養(yǎng)科技工作者的自律責任感,要將科技倫理觀念和理論內(nèi)化為科技活動者自我道德意識,并逐漸將道德意識轉化為道德情感,從而由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實踐。
第一,科技工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倫理學和科學社會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在科技倫理意識品質諸因素中,道德認識是最基本、最穩(wěn)固、最深刻的因素??茖W道德認識還涉及科研活動中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種種特殊關系,因而需要有一定的科學社會學知識作為理論基礎。當然,這并不是說,要形成科學道德認識,必須先系統(tǒng)學習倫理學和科學社會學課程。實際上,很多具有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科技工作者,并不是在系統(tǒng)讀了倫理學和科學社會學著作后才形成道德認識的。他們可能只精通于自己專業(yè),對其他方面論著并無太大興趣,甚至從未閱讀過倫理學和科學社會學著作。但未讀過這方面書籍并不等于未接觸過這方面的理論知識??茖W道德認識形成有一個特點,就是可能從其他文化形態(tài)吸取滲透其中的倫理學觀念和科學社會學知識,使外在社會道德要求逐漸內(nèi)化,在人們內(nèi)心逐漸形成道德認識,并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不可否認,科技工作者理論思維能力超出常人,他們只要讀到或了解到體現(xiàn)倫理學觀念和科學社會學知識的素材,或受到科學共同體內(nèi)成員言行的直接影響,接觸到社會輿論,自己就會逐漸把必要的倫理學觀念和科學社會學知識提煉出來,且可能形成深刻的認識。
不過,從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的角度看,系統(tǒng)學習倫理學和科學社會學相關知識,將有利于科學道德認識形成,因為,如果要進一步深入學術研究,需要專業(yè)的學術分工。倫理學和科學社會學工作者深入研究自己的專業(yè),能夠揭示一般科學工作者靠平常思考難以透徹了解的規(guī)律性認識。比如,對倫理學范疇和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一般科學工作者的理解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通過系統(tǒng)學習這些方面的知識,打好理論基礎,有助于科學道德認識更快形成,進而有助于科技倫理意識的健康發(fā)展。[4]
第二,需要一定的微時代社會環(huán)境氛圍。微時代社會環(huán)境要有利于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倫理意識形成,要形成提倡科學道德、抨擊不道德行為的微時代社會風氣。網(wǎng)絡中,一些不道德行為如果得不到應有的批評和制止,倫理道德上的是非問題得不到澄清,進行科技倫理教育就很難取得明顯效果。在我國,很多德高望眾的老一輩科學家以身作則,為科技倫理教育樹立了典范。但也應看到,科技倫理教育不同于一般道德教育,這里有很多特殊問題,是一般道德教育接觸不多或沒有接觸的。盡管目前已經(jīng)有一些科技倫理學著作問世,但系統(tǒng)的科技倫理教育尚屬空白。在我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中,有些內(nèi)容有利于科學道德品質的形成,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善于與人合作、具有責任感和義務感等。但也有些內(nèi)容可能對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有潛在的阻礙作用,如人情大于理法、官本位、不講原則、“和為貴”等,這些傳統(tǒng)道德觀念至今還存在潛在影響,不利于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需要加以克服。目前,科學研究在結構和管理體制上還存在某些不完善之處,對于不道德行為還缺乏足夠有效的制約機制,這也給科技倫理教育帶來困難。不排除一些人發(fā)現(xiàn)了科學界不道德的現(xiàn)象,但既不揭露,也不批評,無法形成道德輿論,科技倫理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缺乏針對性。因此,創(chuàng)造有利于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的微時代社會環(huán)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第三,需要個人堅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律責任感。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不像科學知識積累那樣漸進發(fā)展,而是要經(jīng)歷許多曲折和考驗。在科技倫理意識諸因素中,道德認識要不斷深化,不斷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不斷陶冶道德情感,錘煉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反思道德行為。在青少年時代,上述諸因素的思想萌芽都很容易形成,但都處于不成熟時期,尚未經(jīng)過風吹雨打,純真而稚嫩。等到接觸微時代社會現(xiàn)實生活之后,不僅道德理想和事業(yè)目標要經(jīng)歷考驗,重新調整,道德品質諸因素也要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沖擊。如果能經(jīng)得起微時代的沖擊和考驗,科技工作者的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境界將得到極大提升。如果經(jīng)不起沖擊和考驗,科技倫理品質就會逐漸敗壞。無論情況怎樣變化,要形成良好的科技倫理意識品質,都需要個人堅持不懈,自覺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考驗和錘煉,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升道德修養(yǎng)??萍紓惱硪庾R不僅需要學習知識來獲得,更需要長期的思想修養(yǎng)。很多品德高尚的老一輩科學家精神之可貴,并不一定在于他對科學道德闡述得多么豐富深刻,而是在于他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遠超出一般人,而這是長期道德修養(yǎng)的結晶。因此,每個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上都需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需要堅持不懈,刻苦努力。[5]
對科技工作者進行微時代科技倫理意識教育,應首先使其了解什么是科技倫理,為什么在微時代科技活動中應遵循一定的倫理原則,從而使科技工作者掌握科技倫理相關概念和理論,并形成一定的認識;其次,這種教育不能簡單地停留在灌輸層面,應通過真實案例和科技工作者在微時代的親身體驗,使其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意識到科技倫理在科技活動中的重要性,及科技工作者的實踐與社會大眾利益安全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在情感上予以接受,并把科技倫理相關原則內(nèi)化于心;最后,科技工作者將科技倫理原則切實運用到微時代科技活動實踐之中,不僅需要科技活動者自身具有科技倫理意識和情感,也需要微時代社會道德環(huán)境影響及相關法律保障??梢姡r代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需要道德自律和他律結合,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8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306.
[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2.
[3]李志強,戴艷軍.論科技時代的科技道德教育[J].求實,2004,(2):86 -88.
[4]王前.科技倫理意識養(yǎng)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1.
[5]王前.理科教育中的德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254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