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圓圓 閆柏天
(作者系深圳市編辦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
▲ 少年警隊隊員參與活動
近年來,為推進民生幸福城市建設,深圳市在治安警務體制機制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加強了隊伍管理,激發(fā)了民警積極性。
深圳主動探索治安警務體制改革,重點強化公安機關的服務職能,推進公安專業(yè)化改革,增強基層的力量配置,革新警務運作模式,為推進民生幸福城市提供保障。
深圳市大力整合相關職責,強化公安機關服務職能。將交通安全設施的設置、管理和維護職責劃歸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不再進行占用和挖掘城市道路的行政審批;取消了典當業(yè)特許經營許可證初審等3項行政審批事項;將辦理居民身份證、臨時身份證、居住證、人口信息查詢等9項行政審批事項調整為一般服務事項。同時,開展“開門評警”、“三訪三評”等活動,搭建警察開放日、公安微博微信等溝通平臺,實行機動車“網上審驗”、駕考“智能評判”等舉措,開通“反信息詐騙咨詢專線”,建立經偵服務企業(yè)辦公室、消防重點工程項目聯絡員制度。近五年來,縮短了17項行政審批的辦理時限,推出107項便民服務舉措,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公安機關實現了從控制型模式向服務型模式轉變。
一是優(yōu)化警力配置,精簡機關,充實基層和一線。合并內部機構,解決分工過細、警種設置過多導致的警力內耗問題。同時,將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增設了派出所、警中隊等,全面加強基層和一線治安服務工作。
二是探索“扁平化”機構改革。在經偵支隊試點推行“扁平化”改革,撤銷了“科”和“中隊”,支隊的層級結構由副局—正處—副處—正科4個層級變?yōu)楦本帧碧?個層級。改革后,減少了警官數量,增加了一線警員力量,增強了辦案力量。
三是警力配備向基層實戰(zhàn)單位傾斜。將警力配備向基層及一線實戰(zhàn)單位大力傾斜,近年基層和一線增編占全部增編數的85%以上。
四是嚴格編制使用范圍,加強對臨聘人員管理。加強專項編制使用管理,將有限的編制資源用于一線業(yè)務工作,同時探索將一些事務性工作交由臨聘人員負責,置換出專項編制用于一線業(yè)務。
▲ 派出所民警與社區(qū)義務巡邏隊研究巡邏防范工作
五是建立激勵機制,引導警力下沉。在干部提拔、表彰獎勵、經濟待遇上最大限度地向基層所隊和基層民警傾斜,科學引導民警下基層。如在警務津貼發(fā)放上,針對不同的崗位特點,將警務津貼劃分為一線、二線、三線職位,適當拉開基層與機關民警收入差距。
一是改革傳統(tǒng)指揮模式,建立“扁平化、點擊型”的實戰(zhàn)化指揮機制。基本形成了“扁平化指揮、點擊式調度,剛性管理、透明操作”的新型指揮機制。指揮中心接警后,將警情劃分為“危急”、“緊急”、“一般”三級進行處置,對“危急”和“緊急”類警情,由市公安指揮中心和區(qū)域指揮中心直接在網上“點擊指揮”,裝有GPS的車輛就近接受指令,迅速趕往現場處置。同時,指揮中心隨時調整警力部署,跟進處理或實施支援。改革后,接處警速度有所提高,由過去平均11分鐘縮短到5分鐘。
二是深化警種資源融合,探索刑事打擊新模式。強化部門、警種間協作配合機制,通過警種相互派駐及組建專業(yè)隊的形式,對刑事案件實行“同步上案、捆綁作戰(zhàn)”,初步構建起“職能融合、優(yōu)勢互補、精干高效”的“大刑偵”格局。同時,制定并完善刑偵聯席例會、刑偵綜述月報、重點案件監(jiān)測及類案指導等機制,有效促進了刑偵、預審、行動技術、國保、網警和交警等警種資源的優(yōu)勢互補。
三是實行社會面動態(tài)巡邏勤務機制。根據治安狀況復雜程度,將全市重點路段及地點劃分為三個等級的巡段及防控點,組織機關、基層民警、巡防員、保(治)安員開展24小時巡邏勤務,要求全警將主要警力和精力壓上路面,全面加強路面一線警力。明確巡邏民警、社區(qū)民警、交警、巡防員、交通協管員和其他群防群治力量的基本職責,要求巡邏人員在巡邏中防范、打擊和提供服務,切實提高管事率和盤查率。社會面動態(tài)巡邏勤務工作是警務機制和運行模式的重要調整和重大改變,有效地提升了治安動態(tài)管控效能。
▲ 開展警民共建平安社區(qū)宣傳活動
四是堅持社會化、市場化道路,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構建四級“大保安”管理格局,實施保(治)安員集中整頓行動,破解村聯防隊、娛樂場所、小企業(yè)私招濫雇保安力量難題;創(chuàng)新大型活動安?!笆袌龌\作、購買服務”模式,推行“內保外用”、“樓長制”、治安義工、有獎舉報等做法,調動各方力量群防群治。
一是淡化“警種”概念,減少管理層次。打破派出所原有內部分工,整合治安警、社區(qū)警、巡警和刑警等警種,實行“戰(zhàn)斗序列隊”建制。將分局的巡警中隊下放到派出所,由派出所統(tǒng)一管理。警種調整后,派出所設立“行動支援隊”、“社區(qū)巡警隊”和“案件偵查隊”3個隊;同時,明確副所長兼任各隊隊長,減少了指揮層次,提升了管理效能。
二是推行派出所巡邏服務制。實行“集體勤務制度”,讓民警上路,以基礎防控為主要業(yè)務,以著裝巡邏為基本勤務方式,實行定位管理、量化考核;社區(qū)民警上班必須正規(guī)著裝、披掛執(zhí)勤,在巡邏中實現打擊防范、為民服務、組織群防群治工作,改變過去民警在派出所和警務室“坐班”等待處警的運作方式,實現與市民群眾的“零距離”,保持與犯罪分子的“全接觸”。
三是建立健全派出所績效管理長效機制。實行巡邏簽到、工作記事、勤務督察、質量效率跟進、自動定位管理、責任過錯追究和網上績效考核等制度,建立績效管理機制。
四是調整維穩(wěn)處突方式,強化派出所基礎工作。市公安局組建了專門的維穩(wěn)處突隊伍,各分局分別成立特勤大隊,由巡防隊員配合執(zhí)勤;市警校每期在訓警力作為全局總預備隊;適當增加特警支隊力量。這三支隊伍專門負責處置突發(fā)事件、擔負警衛(wèi)和安全保衛(wèi)等任務,原則上不再動用派出所警力承擔突擊性、臨時性任務,減少非常規(guī)勤務任務和非警務活動,確保派出所能集中警力抓基礎防控和日常巡邏。
為解決基層隊伍大,而行政級別低、職數少、民警發(fā)展空間小、積極性不高等深層次問題,深圳啟動了公安專業(yè)化改革。
一是實行職位分類管理,建立新的警察職務職級序列。對警察類職位設定了“警官”、“警員”職組。警官“三等六級”,從副科長到正局長;警員“五等十二級”,從高到低為:一級至二級高級警長、一級至四級警長、一級至四級警員、初級警員、見習警員。
二是創(chuàng)新職級晉升機制。警員晉升實行按年功積累和表現情況“小步快走”的模式,年度考核稱職以上且任職年限和能級水平達到規(guī)定條件的,每幾年可晉升一個職級。同時,變限額選升為資格晉升,所有三級警長以下職位,只設晉升條件,取消職數限制。
三是確定分類招考原則,改革錄用機制。在招考職位條件設置等環(huán)節(jié),根據不同職組、職系和職級的不同要求分別設計,實行分類招考,并在招考公告中直接明確招考職位的職級和薪級,新錄用警察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后,均按照報考職位的職級和薪級任職定級,引導考生理性報考并強調對自己的選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