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華
(宿遷學院,江蘇宿遷223800)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們運用文化人類學、現(xiàn)代語義學、文體學和敘述學等研究方法,探究海明威的文化心理結構、海明威塑造的硬漢形象,并對其作品的內在結構及風格進行微觀的敘事學研究,頗為關注海明威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哲學思想。本文探討了海明威作品中體現(xiàn)的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相通的元素。
海明威是一位文學家,卻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一戰(zhàn)期間,他在搶救意大利傷員時,身中二百多塊炮彈片和槍彈頭。二戰(zhàn)時,他曾經兩度受傷,還因飛機失事而造成腦震蕩。即便是受到如此巨大的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創(chuàng)傷,海明威還是以驚人的力量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
海明威的小說《永別了,武器》被公認為是反對一戰(zhàn)的優(yōu)秀作品。小說揭露了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實質,通過亨利和凱瑟琳的悲劇說明戰(zhàn)爭是如何摧殘個人幸福、愚弄普通人的。小說中意大利軍隊內部幾乎人人厭惡戰(zhàn)爭,盼望和平,反映了作者厭惡﹑反對戰(zhàn)爭的情緒。落后的舊中國在一戰(zhàn)期間飽受帝國主義的剝削和壓迫,海明威的反戰(zhàn)情緒也表達了中國讀者的心聲?!稇?zhàn)地鐘聲》中主人公美國青年講師喬登與西班牙平民百姓同法西斯抗爭,慷慨捐軀。他們都具有一種在逆境、困境和險境中頑強拼搏的精神,與大自然斗,與法西斯黑暗勢力斗,在面臨失敗或犧牲時表現(xiàn)出人的尊嚴?!秵淑姙檎l而鳴》也是一部成功的反法西斯小說,告訴我們在法西斯反動勢力的面前各國人民要團結起來、共同面對敵人,不要屈服,要誓死而戰(zhàn),戰(zhàn)死猶榮。這種大敵當前、敢于斗爭、團結對敵的精神正是當時中國抗戰(zhàn)形勢所要求的。中國作家和讀者贊賞這種精神,在強敵面前不畏縮,堅持斗爭到底。海明威的小說與中國讀者在情感上一致的。
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老人與?!肥瞧渌茉斓谋姸唷坝矟h子”形象的概括和升華。小說表現(xiàn)的是一種打不敗的精神。面對強大的鯊魚,老人無法擺脫失敗的命運,但能夠勇敢地對付敵人,即使失敗了,也保持了優(yōu)勝者的風度?!叭瞬皇菫槭《模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保?]176老人與大鯊魚搏斗時說的這句話已經成了經常被引用的經典名言。這種奮發(fā)向上、臨危不懼的精神給中國青年讀者以鼓勵和勇氣,尤其是飽受十年浩劫之苦的一代青年更從海明威作品中獲得可貴的精神力量,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努力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生活道路。美國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海明威的精神體現(xiàn)了美國的開拓進取精神,跟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有共同之處。
海明威研究專家詹姆斯·弗蘭德教授認為:“海明威的聲譽為什么經久不衰?主要是由于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風格,而這種風格來自美國現(xiàn)實生活,為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讀者所熟悉。”[2]207海明威描寫的勇敢、愛情、死亡、搏斗和犧牲等題材具有普遍的意義。很多作家都寫過類似的題材,但是海明威創(chuàng)造并成功地運用了一種獨特的風格。海明威筆下的這些內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比現(xiàn)實生活更廣闊、更具有史詩般的魄力。海明威筆下的男主人公大都失敗了,但都表現(xiàn)出史詩般的英雄氣概,以悲劇性的結局告終。海明威經歷過大起大落的變化,刻苦創(chuàng)作,反復修攻,一絲不茍。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文字簡潔有力,令人回味。“冰山原則”是海明威創(chuàng)作的基本準則,強調含蓄,寓意于不言之中,令人回味無窮,與其他西方小說中的意識流描寫相比,更容易為我國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海明威長篇小說里的細節(jié)描寫十分精確和細致,閃爍著現(xiàn)實主義的光芒。這種現(xiàn)實主義精神與中國的文學傳統(tǒng)是相通的。海明威的記者經歷不僅使海明威能夠寫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實,而且細節(jié)描寫也十分精確。海明威的藝術風格很像中國古典小說的白描手法,敘述簡潔生動,意在傳神,注重細節(jié)描寫。《老人與?!分袑Ω鞣N鯊魚的精細描寫幾乎與《紅樓夢》中對眾多人物衣著式樣和顏色的精細描述一樣,令人感到親切可信。海明威認為作家的職責是講真話,要用最簡潔的形式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這個原則指導了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他多次出生入死地深入戰(zhàn)地生活,收集第一手素材,寫出了反映時代精神的名篇巨著,從而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體現(xiàn)了崇高的美學原則。中國的作家十分贊賞這種寫作風格。因此,海明威能夠跨越中美的國界,克服時空差異和文化隔閡,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扎根,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和學者們不斷地去研究和解讀海明威本人及其作品。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肥俏鞣降囊徊拷浀渥髌?,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海明威的自然觀與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如出一轍。在中國思想史上,中華民族五千來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疤烊撕弦弧笔且粋€基本的信念。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人類只是天地萬物中的一個部分,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體。“天人合一”就是人與大自然要合一、和平共處,不要講征服與被征服。天人合一思想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老人與?!分欣先伺c大海相依為命,融為一體。在老人心目中,大海中的生物都是他的朋友?!八浅O矏埏w魚,因為它們是他在海上的主要朋友。他替鳥兒傷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鷗”[1]118。他甚至認為鳥兒的生活過得比人類過的還要艱難。老人贊美馬林魚,尊敬馬林魚,視馬林魚為朋友一樣的競爭者。他甚至連那些鯊魚也非常敬佩,因為鯊魚們在水里游得那么快,身體那么壯健,而且他們武器齊備,以致所向無敵。雖然小說中馬林魚一直是老人搏斗的競爭者,甚至是敵人,但二者之間不僅僅只有對立。他們相互對立、相互依存,對方的力量和存在的價值在彼此的對立和競爭中得以體現(xiàn)。雙方在戰(zhàn)場上是平等的競爭對手,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老人認為人和萬物是處于同一生命層次的生物;人與生物之間,只有形狀大小之分,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因此,他才能在與馬林魚搏斗時說,“你要把我害死啦,魚啊,老人想。不過你有權利這樣做。我從沒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著或更崇高的東西,老弟。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1]168這里,人已經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人與自然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自然界內部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因此,人與自然的矛盾就不是自然與外部事物之間的對抗性矛盾,而是自然界內部的非對抗性矛盾。這種矛盾的解決,與人民內部矛盾類似,不是通過雙方你死我活的斗爭,而是“依靠人類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是二者之間的協(xié)同發(fā)展和和諧的統(tǒng)一。這里,小說達到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雙重效果,二者達到了完美的融合和統(tǒng)一?!保?]101老人的力量在老人與自然的對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他的精神也在這種對立中與自然和諧地統(tǒng)一在了一起。
小說中老人多次說自己不能出海太遠?!拔以辉摮龊_@么遠的,魚啊,”他說?!皩δ銓ξ叶疾缓谩N液鼙?,魚啊。”“你原來是條完整的。我很抱歉,我出海太遠了。我把你我都毀了。不過我們殺死了不少鯊魚,你跟我一起,還打傷了好多條。你殺死過多少啊,好魚?你頭上長著那只長嘴,可不是白長的啊?!保?]186
老人出海太遠,已經超出了自己捕魚的范圍,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所以老人必然受到某種懲罰。鯊魚對他的襲擊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老人與鯊魚之間的斗爭也注定是要失敗的。這說明如果人類企圖通過征服自然和主宰萬物靈長來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就脫離了自然,站到大自然之外甚至大自然的對立面,必將遭到大自然的懲罰。人與大自然應該要有必要的默契與交流,而不是隔閡與對抗。
1941年3月,海明威來中國訪問,陪同他來訪的是他新婚不久的夫人瑪莎。后來,海明威寫了六篇報道,報道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形勢,記錄了海明威和戰(zhàn)斗中的中國人民的友誼。這次訪問是海明威引以自豪的事,也是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海明威作品中的中國元素﹑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相通的地方很多,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研究和挖掘。
[1]海明威.老人與海[M].吳勞,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2]楊仁敬.海明威在中國[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207.
[3]陳茂林.海明威的自然觀初探——《老人與?!返纳鷳B(tài)批評[J].江漢論壇,2003(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