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平
(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文學院本科教研室,遼寧 鐵嶺 112000)
淺析《圍城》的多重主題意蘊
鄭志平
(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文學院本科教研室,遼寧 鐵嶺 112000)
研究《圍城》主題意蘊可以更好地審視作品的文學價值,如可以從時間機制、視角特點、修辭品格和故事情節(jié)等角度對《圍城》進行細致研究。本文主要論述《圍城》主題意蘊的多重復雜性、諷刺性與藝術特色,探討錢鐘書先生在《圍城》這一作品中表達出來的主題旨意。
《圍城》;文學作品;主題意蘊;藝術特色
《圍城》作為一部經(jīng)典名作,有著極其豐富文學內(nèi)涵,其中隱藏著的多重主題意蘊,值得廣大文學愛好者深究。
《圍城》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具有特殊性,作品中人物性格和語言風格頗具諷刺性,錢鐘書在《圍城》中揭露出戰(zhàn)亂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病態(tài),站在更高層次的哲學角度去分析人類生存的圍城狀態(tài)。錢鐘書留學期間接受了西方文學思想的熏陶,對西方非理性的思想具有抵制性。同時錢鐘書受到華夏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影響,在創(chuàng)作《圍城》一書中,虛構出具有中國社會特征的人物,虛實相映,在理論邏輯構建中,對西方模式產(chǎn)生一種反動意識,極力表達出錢鐘書對西方非理性思想的突破意念,在寫作修辭手法中運用暗諷的手法,意在突破西方非理性思想“圍城”的束縛。[1]
錢鐘書的文學本質(zhì)凸顯出層次性,通過文學來表達其心理狀態(tài)。在受社會環(huán)境約束的時代,錢鐘書渴望突破“圍城”的“束縛”,去尋求無限廣闊的世界。文學與哲學、歷史文化和平行的社會文化相互貫通,文學有著自身獨特的語言藝術性,《圍城》體現(xiàn)出錢鐘書因太平洋戰(zhàn)爭受困于上海,渴望掙脫束縛,向往自由神話的愿望,也描述了當時中國處于困境,受到封建制度禁錮的社會群眾,思想落后無知,受外來列強的侵略社會狀態(tài)。“城墻”內(nèi)部的中國人們同“圍墻”的列強進行著殘酷戰(zhàn)爭。戰(zhàn)爭是“打通圍墻”的重要手段,列強通過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企圖將其非理性的思想灌輸給中國,同時掠奪中國的資本。錢鐘書目睹此狀,頗感無奈,《圍城》中勾畫的人物形象傾注著錢鐘書對生活的思考。錢鐘書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曾到歐洲留學進修,回國擔任大學教授后,目睹了日本列強對祖國的侵害,將內(nèi)心的想法通過《圍城》中的方鴻漸表達出來。小說開篇便提到方鴻漸西歐留學回到祖國后,目睹祖國“內(nèi)憂外患”不斷,為小說的思想理論奠定了基礎。小說中的方鴻漸在愛情上陷入了“圍城”境地,他追求心上人唐曉芙未果,又被蘇文紈百般糾纏,無奈之下選擇與孫柔嘉成婚,婚后的兩人相處不融洽,再次陷入“圍城”境地。方鴻漸在婚姻的“牢籠”中時而歡喜,時而痛苦。方鴻漸的人生充滿著陷阱,處處是“圍城”,他奔向三閭大學后,生活氛圍更為緊張,“不是刺痛你的肉,就是摩擦我的皮”,盡管方鴻漸在“圍城”努力掙扎,但也掙脫不了被命運侍弄。[2]錢鐘書在小說結尾處,描寫方鴻漸與夫人爭吵,家里落伍的老鐘當當?shù)仨懫?,蘊含著小說主角一生的感傷。老鐘的響聲深于一切語言和一切啼笑,方鴻漸一生無所作為、無力掙扎,在命運的“圍城”中充當一個軟弱無能的知識分子形象,這正是當時社會背景下錢鐘書對自己命運的無奈表達。方鴻漸命運的悲哀離不開時代背景的影響,小說是生活客觀的反映,影射出了當時中國社會背景下中國多數(shù)知識分子受到“內(nèi)憂外患”、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無奈。
《圍城》通過特別的人物性格描畫,呈現(xiàn)出極具諷刺性的藝術特色。錢鐘書創(chuàng)作《圍城》之前,曾擔任過清華大學的校長、留學進修于歐洲,對文學藝術的認識具有獨到之處。小說中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之長,善于將矛盾的正反兩面自如地運用到小說人物身上。在人物性格構建之時,將人物置于自我暴露、自我嘲諷的地位,最后便是知識量大、諷刺性極強的語言描寫。
《圍城》在審美藝術方面將文學與音樂、文學與禪宗、文學與繪畫等中國傳統(tǒng)藝術進行對比,以凸顯文學語言的藝術特色。錢鐘書運用辨證的思維,使得可以消解的問題走向極端化,避免了過于強調(diào)小說的文學性,而將內(nèi)容與形式對立統(tǒng)一起來。其次,錢鐘書小說中的語言和神韻渾然天成,錢鐘書創(chuàng)作源自于其對文學和哲學的深度思考,小說故此富含哲理和邏輯性。錢鐘書對過度宣泄感情極不贊同,反對具有西方非理性思想的浪漫主義,對“執(zhí)情強物”的創(chuàng)作方法進行批判。
幽默是一種生活意向,廣泛存在于社會日常生活當中?!秶恰芬灾袊猩蠈又R分子的病態(tài)畸形生活作為寫作對象,以詼諧幽默的肖像描寫、靈活多樣的比喻手法、細膩的心理描寫和機智俏皮的諷刺描寫見長,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人物世態(tài)活靈活現(xiàn)地映射在世人的眼前,成為小說的精華之處。錢鐘書為了實現(xiàn)小說宗旨,將意蘊深藏在小說語言中,運用詼諧幽默的表達方式,諷刺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可見錢鐘書的語言表達意識能力和文化貫通能力極強,運用最有趣味和諷刺意味的語言,向廣大讀者展現(xiàn)出當時社會中上層知識分子命運的悲哀。
《圍城》是中國少有的文學經(jīng)典作品之一,小說的人物性格與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息息相關,社會的畸形發(fā)展造就了當時中上層知識分子命運的悲哀,值得廣大學子為之深思,從中獲得人生的啟發(fā)。
[1]張景景.《圍城》辭格中的幽默翻譯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3.12.
[2]周崴嵬.《圍城》中人物描寫的辭格運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45.
【責任編輯:周 丹】
I207.42
A
1673-7725(2015)04-0097-02
2015-03-15
鄭志平(1976-),女,遼寧沈陽人,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