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莎(宿州學院 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
趙麗莎
(宿州學院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貧困生認定工作是高校資助的基礎,是公正、公平、合理分配國家資助資源的前提條件.做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一社會弱勢群體的資助工作,能夠有效地促進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了解當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如何強化貧困生認定工作,更好地優(yōu)化配置國家資助資源,實現(xiàn)資助效益最大化,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貧困生;認定工作;問題;對策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水平”,各高校積極研究資助政策,拓寬資助渠道,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夯實資助工作細節(jié)并高度關注貧困生的身心健康,取得了一定成效.[1]國家相關資助政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內涵、認定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在具體實施中,貧困生的認定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模糊性.因此,本文通過對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進行問卷調查,分析認定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突出問題,致力于從細節(jié)之處考量提升高校資助工作水平的對策.
為掌握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整體情況以及在認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特制定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調查問卷》,針對當前高校的學生資助工作特別是貧困生認定工作細節(jié)進行廣泛調研.共發(fā)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16份,有效回收率達90%,問卷經過信效度的檢驗,內容包括高校資助工作評價、認定工作各環(huán)節(jié)評價及有效性等,為進一步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機制提供有益的探索.
本次調查樣本的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調查樣本全部來自安徽省內各高校,男生占53%,女生占47%,其中78%的學生來自農村或邊遠地區(qū),56%的學生月平均消費在600元以下,67%的學生有申請或已經申請到國家助學金的經歷,樣本中大部分學生本身家庭相對困難或具有申請和評定助學金的經歷,為研究收集第一手資料及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提供了良好基礎.
2.1工作整體成效顯著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高校資助工作的政策宣傳和組織實施比較到位,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受眾面較大,能夠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yè),相對緩解了學生的經濟和心理負擔.調查中,72%的學生因為申請了助學金而得以繼續(xù)學業(yè),68%的學生認為國家助學金促進了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學院、班級對貧困生名額和金額認定過程中的執(zhí)行情況較好,能夠在執(zhí)行學校規(guī)定的基礎上,根據(jù)班級情況靈活調整,確保幫扶的有效性.據(jù)調查分析,當前國家資助政策實施整體情況良好,成效顯著,對于幫扶貧困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2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2.2.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材料的審查有待進一步完善
高校一般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調查表》及學生家庭貧困證明(學生本人提供,民政局或地方政府蓋公章)作為評定依據(jù),從理論上講只要學生生源地開具的貧困證明里面的信息準確,對于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因為在評定工作中所需參考數(shù)據(jù)在表中都有體現(xiàn),但是在800份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近32%學生的證明材料是自己填好直接到當?shù)孛裾块T蓋章,15%的學生反映工作人員隨便問問就幫忙填上了,還有7%的學生反映通過找關系或熟人可以幫忙開具.還有部分學生在家庭人均年收入一欄填寫數(shù)字為幾百元,此收入水平在當今社會應該是已經不存在的了,但這一切都礙于有當?shù)孛裾块T的公章而無可奈何.其本身的可信度無疑增加了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難度.由于大學生的生源地一般比較分散,高校不可能對每一個申請貧困資助的學生進行實地調查認定,存在因人為影響夸大或者縮小貧困狀況的現(xiàn)象,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檢查機制.[2]
2.2.2貧困生評定主體的主觀責任心有待強化
研究發(fā)現(xiàn),不少班級評定小組的成員在評定過程中責任心不夠強,沒有深入、深層去調查和搜集貧困生的消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部分評定小組成員在評定過程中還存在著宿舍關系、情感關系、地緣關系等不良心理的影響,這部分評定小組成員往往憑借主觀情感認定貧困生,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產生很大的誤導.
2.2.3貧困生認定規(guī)則和結果的透明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貧困生資助認定程序一般為學生本人申請,由班級民主投票,經學院評定委員會審核、公示.這個過程看似民主、公平,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部分貧困生由于自卑等心理問題要么在平時與同學的相處過程中比較被動,要么羞于啟齒自身的貧困,最終要么不申請或申請了以后由于票數(shù)問題得不到真實的資助等級,而有一些渾水摸魚的非貧困生由于平時人緣比較好,輕松的拿到了高額資助.[3]這樣就使得部分學生對評定結果的公正性存疑,調查顯示,57%的學生曾經對貧困生認定結果心存疑慮,或者聽周圍同學對評定標準和評定過程提出過異議;16%的學生希望貧困生推選名額、過程和結果更加透明化.
3.1建立相對穩(wěn)定而又動態(tài)更新的貧困生檔案
貧困生的標準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因此要對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實行相對穩(wěn)定而又動態(tài)更新的管理方式.第一,大一新生入學遞交檔案分類整理,了解學生個人基本信息,保證第一手資料的真實性.第二,通過發(fā)放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了解其家庭經濟狀況,包括父母的職業(yè)、經濟收入來源、家庭人口等.第三,通過輔導員班主任與貧困生的日常接觸交流,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健康狀況.第四,通過與學生干部、舍友、寢室長的廣泛調查,了解學生的家庭實際狀況和日常消費情況,包括是否有筆記本電腦、衣著打扮、手機消費等.[4]第五,聯(lián)合高校后勤部門跟蹤校園卡消費情況,了解學生真實的生活消費水平.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比較全面和相對穩(wěn)定的貧困生檔案.另一方面,根據(jù)貧困生的變化情況及時給予增補和刪減,這樣貧困生檔案才能真實反映出學生的貧困情況和所屬的貧困層次.
3.2加強對貧困生認定小組成員的教育和引導
貧困生認定小組是班級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具體執(zhí)行者,貧困生認定小組成員的責任心、對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重視程度等都直接決定了認定的結果,也決定了高校資助資源的使用是否科學合理,因此,必須加強對貧困生認定小組成員的教育和引導.首先,應教育貧困生認定小組成員認識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重要性,認識自己肩負的責任,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擺脫情感關系、地緣關系、舍友關系等因素的影響,使他們在認定過程中始終堅持公正、公平和客觀的原則;[5]其次,組織貧困生認定小組成員認真學習研究貧困生認定辦法,讓每一位認定小組成員充分了解貧困生認定的程序、辦法等;最后,要組織認定小組成員認真搜集、整理和分析貧困生信息資料,并進行相互間的對比,在此基礎上對貧困生進行認定.
3.3廣開監(jiān)督渠道,加大監(jiān)督力度
資助工作是國家一項民生工程,必須加強對資助全過程的監(jiān)督,一是要對資助評定過程的監(jiān)督,確保評定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二是要對資助金發(fā)放過程的監(jiān)督,確保學生資助金及時到位和足額發(fā)放;三是要對學生資助金使用的監(jiān)督,杜絕學生不正當使用資助款.目前許多高校的做法是將獲得資助的學生名單在校園網(wǎng)公示欄進行公示,雖然也有監(jiān)督電話,但是學生參與度普遍不高.
迅速發(fā)展的新媒體,微信、微博成為高校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又一陣地.據(jù)報道,截至2014年1月,新浪微博大學生用戶突破3000萬,高校日使用用戶超過1000萬.全國共有將近2000萬大學生參加微博發(fā)起的話題類活動.因此高校應該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將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標準以及認定結果在官方微博、微信上公布.大學生對微博和微信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遠遠大于對學校公告欄的關注度.現(xiàn)實中由于膽怯或內向等原因不敢與老師溝通的一些學生,通過微信、微博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他們會在網(wǎng)絡世界里展開熱烈的討論.此種開放式的討論使得大家對整個貧困生認定工作暢所欲言,真正實現(xiàn)認定工作的公開化、透明化,實現(xiàn)高校資助工作的全民全程監(jiān)督.同時也可以在微信、微博中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專項打假活動,使那些隱藏較深的一批“偽貧困生”浮出水面.[6]
3.4建立各高校和全國高校有關貧困生基本情況的中心數(shù)據(jù)庫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不能以單一的標準來衡量,必須制定一個相對全面的指標評定體系,綜合各方面的標準來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現(xiàn)實操作中,可根據(jù)當?shù)鼐用褡畹蜕畋U系葮藴蕜澐殖蓭讉€等級指標,通過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得出基本值進行綜合比較,以此來劃分高校貧困生的等級.應有國家政府部門牽頭,組織教育保障、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專家學者,討論和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現(xiàn)狀的貧困家庭量化指標.根據(jù)此標準,戶口所在地的政府工作人員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數(shù)據(jù)庫,由系統(tǒng)自動判定貧困等級:特貧困、一般貧困或不貧困.安排專職人員,對此數(shù)據(jù)庫實行動態(tài)管理,以保證數(shù)據(jù)的真實有效性.以有效保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全國共享此數(shù)據(jù)庫,各高校可按照有關規(guī)章制度申請查詢數(shù)據(jù)庫信息,為貧困生認定工作做好前期準備,以便及時查詢和有效監(jiān)督.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程序的完善、科學、可操作性,直接關系到能否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公正、公平,關系到能否保持高校校園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進步.高校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中,要更加細致、公開和透明,加強政策和規(guī)則的公正性和科學性,充分調動輔導員班主任和參與評議學生的積極性,動態(tài)考量,才能做到既幫助了需要幫助的學生,又營造了誠實信用、自強不息的氛圍,充分落實國家資助育人政策的精神,把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關懷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樹華.高校資助政策體系中貧困生認定難點及對策探究[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76-78.
〔2〕唐文紅.從物質資助濟困育人到勵志強能育人[J].思想教育研究,2011(7):21-23.
〔3〕胡劍虹.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1(3):15-16.
〔4〕徐曉軍.權利與義務對等的高校貧困生資助模式探討[J].人文雜志,2011(2):59-60.
〔5〕董薇.新形勢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知識經濟,2013(3):167-168.
〔6〕張易.創(chuàng)新高效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資助工作研究環(huán)球[J].市場信息導報(理論),2013(9):92-93.
基金項目: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AH201410379112)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7-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