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丹丹
紀丹丹/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信息學院講師,碩士(吉林長春130122)。
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視與關注,近年來針對大學英語課程的研究更是層出不窮。然而,教育者似乎忽略了英語教育整體性、連貫性的特點,只是孤立的研究大學英語教育本身,忽視了大學英語教育只是英語教育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特點。致使大學英語教學難以突破創(chuàng)新,面臨發(fā)展瓶頸的尷尬局面。英語教育應該是貫穿于小學、中學以及大學各個階段的連貫性教育。目前,對于中小學英語教育的銜接、連貫性研究已有很多,但對于中學——大學英語教育的連貫性研究為數(shù)不多。
近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開展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課堂設計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xiàn)。然而,研究者往往過度重視教育者的主導地位,都是從教育者的視角去審視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而忽略了真正的教育主體是學生的事實,忽視了學生的感受。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學生的視角和心理對大學英語教育現(xiàn)狀進行描述和分析??v觀整個大學英語教育過程,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學習需求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新生期,老生期以及準畢業(yè)期。每個時期具備各自特點,也如實地反映了大學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
新生期的學生,無論英語水平高低,普遍對大學英語的學習熱情高,興趣濃。但他們對英語學習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對新階段的大學英語學習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去學,怎樣去學,學習哪些。而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第一課卻連和其他學科一樣的緒論都沒有,不能系統(tǒng),科學地解答學生的疑慮和困惑。只是簡單的重復單詞、課文的講解,致使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得當。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使得一部分基礎較差,毅力不足的學生慢慢地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掉了隊。
老生期的學生進入大二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普遍對大學的生活和學習熟悉并且適應,對一成不變的英語教學已感到麻木和厭煩,開始出現(xiàn)種種厭學情緒。而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卻依舊遵循著老套的教學模式,重復著單詞和課文的講解,而把學生學習情緒不高歸因于學生基礎差,心理耐受力弱等因素,殊不知是大學英語教學本身出現(xiàn)了問題。
大三、大四的學生進入了準畢業(yè)期。學生們到了這個時期往往對人生規(guī)劃有了比較明確的目標,有的選擇就業(yè),有的選擇繼續(xù)深造。因此,學生在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多數(shù)學生表明有意愿學習對將來就業(yè)有幫助的專門用途英語、對繼續(xù)深造有益的考研英語和準備出國的口語提高課程。然而,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面對學生的需求卻又顯得那么滯后和無力。專門用途英語只在少數(shù)高校開展,而且剛剛起步,經驗尚且不足。而針對學生其他需求的課程多數(shù)設置為選修課,普遍存在課時不足,不受重視等問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針對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心理特征和需求,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做到與中學英語教育以及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設置的有效銜接和過渡,已經勢在必行。而如何做到各個階段間的自然銜接和順利過渡則是我們研究的關鍵。
連貫教學研究符合整體論思想。1926年施穆滋提出了整體論(Holism)。整體論認為“自然界的各部分是由各部分或各種要素組成的,但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有機整體。整體的性質大于其組成部分性質的總和”。 整體并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會產生整合效應。語言教學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每一個階段的教學都是對上一個階段的延伸和拓展。做好各個階段的銜接和連貫教育是符合語言整體和教學整體規(guī)律的。
大學英語課程應做到與中學英語的順利過渡與銜接,要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兩個階段英語學習的差異。大學英語無論是在教學要求方面還是在教學內容方面以及在教學方法方面都與中學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首先,大學英語教學不再以英語語法為重心而更加強調詞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不再要求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的技能的平衡,而更加強調聽和說的訓練與培養(yǎng)。其次,大學英語的聽力訓練和口語練習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這對已經適應了中學英語注重閱讀能力培養(yǎng)和語法學習、句子分析的學生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對文章的篇章理解以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更是讓已經習慣了應試教育、題海戰(zhàn)術的學生們無所適從。 部分學生甚至得出了“大學英語學不到什么知識”的錯誤結論。最后,大學英語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活動,如分組討論,課前預習,課堂口頭報告等也讓適應了教師一言堂的被動學習方法的學生們有些茫然。
因此,做到兩個階段英語教育的順利過渡與銜接,應充分利用新生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興趣濃等特點,上好新生入學英語第一課。解答學生心中疑慮和困惑,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兩個英語教育階段在以上各個方面的差異,并指導學生在擴充詞匯量以及提高聽力水平和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進一步努力,以幫助學生完成由中學英語到大學英語學習的過渡與銜接。
在學生度過了迷茫的新生期的英語學習階段之后,大多數(shù)學生已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模式、方法以及內容比較熟悉。如果一直沿用一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不變的教材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開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時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授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各種語言學習理論豐富大學英語課堂設計,并適當?shù)卦谡n堂教學中運用各種微技能,如課堂導入技能、語言基礎知識及言語能力的教學和操練技能、提問技能、強化技能以及總結技能等。 使學生在學習大學英語的過程中每節(jié)課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獲,都會對下一節(jié)課充滿期待,使大學英語成為有魅力的課堂。
進入了準畢業(yè)期的學生們開始對英語的學習迫切起來。學生們根據對畢業(yè)后規(guī)劃的不同,開始對英語學習產生了不同的心理需求。希望繼續(xù)深造的學生開始有學習考研英語的意愿,希望出國的學生有了提高英語聽力口語水平的意愿,希望就業(yè)的學生則更多考慮的是英語為將來的專業(yè)崗位服務的意愿。因此,大學英語課不能只作為一門大學教育的基礎課程,只單純地教授學生一些語言知識和技能,當學生具備了進一步拓展英語知識和能力的時候戛然而止,結束課程,而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各個方面的學習心理需求。在結束大學英語基礎教學課程之后及時跟進后續(xù)課程的設置,以考查課和選修課的形式積極推進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的開展。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可開設考研英語、高級英語視聽說、英美電影欣賞、跨文化交際以及英語語言與文化等課程。 此外,專門用途英語的開展已是大學英語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該課程主要是為學生提供進行專業(yè)學習和研究所必需的英語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從一般性的英語技能到用英語開展某學科的教學科研以及實際應用之間的過渡。
大學英語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發(fā)展階段,是中學基礎英語教育階段的延伸與發(fā)展,更是對學生將來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是語言教學連貫的整體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發(fā)展環(huán)節(jié)。連貫教育的研究有效解決了處于銜接期的大學英語如何保持語言教學連貫性的問題,能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英語學習各階段的內容和方法,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真正提高。
[1]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與對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0(3):3-12.
[2]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322-327.
[3]范文芳.大、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一條龍”規(guī)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442-444.
[4]何曉敏.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銜接中的差異及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3.
[5]劉秀明.大學英語教學和高中英語教學一致性研究[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08.
[6]馬武林.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設置探究(一)——學術英語[J].外語研究,2011(5):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