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海滌 張 琦
電影《時光倒流70年》海報
人類對于時間的思考似乎由來已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個時代的哲學家們都在拷問時間這個命題。如羅馬哲學家、詩人盧克萊修(公元前1世紀)在他的史詩《物性論》中云:“時間也不能單獨存在,從萬物的飛逝中,我們才能感受到時間。我們必須坦承,沒人能把握時間本身,只能從萬物的飛逝或他物中獲悉時間。”如果沿著盧克萊修的思想再稍稍邁進一步,人類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認識:精神的力量能夠控制或甚至中斷時間的流逝。關(guān)于這—點,16世紀神秘詩人安哥拉斯·希利修斯的詩句里也有所體現(xiàn):“時間是你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它的時鐘在你腦中滴答作響,一旦你停止思考,時間亦隨之死亡?!薄澳陱鸵荒?,跨過時間之線的那一步,就是永恒之所在?!盵1]從這些包含著神秘感的話語里,可知人類對逃離時間的渴望是多么強烈,甚至已經(jīng)形成了一部包含存在主義元素的“時間文化”。于是,這種對掌控時間的追求成了人類文明的神話,人類在渴望解釋萬物起源的深層需要之上,期望著能自由地返回某段歷史,期待在一個永恒的王國里自由而快樂地進出,并與時間保持著開放式的寬容與和解。
在人類與物質(zhì)與精神世界的斗爭中,逝去和永恒的矛盾—直困擾著人類,人類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只有突破時間,戰(zhàn)勝時間,才能進入更大的空間之中,為人類爭取更多的可能性?;趯r光旅行的遐想與渴望,常常會出現(xiàn)關(guān)于時光旅行的作品,如著名的英國作家喬治·威爾斯的《時間機器》(1895),就是著名的穿越時光的小說,小說中的“時間旅行者”乘著自制的“時間機器”,飛到公元802701年,看到了那時的人類已分化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并且相互傾軋的情景。威爾斯的創(chuàng)作雖然帶有強烈的資本主義時代的階級矛盾的痕跡,但也為生命苦短的人類設(shè)想出穿梭于時空中的機器,從理論上延長了人類生存的時間。而在電影作品里,借助于現(xiàn)代的高科技手段和直觀立體的真實景物,人類穿越時間的幻想在銀幕上清晰展現(xiàn),形成了近十幾年來的“穿越”片的熱潮。
“時光扭轉(zhuǎn)”并不是一種敘述(如倒敘)方法,而是電影創(chuàng)作的一個母題。本文所指的“時光扭轉(zhuǎn)”類電影并不是單純意義的科幻作品,而是一種以真人真事為核心的表述方法。在此概念之下的“時光扭轉(zhuǎn)”類影片,往往采用將線性時間切斷并扭轉(zhuǎn)的設(shè)計,將劇中人物的活動場景回溯至過去(可能遠及數(shù)百萬年)和遙遠的將來(同樣可以遠及數(shù)十萬年),在錯位的時空里,產(chǎn)生出人與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是該類影片的核心話語。本文將其從主題上又分為幾個子類,如情感類、科技類、災難類等。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也是人類生存的巨大動力,所以即使在“時光扭轉(zhuǎn)”的影片中,為愛情而穿越時光者亦大有人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美國導演吉諾特·茲瓦克執(zhí)導的《時光倒流70年》(1980)。該片改編自小說家理查德·馬特森的小說《Bid Time Return》,青年理查德在他的畢業(yè)典禮上遇到一個老婦人,老婦人交給理查德一個舊懷表后消失。8年后,已經(jīng)成為劇作家的理查德在旅店里看到一幅照片,經(jīng)多番查證,這就是8年前將懷表交給理查德的那個老婦人、著名女演員艾麗絲。通過留在旅店登記薄上的筆跡,理查德才明白自己竟與一個70年前的年輕女子相戀。于是,理查德憑借著心理的能量成功地回到了70年前的甜蜜時光,見到了年青美麗的女演員艾麗絲。這是一個童話般美麗的愛情故事,很顯然,該片所要傳遞的是愛情的堅貞與偉大,所以導演采用了與其他“時光扭轉(zhuǎn)”影片不一樣的處理方法,影片中并沒有用多少時段來表現(xiàn)“時光扭轉(zhuǎn)”的復雜的科技含量,導演的全部功力體現(xiàn)在對這場跨時空愛情的歌頌上,“時光扭轉(zhuǎn)”只是加載于影片中的一個傳奇元素一閃而過。因此,當理查德在展廳里看到了艾麗絲的照片時,片中響起了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一束明亮的光束從斜上方打出,投射于艾麗絲的畫框里,年輕的艾麗絲宛如蒙娜麗莎一般溫宛迷人,再加上理查德深情的目光,使《時光倒流70年》儼然成為一部經(jīng)典愛情故事片,讓觀眾忘情其中,完全忽略了該片的超現(xiàn)實主義的幻想因素。歸于此類的影片還有《時光旅行者的妻子》《巴頓奇事》《穿越時空愛上你》等。
“時光扭轉(zhuǎn)”作為一種高技科含量的想象,正在被歷代科學家們通過各種科學實驗來證明,因此產(chǎn)生過種種關(guān)于“時光扭轉(zhuǎn)”的傳言,著名的費城實驗就是其中的一種。據(jù)說在1943年10月,美國海軍在費城進行了一次人工磁場的機密試驗,實驗人員啟動脈沖和非脈沖器,使船只周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磁場。隨后整條船開始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艦船被移送到了479公里以外的諾??舜a頭。參與這項實驗的吉索普博士認為,強烈的磁云能夠重新排列人類和物質(zhì)的分子結(jié)構(gòu),使其進入另外的時空。據(jù)報道,這項成功的海上試驗形成了看不見的橢圓形磁場,每道磁光的射程都有100邁之遠,水中的船只因此逃避了雷達的追蹤變成模糊的影像,當磁力再增強后,一些水手開始超越時空。
由斯圖爾特·羅菲爾執(zhí)導的影片《費城實驗》(1980),就是基于這場真實的實驗改編而成,雖然故事里也有一些愛情的片段,但其主題顯然是表現(xiàn)科學技術(shù)對于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破壞。船員大衛(wèi)和基米參與到一場神秘的實驗里,在船只消失的一瞬間,二人驚恐地跳入船外而墜入時光空洞,進入到40年后。隨后基米在醫(yī)院里離奇消失,只有大衛(wèi)一個人在時空扭曲中痛苦尋覓,并一直堅持認為“機器改變了我的時間,這不是我的時間”。影片用陰霾的天空,深邃的黑洞、炸響的閃電和突發(fā)的龍卷風,以及基米身上所帶的巨大核幅射來說明一場高科技的科學實驗所造成的無窮后患;用大衛(wèi)難以融入現(xiàn)代生活的痛苦、還有基米的自閉癥,來說明科學實驗給人類心靈造成的迷失。同類影片還有《回到未來》《蝴蝶效應》《時空罪惡》等。
電影《時間機器》劇照
自1916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じトR姆首次提出蟲洞概念之后,蟲洞成了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包括霍金在內(nèi)的科學家都認為透過蟲洞有瞬時空間轉(zhuǎn)移的可能性?;艚鹪凇豆麣だ锏挠钪妗分兄赋觯骸叭绻嬖谙x洞……你駕駛著你的空間船進入蟲洞的一個口,而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時間處的另一個口出來。蟲洞,如果它們存在的話,將會是空間中解決速度問題的方法?!盵2]這似乎為時光扭轉(zhuǎn)類的影片提供了靈感,導演們紛紛借助于這種“蟲洞”理論進行自己穿越時間、修改過去的藝術(shù)設(shè)計,由美國導演西蒙·威爾斯執(zhí)導的《時間機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劇中人物亞歷山大·哈德金教授是一位癡迷于時光扭轉(zhuǎn)理論的物理學家,強盜卻殺死了他的未婚妻后,亞歷山大傾盡全部智慧發(fā)明了一臺時光機,希望可以帶他去時光里將自己的妻子救起。而現(xiàn)實卻是,當亞歷山大回到過去時間之后,卻必須面對妻子的另外一次死去。殘酷的現(xiàn)實讓亞歷山大認識到過去無法改變,自己的時間機器只是“想控制時間的可笑伎倆”。于是,亞歷山大在昏睡中直抵80萬年后,參加了那里的血腥爭斗,他決定留下來安心地做80萬年之后的人類一員。影片用較長的畫面呈現(xiàn)亞歷山大坐在像老式英國馬車一樣的時間機器里,隨手撥動拉桿,制造出滄海桑田、四季更疊的情景,海岸崩坍、森林枯竭、沙漠翻卷、草原在雨水中復蘇,銀幕上的畫面瞬息萬變奇幻精彩,仿佛將人類置放于流動不息的時間之河中,演繹出生命的美好、短暫、變遷、輪回、永恒等多種寓意。同類影片還有《時空救援》《時間線》《終結(jié)者》《超時空戰(zhàn)將》等。
如果把“時光扭轉(zhuǎn)”類影片看成是一種有科技含量的影片的話,那么其中所出現(xiàn)的“時光扭轉(zhuǎn)”方式就是一種實驗中的“技術(shù)”或理論,導演們在各自的“時光穿越”設(shè)計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體又可分成三種方法:
這類方法不是“時光扭轉(zhuǎn)”類影片中常用的方法,但卻是科學家早已存在的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歐內(nèi)斯特·巴恩斯所說的就是一種自我催眠的方法,歐內(nèi)斯特·巴恩斯是在一個特定寧靜空間里,通過趕走雜念,平靜內(nèi)心的意念找到了逃離時光、瞥見永恒的感覺。這種感覺與西方科學家提出的由于宇宙“大時間”和“平行空間”的存在,某種逃脫時光的瞬間會突然降臨的理論相吻合。所以,《時光倒流70年》中,導演吉諾特·茲瓦克設(shè)計了通過菲尼博士之口,認定了時光倒流的可能性的情節(jié),并讓理查德在一個具有懷舊氛圍的場景里,通過反復的心理暗示,實現(xiàn)時光的穿越。
霍金堅持認為:人們可以想象從蟲洞的一個口搭乘空中飛船進行長途旅行,而讓蟲洞的另一個口留在地球上,這樣人就可能會在較早的時間里從另一個蟲洞口走出來,實現(xiàn)了時間的扭轉(zhuǎn)。這也是試驗時光機器的科學家共同的認知,盡管他們心目中的時光機器外型上不盡相同,但其核心技術(shù)都是能隨意設(shè)定時間、瞬間完成時光穿越。[3]所以這種“時光機器”在外型上可是一塊手表(《時光駭客》),也可以是一個浴盆般的東西(《熱浴盆時光機》)、還可能就是一個能飛行的船只(《時空救援》)或是機器(《時間機器》)。
愛因斯坦的統(tǒng)一場理論顯示了“電磁時空彎曲”的存在,這就是說當強烈的磁場加于某種物體之上時,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磁場,在高能量作用下的物質(zhì)瞬間達到肉眼無法分辨的狀態(tài),強烈的磁云能夠重新排列人類和物質(zhì)的分子結(jié)構(gòu),使其進入另外的時空。因此,帶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特征的《費城實驗》就采用了分子傳遞的方法讓半個城市消失,也把兩個水手傳送到40年后。
近年科幻影片已成為電影界的潮流和時尚,“時光扭轉(zhuǎn)”類影片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枝,正是要從藝術(shù)的角度折射出人們意識形態(tài)的變遷,其表現(xiàn)為如下三個方面:
上個世紀末,是人類知識大爆炸時代,隨著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的出現(xiàn)與普及,計算機修改了人類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開啟了人類多元化認知自然的思維模式。由此基礎(chǔ)之上,人們的生存態(tài)度就會更加挑剔,對未來的期待就會更加高端?;谶@種思維,“時光扭轉(zhuǎn)”類影片出現(xiàn)的大量修正過去、暢想未來的鏡頭,就是對人類未來的藝術(shù)化設(shè)計。盡管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的“時光扭轉(zhuǎn)”類影片的表現(xiàn)手法非常幼稚,影片中出現(xiàn)的21世紀的場景也過于科幻,但畢竟是人類面對未來所發(fā)出的一種呼喚,這種呼喚本身是積極而且有意義的。
從心理學理論來講,人類的想象能力是在修改記憶表象的基礎(chǔ)上,在腦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人類不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再造過去的事物,而且也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根據(jù)別人的指示、保存下來的物品再現(xiàn)早已滅絕的生活。[4]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想象力曾震驚了整個世界,也促使大量跨時空的小說和影片的產(chǎn)生。用當時的眼光來看,凡爾納的想象力十分驚人,他可以把火箭、潛水艇、飛船等機器搬到19世紀的科學荒涼地帶,在一種與史實嚴重不符的時代錯誤之下,讓公眾見證想象力的神奇。但從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凡爾納的想象力屬于平面狀態(tài),他只是把將來放在過去,在時間的線性上做出了一點小小的調(diào)整。相對于今天場面弘大、氣氛詭異的《盜夢空間》來說,凡爾納的想象力頓感蒼白。《盜夢空間》里的空間是多維的,時間是開放的,重量是失衡的,人物是真假難辨的,所以在觀眾吃力地觀看影片的同時,也看到了編導卓然不群的思維品質(zhì)。
原始人類在神話里浸潤了十幾萬年,他們仰望浩瀚宇宙,想象著神靈與自由。在代代相傳的企盼中,對自由與神話的追逐幾乎成了人類生存的目標?!皶r光扭轉(zhuǎn)”類影片將這種深埋于人類心底的渴望具象化、人格化,在光怪陸離的銀幕上活化了人類的想象。銀幕上的這些通過“蟲洞”或是乘坐時間機器穿行于宇宙的人物,就像是從人類的意識形態(tài)中走出來的英雄,英雄歷盡艱辛終于找到了人類通向神話和自由的路口,他們值得大家為之歡呼。
綜上所述,“時光扭轉(zhuǎn)”既是人類所面對的一個科學命題,也是人類的心靈期待?!皶r光扭轉(zhuǎn)”類影片行進到今天,已出現(xiàn)了不少傳世佳作,這些影片很多都采用了打破傳統(tǒng)的敘事方式,用多元化、割裂狀、意識流、拼合式的敘事方法去構(gòu)建故事,極大地挑戰(zhàn)著觀眾的觀賞心理,也將觀眾的欣賞檔次從單純的“看懂故事”推向“智力游戲”的高度。同時,“時光扭轉(zhuǎn)”類影片展現(xiàn)的是一幅積極的科學前景,那些歡樂而有趣的場面,指引著觀眾走向要更加相信科學、更加依賴科學的思維導向。出現(xiàn)在銀幕上的那些“時光扭轉(zhuǎn)”的鏡頭超越了自然與時間的拘泥,幻化成比現(xiàn)實更壯觀的景象,當然會讓觀眾癡迷與追捧。
[1](英)戴維斯.關(guān)于時間:愛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M].崔存明,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5.
[2][3](英)史蒂芬?霍金.果殼中的宇宙[M].吳忠超,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2:136,178.
[4](蘇)福爾岡納托夫.心理學[M].朱智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