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信息化技術在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中的應用
張 麗
藝術類圖書資料的特點鮮明,區(qū)別于其他圖書資料。本文針對其特點,利用信息化技術對藝術類圖書資料進行管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極大地提高其安全性,能夠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信息化技術;藝術類圖書資料;圖書資料管理
[作 者]張麗,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科技的進步給國家、社會及個人都產生了正面的影響,自然圖書資料管理也是如此,極大地增加了資料的數量與種類,其所帶來的信息資源也在逐步增多,因此,簡單地采取傳統(tǒng)的手工操作對圖書資料進行管理,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相應的工作需求。在圖書管理方面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對眾多信息展開有效地管理,給圖書管理的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便利——除了能夠提高他們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外,還能夠加強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不僅能夠對簡單信息進行處理,而且對那些非常復雜的信息進行管理時,信息化技術則表現出其獨有的優(yōu)越性。因此,圖書管理方面廣泛應用到信息化技術。同樣,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也存在其自身獨特的特性,其具體特點如下所述。
(一)藝術類圖書開本大小不一
在各種各樣的圖書中,相比于其他圖書資料,藝術類圖書資料有其鮮明的特征。其中,開本是最為復雜的,其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別。從書型上來說,大型畫冊中最為普遍的是6開本,圖書類常見的是24開本,1字帖普遍使用16開本,此外,還存在12、15、20、24、40等開本的圖書資料。從圖書外形上來看,還存在長開本、方開本、橫開本、豎開本等類型的藝術類圖書資料。
(二)藝術計類圖書厚薄不勻
從厚度方面來說,藝術類圖書的厚度不一,有成百上千頁的精裝本,也有只有幾頁、幾十頁的平裝本或者活頁本,而這種類型圖書的數量還比較多。
(三)藝術類圖書的裝訂形式多樣
從裝訂方式來說,藝術類圖書有多種裝訂類型,普遍有平裝、精裝、線裝、散葉裝等類型,還有的是由多個活頁裝訂而成。查找者只有通過將其一一抽出才能瀏覽其中的內容。同時,藝術類圖書的封面也各式各樣,即便是同種類型的封面,在厚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相同規(guī)格的圖書,其所使用的紙質厚度也不盡相同。
考慮到藝術類圖書開本、薄厚、裝訂形式的多樣性和特殊性,如果簡單地按照書籍的目錄來排放,將那些形狀較特殊、開本存在較大差異的圖書排列在一起,往往不整齊且不穩(wěn)定,還影響視覺美觀。更重要的是,讀者在選、挑書的過程中極易造成圖書傾斜滑落,使圖書頁腳曲折損壞,整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給圖書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信息化技術給藝術類圖書資料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相應的管理理念也逐漸成熟起來。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建立先進的網絡平臺,充分發(fā)揮信息科學技術的最大潛力,使圖書資料管理工作能夠更加快速、便捷地展開,諸如圖書電子化管理、網絡圖書管理等。然而,高考擴招使招生人數與教學規(guī)模在不斷地擴大,加大了對圖書館藝術類圖書資料的需求量,這便需要強化對藝術類圖書的有效管理。事實上,藝術類圖書除了對本專業(yè)的師生開放外,還對非本專業(yè)的全體師生開放。所以,在日常接待數量上自然超過了其他的專業(yè),這將大大地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強度,對管理者在借閱速度、管理策略及查詢速度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藝術類圖書的印刷成本較高,更有些外文出版社的圖書成本超過100元一冊。所以,應該對這類圖書資料進行科學的布局,從書架的高度、每層間距等方面做出努力,這樣不僅方便讀者進行查詢,同時給資料管理工作帶來便利。作為資料員,不僅要做好日常借閱工作,同時要做好圖書日常維護工作,注意儲藏室內通風透氣,并注意防潮、防霉、防蟲,避免霉菌的肆意滋生損害圖書的畫面,一旦發(fā)現有損壞的圖書要及時進行修補工作[1]。
(一)信息化技術在圖書資料管理中應用是必然趨勢
信息化技術給藝術類圖書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顯然,過去使用的管理模式已無法真正滿足借閱者的合理需要,我們必須改革這些管理模式,使其不斷向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轉變。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資料共享后,人們能夠更便捷、快速地查詢所需的資料,如此便節(jié)省了查閱者的寶貴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趨勢。藝術類圖書的現代化管理同樣會作用于讀者,使得他們對讀書信息有一個更好的標準。如果藝術類圖書沒有一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自然無法滿足師生的需求[2]。
(二)計算機技術在圖書資料采購前后及借閱中的作用
圖書館在選購圖書資料之前,為了避免出現重復購買的現象,需要對其進行檢索查詢,利用有限的資金來購買更有價值的圖書。傳統(tǒng)的手工檢索模式往往是通過對全部圖書的紙質檢索分類著錄卡片來展開,并參考購置圖書的賬本。傳統(tǒng)的檢索模式的劣勢是工作量較大且耗時長,由于人為原因做成的不良后果很多。當圖書館所藏圖書的數量比較多時,一個人不可能完成這么多圖書的分類和整理工作,需要靠不同的人來操作,但是由于不同人對圖書分類的認識不同,分類自然不同,這些都給采購前的查重工作帶來了困難,使得重復購買的現象時常發(fā)生。雖然通過查詢購置正本能夠有效地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當倘若每購買一本書便要一一查詢賬本,工作量會很大,而且影響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傊?,在采購前、借閱過程中,采用計算機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3]。
過時的圖書資料借閱過程是:借閱者根據個人的需求查詢分類著錄卡片,如果圖書館中確實儲存有借閱者所需要的圖書,借閱者就需要填寫索書條,然后圖書管理者根據其上面的信息進行圖書的查找。這種借閱方式存在許多不便之處,諸如工作量比較大,從查詢、借閱到借閱成功需要耗費很長時間。并且圖書管理員只能根據借閱者的一些信息手工查詢圖書資料,假如借閱者所需圖書被他人借走或者由于人為因素使得圖書分類不同,所需圖書并非在其所填寫所屬條類別中,自然借閱將不會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圖書管理員就做了許多無意義、無價值的工作,不僅加大了其工作負擔,同時也浪費了他們寶貴的時間[4]。在圖書資料管理中應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借閱者在借閱的時候只需要提供一些關鍵的圖書信息,圖書管理員通過這些信息快速地將他們所需的圖書找到。與此同時,通過檢索,還能為借閱者提供一些與這些信息相關的圖書以供其參考。只要是書庫中確確實實存在的圖書資料,通過電子檢索便能被很快地找到,借閱者外借一本書所用的時間很少,大大地提高了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同時還節(jié)省了借閱者的寶貴時間[5]。
(三)現有圖書資料的數字化
高校設有不同的專業(yè),圖書館藏書的種類也各式各樣,對其進行數字化顯然工程巨大,不管使用多么快的掃描儀,都需要漫長的時間。此外,藝術類圖書以多變的形式及豐富的內容而存在,其中的一大部分是以圖像、影像等形式而存在的,使用文字進行描述的相對較少,對這類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的難度勢必會更大[5]。為了發(fā)揮圖書資料數字化的最大功效,應該分成兩步走:第一步,這類資料應該是以電子、文本兩種形式共存,工作人員在做好日常工作外,還要進行電子目錄和檢索任務,為數字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步;不斷實現其數字化。數字化圖書館能夠提供的圖書信息較大,諸如文字、影像、動畫等。這類圖書資料的內容豐富、樣式多變,只有通過將它們進行科學的組織,才能更好地展現信息的利用率[3]。
顯然,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圖書資料管理中是未來圖書館數字化發(fā)展的必然道路。要想建設現代化的圖書館必須依賴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構建,其核心是要在數字化管理的基礎上加大力度,逐步克服傳統(tǒng)圖書管理模式存在的耗時費力、更新速度慢的困境。特別是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來提高圖書資料管理的效率,加大資料利用率存在一定的現實意義[6]。總之,在藝術類圖書資料管理中應用了信息化技術,構建前臺交互平臺和后臺管理系統(tǒng)的維護系統(tǒng),提高相關人員的素質,最終為實現圖書館的數字化及信息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1]劉立強,李佳軍,田青.國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tǒng)現狀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10).
[2]孫達武.高校圖書館網絡建設的社會化趨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1).
[3]龔梅.基于網絡信息環(huán)境的圖書資料管理模式的變化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8).
[4]吳奕寬.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信息傳播職能探析[J].圖書館,2001(4).
[5]張永鵬.信息化時代圖書資料管理的若干建議[J].知識經濟,2014(15).
[6]殷銘.文獻資源的共享與建設[J].中國信息導報,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