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媛
論浙江官書局之編校及刊書
侯麗媛
浙江書局是晚清官辦書局中規(guī)模較大、刻書最精的刻書機構(gòu)之一。它作為浙江省官辦刻書機構(gòu),擁有高水平的編校隊伍并依托浙江藏書眾多等優(yōu)勢,不僅注重校勘品質(zhì),而且刊刻質(zhì)量上乘,其所刻圖書以精品著稱于世。
浙江官書局;編校;刊書
[作 者]侯麗媛,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清朝末年,隨著鴉片戰(zhàn)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等的爆發(fā),中國的傳統(tǒng)藏書業(yè)受到了大規(guī)模地損害,作為文化傳播和傳承的重要載體——書籍大量散佚、焚毀、丟失。這對中國文化的保存和發(fā)展造成了尤為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的文化重鎮(zhèn)江浙地區(qū)的打擊更為嚴重。
因此,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重興文化”,加強對民眾的傳統(tǒng)思想控制,便首先著手于書籍的刊刻工作。同樣作為統(tǒng)治階層的各地方督撫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陸續(xù)在各省設(shè)立了官辦書局并進行書籍刊印。清代最早的官書局是曾國藩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江寧設(shè)立的江南官書局。以此為發(fā)端,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也相繼設(shè)局刊書。1865年,浙江地方創(chuàng)立了一個編刊與發(fā)行書籍的機構(gòu),浙江官書局便在此時應運而生。
該書局是當時諸省官書局中的重要一家,在浙江歷史上是第一個官辦專事刊印書籍的出版機構(gòu),并且對浙江的官府藏書、私人藏書和振興浙江文教事業(yè)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晚清政局的演變,1910年(宣統(tǒng)二年),浙江官書局最終并入浙江圖書館,完成其歷史使命。
清末書局先后成立后刊書甚多,在出版業(yè)方面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浙江書局所刊之書雖不是最多,但其質(zhì)量卻是一流,可以說居于諸局之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有一支很強的、水平很高的編校隊伍,即所謂群英薈萃。
(一)襄辦
在浙江書局創(chuàng)辦過程中,杭州藏書家丁丙作為襄辦人起了重要作用。丁丙藏書之富,約言之,“小八千卷樓”有宋元刊本二百余種、明刊精本、舊抄本之佳本及著述稿本和校讎秘冊,總計約二千余種。另有四庫著錄之書,以經(jīng)史子集,按“四庫簡目”排列,合計有三千五百部:“后八千卷樓”主要藏四庫未采錄之書,計八千余種。
據(jù)陳訓慈言:“舉凡置備募工稽查司計等事,先生襄辦一月,匡助尤多”“今省立圖書館猶以印售浙局本古書及丁氏刊書著稱,飲水思源,先生之遺愛猶不可歿也”。書局刊刻古籍,先要覓收底本,而底本好壞,實關(guān)系書籍質(zhì)量,丁氏以藏書豐富著稱,他慷慨地將珍貴藏書提供作底本,又以家藏各本珍籍提供??敝?,加上那些嚴肅認真的大學問家們的辛勤勞動,所刊書籍質(zhì)量自高。
因此,浙江書局所刊之書精審,實得丁丙助益不少,這個條件在其他各省書局中恐怕是少有的。
(二)總校、分校、助校
書局中主要業(yè)務人員負責編校工作,他們負責搜集底本、校勘等書籍出版任務。編校人員則有總校、分校、助校三類。浙江官書局的首任總校有四人,分別是:高均儒、李慈銘、譚獻、張景祁,此四人各自負責經(jīng)、史、子、集部分的??睒I(yè)務;第一任分校主要有八人,分別是:胡鳳錦、陸元鼎、陳豪、張預、汪鳴皋、王麟書、張鳴珂、沈景修,他們主要負責各書的初校及交換后復校的工作;最后是助校,即負責某部特定書籍的某些部分或者整部書的校勘工作。
浙江官書局對待書籍的校勘工作是十分看重的,在剛成立書局的時候,馬新貽就曾經(jīng)提出:“遴選篤實紳士分司校勘,并先恭刊……仍分飭在局紳員認真???,所以說,入浙江書局做編校者,均為當時當?shù)氐闹娜撕蛯W者。
(三)飽學之士
浙江官書局還有眾多飽學之士,他們在經(jīng)、史方面很深的造詣使所刊書籍,??本敚瑯O少錯訛,質(zhì)量甚至超過“殿本”。
如安徽全椒薛時雨,曾任杭州知府,后主講崇文書院,系著名學者,以振興文教為己任;浙江瑞安孫衣言系著名學者、藏書家,曾主持杭州紫陽書院;浙江紹興李慈銘亦是著名學者、藏書家,學問淵博;晚清有浙江三大漢學家之稱,而其中之二德清俞樾、定海黃以周皆曾參與浙江書局刊書工作。浙江德清俞樾為晚清三大漢學家之一,其在學術(shù)上經(jīng)、史、小學無不精研,著述宏富;定海黃以周為著名漢學家,長于經(jīng)學。個個身懷絕技,皆為學界名宿。
綜上所述,浙江書局的編校隊伍集中了當時全國一流專家、學者,聚集一堂,皆致力于書局???,故所出之書極其精善。一時浙江書局刊書名聲大噪,其刊印的書籍也以精善名揚海內(nèi)。正是因為有這些具有豐富才學的編校們在,所以書局才有了濃厚的學術(shù)氛圍。書局的編校才子們經(jīng)常聚到一起校書,也常常會因一字得失,相互討論、推敲。說浙江官書局的編校們是群英薈萃,一點也不為過。
從1867年創(chuàng)立到1913年并入浙江圖書館,浙江書局刊刻了大量圖書典籍。據(jù)洪煥椿《浙江文獻叢考》所載:“浙江書局自同治六年到光緒十一年,先后刊書達二百多種?!傆嬚憔衷谇迥┮郧八窨痰陌嫫?,幾十二萬八千一百零八片?!睋Q句話說,即從成立到結(jié)束的18年間,浙江書局就刊刻了200多種圖書。
浙江書局所刊書籍以精校、精刊流芳于后世,廣大士人因此尤為贊頌,特別是以《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二十二子》等為佳作代表。
(一)宋代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中國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斷代編年史即為《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原本有九百八十卷,今存僅五百二十卷。光緒五年(1879年)黃以周等以張印活字本為據(jù),又校以文瀾閣本。不僅止于此,黃以周等又在朱彝尊所作《資治通鑒長編》跋語的啟示下,又從宋楊仲良的《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輯錄文瀾閣本所缺的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至熙寧三年(1070年)、元祐八年(1093年)七月至紹圣四年(1097年)三月,以及徽、欽兩朝史事,撰成《拾遺》六十卷加以刊入。此書一出,即被學術(shù)界認為當時最好的本子。
(二)浙江書局所刊《二十二子》
《二十二子》是子書叢刻中的最佳善本,在當時很有名氣。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將浙局本《二十二子》影印出版,并指出:“浙江官書局輯印的《二十二子》,注重吸收歷代學者,尤其是清代諸家整理和研究諸子書的成果,匯編了歷代刊本中較有代表性的精校、精注本……選目精當,刻印尤善,在這一時期所出版的諸子書匯刻本中,堪稱上乘之作。”直到今天,人們?nèi)詫φ憔挚居懈叨仍u價。
清末迭經(jīng)帝國主義入侵以及戰(zhàn)亂,物價飛漲,刻書成本極其高昂。而當時浙江書局采用刻版時縮小版式,增多行字,以降低成本,這使廣大讀者,尤其是家境困難的寒家子弟能有力量購書,實屬難能可貴。
浙江書局刻書,??本?,錯訛極少,其質(zhì)量在全國各官書局中堪稱首位。此外浙江書局注重為讀者服務,亦是做到了大“惠”天下寒士。
[1]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2]顧志興.浙江印刷出版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3]顧志興.杭州藏書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4]沈善洪.浙江文化史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5]丁申.武林藏書錄[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6]朱賽虹,曹鳳祥,劉蘭肖.中國出版通史清代卷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
[7]夏定域.浙江官書局史料[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1980(2):40-41.
[8]潘猛補.浙江書局史略[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1991(1):43.
[9]顧志興.浙江書局始末及其所刊書[J].文獻,1990(1).
[10]陳矩弘.晚清浙江書局刻書述略[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2):104-106.
[11]顧志興,蔣德閑.浙江書局始末及所刊書籍初探[J].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0.
[12]宋立.浙江官書局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0.
[13]隗靜秋,董強.“順勢而行”的晚清官書局創(chuàng)置與衍變——以浙江官書局為中心的考察[J].中國出版,2013(1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