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亮,鄧 聰,吳曉蔓,鄧小燕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檢驗科金域檢驗學院臨床檢驗基礎教研室,廣東 廣州 510515)
·醫(yī)學教育·
臨床檢驗基礎課程多元化考核體系探討
彭 亮,鄧 聰,吳曉蔓,鄧小燕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檢驗科金域檢驗學院臨床檢驗基礎教研室,廣東 廣州 510515)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單一的終結性考核方式已逐漸無法適應高等教育的改革。本文主要結合作者在臨床檢驗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經(jīng)驗和體會,對在教學中實施多元化考核體系的必要性及具體方式展開探討。
醫(yī)學檢驗;多元化;考核
臨床檢驗基礎學是醫(yī)學檢驗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也是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并重的一門課程。作為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以及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建立更加客觀、全面的考核方式一直是該課程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點。隨著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及教學條件的提升,原有的以一次期末考試成績或者期末考試加上小部分平時成績來進行考核的方法,已無法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結合作者自身在臨床檢驗基礎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經(jīng)驗,淺談在課程考核體系中引入多元化考核的方式及其意義。
由于臨床檢驗基礎理論課與實驗課是有機結合的整體,因此將期末的理論考試、操作考核以及平時成績三大部分組合起來是最常見的總成績計算法。而通常這三者的比例分別為70%、20%和10%。雖然表面看上去這種考核體系兼顧了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踐操作能力及平時課堂紀律等多個方面的考核,但有一個重要的缺陷是忽略了知識需要積累和強化的性質,形成性考核太少,很難讓知識點對學生的記憶產生反復刺激。而且學生容易形成突擊學習、被迫復習、考前臨時“抱佛腳”等不良學風。更為不妥的是,這種體系下容易造成學生考完就把知識還給老師的尷尬局面。
由于評價效果不夠客觀和全面的缺點,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已逐漸無法跟上教學改革推進以及教學模式轉變的步伐。建立一套能夠更加客觀反映學生對課程的綜合掌握能力,同時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的多元化考核體系勢在必行。隨著教學環(huán)境的不斷優(yōu)化,如多媒體的廣泛使用、試題庫的建立,尤其是網(wǎng)絡平臺的開發(fā),也正好給我們探索這種新的考核體系提供了許多有利條件。多元化的考核體系需要改變以往注重終結性考核的單一模式,而更多地引入形成性考核,使評價的內容、方式及管理等多樣化。以臨床檢驗基礎課程為例,筆者認為典型的多元化考核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大部分:
2.1 理論考試(50%)這里的理論考試主要指期末考試。雖然筆者提倡減少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但并不代表其不重要。畢竟期末考試相對于整個學期來說是對學生知識總體掌握程度的一次綜合性考核。在多元化的考核體系中,個人認為期末考試所占的比例為不超過總成績的50%為宜。
2.2 操作考核(20%) 臨床檢驗基礎課程的實踐操作教學是緊跟理論課教學進度的,在課時和條件的允許下可采取學期中和學期末分別進行一次操作考核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各項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加熟練。在開展實踐操作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一般會每個學期另外開展2~3次開放性實驗課,讓學生自由選擇每個階段仍然不是很熟悉的操作技能,通過這些機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此外,操作考核必須制定嚴格的評分標準,具體細化到每一個重要的操作步驟。
2.3 討論課成績(10%) 病例討論課是一種很好的結合臨床實際的教學形式。以筆者所教授的專業(yè)為例,我們在部分實驗課中采用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在每一次PBL課前,老師將下一幕的病例資料發(fā)與學生,由學生自己在課后查閱文獻,搜索資料,分析問題,并在下一次課堂上分組進行討論。在最后一次PBL課上,每一組由一名同學作為代表以PPT的形式上臺對本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而老師在最后也會做一個小結。根據(jù)幾屆學生的情況來看,這種以臨床病例為切入點,學生發(fā)揮自主學習精神去解決問題的討論課,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反映也比較熱烈,認為通過這種途徑的學習方式,不僅鍛煉了臨床思維能力,而且有利于對相關知識點的強化,記憶更加深刻。對于這種討論課的成績,主要根據(jù)三個方面進行評定。首先是學生在討論課上的參與程度,是否準備充分、積極發(fā)言;其次是每一幕資料中的回答情況,是否認真完成、分析到位;最后則是每個小組最終的PPT匯報情況,是否思路清晰、總結詳細,是否能很好地運用知識點。
2.4 階段性測驗(10%) 可以以章節(jié)為截點,也可以將課程分為幾大知識模塊,如臨床檢驗基礎可以分為尿液檢驗、血液檢驗、糞便檢驗和其他體液檢驗等幾個大方面的知識點進行測驗??紤]到時間、學習或教學壓力等多個因素,如果每次測驗都采用紙質作答,必將給學生和老師雙方面都帶來比較大的負擔。建立一個針對本課程的題量大、質量好的網(wǎng)絡試題庫因而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試題庫通常是根據(jù)課程章節(jié)知識點來建立,所以每一大章或知識模塊講授完畢后,即可利用網(wǎng)絡平臺進行測驗,以幫助學生鞏固、強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測驗的成績按比例納入學期最終成績。
2.5 平時成績(10%) 平時成績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學生的上課紀律情況,包括考勤、課堂提問的回答、實驗課團隊合作等;另一部分為課后作業(yè)如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對于實驗報告的批改,可以采用常有的標準格式,但不應過于看重實驗結果,應鼓勵學生即使結果不理想時,能夠積極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可能原因,并找出相應的對策。
考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可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是授課老師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因此,課程考核的改革也一直是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近年人們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呼聲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是考核方式也必然需要重新調整。以往的以一次期末考試“定優(yōu)劣”的模式已經(jīng)非常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推進。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實行多元化的評測手段,才能客觀、全面地達到課程考核的目的。至于多元化考核體系,也并非一成不變只有本文所提到的幾種形式,完全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加入一些更好、更有效的評估手段。不過值得提出的是,在對考核體系進行調整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和教師雙方面的負擔,不要讓多元的考查方式成為教學中的沉重包袱,使大家產生抵觸和厭煩的情緒??己梭w系改革的目的,終究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1]鄭 沁,曾婷婷,張崇唯,等.檢驗專業(yè)課程考核體系改革與實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40(5):1000-1001.
[2]劉成玉,管洪在.醫(yī)學檢驗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9,8(1):27-29.
[3]李晶琴,許子華,孫寶清.高職檢驗專業(yè)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30(6):114-116.
R446
C
1003—6350(2015)06—091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6.0327
2014-10-09)
廣州醫(yī)學院2012年教育研究項目(編號:52010107126)
鄧小燕。E-mail:dxyzg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