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林慧艷,陳艷清,曲彥亮,張元信
·病例報告·
水面艦艇遠航期間上肢骨折麻醉處理一例
王德明,林慧艷,陳艷清,曲彥亮,張元信
水面艦艇;上肢手術;麻醉
2011年我院軍醫(yī)隨艦艇遠航執(zhí)行任務途中,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實施手、前臂骨折復位內固定術1例,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男,27歲,體質量93 kg,在執(zhí)行任務中進行裝備保養(yǎng)時,被脫落的吊環(huán)砸中右前臂,外傷后流血、疼痛、活動障礙。初步診斷:右橈骨骨折;右橈神經損傷。擬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行右前臂清創(chuàng),血管、神經、肌腱探查,骨折復位內固定術?;颊咛弁磩×?,精神高度緊張,懼怕手術,艦領導和醫(yī)生耐心心理疏導后,簽署患者手術、麻醉知情同意書。術前30 min肌注地西泮10 mg。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生命體征。采用20 G套管針開放左前臂頭靜脈,靜脈注射咪唑安定1 mg、鹽酸托烷司瓊2 mg、芬太尼0.05 mg。
變體位、變角度兩點法腋路臂叢神經阻滯[1]。局部麻醉藥采用0.375%鹽酸羅哌卡因45 ml。當時軍艦處于漂泊后剛起航,海況較好(風4級,海浪3級,艦艇搖擺≤5°),但艦體與發(fā)動機共振,軍艦上下震動劇烈,無法進行麻醉穿刺,遂通知駕駛室,調整航向、航速,使軍艦盡量平穩(wěn)行駛。待艦體晃動減輕后,患者平臥位,頭偏向左側,頭枕10 cm高枕頭。第1點穿刺:右上肢外展90°,肘關節(jié)屈曲90°,右前臂放在枕頭上,在腋橫紋處觸摸到肱動脈搏動,用左食指在腋動脈上緣與胸大肌下緣之間觸摸胸大肌-腋動脈間隙,緊貼腋動脈上緣緩慢刺入,當出現(xiàn)刺破腋鞘的落空感,先松開左示指再松開右手手指,針隨動脈擺動,即判斷針尖已進入腋鞘,然后將針尾壓低,針頭近乎與腋動脈平行,再進入3 mm,確保針尖斜面完全進入腋鞘,接20 ml注射器,回抽注射器無血后,分次注入25 ml局部麻醉藥(每注5 ml回吸),拔針后用紗布卷將隆起的腋鞘內藥液向近心端擠壓。第2點穿刺:右上臂改外展120°,肘關節(jié)屈曲120°,右前臂旋后放置枕頭上,用左食指在腋橫紋處腋動脈下方觸摸腋鞘下緣,與上臂縱軸成30°角,向腋鞘內腋動脈后方緩慢刺入,以下步驟同第1點穿刺,分次注入15 ml局部麻醉藥后針退到皮下,用剩余5 ml藥液沿腋鞘橫行方向環(huán)形浸潤臂內側皮神經和肋間臂神經。
術中患者淺睡、無痛,行橈神經探查、止血、 橈骨骨折復位內固定術。手術時間持續(xù)80 min,止血帶用時70 min。
艦艇編隊遠航,突發(fā)搶救事件、手術處置依托補給艦的手術室,醫(yī)療技術力量應相對集中。目前編隊遠航醫(yī)療保障組只配備一名麻醉醫(yī)生,要求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獨立工作能力,遠航前要了解艦艇手術室內麻醉與復蘇所需的設備、器材、藥品,檢查監(jiān)護儀、麻醉機、氣源是否處于可用狀態(tài)[2],長遠航對艦員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明顯的影響,在長遠航期間還要進行緊張的執(zhí)勤和訓練,因而,艦員普遍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3]。意外傷害、劇烈疼痛、手術及對預后的擔憂,加劇傷員心理負擔。術前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可提高其自身的調整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艦艇搖擺、顛簸狀態(tài)下,腋路臂叢阻滯是海上上肢手術首選的麻醉方式。雖然腋路臂叢阻滯操作簡單易行,但在船體搖擺時風險性增加。傳統(tǒng)的腋路臂叢神經阻滯易出現(xiàn)尺神經阻滯完善,正中神經阻滯較完善,經常發(fā)生橈神經阻滯延遲或不全,肌皮神經和肋間臂神經常常不能被阻滯[4]。采用變體位、變角度兩點法腋路臂叢神經阻滯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對臂叢各束支阻滯完全。
海上手術受航海環(huán)境因素及補給艦自身條件的影響,手術時間具有不確定性,應選擇長效局部麻醉藥。羅哌卡因是一種安全、可靠、長效酰胺類局部麻醉藥,不僅麻醉效果確切,而且心臟毒性小,低濃度羅哌卡因具有感覺和運動阻滯分離現(xiàn)象,有利于術后早期運動功能恢復。
[1] 王德明,侯書健,張元信,等.腋路臂叢3種神經定位方法阻滯效果的比較[J]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3,31(2):220-225.
[2] 袁超,徐文,何亞輝.艦艇遠航中闌尾切除術的麻醉處理體會[J] .海軍醫(yī)學雜志,2012,33(4):261-262.
[3] 楊昌燕,曹云飛,葉漢深,等.水面艦艇長遠航期間艦員心理狀況研究[J] .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11,18(1):31-33.
[4] 徐文,袁超.肌間溝聯(lián)合腋路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上肢手術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1,32(3):173-174.
(本文編輯:莫琳芳)
266071 山東 青島,解放軍第四〇一醫(yī)院
R614.4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5.05.043
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