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張秋煥 (河北省巨鹿縣堤村校區(qū)堤村中心小學 055250)
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數(shù)學是枯燥無味,很難學好的。要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刻苦鉆研教材,明確學習目的,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切可能誘發(fā)學習興趣的條件,當學生體會到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和勝利的喜悅時,這種豐收的喜悅會形成學習的巨大動力,從而使學習動機得以持久下去。
小學生 數(shù)學 興趣 培養(yǎng)
教育學家魯賓斯坦指出:“對于形成任何一種重要的能力,都必須首先引起對某種類型活動的十分強烈的需要?!敝挥袑W生對數(shù)學活動強烈需要時,教師才能通過教學活動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而需要來源之一便是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內容的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它能使學生愉快地學習,而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
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尤其是這樣,一個對數(shù)學沒有興趣的學生,會認為數(shù)學是枯燥無味,很難學好的,要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刻苦鉆研教材,明確學習目的,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切可能誘發(fā)學習興趣的條件,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揭露矛盾,在解決問題后,享受智力勞動的愉快。當學生體會到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和勝利的喜悅時,這種豐收的喜悅會形成學習的巨大動力,感到知識是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從而使學習動機得以持久下去。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數(shù)學興趣的培養(yǎng)。
每一節(jié)課的開頭,設計好一個好的開場白,可以起到“一語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使學生自然地步入學習新知識的感情區(qū)域,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一)聯(lián)想故事,激勵求知
把聯(lián)想帶入課堂,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如在講“體積”這一概念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想一想“烏鴉喝水”的故事,再讓一個同學慢慢敘述這個故事。之后,教師再提問:聰明的烏鴉用加石子的辦法喝到了水,那么為什么加石子后水會升起來呢?同學們議論紛紛難以說清,教師抓住學生求知渴望和學習熱情,便可順利化解“體積”這一概念,使學生對求體積這一概念有一個深刻的感知。
(二)創(chuàng)設情境,以疑促思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教學疑難,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如在講“比例尺”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學校要修建一幢新的教學大樓,未來大樓是否讓人們滿意,要先設計一個圖紙,但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沒有這么一張大紙,你們說該怎么辦?這一例子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對本節(jié)課產生了興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效果十分理想。
(三)計算入手,發(fā)現(xiàn)問題
在教學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零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先讓學生練習這樣幾道題:345÷3 4680÷7 4518÷9,前兩道題學生很快完成了,但做到第三道題時,不知道如何在十位上寫商,處于困惑狀態(tài),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學習新知識,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便可在解惑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注意不穩(wěn)定,但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變換教學方式,用新鮮事物來感染學生,使學生樂于學習。
(一)直觀教具演示
當學生抽象思維混沌或出現(xiàn)障礙時,借助形象、生動、直觀的演示,可幫助學生越過思維屏障,順利解決問題。
(二)動手操作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好動不好靜,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設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的手、口、腦各種感官都參與學習,能夠使學生從操作中受到啟發(fā),增強學習欲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180度”這個定理時,在課前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三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在課堂中分組去驗證。學生先動手分類測量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再把每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歸納測量結果。各組動手、動腦通過實驗后,在活動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就掌握了。
(三)組織競賽活動
學生學習了所學知識,學習了學習方法,但要馬上能牢固地、熟練地掌握,就得積極參與鞏固知識的實踐。根據(jù)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教師可及時組織學生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做得又對又快,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
(四)游戲進入課堂
當學生學習氣氛出現(xiàn)低潮時,可讓學生做“登山比賽”“擊鼓傳花”“郵遞員送信”“摘桃子”等學生樂于參與的游戲,以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大腦得到適當?shù)男菹ⅲ€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在于運用。教學中利用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設疑作為獲取新知識的出發(fā)點,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讓學生用學生尺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與寬、文具盒的長與寬,然后計算其面積,算出后讓學生說出答案;學習圓的周長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操場測量環(huán)形跑道的周長;學習比例知識后,教師可讓學生思考物長與影長成比例,在此基礎上布置作業(yè)。我在教學中就布置了這樣一個實踐作業(yè):按小組形式中午到校后用一把米尺(做標桿)豎在陽光下,然后量出它的影長記下來,再量一根電線桿或一棵樹、一幢大樓影子長多少,記下來,然后根據(jù)物高與影長的比例,列出算式,計算出所測電線桿、樹、大樓的高度,并把測量結果填入實踐報告單。最后進行歸納啟發(fā),讓學生思考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測量什么物體的高度?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測量、計算,有效加深了對有關知識的理解,領悟到了數(shù)學知識的實踐價值,對數(shù)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當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不斷發(fā)展,使學生感到學習充滿樂趣,并自覺學習,最終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
(責編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