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統(tǒng)納 梁邦興
巧用體操棒糾正短跑錯誤動作
□ 雷統(tǒng)納 梁邦興
短跑的成績?nèi)Q于運動員起跑的反應速度、起跑的加速度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距離,而步頻和步幅是影響跑速的決定因素。在短跑教學和訓練中巧妙運用體操棒糾正錯誤動作,能有效促進短跑成績的提高。
糾正方法:運動員站立進行擺臂練習,教師左、右手各持一根體操棒,握于棒的一端,水平架于運動員的身體兩側(cè),高度至運動員的肘關(guān)節(jié)處。運動員在擺臂過程中要以肩關(guān)節(jié)為軸前后擺臂,手臂不得碰到體操棒。通過以棒限臂幫助運動員糾正左右擺臂,起到很好的效果。
糾正方法:教師手持體操棒平放在起跑線的前上方,隨著運動員的起跑加速,教師快速橫向往前移動,體操棒逐漸水平上升,限制運動員抬體過早。
糾正方法:練習步幅時,根據(jù)運動員加速跑時步長增大幅度,將體操棒的平行間距從170cm遞增到230cm(因人而異),擺放60—80米。采用原地起跑或助跑兩種方式依次快速跑過每根體操棒,利用體操棒的間距來增大步幅。
糾正方法:1、將體操棒的平行間距按30—40cm放置,擺放30—40米,運動員采用高抬腿或小步跑快速通過,利用高頻的跑的專門性練習來提高途中跑的步頻。
2、將體操棒的平行間距按80—100cm放置,擺放50—60米,運動員利用快速行進當中的快節(jié)奏跑來練習短跑頻率。
糾正方法:1、運動員成蹲踞式起跑姿勢面向教師,教師手扶體操棒使之豎直放置,發(fā)出“預備”、“跑”口令后,立刻松手。運動員快速起動,迅速跑向教師并手抓棒而不讓棒落地。教師可通過逐漸增加運動員跑動距離,來提高訓練強度。
2、兩名運動員分別手扶體操棒,面對面錯位站立,聽到跑的口令后,快速跑至對方的放置點將棒抓住。通過逐漸增加棒之間的距離和強化練習來提高反應能力和加速能力。
3、兩名運動員同側(cè)手臂手握一根體操棒的兩端進行慢跑,前面的運動員一放下體操棒,后面的運動員就開始趕超前面的運動員。這種追逐跑可用來提高反應和起跑能力。
(湖南省藍山縣第四中學 湖南省藍山縣第二中學
4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