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辭》和《神譜》神話人物的自然和社會角色比較
彭家海, 華亞穎
(湖北工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湖北 武漢 430068)
[摘要]為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傳播和傳承,通過敘述、對比分析,從自然角色和社會角色兩個方面對《楚辭》中的神話人物和《神譜》中的希臘神話人物進行對比研究,歸納出其異同與造成異同的原因。其相似原因在于古中國和古希臘對大自然崇高的敬畏;差異的根源在于《楚辭》中的神話人物中反映了東方根深蒂固的集體主義精神,而《神譜》反映了西方的個人主義。
[關(guān)鍵詞]楚辭; 神譜; 昆侖神話; 希臘神話; 人物角色; 職能
《楚辭》是我國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具有極高的文學(xué)地位。其中《離騷》和《九歌》中使用了非常多的神話人物,這些神話人物大多取自《山海經(jīng)》中的昆侖神話。昆侖神話源自原始社會,而在遙遠的歐亞大陸,希臘人民也有著自己的神話。希臘神話是有關(guān)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渡褡V》描寫的是“宇宙和神的誕生,講述從地神蓋亞誕生一直到奧林匹亞諸神統(tǒng)治世界這段時間的歷史,其大部分內(nèi)容是神之間的爭斗和權(quán)利的更替?!盵2]4由于《神譜》和《楚辭》里面的神話都是原始先民集體智慧的產(chǎn)物,所以它們有一些相似之處;但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差異,二者也有著天壤之別。對昆侖神話和希臘神話的對比研究可以了解原始社會先民的生活狀態(tài),不同民族的先民的思想和心理狀況,從而有利于對中西方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本文主要以屈原的《離騷》和《九歌》為主,希臘神話人物則以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神譜》作為比較。
1《楚辭》和《神譜》中神話人物在自然界中的角色:相似性大于差異性
在原始社會早期,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人類祖先對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認知有限,不知道宇宙萬物生長的原因,對自然界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都不甚了解,人類祖先在日常生活上十分依賴風(fēng)雨雷電、森林山川與河流,于是對大自然產(chǎn)生敬畏之情,發(fā)揮其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神話。對于原始先民而言,影響力最大的就是與大自然相關(guān)的諸神,即“自然神”[11]3,如太陽神、雨神、天空之神、海神、河神、山神等。這些自然神與原始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對于古代中國和古希臘而言,神明的出現(xiàn)給這些原始先民解釋了各種自然界中的現(xiàn)象。
在原始社會初期,宇宙萬物屬于混沌期,人類祖先因此創(chuàng)造了開創(chuàng)宇宙和創(chuàng)造生命的神祗。在《楚辭》中東皇太一是不斷繁衍生命的初始之神,擁有最巨大的生命力,主宰宇宙天空星辰。《九歌》中的《東皇太一》,屈原用詩句描述眾巫祭祀東皇太一的輝煌而隆重的場面,如:“揚枹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7]78在《神譜》中宙斯(Zeus)是泰坦神克洛諾斯和瑞亞的兒子,是主宰宇宙的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者,也是雷神和天空之神,擁有至高無上的能量。
在自然界里,太陽左右了農(nóng)作物的生長,給人帶來光明,因而受到原始先民的崇拜。在《離騷》中太陽神是羲和?!皷|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淵。”[9]108(《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羲和是帝俊的妻子,與帝俊生了十個兒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大海的扶桑樹上,輪流在天上值日。《楚辭·離騷》說:“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無迫?!盵7]54詩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趕著馬車,和太陽一起走在歸家的路上?!薄毒鸥琛分械臇|君也是太陽神。“暾將出兮東方”,日出東方,光芒萬丈。[3]194“照吾檻兮扶?!盵3]194高掛扶桑枝頭,帶給人光明和溫暖。阿波羅在希臘神話中是太陽神,是人類的保護神和光明之神?!渡褡V》中不遺余力地表達了對阿波羅作為太陽神的崇敬和贊美。而《離騷》和《九歌》中對太陽神的信仰表達的似乎不是很明顯,至少沒有希臘阿波羅神那樣輝煌的故事。蔣勛(1947)認為“關(guān)于太陽的故事其實在民間是很模糊的,遠比不上希臘阿波羅駕著金馬車君臨天下的偉大感,現(xiàn)如今談及太陽神更多的是希臘神話中的印象。比起希臘神話,中國文化可能更親近月亮、月亮的神話與傳說。例如嫦娥、月宮、桂樹、月兔,都遠比太陽神有更加鮮明的記憶符號?!盵3]44
水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無論是楚辭中的昆侖神話還是《神譜》中的希臘神話,都有關(guān)于水的神話。中國有大江大河,楚辭中的河伯就是黃河之神。楚國是中原以南的諸侯國,有湘江,因此湘江出現(xiàn)了湘君和湘夫人。兩大河流之神,代表著中國南方悠長而婉轉(zhuǎn)的長河。 在《楚辭》的神話里“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愛情之神。曹植的《洛神賦》中的洛神就是源于湘夫人,他們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寄托愛情的對象,它啟發(fā)了后世的文人騷客,成為兩千多年來的創(chuàng)作動力。
古希臘位于巴爾干半島的南端,三面被海環(huán)繞,古希臘人民或居住在島嶼上或居住在濱海地區(qū),因而希臘人民的生活深深的受到了海洋的影響,因此海神波塞冬具有超強的自然力量,他可以引發(fā)颶風(fēng),可以掀起百米高的巨浪,同時也掌控了地震等自然能量。在希臘神話里海神波塞冬是威力強大且非常重要的神,因而備受人們的崇敬。在希臘,有些祭祀他的神廟留存至今,而且大多數(shù)神廟都位于能俯瞰海面的懸崖上,十分壯觀。
楚國位于中國中部江漢平原地區(qū),屬于內(nèi)陸地區(qū),與三面臨海的希臘相比,較閉塞。因而《楚辭》中的神話人物只有河伯,湘君湘夫人等關(guān)于河的神祗,而在希臘神話里海神則占據(jù)絕對重要的地位。
云師豐隆,又稱“云中君”。云神古代典籍鮮有記載,僅屈原所作《云中君》詩,此詩為祭祀云神之作?!峨x騷》有“吾令豐隆乘云兮”的詩句。王逸注《云中君》稱其為云師?!渡褡V》中的宙斯是眾神之王,身兼云神天空之神。
原始先民十分依賴自然,他們長期在森林中捕獵和尋找食物,于是除了風(fēng)雨雷電等諸神外,《楚辭》中還有中性色彩的 “山鬼’。希臘神話中則有許多活躍在希臘山林中的仙女與精靈。
2《楚辭》和《神譜》中的神話人物的社會角色:差異性大于相似性
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quán)利、義務(wù)的規(guī)范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gòu)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chǔ)。
社會神是指諸神的社會角色,它源自自然神。他們既代表某種自然力量,也代表某種功能。根據(jù)諸神的地位和功能,筆者將社會角色分為管理角色、家庭角色和情感角色。
在管理角色方面,希臘神話中烏拉諾斯是第一代管理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之王。而大家所熟知的希臘神話中的第三代管理者宙斯,他推翻了父親的統(tǒng)治,建立了新的統(tǒng)治秩序,有12個主要的神祗。宙斯是奧林匹斯山上眾神的管理者,統(tǒng)治著宇宙與自然。為了便于部落各族的管理,原始人民建立了等級制度,然而人類祖先將其延續(xù)到了神族的領(lǐng)域,因而神有了相對應(yīng)的等級制度。宙斯敢于推翻舊的統(tǒng)治秩序,建立新的秩序,體現(xiàn)了希臘人民敢于反抗,敢于冒險的精神。
《離騷》中的神話人物源自昆侖神話,而昆侖神話中的最高管理者西王母并沒有在《楚辭》中出現(xiàn)。在《九歌》中出現(xiàn)的東皇太一是楚國人民祭祀的最高天神。在《楚辭》中并沒有非常明確的神話階級和神話體系。
在家庭角色方面,《神譜》里有一套完整的神話家庭系統(tǒng),比如烏拉諾斯及其奧林匹斯山的家族。在希臘神話眾神家譜中的十二位主要神祗雖然住在奧林匹斯山上,卻主宰著人間的生活。他們分別是:眾神之王宙斯、阿芙洛狄特、阿波羅、阿瑞斯、阿爾忒彌斯、雅典娜、得墨忒耳、赫菲斯托斯、赫拉、赫爾墨斯、赫斯提亞以及波塞冬。[8]12《神譜》中神話人物的婚姻關(guān)系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征,比如宙斯與赫拉,奧德修斯與妻子珀涅羅珀。而在屈原筆下的《楚辭》中的神話人物中河伯和宓妃是夫妻關(guān)系。楚辭中的神話人物的婚姻關(guān)系并不是十分明顯,有時候作者含糊一筆帶過,比如《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他們是河流的一對配偶之神,但婚姻關(guān)系還有待商榷。
您看,是不人的第六感有時還是很準(zhǔn)的,我昨天有難,蔣利學(xué)也在煎熬之中;我今天感覺良好,蔣利學(xué)亦精神舒暢。
情感角色是神話人物所表現(xiàn)的一種情感以及他們在情感活動中的形象,通常是由神話人物角色在社會群體中的地位和身份決定的?!缎睦韺W(xué)大辭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本唧w表現(xiàn)為:愛情、仇恨、嫉妒、報復(fù),忠貞。
希臘神話中,諸神往往和人類一樣擁有各種情緒,因而產(chǎn)生了描述諸神的愛恨情仇的故事。希臘神話較多描述了諸神主動追求愛情的故事,無論男女都有權(quán)利去主動追求心儀的對象。
希臘神話中的厄洛斯(Eros)是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的兒子,是小愛神,他有一對金色的翅膀,手持弓箭,若他用箭射中男女,即使沒有緣分的兩個人也會變成天長地久的一對戀人;如果他用“鉛”箭射中男女,那么就會拆散佳偶天成的戀人。
在情感里,恨、嫉妒和報復(fù)是愛的相對面,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與宙斯的妻子赫拉有關(guān)的故事大多數(shù)是描述丈夫風(fēng)流韻事引起她的嫉妒,以及她對情敵的報復(fù)。
希臘神話倡導(dǎo)的價值觀盡管是愛情至上,但是希臘諸神對待愛情并不十分忠貞,希臘神話較多描述了縱欲亂愛。在放縱方面,天神宙斯則是一大代表,盡管宙斯已經(jīng)和婚姻女神赫拉結(jié)為夫妻,但是宙斯風(fēng)流成性。宙斯有過關(guān)系的女神眾多,且都和她們生下孩子。
在希臘女神中,阿芙洛狄忒擁有驚世的美貌,一直被認為是女性體格美的最高象征,她誕生于海里,擁有完美的體型,驚人的相貌,一直被眾神追求。她和工藝之神赫斐斯托結(jié)為夫妻,然而阿芙洛狄忒對他不忠。阿芙洛狄忒擁有很多情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她和戰(zhàn)神阿瑞斯的戀情。
封閉的楚國人民,其情感沒有希臘人民豐富外放,他們的情感更多的是內(nèi)斂和含蓄,并且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中。對《楚辭》中的神話人物來說,愛情是忠貞,是等待,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楚辭》中代表愛情的是《九歌》中的《湘夫人》一篇。在《九歌》里,屈原把湘夫人描述成站在湘水邊遠望不見心愛人,焦急等待的憂愁形象。所以湘夫人代表的愛情是等待,有擔(dān)心有疑慮。然而《楚辭》中的河伯卻是不忠的典范,雖然女神宓妃十分美麗,但河伯生性好色,他要凡間每年獻給他一名美女,否則河水泛濫危害人間,后來被后羿射下左眼,并沒有落下好下場。
《楚辭》中的神話乃至中國其他神話故事里,倡導(dǎo)的情感觀為忠貞不渝,以縱欲為恥,而且女神都沒有主動追求愛情的權(quán)利,只能被動等待。而在希臘神話里,希臘諸神多數(shù)愛情至上,女性可以主動追求愛情。
對死亡的情感,《楚辭》中大司命,少司命是一組“配偶神”,主司死亡?!案唢w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一陰兮一陽,眾莫知兮余所為”。由此可知,大司命是掌管陰陽的死神。大司命是高大威武的陽剛的形象。從詩句“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云,令飄風(fēng)兮先驅(qū),使凍雨兮灑塵”看出大司命的威嚴;“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看出大司命的權(quán)威。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古時候的人們對死亡的敬畏。
在希臘神話中主司死亡的是冥王哈得斯(Hades)。 希臘神話的死亡觀不存在帶善惡判斷的天堂與地獄,而是認為冥界是所有死者唯一的去處,因此死神哈底斯的神話形象雖冷酷但并無大多宗教神話中的惡神色彩,古希臘神話中的哈得斯形象也是典型的奧林帕斯英挺男子。同時由于神話中的冥府位于地底,哈得斯同時也被視為地下礦產(chǎn)的支配者,也是財富之神。在《九歌》里,大司命和少司命掌管著人間的生命,是陰陽師;而希臘神話里的哈迪斯不僅是冥王,掌管生死,還是財富之神,具有多重社會角色和神靈職能。
3根源
自然神是最早出現(xiàn)在神話中的神祗,都是產(chǎn)生于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原始社會初期,人類對自然界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都不甚了解。人類祖先在日常生活上十分依賴風(fēng)雨雷電、山川與河流,因而產(chǎn)生了各種自然神。希臘神話中的諸神和昆侖神話中諸神在自然界中都有一定的角色分配,有序地管理和統(tǒng)治著宇宙和自然,比如太陽神、月亮神、河神、海神等。人類祖先對自然神產(chǎn)生很大的敬畏之心,既感恩戴德又十分畏懼。一旦遇到天災(zāi)人禍,人類祖先便會認為這是神對他們的懲罰,也便有了祭祀。
張學(xué)明認為,“古代中國相對偏重自然神;主要祭祀者不外乎與山、川、水、火、日、月、星辰等相關(guān)神祗;中國先民崇尚自然敬拜,借之驅(qū)妖除魔、救災(zāi)救難、賜福世間?!盵11]11他們運用神話加以推測,想象或理解自然與社會生活,并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與信仰,開始宗教式的崇拜,形成自然神話。
由于生產(chǎn)力的進步,原始人類在心理認知(如感情和意象)也有相應(yīng)的變化。例如諸神之間產(chǎn)生的愛情與親情等復(fù)雜的情感。原始先民對此并不能完全理解,也無法駕馭,所以將這種復(fù)雜的情感投諸于新的神明,從而產(chǎn)生了”愛神”、“命運神”、“守護神”[12]4等。社會功能神就是把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力量人格化后,形成的具有各種社會功能的神。社會功能神出現(xiàn)在人類社會的進化演變過程中。古代希臘相對偏重社會神,因而希臘神話按照社會分工、家庭分工,建立了神的秩序和古希臘神話中的家庭系統(tǒng)。
從希臘神話中,我們可以得知古希臘是漁獵與農(nóng)耕社會,而從《楚辭》中我們可以得知,古代中國是農(nóng)耕社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精髓是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希臘神話的核心精神是人本主義,其精髓是駕馭自然、征服自然和開發(fā)自然的觀念。從地域方面來講,“中國是一個內(nèi)陸封閉國家,而且注重倫理道德?!盵6]77在神話時代, 由于生產(chǎn)力的低下,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嚴苛的生活條件,古代先民形成集體力量, 共同抵御外在的威脅。于是, 從客觀的需要出發(fā), 重義輕利、犧牲奉獻等精神理念便被自然地視為一種民族共同的內(nèi)在精神支撐和信仰而在神話中得到了反復(fù)的突出和強化, 久而久之, 就自然形成了中國神話的基本情調(diào)了。而古希臘則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海洋是他們的棲息地。“希臘人民為了生存, 為了克服陸地的貧瘠、窄小和財富資源的匱乏, 他們不得不走向大海, 四處掠奪財富, 與大海斗爭,而大海又是那樣瞬息萬變和深不可測, 只有具有冒險精神的勇士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盵6]80而他們四處掠奪追逐利益的行為促進了社會商業(yè)的發(fā)展,但同時重利輕義,缺乏人性和信念。
4結(jié)束語
通過《楚辭》和《神譜》中神話人物的自然和社會角色的比較,自然角色的相似說明無論是中華文明還是希臘文明都表達出了對自然的敬畏。兩者在社會角色上的差異性更有研究價值,這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巨大差異。
首先,希臘赫西俄德《神譜》是以奧林匹斯山神系為歸宿,把諸神歸入了一個完整單一的體系中,完成了希臘神話的統(tǒng)一。神譜中擁有豐富的神話人物反映了當(dāng)時蓬勃發(fā)展的希臘文明。古希臘是海洋文明,具有開放性和攻擊性,《神譜》中的神話人物具有敢于推翻舊秩序的精神,所以《神譜》中更體現(xiàn)出英雄主義和個人主義。中國的農(nóng)耕文明是封閉的,因而《楚辭》中屈原選取的神話人物情感更加含蓄內(nèi)斂,更加注重倫理道德,體現(xiàn)了屈原對楚國的服從和奉獻性以及不敢直接反抗權(quán)威的無奈,體現(xiàn)了東方的以大局為重的順從的集體主義精神。其次,希臘是城邦文明,具有民主性,《神譜》中的神話人物更具有人性以及個人主義精神,為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的興起奠定了基礎(chǔ)。而《楚辭》中的神話人物更加神圣化,高于人性,同時忽略人性,這反映出當(dāng)時的中國古代已經(jīng)有了階級性和中央集權(quán)的現(xiàn)象,不利于民主和個人主義的發(fā)展。總之,《楚辭》和《神譜》中的這些神話故事無論在宗教哲學(xué)藝術(shù)和文學(xué)上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蔡茂松.神話比較學(xué)[ M] .烏魯木齊:新疆大學(xué)出版社,1993 .
[2]赫西俄德.神譜[M].王紹輝,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蔣勛.九歌:諸神復(fù)活[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3:44-73.
[4]李敬巍.中國與希臘神話中神的形象的比較[J].遼寧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05):102-104.
[5]茅盾.神話研究[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
[6]潘世東,邱紫華.文化哲學(xué)視野下的中、希神話之比較[J].湖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04):75-88.
[7]屈原.楚辭[M].北京:中華書局,2013:2-68.
[8]威爾金森.神話與傳說[M].郭乃嘉,陳怡華,崔宏立,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2015:12-40.
[9]徐客.山海經(jīng)[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3.
[10] 楊純.九歌與希臘神話[J].湖南:云夢學(xué)刊,1998(01):4-5.
[11] 張學(xué)明.中西神話[ 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3:3-13.
[12] 張赟.從中西神話人物區(qū)別看中西文化差異的根源----以希臘神話和中國上古神話為例[J].文史研究,2014.
[責(zé)任編校: 張巖芳]
Comparison of Natural and Social Roles of Mythological
Characters in Chu Ci and Theogony
PENG Jiahai,HUA Yayi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Abstract: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ythology and Greek mythology of Kun Lun can understand ancestors′ living conditions, primitive society, ideas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ethnic ancestors,and help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heritages.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natural role and social role of mythological characters in Chu Ci and Theogony,by discuss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ology and summarie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Collectivism reflected in Chu Ci and individualism in Theogony.
Keywords:Chu Ci; Kun Lun myth; Theogony;Greek mythology; character ; functions
[通訊作者]華亞穎(1990-),女,湖北廣水人,湖北工業(yè)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xué)
[作者簡介]彭家海(1964-), 男, 湖北隨州人,湖北工業(yè)大學(xué)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xué)
[收稿日期]2015-11-09
[中圖分類號]I207.223,I207.73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684(2015)06-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