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邊州琿春市第一實驗小學校 任紅梅
小學各個年級的小學漢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它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nèi)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便無從落實。
漢語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對字詞的把握、課文的理解要讀。可見,朗讀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漢語教學必須加強對朗讀的指導(dǎo)和訓練。那么,怎樣才能讓低年級朗讀大放光彩呢?
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因此,教師的范讀及錄音示范能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朗讀的語氣,并進行模仿。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再配上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背景音樂,更能吸引住學生,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教師在范讀之前應(yīng)認真“備讀”,反復(fù)研究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發(fā)揮出最佳的水平,教師形神兼?zhèn)涞姆蹲x,不僅能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感情,還能使學生受到教師所讀文章情感的感染,從而與教師,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聽了以后,產(chǎn)生強烈的想讀好的欲望,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
使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不難做到,但是使學生達到有感情朗讀則需要花費一些心思,講一點教學藝術(shù),不然低年級的學生對于那種反復(fù)多次重復(fù)性的訓練是排斥和不接納的。要合理運用各種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
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就必須有學生情感的共同投入,創(chuàng)設(shè)情境閱讀,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朗讀體驗,直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美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習活動變成學生主動的、快樂的事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更好地調(diào)動感情,激起內(nèi)心的情感共鳴。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促使學生把作品中的文字還原成畫面,適當?shù)剡\用媒體進行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還可以營造美的氛圍。教學中運用音樂調(diào)動情感,烘托,渲染文章內(nèi)容。如在講《美麗的長白山》一課時,音樂與美文相得益彰,媒體上展現(xiàn)長白山瀑布、溫泉、原始森林等美麗的景色,讓學生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易受感染性,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體驗中獲得美感。又如,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可以通過播放春天筍芽兒鉆出地面,長成健壯的竹子的畫面,讓學生感悟春天萬物復(fù)蘇,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以美的景象,體會文章的中心,為朗讀作好情感鋪墊,提高朗讀質(zhì)量。
朗讀是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漢語文課程標準》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各個學年段閱讀能力要求的一個明確規(guī)定,要讀得有感情,就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一篇文章對于重點語句進行重音、停頓、語氣的指導(dǎo),可以使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基調(diào),理解文章的感情,做到聲情并茂。如在教《螞蟻和鴿子》時,第四段比較適合感情指導(dǎo),那么,首先抓住重點詞“悄悄地”讓學生說出獵人為什么要“悄悄地”并做出悄悄地動作,然后讓學生試著輕輕地讀出帶有“悄悄地”詞的句子,另外,教師再范讀,讓學生找出師重點讀的字并模仿讀,最后讓學生組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并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
在課堂教學中,有教師提問,有學生質(zhì)疑,師生互問,共同研討,達到理解掌握;也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形成雙向、多向的課堂提問交流模式,才會有利于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這種互動中的提問既讓學生主動學習,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想讀好課文,學生只有在理解詞語的基礎(chǔ)上,才能讀得流利,那么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練讀,再根據(jù)回家學生預(yù)習的情況提出不理解的詞,在互相釋疑時,學生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悄悄地”一詞,學生在釋疑時,既可以造一個句子,又可以做個動作來釋疑。既形象又生動。又如,“顫抖”一詞學生在釋疑時,可以做一個動作來表示。“嘮叨”一詞,學生還可以通過舉一個例子。如有一生是這樣說的:“每天早上上學,我媽媽總是重復(fù)一句話,讓我上課注意聽講,大膽發(fā)言,這就是嘮叨?!边@樣通過無字詞典學生就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一個人如果經(jīng)常吃一種飯菜,即使做的再香,也會感到膩味。同樣,教師指導(dǎo)學生讀書,如果只用一種形式,一個腔調(diào),長此以往,學生也會感到乏味。為了讓學生對讀書永遠保持極大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應(yīng)根據(jù)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樣”。如在教學童話《螞蟻和鴿子》,采用輪讀課文的方式講故事也可以表演課文內(nèi)容;教學詩歌《春風吹》,可采用誦讀的方式;教學散文《春天來了》,采用師生賽讀的方式比輸贏;教學對話多的文章《雨傘的話》,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鍛煉口才。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眱和绕湎矚g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和贊美,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足以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一,教師評。教師評價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時,要以鼓勵為主,多發(fā)現(xiàn)閃光點,多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
第二,學生評。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為來自同伴的稱贊和認可,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歸屬感等。
要使一堂課獲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主體地位得到落實,而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就不可能不分層次、層面進行教學。在分層教學中還要注意層次互動、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讀方面,可以請閱讀能力較差的同學繼續(xù)讀課文,在請有一定朗讀能力的同學進入選擇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分組教學應(yīng)有的效果。在分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深入到學生的小組學習中去,掌握每組同學的學習狀況,適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dǎo),促進小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學好語文,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所以說我們在小學漢語教學中,必須重視朗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