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玲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一些監(jiān)管、內部控制層面,出現的一些問題越來越多。近些年來,一些高校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科研經費虛報挪用問題,基建工程腐敗、盲目借債擴大規(guī)模等諸多問題,都與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不健全、不合理有關。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高校的自身聲譽,基于此,研究并設計運行良好,能夠切實發(fā)揮效果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顯得非常必要。
(一)內部控制環(huán)境不完善。由于我國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其財務的管理主要就是實行校長(院長)負責制,校長在高校內部所有重大事務方面,有很大的決定權力。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領導層在處理一些事務時,會更加傾向于維護自身的利益,或者為自己爭取更多更大的利益。財務管理部門的運作,受到學校領導的干預較多,不能嚴格按照相關的準則,規(guī)范獨立的運行,這就使得財務管理監(jiān)督、核查作用,不能得到真正發(fā)揮。
(二)專業(yè)的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就目前來看,國內的高校在建立專業(yè)在風險評估機制方面,比較緩慢,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學校,更是缺乏建設相應的風險評估機制的人才和資金。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其資金來源也逐漸豐富起來,由過去主要依賴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財政撥款,向多種資金籌集渠道轉型,一些社會資本也正在進入教育領域。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專業(yè)風險評估機制,亟需建立起來,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建設速度相當緩慢,并且風險評估機制本身不夠獨立、專業(yè)。
(三)控制活動存在較多薄弱環(huán)節(jié)。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整體框架、組織結構沒有明確的標注,很多高校之間,在這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距,不同的特色院系之間,內部控制機制的組織架構不能有效整合,這就形成了很多內部控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于很多物質資產的核實、貨幣資金的劃轉與使用、學校自身的投融資等,內控機制并沒有形成專業(yè)的管理體系。
(四)信息與溝通機制效率不高。高校內部的部門、機構眾多,在日常的運作過程中,信息溝通的效率較低,很多需要公開的內部信息并沒有相應的公開渠道,這就導致內部控制體系在運轉時,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搜集內部資料信息方面,降低了內部控制機制的運作效率,也給一些突出的問題,提供了隱蔽、掩蓋的時間。
(五)內部控制監(jiān)督缺失。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缺乏有力的外部監(jiān)督,從很多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每年只需要應付幾次國家相關審計部門的抽查審計就可以,有的高校甚至幾年都沒有被抽查到。外部審計的審計方式、審計內容,對高校的具體運作,監(jiān)管效力有限。而高效內部控制的監(jiān)督也缺乏合理的機制,內部監(jiān)督沒有很好地落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內部控制的效果。
(一)內部控制體系完整。美國很多高校在內部控制體系方面,都學習和使用美國企業(yè)的內部控制體系模式,即控制環(huán)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對控制的監(jiān)督五位一體,在這種模式下,高校的運作,更加透明,相關的決策制定的更加科學,最主要的還是,在落實過程中,有著強有力的監(jiān)督。從美國高校發(fā)展的具體情況來看,內部控制體系,確實發(fā)揮了非常有效的作用,美國高校無論是管理效率還是學校的科研實力,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
(二)內部控制環(huán)境較好。西方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比較科學嚴密的組織結構,內部的各個院系、職能部門,都有著非常清晰和明確的職責劃分,內部工作的開展、落實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很多院系的一線教師有著很大的自治權,在這種集體自治的情況下,大大縮減了個人管理者以權謀私的空間,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內部控制環(huán)境。
(三)內部控制制度嚴格。很多西方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高校根據自身的發(fā)展實際情況而制定的,其相關的細則和執(zhí)行標準更加符合高校自身的運作流程,校董事會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制定的相關控制制度、學校管理規(guī)章等,對高校內部任何人均具有約束力,同時相應的懲罰機制也比較完善,為高校的內部控制落實、預防高校管理問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內部控制環(huán)境。高校應進行內部機構改革,改變高校管理者集財權于一身的地位,明確管理者分工和責任,分別考核;加強對內部控制的宣傳、教育,實行在崗人員內部控制職業(yè)素質再培訓,各級財政部門應當聯合有關部門,分期、分批、分類型地對高校管理者舉辦相關研討班;充分發(fā)揮教師工會的作用,鼓勵引導高校教授、教師參與內部控制監(jiān)督,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二)建立風險評價體系。當前我國高校風險防范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設定合理的風險控制目標,保證學??茖W有效使用資金,防止貪污和腐敗。二是完善風險識別指標,防止盲目和過度舉債,提升風險防控質量。三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強化會計系統的控制作用。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高校會計人員的會計基礎工作規(guī)范的培訓教育,在此基礎上建立對高校的會計基礎工作的全面檢查制度和相應的獎懲制度,從制度上保障高校與高校管理者利益的一致性。
(三)健全內部控制規(guī)章制度。國家權力機構應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并結合高校自身特點,明確相關部門、人員責任,制定相互制約的管理辦法和制度同時完善高校預算制度,強化預算控制在高校內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避免高校實報實銷等問題的發(fā)生。
(四)提升高校信息溝通效率。高校應依托高校擁有的先進技術資源,進一步加強數字化建設,整合高校經濟管理活動中各部門的數據,提升校內信息管理質量和溝通效率。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部門之間相關業(yè)務的透明度,以便其他部門、員工及內部審計機構的監(jiān)督。積極提升高校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質量和效率,使其更好地為高校內部管理服務。
(五)國家審計部門要加大對高校審計監(jiān)督力度。近些年國家在反腐敗過程中的一些良好經驗應該加以推廣,對于高校來說,在自身內部控制機制建立和完善過程中,有必要引入外部監(jiān)督力量。國家相應的審計監(jiān)督部門,要不定期隨時對高校的內部運作情況進行審計,充分研究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落實情況,并借助媒體、輿論的力量,擴大監(jiān)督的范圍,以此來推動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
[1]鄭萍.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實證研究——基于某省36 所普通高校內部控制狀況的分析[J].財會通訊,2011
[2]李紅霞,童燕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在廉政建設中的應用[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
[3]黃壽昌,王家寶. 內部控制理論的研究對象:從行為到關系[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11
[4]孫加洪.試論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新經濟,2015
[5]王鴻.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